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县衙后,朱慈烺的脸立刻变得极为阴沉。
他一直将朱大典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在文官中的地位仅次于杨廷麟,现在居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明目张胆的刺杀自己的心腹。
“连本宫的人都敢杀,这些人是嫌家里人太多挤得慌吗?”
朱慈烺回到行辕后,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廷表也来了,他和一群便衣的锦衣卫抓获了七八个意图行刺朱慈烺的刺客。
朱慈烺毫不惊讶,这些年遇刺的次数太多了,尤其是从南京出来这一个多月,隔三差五的就有一波人找机会行刺,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朱慈烺在厅旁暖阁中坐好之后,对李廷表道:“说说具体情况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廷表开口道:“回殿下,朱大典于四天前巡视到淮安府漕运总督衙门,想借机清查漕运和盐务之事,可是此时的漕运总督朱国弼却离开了淮安的漕运总督府,说是去南京督运漕粮去了,而漕运总督府的主事也不在衙门,去了漕运码头。”
“巡抚朱大典在漕运总督衙门扑了一个空,有些不甘心就直接去了漕运码头,在见到漕运总督府的主事之后,这个主事也很配合,可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说是南直隶巡抚朱大典大人断了很多人的活路,现在又是来断他们的活路来了。
漕运码头的人听完之后,都非常愤怒,就将朱大典给围了起来,在混乱中有个叫李大海的人窜出,用匕首将朱大典给刺杀了,这个人刺杀完之后,并没有逃走,反而大呼:狗官,杀你一命,我李大海也算为民除害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漕运码头一片混乱,应天府的官兵们好不容易将朱大典的尸体护送了回去,然而依旧有很大人围攻朱府,还不断传出朱大典是巨贪,是祸国殃民的是狗官。
事发第二日傍晚,靖武伯率兵赶往淮安控制了局面,不过靖武伯对这个刺客并没有审问,只是将他保护了起来。”
李廷表说得很细致,朱慈烺也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有人想用舆论引导,将矛盾转移到民众身上。
不过越是如此,越说明这中间有问题,这事肯定不是偶然的个人报复,后面必然有人暗中策划。
朱慈烺对李廷表,道:“你亲自去一趟淮安,审一审这个叫李大海的人,顺便将他祖宗十八代都给调查一遍,挖出背后之人。”
“臣领命!”
待李廷表离开后,朱慈烺又看向吴忠,道:“吴大伴,你那边是什么情况?”
吴忠回答道:“回小爷,奴婢这边收到的情报和锦衣卫那边差不多,也不敢肯定此事具体是何人所为”
他分析道:“朱大典先是对南直隶的地主们进行了打击,又严查私盐贩子,使得那些人在几年之中损失最大,现在准备查漕运的事。
这其中不仅有勋贵的利益,还有大量官员勾结地主、商人、私盐贩子,这些人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肯定会非常憎恨朱大典,他们都有动手的可能。”
朱慈烺听完吴忠的分析,觉得还是很详细和到位的,经过这么多年锻炼,吴忠已经成熟了,算是一名合格的情报头子了。
吴忠所掌握的情报体系是他一手打造的,所有人员都是从数千名孤儿总遴选的,经过在秘密基地的长期培训,终于开始自成体系发挥作用。
虽然李廷表忠心可鉴,但他的锦衣卫情报网太过庞大,朱慈烺不希望情报部一家独大,先是用杨其礼的龙骧夜不收加以制衡。
不过龙骧夜不收算是军情局,很少涉足官场和民事,朱慈烺只得再组建一个情报网专门加以制衡,所用的自然是他最信任的吴忠。
朱慈烺的手指不停的敲击着桌面,并且越来越快,吴忠立即闭口不言,他知道太子爷这个习惯,是在思考谋划什么了。
朱慈烺在脑中分析着此事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半晌后,他抬起头对吴忠道:“派人盯死抚宁侯朱国弼,还有江南这些大族,东林和复社也要重秘密监视,先不要有任何行动,主要是掌握情况,让他们先表演。”
吴忠心中了解,小爷忍了这么久,这次是准备一锅端了。
朱慈烺又道:“你去安排一下,明日准备回南京,行程走的慢些,正旦之前抵达就行。”
他来到厅前,看着阴沉沉将要下雪的天空,心中暗道:既然出手了,希望你们闹的越欢越好,不要让本宫失望啊!
.....
苏州府常熟县,钱谦益的庄园。
崇祯元年,钱谦益与温体仁等人争夺内阁首辅失败,没过几年就被温体仁关进了大牢。
直到崇祯九年案子重审,温体仁被朱慈烺和曹化淳联手扳倒,钱谦益被削籍归乡回到了常熟老家。
归乡后的钱谦益老实了一阵子,在老家与一众江南名士品诗作画,还广收门生,偶尔也去南京逛逛秦淮河找乐子。
自从朱慈烺来到南京监国,钱谦益等东林人士渐渐的坐不住了,朱慈烺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东林党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甚至可以说会被连根拔起。
不说东林党的官员被排斥在南京各部主要职位外,就连依附东林党的士绅、商人们也都被打压的死死的,被逼着交税。
这一日,钱谦益的府上来了一位江南士绅、商人的代表,谢三宾。
谢三宾出身豪门大族,又在朝廷为官,官虽不大却很有能耐,他是钱谦益的学生,与东林和复社都有着不浅的关系。
谢三宾在钱谦益面前显得很恭敬,一见面就来了个大大的见师礼。
钱谦益暗暗点头:“我虽不在朝廷任职了,但这谢三宾却还懂得规矩,不错不错!”
叩完头后,谢三宾从头上爬起来,脸上堆着笑容,道:“闻听先生雅致,酷爱书画,前些日府中管家在南京城觅得王会稽的一本珍品,学生才疏学浅,书圣的作品落在我这真是暴殄天物,不若由先生收藏品析。”
说着,谢三宾将一份盒子放在了钱谦益的书桌旁,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等待。
钱谦益不由大喜,书圣王羲之的亲笔作品可是难得之物啊,他打开盒子一看,只见一册字帖下居然还放着一些令人心动的黄白之物。
钱谦益神情变得格外的温和,咳嗽一声,道:“你倒有心了,过来坐下吧。”
他一直将朱大典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在文官中的地位仅次于杨廷麟,现在居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明目张胆的刺杀自己的心腹。
“连本宫的人都敢杀,这些人是嫌家里人太多挤得慌吗?”
朱慈烺回到行辕后,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廷表也来了,他和一群便衣的锦衣卫抓获了七八个意图行刺朱慈烺的刺客。
朱慈烺毫不惊讶,这些年遇刺的次数太多了,尤其是从南京出来这一个多月,隔三差五的就有一波人找机会行刺,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朱慈烺在厅旁暖阁中坐好之后,对李廷表道:“说说具体情况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廷表开口道:“回殿下,朱大典于四天前巡视到淮安府漕运总督衙门,想借机清查漕运和盐务之事,可是此时的漕运总督朱国弼却离开了淮安的漕运总督府,说是去南京督运漕粮去了,而漕运总督府的主事也不在衙门,去了漕运码头。”
“巡抚朱大典在漕运总督衙门扑了一个空,有些不甘心就直接去了漕运码头,在见到漕运总督府的主事之后,这个主事也很配合,可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说是南直隶巡抚朱大典大人断了很多人的活路,现在又是来断他们的活路来了。
漕运码头的人听完之后,都非常愤怒,就将朱大典给围了起来,在混乱中有个叫李大海的人窜出,用匕首将朱大典给刺杀了,这个人刺杀完之后,并没有逃走,反而大呼:狗官,杀你一命,我李大海也算为民除害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漕运码头一片混乱,应天府的官兵们好不容易将朱大典的尸体护送了回去,然而依旧有很大人围攻朱府,还不断传出朱大典是巨贪,是祸国殃民的是狗官。
事发第二日傍晚,靖武伯率兵赶往淮安控制了局面,不过靖武伯对这个刺客并没有审问,只是将他保护了起来。”
李廷表说得很细致,朱慈烺也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有人想用舆论引导,将矛盾转移到民众身上。
不过越是如此,越说明这中间有问题,这事肯定不是偶然的个人报复,后面必然有人暗中策划。
朱慈烺对李廷表,道:“你亲自去一趟淮安,审一审这个叫李大海的人,顺便将他祖宗十八代都给调查一遍,挖出背后之人。”
“臣领命!”
待李廷表离开后,朱慈烺又看向吴忠,道:“吴大伴,你那边是什么情况?”
吴忠回答道:“回小爷,奴婢这边收到的情报和锦衣卫那边差不多,也不敢肯定此事具体是何人所为”
他分析道:“朱大典先是对南直隶的地主们进行了打击,又严查私盐贩子,使得那些人在几年之中损失最大,现在准备查漕运的事。
这其中不仅有勋贵的利益,还有大量官员勾结地主、商人、私盐贩子,这些人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肯定会非常憎恨朱大典,他们都有动手的可能。”
朱慈烺听完吴忠的分析,觉得还是很详细和到位的,经过这么多年锻炼,吴忠已经成熟了,算是一名合格的情报头子了。
吴忠所掌握的情报体系是他一手打造的,所有人员都是从数千名孤儿总遴选的,经过在秘密基地的长期培训,终于开始自成体系发挥作用。
虽然李廷表忠心可鉴,但他的锦衣卫情报网太过庞大,朱慈烺不希望情报部一家独大,先是用杨其礼的龙骧夜不收加以制衡。
不过龙骧夜不收算是军情局,很少涉足官场和民事,朱慈烺只得再组建一个情报网专门加以制衡,所用的自然是他最信任的吴忠。
朱慈烺的手指不停的敲击着桌面,并且越来越快,吴忠立即闭口不言,他知道太子爷这个习惯,是在思考谋划什么了。
朱慈烺在脑中分析着此事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半晌后,他抬起头对吴忠道:“派人盯死抚宁侯朱国弼,还有江南这些大族,东林和复社也要重秘密监视,先不要有任何行动,主要是掌握情况,让他们先表演。”
吴忠心中了解,小爷忍了这么久,这次是准备一锅端了。
朱慈烺又道:“你去安排一下,明日准备回南京,行程走的慢些,正旦之前抵达就行。”
他来到厅前,看着阴沉沉将要下雪的天空,心中暗道:既然出手了,希望你们闹的越欢越好,不要让本宫失望啊!
.....
苏州府常熟县,钱谦益的庄园。
崇祯元年,钱谦益与温体仁等人争夺内阁首辅失败,没过几年就被温体仁关进了大牢。
直到崇祯九年案子重审,温体仁被朱慈烺和曹化淳联手扳倒,钱谦益被削籍归乡回到了常熟老家。
归乡后的钱谦益老实了一阵子,在老家与一众江南名士品诗作画,还广收门生,偶尔也去南京逛逛秦淮河找乐子。
自从朱慈烺来到南京监国,钱谦益等东林人士渐渐的坐不住了,朱慈烺的一系列政策使得东林党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甚至可以说会被连根拔起。
不说东林党的官员被排斥在南京各部主要职位外,就连依附东林党的士绅、商人们也都被打压的死死的,被逼着交税。
这一日,钱谦益的府上来了一位江南士绅、商人的代表,谢三宾。
谢三宾出身豪门大族,又在朝廷为官,官虽不大却很有能耐,他是钱谦益的学生,与东林和复社都有着不浅的关系。
谢三宾在钱谦益面前显得很恭敬,一见面就来了个大大的见师礼。
钱谦益暗暗点头:“我虽不在朝廷任职了,但这谢三宾却还懂得规矩,不错不错!”
叩完头后,谢三宾从头上爬起来,脸上堆着笑容,道:“闻听先生雅致,酷爱书画,前些日府中管家在南京城觅得王会稽的一本珍品,学生才疏学浅,书圣的作品落在我这真是暴殄天物,不若由先生收藏品析。”
说着,谢三宾将一份盒子放在了钱谦益的书桌旁,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等待。
钱谦益不由大喜,书圣王羲之的亲笔作品可是难得之物啊,他打开盒子一看,只见一册字帖下居然还放着一些令人心动的黄白之物。
钱谦益神情变得格外的温和,咳嗽一声,道:“你倒有心了,过来坐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