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六年八月十日,一大早,董卓便传谕百官到朝堂议事。
虽然汉灵帝已死,但是,按照规矩,新皇帝换年号,先帝的年号也是并存的。
这一年,一共有个年号,一个就是汉灵帝的平六年,一个是刘辨被董卓救回来之前的光熹元年,最后一个就是刘辨被董卓救回来之后,大赦天下,改元为昭宁,所以,这一年的官称就是昭宁元年。
得到董卓的传谕,百官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敢不去,只能战战兢兢齐趋朝堂。
进得朝堂之后,百官纷纷觉得今日的气氛格外紧张,那些被袁氏拉拢商议反对董卓废立的大臣立即就明白了,董卓要提废立之事了。
堂前堂后,布满了执戈提刀的卫士,大堂上,董卓身后的诸将校个个都是身着盔甲,满脸杀气,让人生畏。
尤其是引人注意的是董卓背后以为持戟少年将军,乍一看,其人面目俊朗,颇有几分斯相,但仔细一瞧,却是面含杀,目光凶残。
这个人,百官几乎全都认识,前些日子,丁原与董卓在朝堂争执之时,此人曾经对董卓咆哮过,后更是在散朝之后提兵到董卓军营之前挑战,后来却又受了董卓的离间之计,欲杀丁原投董卓,此人便是吕布。
见百官都望向吕布,董卓笑着说道:“丁建阳心怀不臣之心,幸得奉先及时相告,致使丁原阴谋败露,仓皇逃离。孤念奉先忠义,已经收其为义子,眼下乃孤账下虎将也。”
吕布与董卓一战,虽败犹荣,尤其是他的武艺,已经被所有人认可,几乎是无人可以匹敌,而且,此人竟然能轻易背离旧主,人品应该是大大有问题的。
见百官皆是一脸的惧色,董卓心下颇为得意,但表面上却仍是一派温婉之色:“有奉先在此侍候,尔等尽可放胆言事。”
不提“放胆”还就罢了,董卓故意提了这两个字,使得百官心更加慌乱,面面相觑,那些不知董卓有废立之心的大人开始胡乱猜测起来,今日这朝会莫不是“鸿门宴”,还是老实点,少说话,多点头,免得惹董卓那个老魔头发怒,让自己的脑袋搬家。
百官分坐完毕之后,董卓“嚯”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昂着大脑袋,朗声说道:“至大者天地,其次者君臣。明君贤臣,治具毕张,乃民生之福也。今皇帝暗弱,不足以应天地,不足以兆万民,不足以奉宗庙,今孤欲行伊尹、霍光之事,为民谋福,替天择君,更立陈留王,不知诸位以为何如?”
知道董卓有这个念头的大臣,全都是正襟而坐,默不作声,不知道董卓有这个念头的大臣,全都是大吃一惊,心大震,废立之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董卓扫视堂下片刻,一片鸦雀无声,便又将声音提高了几分:“吾闻霍光定策,延年按剑,如有敢沮大义者,皆以军法从事,吕布……”
随着董卓的一声大喝,吕布立即就挺胸举戟大声应道:“末将在。”
董卓再次扫视一眼百官,朗声说道:“吾命汝为今日执法官。”
“末将得令。”吕布立即应了一声,然后就持戟环绕众官座位,来回走动着。
闻此言,察此举,百官无不战栗发抖,不由自主地把屁股向前挪动着,仿佛这样做,便可以躲避吕布从背后发出的袭击。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就在安静得几乎连掉一根针都能被听到的时候,终于有人发言了,使得满座皆惊,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不怕死的硬汉子。
百官一起向抗言者投去钦佩的目光,董卓则是心大怒,睁目向出声之人看过去,发言者乃是尚书卢植。
卢植仿佛没有看到董卓射过来的凶狠目光,继续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昔太甲既立,昏昧不明,伊尹乃放诸桐宫,昌邑嗣位二十日,罪过千余,霍光乃行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强忍怒火听完了卢植的反调,不等他落座,就提着剑,恶狠狠地向卢植走过来。
见董卓来得凶猛,卢植慌忙离座避让,百官见状,也乘四散躲开。
董卓心有未甘,紧追不舍,但就在他追赶卢植间,席间忽然闪出一人,将他拦住,董卓定睛一看,阻拦者乃是侍蔡邕。
董卓对蔡邕是很敬重的,便征召他入京做官,但蔡邕却推说有病不能去,惹得董卓大怒,骂道:“吾有灭人族之能,蔡邕竟然推诿,莫非认为董卓不敢杀其不成?”
蔡邕知道之后,心害怕,只得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天之内,遍历台,后来又被升任巴郡太守,留任侍。
蔡邕先是对董卓鞠了一躬,说道:“明公,大事未决,怎可先诛朝臣?”
这话也只有蔡邕说,董卓才听,不然的话,今日卢植必然会血溅尺,尸首分家。
见董卓将长剑回鞘,怒气稍解,议郎彭伯也上前劝谏道:“明公不可意气用事,卢尚书乃是海内大儒,有关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明公思。”
董卓本来就只想借军法箍压百官之口,与卢植素无仇隙,况且都在军任事,多少还有点同僚之谊。蔡邕出来劝阻,董卓便把杀人之心暂时收了起来,只不过是心的这口气出不来,当即就下令,免除卢植的尚书职位。
这时,皇甫嵩也突然跳出来说道:“卢尚书所言甚是,废立之事,当朝不该,还请司空大人收回成命,好生辅佐皇上,不可再有此念也。”
这下子,董卓刚刚消下去的怒火就再次冒了起来,比刚才还要大,一把再将长剑抽出,怒喝道:“皇甫义真,卢植已逃,今日孤就拿汝之首级正礼,纳命来。”
曹聚料到皇甫嵩会反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立即跳出来,怒声喝道:“董卓,汝敢动孤之老师乎?”
虽然汉灵帝已死,但是,按照规矩,新皇帝换年号,先帝的年号也是并存的。
这一年,一共有个年号,一个就是汉灵帝的平六年,一个是刘辨被董卓救回来之前的光熹元年,最后一个就是刘辨被董卓救回来之后,大赦天下,改元为昭宁,所以,这一年的官称就是昭宁元年。
得到董卓的传谕,百官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敢不去,只能战战兢兢齐趋朝堂。
进得朝堂之后,百官纷纷觉得今日的气氛格外紧张,那些被袁氏拉拢商议反对董卓废立的大臣立即就明白了,董卓要提废立之事了。
堂前堂后,布满了执戈提刀的卫士,大堂上,董卓身后的诸将校个个都是身着盔甲,满脸杀气,让人生畏。
尤其是引人注意的是董卓背后以为持戟少年将军,乍一看,其人面目俊朗,颇有几分斯相,但仔细一瞧,却是面含杀,目光凶残。
这个人,百官几乎全都认识,前些日子,丁原与董卓在朝堂争执之时,此人曾经对董卓咆哮过,后更是在散朝之后提兵到董卓军营之前挑战,后来却又受了董卓的离间之计,欲杀丁原投董卓,此人便是吕布。
见百官都望向吕布,董卓笑着说道:“丁建阳心怀不臣之心,幸得奉先及时相告,致使丁原阴谋败露,仓皇逃离。孤念奉先忠义,已经收其为义子,眼下乃孤账下虎将也。”
吕布与董卓一战,虽败犹荣,尤其是他的武艺,已经被所有人认可,几乎是无人可以匹敌,而且,此人竟然能轻易背离旧主,人品应该是大大有问题的。
见百官皆是一脸的惧色,董卓心下颇为得意,但表面上却仍是一派温婉之色:“有奉先在此侍候,尔等尽可放胆言事。”
不提“放胆”还就罢了,董卓故意提了这两个字,使得百官心更加慌乱,面面相觑,那些不知董卓有废立之心的大人开始胡乱猜测起来,今日这朝会莫不是“鸿门宴”,还是老实点,少说话,多点头,免得惹董卓那个老魔头发怒,让自己的脑袋搬家。
百官分坐完毕之后,董卓“嚯”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昂着大脑袋,朗声说道:“至大者天地,其次者君臣。明君贤臣,治具毕张,乃民生之福也。今皇帝暗弱,不足以应天地,不足以兆万民,不足以奉宗庙,今孤欲行伊尹、霍光之事,为民谋福,替天择君,更立陈留王,不知诸位以为何如?”
知道董卓有这个念头的大臣,全都是正襟而坐,默不作声,不知道董卓有这个念头的大臣,全都是大吃一惊,心大震,废立之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董卓扫视堂下片刻,一片鸦雀无声,便又将声音提高了几分:“吾闻霍光定策,延年按剑,如有敢沮大义者,皆以军法从事,吕布……”
随着董卓的一声大喝,吕布立即就挺胸举戟大声应道:“末将在。”
董卓再次扫视一眼百官,朗声说道:“吾命汝为今日执法官。”
“末将得令。”吕布立即应了一声,然后就持戟环绕众官座位,来回走动着。
闻此言,察此举,百官无不战栗发抖,不由自主地把屁股向前挪动着,仿佛这样做,便可以躲避吕布从背后发出的袭击。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就在安静得几乎连掉一根针都能被听到的时候,终于有人发言了,使得满座皆惊,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不怕死的硬汉子。
百官一起向抗言者投去钦佩的目光,董卓则是心大怒,睁目向出声之人看过去,发言者乃是尚书卢植。
卢植仿佛没有看到董卓射过来的凶狠目光,继续旁若无人地大声说道:“昔太甲既立,昏昧不明,伊尹乃放诸桐宫,昌邑嗣位二十日,罪过千余,霍光乃行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强忍怒火听完了卢植的反调,不等他落座,就提着剑,恶狠狠地向卢植走过来。
见董卓来得凶猛,卢植慌忙离座避让,百官见状,也乘四散躲开。
董卓心有未甘,紧追不舍,但就在他追赶卢植间,席间忽然闪出一人,将他拦住,董卓定睛一看,阻拦者乃是侍蔡邕。
董卓对蔡邕是很敬重的,便征召他入京做官,但蔡邕却推说有病不能去,惹得董卓大怒,骂道:“吾有灭人族之能,蔡邕竟然推诿,莫非认为董卓不敢杀其不成?”
蔡邕知道之后,心害怕,只得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天之内,遍历台,后来又被升任巴郡太守,留任侍。
蔡邕先是对董卓鞠了一躬,说道:“明公,大事未决,怎可先诛朝臣?”
这话也只有蔡邕说,董卓才听,不然的话,今日卢植必然会血溅尺,尸首分家。
见董卓将长剑回鞘,怒气稍解,议郎彭伯也上前劝谏道:“明公不可意气用事,卢尚书乃是海内大儒,有关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明公思。”
董卓本来就只想借军法箍压百官之口,与卢植素无仇隙,况且都在军任事,多少还有点同僚之谊。蔡邕出来劝阻,董卓便把杀人之心暂时收了起来,只不过是心的这口气出不来,当即就下令,免除卢植的尚书职位。
这时,皇甫嵩也突然跳出来说道:“卢尚书所言甚是,废立之事,当朝不该,还请司空大人收回成命,好生辅佐皇上,不可再有此念也。”
这下子,董卓刚刚消下去的怒火就再次冒了起来,比刚才还要大,一把再将长剑抽出,怒喝道:“皇甫义真,卢植已逃,今日孤就拿汝之首级正礼,纳命来。”
曹聚料到皇甫嵩会反对,也早就做好了准备,立即跳出来,怒声喝道:“董卓,汝敢动孤之老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