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饭根本不是赵乔氏做的,而是赵元娘的手艺。
赵永忠一家刚吃完饭,赵乔氏就一反常态,善解人意地说服赵老爷子,让他们回屋休息了,堂屋里只有姜氏留下来收拾桌子。
姜氏把碗碟收拾好到灶间一看,锅灶已经收拾好,灶间里早已整理得井井有条。心里叹道:元娘这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命太苦了。
这时隔壁屋子里的赵元娘听见声响,忙跑出来到灶间帮忙。
只见赵元娘穿着的褂子上打满了补丁,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下面穿着一条青布裙子,上面倒没有几个补丁,但姜氏认出来这是用宋氏的裙子改的。衣服虽然破旧倒也合体,可这样更显出赵元娘的瘦弱不堪。
姜氏不禁想起三年前的赵元娘虽也瘦弱,却没有像现在这样憔悴不堪。记忆里的那个赵元娘是个极美的小姑娘,可如今她脸颊凹陷,双目无神,因为常年待在灶间干活儿脸色泛黄,实在看不出是一个十八岁正当大好年华的姑娘。
“好孩子,这儿不用你帮忙。忙了一天也累了吧?你赶紧回去歇着吧!”姜氏见赵元娘要帮她洗碗,忙拦着道。
“三婶,我不累!”赵元娘还是执意帮姜氏洗碗。
二人很快把碗洗好。出了灶间,只见旁边的小屋里透出灯光,隐隐约约响着织布机的声音。
“这么晚了,大嫂还在纺线呢?”姜氏不禁问道。
“奶说大郎哥要考秀才,家里钱不够用,让娘多织点布贴补家用。”赵元娘答道。她心想,自己下厨还行,可织出来的布不如娘织的好,不然自个儿就能代她织了。
姜氏推开房门,只见微弱的灯光下,宋氏手脚麻利地织着布。
宋氏听见声响,抬起头来见是姜氏进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招呼她坐下。
“大嫂,我是来向你道谢的。要是没有你那一两银子,四娘就救不回来了!”姜氏一面感激一面后怕。
宋氏温婉地笑道:“侄女病了,我这个做大伯母的理当出份力,不必说什么谢不谢的。”
姜氏愧疚道:“虽说公爹答应四娘看病的钱由公中出,可也不知这钱能不能马上拿得出来,欠你的钱也不知啥时能还上。”
“三弟妹不必为这事挂心,这钱还是我娘以前留给我的,一直用不上放到现在……”说道这儿,宋氏不知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丝黯然。
妯娌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姜氏知道宋氏还要熬夜织布,不好意思多留,就告辞了。
一路上,姜氏回想起来,其实婆婆对待大嫂母女俩,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差的。
大嫂虽然出生农家,但她娘家弟弟争气,考中进士后在外做官,有这一层在,婆婆虽然对大嫂不满,但还不敢做得太过分。直到三年前,大嫂的弟弟被罢了官,宋家获罪流放,大嫂没有了娘家可以依靠,婆婆这才敢肆意欺负大嫂母女俩。
原本大嫂母女俩是住在西厢房的,得知宋家获罪的第二日,婆婆就让大姑和小姑住进了西厢房,把母女俩赶了出来。最开始婆婆打算让母女俩就睡在柴房里的,还是我看不过眼,让孩子他爹去求了公爹。公爹也怕被别人指责,可又拗不过婆婆,就让孩子他爹在灶间后搭了间屋子安置母女俩。
自那以后婆婆开始拼命使唤大嫂母女俩,天天给她们干不完的活儿,元娘那孩子就像长在灶间里一样。
转念一想,这也许是件好事,元娘天天呆在灶间,被烟熏得看不清原来的面目,婆婆就能少打她的主意。听说上回婆婆竟然想把元娘卖给一个打死好几个老婆的鳏夫,人家听说元娘的八字不好,这事儿才没成。
唉,什么八字不好,这还不是婆婆总是在外面说元娘命硬克父,把元娘的名声给败坏了。这么好的孩子,十八岁了都还没有定亲。
大嫂就算了,可元娘是她的大孙女呀,他儿子留下的唯一骨血,婆婆她咋就这么狠呢?
这老赵家实在是个狼窝,还好马上就能分出去了,想到这儿,姜氏沉重的心情终于变得轻快了一些。
古代农村里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天一黑就睡觉了。姜氏回来的时候,一家人都已经安置了。
赵四娘今儿刚经历了莫名其妙的穿越,之后又是唱念俱做的表演,按理说应是累极了,可她躺着硬邦邦的炕上怎么也睡不着,不停地烙烧饼,直到姜氏回来已没有睡得着。
忽然听到姜氏小声问赵永忠道:“孩子他爹,你说咱分家都能分到些啥?”
好长时间都没听见赵永忠的回应,就在赵四娘以为赵永忠已经睡着了时,听见他沉吟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你放心,爹做主分家,该分的都会分给咱的。”赵永忠虽然对赵乔氏寒了心,可对于他爹还是很信任的。
姜氏道:“我也不敢多要,只求能分给咱家几亩地。只要有地在手,我和你有手有脚,过的日子肯定能比现在强!”
“光有地怎么够?咱现在住的房子也得分给咱!不然咱一家六口往哪儿住?”赵三娘插口道。
“但愿家里不要变卦,帮咱把欠的债给还了!”赵三郎有点担忧道。
赵四郎接口道:“那最好给咱们五贯钱还债,那还能有钱剩下。有了现钱,咱就用不着为以后的日子发愁了!”
原来赵永忠一家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分家,虽然疲惫不堪,却个个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四郎说什么呢?那五贯钱本来就是没有的事儿,哪能让家里掏这个钱?做人要厚道,决不能惦记着不是自己的东西!”赵永忠斥责道。
虽然黑夜里看不见,但赵三娘猜想被他爹教训过的小弟怕是小脸涨得通红。她有点心疼,忍不住说道:“爹娘为老赵家做牛做马,要他们五贯钱怎么了?这还少要了呢!爹没听小姑说,奶买给她和大姑的簪子就不止十贯钱了。这些钱从哪儿来的?还不是从公中挪用的!这里面可就有爹娘的血汗钱!现在咱只不过是拿回咱应得的,才不是惦记着不是自己的东西!”
“爹,姐,你们吵得一头劲儿,一个说要,一个说不要。难道都相信家里真会替咱们还债?”赵四娘忙劝住两个天真的人。
“啥?难道不会替咱们还债?”赵永忠和赵三娘异口同声地问道。
姜氏也问道:“你爷不都当着乡亲们的面说好了替咱还们吗?
赵永忠一家刚吃完饭,赵乔氏就一反常态,善解人意地说服赵老爷子,让他们回屋休息了,堂屋里只有姜氏留下来收拾桌子。
姜氏把碗碟收拾好到灶间一看,锅灶已经收拾好,灶间里早已整理得井井有条。心里叹道:元娘这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只可惜命太苦了。
这时隔壁屋子里的赵元娘听见声响,忙跑出来到灶间帮忙。
只见赵元娘穿着的褂子上打满了补丁,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下面穿着一条青布裙子,上面倒没有几个补丁,但姜氏认出来这是用宋氏的裙子改的。衣服虽然破旧倒也合体,可这样更显出赵元娘的瘦弱不堪。
姜氏不禁想起三年前的赵元娘虽也瘦弱,却没有像现在这样憔悴不堪。记忆里的那个赵元娘是个极美的小姑娘,可如今她脸颊凹陷,双目无神,因为常年待在灶间干活儿脸色泛黄,实在看不出是一个十八岁正当大好年华的姑娘。
“好孩子,这儿不用你帮忙。忙了一天也累了吧?你赶紧回去歇着吧!”姜氏见赵元娘要帮她洗碗,忙拦着道。
“三婶,我不累!”赵元娘还是执意帮姜氏洗碗。
二人很快把碗洗好。出了灶间,只见旁边的小屋里透出灯光,隐隐约约响着织布机的声音。
“这么晚了,大嫂还在纺线呢?”姜氏不禁问道。
“奶说大郎哥要考秀才,家里钱不够用,让娘多织点布贴补家用。”赵元娘答道。她心想,自己下厨还行,可织出来的布不如娘织的好,不然自个儿就能代她织了。
姜氏推开房门,只见微弱的灯光下,宋氏手脚麻利地织着布。
宋氏听见声响,抬起头来见是姜氏进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招呼她坐下。
“大嫂,我是来向你道谢的。要是没有你那一两银子,四娘就救不回来了!”姜氏一面感激一面后怕。
宋氏温婉地笑道:“侄女病了,我这个做大伯母的理当出份力,不必说什么谢不谢的。”
姜氏愧疚道:“虽说公爹答应四娘看病的钱由公中出,可也不知这钱能不能马上拿得出来,欠你的钱也不知啥时能还上。”
“三弟妹不必为这事挂心,这钱还是我娘以前留给我的,一直用不上放到现在……”说道这儿,宋氏不知想起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丝黯然。
妯娌俩又说了一会儿话,姜氏知道宋氏还要熬夜织布,不好意思多留,就告辞了。
一路上,姜氏回想起来,其实婆婆对待大嫂母女俩,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差的。
大嫂虽然出生农家,但她娘家弟弟争气,考中进士后在外做官,有这一层在,婆婆虽然对大嫂不满,但还不敢做得太过分。直到三年前,大嫂的弟弟被罢了官,宋家获罪流放,大嫂没有了娘家可以依靠,婆婆这才敢肆意欺负大嫂母女俩。
原本大嫂母女俩是住在西厢房的,得知宋家获罪的第二日,婆婆就让大姑和小姑住进了西厢房,把母女俩赶了出来。最开始婆婆打算让母女俩就睡在柴房里的,还是我看不过眼,让孩子他爹去求了公爹。公爹也怕被别人指责,可又拗不过婆婆,就让孩子他爹在灶间后搭了间屋子安置母女俩。
自那以后婆婆开始拼命使唤大嫂母女俩,天天给她们干不完的活儿,元娘那孩子就像长在灶间里一样。
转念一想,这也许是件好事,元娘天天呆在灶间,被烟熏得看不清原来的面目,婆婆就能少打她的主意。听说上回婆婆竟然想把元娘卖给一个打死好几个老婆的鳏夫,人家听说元娘的八字不好,这事儿才没成。
唉,什么八字不好,这还不是婆婆总是在外面说元娘命硬克父,把元娘的名声给败坏了。这么好的孩子,十八岁了都还没有定亲。
大嫂就算了,可元娘是她的大孙女呀,他儿子留下的唯一骨血,婆婆她咋就这么狠呢?
这老赵家实在是个狼窝,还好马上就能分出去了,想到这儿,姜氏沉重的心情终于变得轻快了一些。
古代农村里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天一黑就睡觉了。姜氏回来的时候,一家人都已经安置了。
赵四娘今儿刚经历了莫名其妙的穿越,之后又是唱念俱做的表演,按理说应是累极了,可她躺着硬邦邦的炕上怎么也睡不着,不停地烙烧饼,直到姜氏回来已没有睡得着。
忽然听到姜氏小声问赵永忠道:“孩子他爹,你说咱分家都能分到些啥?”
好长时间都没听见赵永忠的回应,就在赵四娘以为赵永忠已经睡着了时,听见他沉吟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你放心,爹做主分家,该分的都会分给咱的。”赵永忠虽然对赵乔氏寒了心,可对于他爹还是很信任的。
姜氏道:“我也不敢多要,只求能分给咱家几亩地。只要有地在手,我和你有手有脚,过的日子肯定能比现在强!”
“光有地怎么够?咱现在住的房子也得分给咱!不然咱一家六口往哪儿住?”赵三娘插口道。
“但愿家里不要变卦,帮咱把欠的债给还了!”赵三郎有点担忧道。
赵四郎接口道:“那最好给咱们五贯钱还债,那还能有钱剩下。有了现钱,咱就用不着为以后的日子发愁了!”
原来赵永忠一家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分家,虽然疲惫不堪,却个个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四郎说什么呢?那五贯钱本来就是没有的事儿,哪能让家里掏这个钱?做人要厚道,决不能惦记着不是自己的东西!”赵永忠斥责道。
虽然黑夜里看不见,但赵三娘猜想被他爹教训过的小弟怕是小脸涨得通红。她有点心疼,忍不住说道:“爹娘为老赵家做牛做马,要他们五贯钱怎么了?这还少要了呢!爹没听小姑说,奶买给她和大姑的簪子就不止十贯钱了。这些钱从哪儿来的?还不是从公中挪用的!这里面可就有爹娘的血汗钱!现在咱只不过是拿回咱应得的,才不是惦记着不是自己的东西!”
“爹,姐,你们吵得一头劲儿,一个说要,一个说不要。难道都相信家里真会替咱们还债?”赵四娘忙劝住两个天真的人。
“啥?难道不会替咱们还债?”赵永忠和赵三娘异口同声地问道。
姜氏也问道:“你爷不都当着乡亲们的面说好了替咱还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