大年初二, 李玄都和秦素来到北海府的总督衙门做客。
总督府这边早就知道了大小姐要和姑爷一起过来的消息,秦道方已经提前吩咐下去,所以这一天并无其他人登门做客。
秦道方亲自相迎,对于他来说,侄女还是老样子,可这位侄女婿李玄都却是大变模样,不再是当初的年轻晚辈,俨然是与自己兄长秦清平起平坐的一方豪强人物。
李玄都这次返回北海府,人还未到,北海府中的气氛已经颇为紧张,就好似蛟龙过江,未必要刻意翻江倒海,自然而然地便有风浪生出。
待到李玄都真正返回北海府,城中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只剩下一派喜庆气氛,这种变化无疑与李家脱不开干系,可以说是李家的功夫深,也可以看出李玄都的威严之重,让向来眼高于顶的李家不得不在这些细节上猛下功夫。
试想,如果李玄都是个被扶持上位的幼主,还会让李家上下如此上心乃至于如临大敌吗?
至于这份威严从何而来,却是成了李家上下不敢付诸于口的禁忌。
自古以来,“杀人立威”是掌权之人为建立、确立自己的权威所惯用的手段。但是,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杀人立威”所杀之人,常常都是自己人,这“威”也才立得起来。杀本来的敌人杀得再多,也给自己立不起多少威来。
金帐第一位汗王的儿子发明了一种响箭,名字叫“鸣镝”,也就是射出去之后会发出鸣响的箭。接着,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命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一日,他突然下令亲兵们把他一匹最心爱的战马当目标,向其射箭。有的人犹豫着不敢射,他毫不留情地将那些犹豫之人杀掉。过了些日子,他又下令亲兵们把他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当目标,向其射箭。又有几人不敢射,他也毫不留情地将不敢射箭之人杀掉。有了这两次经验,亲兵中再也没人敢丝毫懈怠他的命令了。他也觉得时机成熟了,一日,突然下令亲兵们把他的父亲当目标,向其射箭。他父亲瞬间便死在箭下,他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汗王之位。他的绝对权威乃是通过杀爱马、爱妃、父亲建立和确立起来的。从此,没有人不怕他。试想,他连自己的爱妃、父亲都敢杀,还有什么人不敢杀吗?
李玄都没有这般心狠手辣,他不曾真正杀过哪一个自己人,可他却敢于在自己弱小的时候站出来反对清微宗和李家中地位最高的李道虚。螳臂当车也好,蜉蝣撼树也罢,当时看来,李玄都就像个笑话,可也让当时的清微宗众人生出忌惮,由此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绝不能让李玄都上位,他今日无权无势都敢反对老宗主李道虚,如果他真正做了宗主,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后来随着李玄都的逐渐势大,这份根植于众人心底的忌惮便逐渐转化成了威严,道理也十分简单,李玄都弱小时就敢反对强大的李道虚,难道李玄都强大之后还会惧怕其他弱小之人吗?尤其是随着李玄都和李道虚的帝京一战,李玄都真正做到了立威之举,也算是李道虚有意为之的最后铺路。
再有就是,持身正,不令而行。立威大多是对自己人下手,可什么自己人也比不过自己本人,对敌人痛下狠手不算什么,对自己人冷酷无情也不算本事,真正能做到自己对自己毫不留情就十分可怕了,归结到底,“自律”二字。
李玄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以他的地位权势,不说能够为所欲为,也相去不远。只要李玄都愿意,银钱、女人、乃至于其他各种享受,可以说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不用李玄都开口,只要稍稍流露出这方面的意思,便有人揣摩上意,继而逢迎上意。
可李玄都却表现得十分克制,在钱的事情上公私分开,女色上洁身自好,只是守着秦素一人。
李玄都当然不是看破了什么,也并非全然不在意,只是单纯约束自己,也就是自律。
一个人做不到和能够做到却不去做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境界,真正的自由并非是可以不守规矩,而是灵魂上的自由,不被身体的各种欲望支配,战胜自己的欲望。
李玄都用这种方法对待自己,其实也是一种立威之举。最为宝贵的莫过于自己,他能如此对待自己,自然也能如此对待他人,威严自生。这也是李玄都说效仿武侯之举能够让李太一深信不疑的原因。
秦道方自然也不能再用过去的态度去对待李玄都,而且从司徒玄策和张海石那里论起,两人本就是平辈之人。
李玄都这次来见秦道方,看望和叙旧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他要谈的是日后的齐州局势。
现在回头来看,从秦道方出仕到出任齐州巡抚,再到升任为齐州总督,这条暗线很有可能是秦家谋划多时,因为在朝廷真正放权之前,秦家一直是藏于幕后,并非朝廷的心腹大患,秦道方又多年不回秦家,表面上与秦清不和,也会使得朝廷放松警惕,所以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算难。
正应了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那时候的秦清就已经放眼日后和全局,对于辽东来说,最为关键的地方正是齐州。从地图上来看,辽东半岛和齐州半岛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不足三百里,而两者又同时毗邻直隶,形成掎角之势。那么秦家早早谋求齐州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话说回来,朝廷把秦道方放到齐州也未必安了好心,且不说当时正值青阳教之乱,就说清微宗,还是李元婴和谷玉笙掌权,谷玉笙就曾授意封锁海路,让秦道方辛苦借来的粮食无法从海路运到齐州。而且那时候李玄都和秦素的事情八字没有一撇,也谈不上什么秦李联姻,秦家的手很难伸到齐州来援助秦道方,真正到了最后一步,还有社稷学宫和圣人府邸兜底,所以怎么看,秦道方面临的都是一个死局。
秦道方破局的关键是李玄都,李玄都和秦素帮他解决了青阳教和清微宗,使得秦道方打开了局面,后来的秦李联姻,更是让秦道方在李家这边得了个“亲家老爷”的身份,得以在齐州真正站稳了脚跟。不过当时掌权的是李道虚而非李玄都,还是差了些意思,而且李玄都的势力也不在齐州,双方的合作自然无法深入。
现在不同了,李玄都接替李道虚当家做主,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意思来,有些未竟之事便可继续下去。
寒暄之后,李玄都开门见山道:“如今世道,好似春秋之年,又似三家鼎立。各地看似听从朝廷号令,实则自成一家。正是天下大势,分合之道,我这次返回齐州,并非仅仅是为了祭祖一事,也有意在齐州推行二三事。关于这一点,我曾经与岳父有过商议,不知部堂是否知晓?”
“家兄曾经来信说过此事,我有所了解。”秦道方点头道,“只是先不说紫府的二三事,只说如今的齐州,并非令出一门,只怕是……”
李玄都道:“无非是社稷学宫和圣人府邸。”
秦道方点了点头。
李玄都问道:“部堂也是学儒读书之人,不知如何看待此事?”
秦素有些责怪地看了李玄都一眼,因为这一问多少有些诛心的意思,秦道方与秦清不和,也很难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秦道方倒是不以为意,反问道:“紫府是道门中人,不知紫府如何看待盘踞西北的澹台云?”
李玄都笑道:“我明白部堂的态度了。那么有些话我也可以直说了。”
秦道方微笑道:“紫府请讲。”
李玄都道:“想要推行二三事,钱币也好,田地也罢,令出一门是关键,就必须要整合齐州上下。如今有两大难题,也就是方才已经说过的社稷学宫和圣人府邸,原本我打算先对社稷学宫下手,可是因为一些变故,不得不先对上圣人府邸。我希望部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一二。”
秦道方问道:“不知紫府想要我怎样配合?”
李玄都道:“圣人府邸的家奴杀了一个李家子弟,原因是圣人府邸要追捕逃奴,那个所谓的逃奴也是李家的人。这件事,双方都有过错,不过我有已经得到消息,圣人府邸很可能会把此事闹到明面上,来一个对簿公堂。他们当然不在意什么律法,关键是儒门中人会借此机会鼓噪出声,来一个先声夺人,站住道德上的高地。”
秦道方苦笑道:“紫府该不会是让我在判案子的时候偏向李家吧?”
李玄都摇了摇头:“不,我不在意案子结果如何。只是按照大魏律法,一个逃奴的案子,如何能惊动一州督抚?我想请部堂先将这个案子交给圣人府邸所在县的县令处置,让这些大儒们先去县衙里辩经。大儒们自然受不得此辱,定然要给部堂施加压力,部堂不需要硬顶,只要一个‘拖’字诀就够了,县衙不行,便换成府衙,府衙不行再是提刑按察使司衙门,最后才是总督衙门。”
秦道方立时明白了李玄都的用意:“紫府此举,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一味拖延,终究不解决问题。”
李玄都道:“与儒门开战是大事,我需要时间,等我的人手赶到齐州,另外动员李家之人也要时间。”
总督府这边早就知道了大小姐要和姑爷一起过来的消息,秦道方已经提前吩咐下去,所以这一天并无其他人登门做客。
秦道方亲自相迎,对于他来说,侄女还是老样子,可这位侄女婿李玄都却是大变模样,不再是当初的年轻晚辈,俨然是与自己兄长秦清平起平坐的一方豪强人物。
李玄都这次返回北海府,人还未到,北海府中的气氛已经颇为紧张,就好似蛟龙过江,未必要刻意翻江倒海,自然而然地便有风浪生出。
待到李玄都真正返回北海府,城中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只剩下一派喜庆气氛,这种变化无疑与李家脱不开干系,可以说是李家的功夫深,也可以看出李玄都的威严之重,让向来眼高于顶的李家不得不在这些细节上猛下功夫。
试想,如果李玄都是个被扶持上位的幼主,还会让李家上下如此上心乃至于如临大敌吗?
至于这份威严从何而来,却是成了李家上下不敢付诸于口的禁忌。
自古以来,“杀人立威”是掌权之人为建立、确立自己的权威所惯用的手段。但是,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杀人立威”所杀之人,常常都是自己人,这“威”也才立得起来。杀本来的敌人杀得再多,也给自己立不起多少威来。
金帐第一位汗王的儿子发明了一种响箭,名字叫“鸣镝”,也就是射出去之后会发出鸣响的箭。接着,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命令: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一日,他突然下令亲兵们把他一匹最心爱的战马当目标,向其射箭。有的人犹豫着不敢射,他毫不留情地将那些犹豫之人杀掉。过了些日子,他又下令亲兵们把他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当目标,向其射箭。又有几人不敢射,他也毫不留情地将不敢射箭之人杀掉。有了这两次经验,亲兵中再也没人敢丝毫懈怠他的命令了。他也觉得时机成熟了,一日,突然下令亲兵们把他的父亲当目标,向其射箭。他父亲瞬间便死在箭下,他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汗王之位。他的绝对权威乃是通过杀爱马、爱妃、父亲建立和确立起来的。从此,没有人不怕他。试想,他连自己的爱妃、父亲都敢杀,还有什么人不敢杀吗?
李玄都没有这般心狠手辣,他不曾真正杀过哪一个自己人,可他却敢于在自己弱小的时候站出来反对清微宗和李家中地位最高的李道虚。螳臂当车也好,蜉蝣撼树也罢,当时看来,李玄都就像个笑话,可也让当时的清微宗众人生出忌惮,由此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绝不能让李玄都上位,他今日无权无势都敢反对老宗主李道虚,如果他真正做了宗主,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后来随着李玄都的逐渐势大,这份根植于众人心底的忌惮便逐渐转化成了威严,道理也十分简单,李玄都弱小时就敢反对强大的李道虚,难道李玄都强大之后还会惧怕其他弱小之人吗?尤其是随着李玄都和李道虚的帝京一战,李玄都真正做到了立威之举,也算是李道虚有意为之的最后铺路。
再有就是,持身正,不令而行。立威大多是对自己人下手,可什么自己人也比不过自己本人,对敌人痛下狠手不算什么,对自己人冷酷无情也不算本事,真正能做到自己对自己毫不留情就十分可怕了,归结到底,“自律”二字。
李玄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以他的地位权势,不说能够为所欲为,也相去不远。只要李玄都愿意,银钱、女人、乃至于其他各种享受,可以说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不用李玄都开口,只要稍稍流露出这方面的意思,便有人揣摩上意,继而逢迎上意。
可李玄都却表现得十分克制,在钱的事情上公私分开,女色上洁身自好,只是守着秦素一人。
李玄都当然不是看破了什么,也并非全然不在意,只是单纯约束自己,也就是自律。
一个人做不到和能够做到却不去做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境界,真正的自由并非是可以不守规矩,而是灵魂上的自由,不被身体的各种欲望支配,战胜自己的欲望。
李玄都用这种方法对待自己,其实也是一种立威之举。最为宝贵的莫过于自己,他能如此对待自己,自然也能如此对待他人,威严自生。这也是李玄都说效仿武侯之举能够让李太一深信不疑的原因。
秦道方自然也不能再用过去的态度去对待李玄都,而且从司徒玄策和张海石那里论起,两人本就是平辈之人。
李玄都这次来见秦道方,看望和叙旧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他要谈的是日后的齐州局势。
现在回头来看,从秦道方出仕到出任齐州巡抚,再到升任为齐州总督,这条暗线很有可能是秦家谋划多时,因为在朝廷真正放权之前,秦家一直是藏于幕后,并非朝廷的心腹大患,秦道方又多年不回秦家,表面上与秦清不和,也会使得朝廷放松警惕,所以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算难。
正应了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那时候的秦清就已经放眼日后和全局,对于辽东来说,最为关键的地方正是齐州。从地图上来看,辽东半岛和齐州半岛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不足三百里,而两者又同时毗邻直隶,形成掎角之势。那么秦家早早谋求齐州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话说回来,朝廷把秦道方放到齐州也未必安了好心,且不说当时正值青阳教之乱,就说清微宗,还是李元婴和谷玉笙掌权,谷玉笙就曾授意封锁海路,让秦道方辛苦借来的粮食无法从海路运到齐州。而且那时候李玄都和秦素的事情八字没有一撇,也谈不上什么秦李联姻,秦家的手很难伸到齐州来援助秦道方,真正到了最后一步,还有社稷学宫和圣人府邸兜底,所以怎么看,秦道方面临的都是一个死局。
秦道方破局的关键是李玄都,李玄都和秦素帮他解决了青阳教和清微宗,使得秦道方打开了局面,后来的秦李联姻,更是让秦道方在李家这边得了个“亲家老爷”的身份,得以在齐州真正站稳了脚跟。不过当时掌权的是李道虚而非李玄都,还是差了些意思,而且李玄都的势力也不在齐州,双方的合作自然无法深入。
现在不同了,李玄都接替李道虚当家做主,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意思来,有些未竟之事便可继续下去。
寒暄之后,李玄都开门见山道:“如今世道,好似春秋之年,又似三家鼎立。各地看似听从朝廷号令,实则自成一家。正是天下大势,分合之道,我这次返回齐州,并非仅仅是为了祭祖一事,也有意在齐州推行二三事。关于这一点,我曾经与岳父有过商议,不知部堂是否知晓?”
“家兄曾经来信说过此事,我有所了解。”秦道方点头道,“只是先不说紫府的二三事,只说如今的齐州,并非令出一门,只怕是……”
李玄都道:“无非是社稷学宫和圣人府邸。”
秦道方点了点头。
李玄都问道:“部堂也是学儒读书之人,不知如何看待此事?”
秦素有些责怪地看了李玄都一眼,因为这一问多少有些诛心的意思,秦道方与秦清不和,也很难说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秦道方倒是不以为意,反问道:“紫府是道门中人,不知紫府如何看待盘踞西北的澹台云?”
李玄都笑道:“我明白部堂的态度了。那么有些话我也可以直说了。”
秦道方微笑道:“紫府请讲。”
李玄都道:“想要推行二三事,钱币也好,田地也罢,令出一门是关键,就必须要整合齐州上下。如今有两大难题,也就是方才已经说过的社稷学宫和圣人府邸,原本我打算先对社稷学宫下手,可是因为一些变故,不得不先对上圣人府邸。我希望部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一二。”
秦道方问道:“不知紫府想要我怎样配合?”
李玄都道:“圣人府邸的家奴杀了一个李家子弟,原因是圣人府邸要追捕逃奴,那个所谓的逃奴也是李家的人。这件事,双方都有过错,不过我有已经得到消息,圣人府邸很可能会把此事闹到明面上,来一个对簿公堂。他们当然不在意什么律法,关键是儒门中人会借此机会鼓噪出声,来一个先声夺人,站住道德上的高地。”
秦道方苦笑道:“紫府该不会是让我在判案子的时候偏向李家吧?”
李玄都摇了摇头:“不,我不在意案子结果如何。只是按照大魏律法,一个逃奴的案子,如何能惊动一州督抚?我想请部堂先将这个案子交给圣人府邸所在县的县令处置,让这些大儒们先去县衙里辩经。大儒们自然受不得此辱,定然要给部堂施加压力,部堂不需要硬顶,只要一个‘拖’字诀就够了,县衙不行,便换成府衙,府衙不行再是提刑按察使司衙门,最后才是总督衙门。”
秦道方立时明白了李玄都的用意:“紫府此举,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一味拖延,终究不解决问题。”
李玄都道:“与儒门开战是大事,我需要时间,等我的人手赶到齐州,另外动员李家之人也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