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盆鱼茸里头没有加番薯粉,所以做起来难度相当大。刘师傅您作为初学者,能捏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刘厨子得到赵四娘的劝慰,稍稍放松下来,重新试了几次,虽说还是捏不出圆球来,但比起刚才捏的那些要好看多了。
这时赵永忠已经带着番薯粉赶回来了,赵四娘见状,心中暗道:有辆车就是方便呀!平日要走老半天的路,这才多一会儿?就已经跑了一个来回啦!咱家要是也有辆车就好了。
不过这会儿可不是琢磨这些的时候,赵四娘立即摒除杂念,赶制了一盆添加了番薯粉的鱼茸,让刘厨子按照之前的手法继续试做。
不知是因为里面添加了番薯粉,还是因为多试了几次熟能生巧,这回刘厨子终于成功捏出了丸子,虽说不太圆,而且大小不一,但也算勉强过关了。
于是赵四娘抓紧时间,又把虾丸、包馅儿丸子、鱼腐以及相关菜肴逐个演示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赵四娘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指出、详加解释,不仅是学艺的刘厨子,就连站在一边旁听的汪掌柜,他也觉得受益匪浅,所获良多。
赵四娘讲讲停停,一轮下来,竟花了好些时间。眼见时候不早了,便和他爹一起同汪掌柜告辞。
汪掌柜知道他们从姜家滩赶过来,晌午饭肯定吃得早。原想留他们一起吃顿饭的,可苦留不住。要派辆车送父女俩回家,也被婉拒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知道他们不肯收贵重的谢礼,硬是往他们车上塞了四封点心、两只母鸡、两袋大米和两坛好酒,才肯放他们走。
父女俩实在推辞不了,再三谢过客气的汪掌柜,推着一车好东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庆丰楼。
刚走到路中,满腹好奇的赵四娘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爹,原来你识字的呀?竟然会写自个儿的名字!”
赵永忠不好意思地说道:“小时候有段日子跟着你爷奶住在静海县城里,那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宽裕,送我去学堂读过一年书。唉,你爹没有啥读书的天分,读了两年的书认识的字加起来也没有几个,就只会写自个儿的名字而已。”
“那也很不错了呀!爹,你不厚道呀!以前居然在咱们面前装作不识字!”赵四娘气哼哼地埋怨道。
有书读的那两年,无忧无虑的,是他这辈子过得最幸福的时光。只是幸福过后就是不幸,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让他心酸难忍。所以赵永忠宁愿别人误以为他是个文盲,也不愿意提起他曾读过书。
赵永忠干笑了两声,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忙打岔道:“不是说今儿要做番薯面条的吗?这会儿都快到申时了,咱们先去肉铺把货提了,再去粮铺买点儿白面和黄豆,赶紧往回赶吧!”
赵四娘一听,也有点儿着急了。她知道再不抓紧点儿,今儿这番薯面条怕是来不及做了。于是赶紧加快脚步,随着她爹向肉铺奔去。
到了孙记肉铺,除了把约定好的货物买走外,赵四娘见肉案上有一大块看上去还不错的肉,便让孙老板便宜点儿卖给她。
都到了这个点儿了,孙老板正愁这么大一块肉会卖不出去,听说赵四娘愿意买,忙出了个相当优惠的价钱,见赵四娘二话不说点头答应了,只觉喜从天降。他立马乐颠颠地跑去把肉给称了,不但主动抹了零,还把铺子里剩下的棒子骨全送给了赵四娘。
这一下皆大欢喜。
待看到赵永忠数钱给孙老板,站在一旁的赵四娘眼睛闪了闪。
c
正文 第四十六章 集市偶遇
在肉铺里买完东西,赵永忠推着小车,打算顺路去前面不远处的粮铺买粮,却被赵四娘拉住了。
“爹,咱们还是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吧!”赵四娘提议道。
赵永忠奇道:“咱去粮铺不就是买白面和黄豆吗?虽说这家粮铺小了点儿,可这两样东西肯定不缺的呀?又何必绕远路去南大街呢?”
赵四娘警惕地环顾四周,见这条东街虽然远不如南北二街繁华,可也是人来人往的。于是她转了转眼珠,随便找了个借口道:“昨天不是没买成糖吗?咱们现在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粮,顺便在那儿的杂货铺买点儿糖呗!”
赵永忠指了指近在咫尺的小杂货铺,问道:“就去这家不行吗?”
昨天赵永忠是因为不想让小闺女发现赵永年,才支持她绕远路去南大街买糖。其实杂货铺东街也有,就在肉铺的斜对面。虽说里面的东西肯定不如南大街的大杂货铺齐备,可像糖这种东西的话,应该是有卖的。
赵四娘眨眨眼睛,胡扯道:“嗯……昨天不是说了嘛,除了糖之外,我还要去买调料的。那些调料可不一般,这种小杂货铺里肯定没有的。咱们还是去大铺子买吧!”
老实的赵永忠听了信以为真,便顺从小闺女的意思,调转车头向南大街行去。
路过铁匠铺的时候,赵四娘让她爹停下来,父女俩简单商议后,又去订做了几个模子。
其实用来做番薯面条的模子就是一个带着筛眼的漏勺,做出来的面条是粗是细,完全取决于筛眼的大小。
前两天银钱不凑手,就只订做了一个筛眼较小的漏勺,只能用来做细粉丝。如今发了一笔大财,赵四娘决定再订制做粗粉丝和粉条的模子,用以增加番薯面条的种类。
想到如今资金不成问题,财大气粗的赵四娘临时起意,又一口气订做了两个粉皮模子,这才出了铁匠铺。
不多会儿,走到了集市那边。今天不是集日,而且天色又有些晚了,诺大的集市上空空荡荡的,只摆着零零星星几个小摊儿。
一眼望过去,发现前天那个卖碗碟给她的摊主已经开始收摊儿了,忙跑了过去。
“叔叔,你慢点儿收,让我仔细看看!”赵四娘忙道。
那摊主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抬头一看,认出赵四娘就是那个一下子买了八十文钱碗碟的大主顾,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问道:“小姑娘,又来买碗啦?”
赵四娘点点头,说道:“是要买碗碟。不过不是买上次那种大的,这回我想买些小碗和小碟。”
那青年听了,忙把已经装车了的小碗小碟取了几只给赵四娘看。
细看之下,和那些大碗大碟一样,做工比较粗糙,微微有些变形。不过赵四娘也不介意,在码头上做
刘厨子得到赵四娘的劝慰,稍稍放松下来,重新试了几次,虽说还是捏不出圆球来,但比起刚才捏的那些要好看多了。
这时赵永忠已经带着番薯粉赶回来了,赵四娘见状,心中暗道:有辆车就是方便呀!平日要走老半天的路,这才多一会儿?就已经跑了一个来回啦!咱家要是也有辆车就好了。
不过这会儿可不是琢磨这些的时候,赵四娘立即摒除杂念,赶制了一盆添加了番薯粉的鱼茸,让刘厨子按照之前的手法继续试做。
不知是因为里面添加了番薯粉,还是因为多试了几次熟能生巧,这回刘厨子终于成功捏出了丸子,虽说不太圆,而且大小不一,但也算勉强过关了。
于是赵四娘抓紧时间,又把虾丸、包馅儿丸子、鱼腐以及相关菜肴逐个演示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赵四娘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指出、详加解释,不仅是学艺的刘厨子,就连站在一边旁听的汪掌柜,他也觉得受益匪浅,所获良多。
赵四娘讲讲停停,一轮下来,竟花了好些时间。眼见时候不早了,便和他爹一起同汪掌柜告辞。
汪掌柜知道他们从姜家滩赶过来,晌午饭肯定吃得早。原想留他们一起吃顿饭的,可苦留不住。要派辆车送父女俩回家,也被婉拒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知道他们不肯收贵重的谢礼,硬是往他们车上塞了四封点心、两只母鸡、两袋大米和两坛好酒,才肯放他们走。
父女俩实在推辞不了,再三谢过客气的汪掌柜,推着一车好东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庆丰楼。
刚走到路中,满腹好奇的赵四娘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爹,原来你识字的呀?竟然会写自个儿的名字!”
赵永忠不好意思地说道:“小时候有段日子跟着你爷奶住在静海县城里,那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宽裕,送我去学堂读过一年书。唉,你爹没有啥读书的天分,读了两年的书认识的字加起来也没有几个,就只会写自个儿的名字而已。”
“那也很不错了呀!爹,你不厚道呀!以前居然在咱们面前装作不识字!”赵四娘气哼哼地埋怨道。
有书读的那两年,无忧无虑的,是他这辈子过得最幸福的时光。只是幸福过后就是不幸,每每回想起来,都会让他心酸难忍。所以赵永忠宁愿别人误以为他是个文盲,也不愿意提起他曾读过书。
赵永忠干笑了两声,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忙打岔道:“不是说今儿要做番薯面条的吗?这会儿都快到申时了,咱们先去肉铺把货提了,再去粮铺买点儿白面和黄豆,赶紧往回赶吧!”
赵四娘一听,也有点儿着急了。她知道再不抓紧点儿,今儿这番薯面条怕是来不及做了。于是赶紧加快脚步,随着她爹向肉铺奔去。
到了孙记肉铺,除了把约定好的货物买走外,赵四娘见肉案上有一大块看上去还不错的肉,便让孙老板便宜点儿卖给她。
都到了这个点儿了,孙老板正愁这么大一块肉会卖不出去,听说赵四娘愿意买,忙出了个相当优惠的价钱,见赵四娘二话不说点头答应了,只觉喜从天降。他立马乐颠颠地跑去把肉给称了,不但主动抹了零,还把铺子里剩下的棒子骨全送给了赵四娘。
这一下皆大欢喜。
待看到赵永忠数钱给孙老板,站在一旁的赵四娘眼睛闪了闪。
c
正文 第四十六章 集市偶遇
在肉铺里买完东西,赵永忠推着小车,打算顺路去前面不远处的粮铺买粮,却被赵四娘拉住了。
“爹,咱们还是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吧!”赵四娘提议道。
赵永忠奇道:“咱去粮铺不就是买白面和黄豆吗?虽说这家粮铺小了点儿,可这两样东西肯定不缺的呀?又何必绕远路去南大街呢?”
赵四娘警惕地环顾四周,见这条东街虽然远不如南北二街繁华,可也是人来人往的。于是她转了转眼珠,随便找了个借口道:“昨天不是没买成糖吗?咱们现在去南大街的大粮铺买粮,顺便在那儿的杂货铺买点儿糖呗!”
赵永忠指了指近在咫尺的小杂货铺,问道:“就去这家不行吗?”
昨天赵永忠是因为不想让小闺女发现赵永年,才支持她绕远路去南大街买糖。其实杂货铺东街也有,就在肉铺的斜对面。虽说里面的东西肯定不如南大街的大杂货铺齐备,可像糖这种东西的话,应该是有卖的。
赵四娘眨眨眼睛,胡扯道:“嗯……昨天不是说了嘛,除了糖之外,我还要去买调料的。那些调料可不一般,这种小杂货铺里肯定没有的。咱们还是去大铺子买吧!”
老实的赵永忠听了信以为真,便顺从小闺女的意思,调转车头向南大街行去。
路过铁匠铺的时候,赵四娘让她爹停下来,父女俩简单商议后,又去订做了几个模子。
其实用来做番薯面条的模子就是一个带着筛眼的漏勺,做出来的面条是粗是细,完全取决于筛眼的大小。
前两天银钱不凑手,就只订做了一个筛眼较小的漏勺,只能用来做细粉丝。如今发了一笔大财,赵四娘决定再订制做粗粉丝和粉条的模子,用以增加番薯面条的种类。
想到如今资金不成问题,财大气粗的赵四娘临时起意,又一口气订做了两个粉皮模子,这才出了铁匠铺。
不多会儿,走到了集市那边。今天不是集日,而且天色又有些晚了,诺大的集市上空空荡荡的,只摆着零零星星几个小摊儿。
一眼望过去,发现前天那个卖碗碟给她的摊主已经开始收摊儿了,忙跑了过去。
“叔叔,你慢点儿收,让我仔细看看!”赵四娘忙道。
那摊主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抬头一看,认出赵四娘就是那个一下子买了八十文钱碗碟的大主顾,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问道:“小姑娘,又来买碗啦?”
赵四娘点点头,说道:“是要买碗碟。不过不是买上次那种大的,这回我想买些小碗和小碟。”
那青年听了,忙把已经装车了的小碗小碟取了几只给赵四娘看。
细看之下,和那些大碗大碟一样,做工比较粗糙,微微有些变形。不过赵四娘也不介意,在码头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