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潼关,又名云潼关,自打汉末三国,函谷关废弃,魏公曹操为防关西之乱,另设潼关后,“关中”二字中的“关”字,便指了潼关,只要过了潼关,便入了关中,帝乡长安也就在望了。
    李恪贞观七年初南下镇抚扬州,贞观七年末奉旨还京,前后已是大半载的时间。李恪自打运河登船后,便连日北行,水路并用,也终于在第四日的傍晚过了潼关。
    潼关刚过,李恪一众行至华阴,因时候已晚,行路不便,便在华阴城内寻了一处驿馆暂住下了。
    “咚、咚、咚...”
    李恪正在屋中读书,一阵轻微的敲门之声在耳边响起,紧接着,门外传来了丹儿的声音:“殿下可是睡了?”
    李恪听得丹儿之言,放下了手中的书册,对门外的丹儿道:“本王未睡,还醒着呢,进来吧。”
    “诺。”丹儿应了一声,缓缓推门走了进去。
    待丹儿入内,李恪对丹儿问道:“这个时候了,你还不歇息可是有要事?”
    此时本该是休息的时候,丹儿若非要事寻他,也绝不会轻易打搅李恪,故而李恪如此问道。
    丹儿看了眼李恪手边的书册,知李恪正在看书,于是走到李恪的身边,轻轻拿下桌案上油灯的灯罩,将灯芯挑地又亮了些,这才回道:“观国公求见,殿下可要传来?”
    杨恭仁?
    李恪听了丹儿的话,眉头微微一皱。
    李恪曾于华阴亲自上门拜访杨恭仁,只不过那时的杨恭仁对李恪还颇为疏远,怎的今日专程来见他,还挑的这个时候?
    李恪问道:“杨恭仁可是孤身来此,衣着如何?”
    丹儿回道:“杨恭仁轻车而来,衣着寻常,不过是居家常着,身后只带了一个驾车的老奴。”
    李恪听了丹儿的话,不过稍稍思索了片刻,便明白了过来。
    李恪方才华阴未久,在华阴最多也只会待上一夜,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杨恭仁便找了上来,想必杨恭仁是一早便命人探闻李恪行踪的消息了。
    杨恭仁年迈,要见李恪,还轻车简行,专程挑的这般晚的时候,多半也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欲叫旁人知晓。
    李恪对丹儿道:“来者是客,更何况还是母妃的族老,便请进来了。”
    “诺。”丹儿应了一声,下去领着杨恭仁入内了。
    “老臣杨恭仁,拜见殿下。”片刻之后,杨恭仁便跟着丹儿进了屋内,方一入内,便对李恪俯身拜道。
    李恪起身道:“隆冬夜冷,老国公要见本王只管命人待一声话便是,本王明早自当亲自往贵府拜见,何必大晚上地赶来驿馆,遭这个罪。”
    杨恭仁忙道:“殿下严重了,殿下是君,老臣是臣,殿下体恤老臣,不欲老臣深夜远行,老臣又岂敢倚老卖老,劳烦殿下。”
    杨恭仁的话,叫李恪越发地笃定了自己的猜测,李恪对杨恭仁问道:“却不知老国公深夜来寻本王,所为何事?”
    杨恭仁回道:“老臣闻得殿下回京,过路华阴,便特来探视。”
    李恪笑道:“如此倒是有劳老国公挂念了。”
    杨恭仁也笑道:“殿下见外,贵妃娘娘乃我杨家之后,仔细算来,殿下也是老臣的族侄后辈,你我便是一家人,殿下来此,既是族亲,老臣自当前来。”
    杨恭仁虽然年迈,已是六十有五,而李恪不过十五,李恪比起杨恭仁整整小了六旬,杨恭仁的长孙杨嘉宾都比李恪年岁要长些,但杨恭辈分却比李恪高的有限。
    杨恭仁乃前隋观德王杨雄长子,而观德王杨雄与隋炀帝杨广在族中平辈,而杨妃又是杨广之女,故而杨恭仁便同杨妃平辈,李恪自然就是杨恭仁的子侄辈了。
    李恪看着杨恭仁,笑道:“今岁之初,本王南下扬州时也曾专程来此拜访,老国公还是拒本王于千里,今日却如此热络,倒是叫本王意外了。”
    杨恭仁前隋时便在朝中为官,在朝中沉浮多年,一副涵养功夫早已练得出神入化,李恪大晚上的,没有这样的功夫和跟他一个老者在此厮磨,故而便径直将话挑明,懒得再同他相互试探。
    杨恭仁听得李恪之言,也笑道:“殿下早已非当初落地学步的孺子,自也明白朝中处事的法子,老臣既是人臣,又是杨家族老,处事不易,做事自然小心谨慎了些,还望殿下勿怪,勿要因此生了两家嫌隙才好。”
    李恪道:“弘农杨氏乃当朝望族,而杨氏各房中又以观王房势头最盛,老国公为观德王嫡长子,便是掌舵观王房之人,举止之间干系重大,老国公行事仔细些,自也是应该的。只是老国公深夜造访,当是有要事相告。”
    李恪口中说着虽是无妨,但心里却已不禁一阵鄙薄,天下间最善顺风使舵的便是这些世家门阀,往日李恪为庶子,远放扬州之时,杨家对他避之不及,李恪亲自登门,尚且未能成事,而如今太子言行失德,朝野声望大损,似乎李承乾的储君之位也没有这般稳当了,杨家这便想起了他,深夜造访。
    杨恭仁笑道:“殿下是聪明人,更是明白人,老臣专程来此所为何事,殿下岂会不知。”
    李恪点了点头,似是玩笑道:“本王南下尚不足一载,此间能叫老国公前倨而后恭者,莫不是本王庐州遇刺,太子言行失德一事?”
    杨恭仁摆了摆手道:“殿下言重了,‘前倨而后恭’,老臣可是罪不敢当。只是储君之事,虽是公事,却也是陛下家事,依理而言,我等为臣者本不该多言。只是近来长安风声不断,太子失德之言频出,老臣窃以为此事若是如此长久下去,恐怕于我大唐不利。老臣心中生忧,特来同殿下商议。”
    杨恭仁乃观德王杨雄嫡长子,而杨雄三子,也就是杨恭仁的三弟扬续的长子杨思简便是东宫太子舍人,对东宫的情况自然很是熟稔,如今东宫和李承乾的境况杨恭仁也很清楚,他自也是觉出了东宫的危机,到李恪这边未雨绸缪来了。

章节目录

庶子夺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江谨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谨言并收藏庶子夺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