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十,又是个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皇后薨。
武帝伤心不已,追加皇后钱氏为孝静贞惠温穆任和佐天圣显皇后,谥号孝静皇后。
从少年夫妻到如今,武帝与孝静皇后一起走了过几十个年头。即便后宫嫔妃那么多,武帝对她始终存着几分敬重与挂念。也唯独孝静皇后敢劝武帝,敢从他刀下救人。
“恭送孝静贞惠温穆任和佐天圣显皇后宾天!”举国悲痛一代贤后的离世。
阮慕阳知道,更加厉害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了。
因为孝静皇后宾天,大臣与皇子服丧,齐有光案被搁置了一个月。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平息,可谁知一个月后,武帝便下令将原先入狱的六部官员统统处斩。
武帝变得比原先更加嗜杀,连敢阻止的人都没有了,朝中上下人心惶惶。
他下令大理寺与都察院继续彻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
再往下查,地方的经办官员、各个府县以及府县再往下,被查到的也都被杀了。
涉及此案被杀的大大小小官员。达到上百之多。这其中罪有应得的有,被冤杀的也不少。一直藏在暗处不显山露水的谢昭趁着这个时候与徐厚合谋诬陷了许多官员,清除了很多障碍。而这些大多是洛阶的势力。
洛阶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后来就变成了两个权臣之间的较量,皆是损兵折将。
这还不是全部,经大理寺彻查,兵部尚书与永靖王谢昕一直暗中有来往。这件事更加是触及到了武帝的逆鳞。
一个手中握着兵权的皇子,还要那么多钱,除了养军队还能做什么?
分明是野心勃勃!意图谋反!
被软禁在府中的永靖王被武帝招入宫中。
从一个贪污案变成了谋反案,这是那些原先检举齐有光的人没有想到的。朝中大臣提心吊胆,就连京城的茶馆客栈都高挂四个大字----勿谈国事。
然而在穿云院之中,阮慕阳却与张安夷经常聊起国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张安夷整日都会从宫中带回些消息来给她。
刚好都是阮慕阳想听的。
朝中官员被杀了不少,就连内阁中也有一位被查出与齐有光有干系,被武帝下令处斩。
内阁空缺,又是多事之时,在翰林院当修撰的张安夷便被调去了文渊阁帮忙拟写圣旨以及奏折。虽未得圣上正式册封,却已经隐隐有了要进内阁的趋势。
进了文渊阁便相当于成了圣上身边的近臣,知晓的消息自然是不会少的。
“二爷,你说永靖王真的意图谋反吗?”隔墙有耳,阮慕阳问得声音很低。
上一世,永靖王谋反之事被坐实,可是她知道其中有谢昭在动手脚,不知道谋反之事是确有其事还是被诬陷。
倚在床头,神色中带着疲惫的张安夷看向她,反将问题抛给了她:“夫人以为呢?”
朝中动荡,圣旨一道接着一道。张安夷刚入内阁,这些自然就是他的工作。这些日子他是累极了。
这些日子,阮慕阳越来越紧张。因为她察觉到了张安夷有意无意地引导她说话,而她因为想知道,偏偏又不能不说,自己好像正在慢慢落入他所编织的网中,随着时间,终将无所遁形。
这让她感觉很不安。
“二爷怎么问起我了?我一个后宅的妇人知道什么?”阮慕阳不动声色地把问题推了回去。
张安夷温和的目光在烛火下泛着暖意,仿佛将眼前人捧在了心尖上一般。
“这些日子我发现夫人对朝中之事十分感兴趣。”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着阮慕阳有些紧张的样子又道,“却也颇有见解。”
他夸赞的语气中带着娇惯让阮慕阳觉得这像是夫妻之间的缱绻:“我在家读书时便不如几个姐妹,如今像是终于找到些长处了。”
张安夷笑了笑,像是对她这番话很是赞同,随后语气慢慢严肃了起来:“永靖王之事出的蹊跷,不知其中真假,但肯定有推波助澜之人。”
“二爷以为是谁?”阮慕阳的心提了起来。
“太子承了孝静皇后的仁慈心善,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能从这件事中得到好处的,唯独其他几位王爷了。”说到这里,张安夷的话语变得隐晦了起来,“想必夫人也想到了。”
竟然被他看出来了。阮慕阳的心狂跳了起来,却也不遮遮掩掩了:“那二爷认为。永安王此人如何?”
先前回门,以及后来的入宫,谢昭对阮慕阳存了如何的心思他们夫妻二人皆心中有数,却又无法把事情拿到台面上来说。
“永安王此人……”张安夷眼中的笑意慢慢慢慢化为风云涌起,深邃得看不清,“心狠手辣,隐藏甚深。但如今太子体弱,永靖王再无翻身之时,纵观其他皇子,唯独剩他了。若是为君,还未可知。”
若是为君,还未可知?
如此说来,若是谢昭适合为君,为了天下,为了江山,他会认谢昭做君王?
如果她偏偏要让他死呢?
阮慕阳垂下了眼,心中发凉,因此也错过了张安夷提起谢昭时眼中闪过的冷意。
第三十三章 找个机会杀了她
随着永靖王及其亲信被圣上赐死,持续了三月有余的齐有光案渐渐平息了下来。
朝中大臣被杀了许多,整个光华元气大伤。
平息之后便是休整,填补各个空缺的职位。此时亦成了两大权臣洛阶与徐厚的较量。朝中大臣重新洗牌,两人皆是损兵折将,接下来比的就是谁能把更多的门生与亲信提上来了。
所以这场风波虽然让许多官员落马,却也成了一些一向默默无闻的官员的机会。
这一次被提拔上来的官员中,许多便成了武帝晚年腥风血雨的中心人物。
翰林院修撰张安夷填补空缺,正式入文渊阁,依旧担任《光华崇帝实录》的纂修。内阁大臣共六人,以洛阶徐厚并为宰辅,张安夷在其中资历最浅,却因为齐有光案的机缘巧合,成了光华最年轻的阁老。
原先他在翰林院所负责的事务由庶吉士沈未接手。
原工部右侍郎阮中令升为工部尚书,正二品。
而原先从永靖王手中收回,
皇后薨。
武帝伤心不已,追加皇后钱氏为孝静贞惠温穆任和佐天圣显皇后,谥号孝静皇后。
从少年夫妻到如今,武帝与孝静皇后一起走了过几十个年头。即便后宫嫔妃那么多,武帝对她始终存着几分敬重与挂念。也唯独孝静皇后敢劝武帝,敢从他刀下救人。
“恭送孝静贞惠温穆任和佐天圣显皇后宾天!”举国悲痛一代贤后的离世。
阮慕阳知道,更加厉害的腥风血雨即将来了。
因为孝静皇后宾天,大臣与皇子服丧,齐有光案被搁置了一个月。
本以为这件事会就此平息,可谁知一个月后,武帝便下令将原先入狱的六部官员统统处斩。
武帝变得比原先更加嗜杀,连敢阻止的人都没有了,朝中上下人心惶惶。
他下令大理寺与都察院继续彻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
再往下查,地方的经办官员、各个府县以及府县再往下,被查到的也都被杀了。
涉及此案被杀的大大小小官员。达到上百之多。这其中罪有应得的有,被冤杀的也不少。一直藏在暗处不显山露水的谢昭趁着这个时候与徐厚合谋诬陷了许多官员,清除了很多障碍。而这些大多是洛阶的势力。
洛阶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后来就变成了两个权臣之间的较量,皆是损兵折将。
这还不是全部,经大理寺彻查,兵部尚书与永靖王谢昕一直暗中有来往。这件事更加是触及到了武帝的逆鳞。
一个手中握着兵权的皇子,还要那么多钱,除了养军队还能做什么?
分明是野心勃勃!意图谋反!
被软禁在府中的永靖王被武帝招入宫中。
从一个贪污案变成了谋反案,这是那些原先检举齐有光的人没有想到的。朝中大臣提心吊胆,就连京城的茶馆客栈都高挂四个大字----勿谈国事。
然而在穿云院之中,阮慕阳却与张安夷经常聊起国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张安夷整日都会从宫中带回些消息来给她。
刚好都是阮慕阳想听的。
朝中官员被杀了不少,就连内阁中也有一位被查出与齐有光有干系,被武帝下令处斩。
内阁空缺,又是多事之时,在翰林院当修撰的张安夷便被调去了文渊阁帮忙拟写圣旨以及奏折。虽未得圣上正式册封,却已经隐隐有了要进内阁的趋势。
进了文渊阁便相当于成了圣上身边的近臣,知晓的消息自然是不会少的。
“二爷,你说永靖王真的意图谋反吗?”隔墙有耳,阮慕阳问得声音很低。
上一世,永靖王谋反之事被坐实,可是她知道其中有谢昭在动手脚,不知道谋反之事是确有其事还是被诬陷。
倚在床头,神色中带着疲惫的张安夷看向她,反将问题抛给了她:“夫人以为呢?”
朝中动荡,圣旨一道接着一道。张安夷刚入内阁,这些自然就是他的工作。这些日子他是累极了。
这些日子,阮慕阳越来越紧张。因为她察觉到了张安夷有意无意地引导她说话,而她因为想知道,偏偏又不能不说,自己好像正在慢慢落入他所编织的网中,随着时间,终将无所遁形。
这让她感觉很不安。
“二爷怎么问起我了?我一个后宅的妇人知道什么?”阮慕阳不动声色地把问题推了回去。
张安夷温和的目光在烛火下泛着暖意,仿佛将眼前人捧在了心尖上一般。
“这些日子我发现夫人对朝中之事十分感兴趣。”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着阮慕阳有些紧张的样子又道,“却也颇有见解。”
他夸赞的语气中带着娇惯让阮慕阳觉得这像是夫妻之间的缱绻:“我在家读书时便不如几个姐妹,如今像是终于找到些长处了。”
张安夷笑了笑,像是对她这番话很是赞同,随后语气慢慢严肃了起来:“永靖王之事出的蹊跷,不知其中真假,但肯定有推波助澜之人。”
“二爷以为是谁?”阮慕阳的心提了起来。
“太子承了孝静皇后的仁慈心善,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能从这件事中得到好处的,唯独其他几位王爷了。”说到这里,张安夷的话语变得隐晦了起来,“想必夫人也想到了。”
竟然被他看出来了。阮慕阳的心狂跳了起来,却也不遮遮掩掩了:“那二爷认为。永安王此人如何?”
先前回门,以及后来的入宫,谢昭对阮慕阳存了如何的心思他们夫妻二人皆心中有数,却又无法把事情拿到台面上来说。
“永安王此人……”张安夷眼中的笑意慢慢慢慢化为风云涌起,深邃得看不清,“心狠手辣,隐藏甚深。但如今太子体弱,永靖王再无翻身之时,纵观其他皇子,唯独剩他了。若是为君,还未可知。”
若是为君,还未可知?
如此说来,若是谢昭适合为君,为了天下,为了江山,他会认谢昭做君王?
如果她偏偏要让他死呢?
阮慕阳垂下了眼,心中发凉,因此也错过了张安夷提起谢昭时眼中闪过的冷意。
第三十三章 找个机会杀了她
随着永靖王及其亲信被圣上赐死,持续了三月有余的齐有光案渐渐平息了下来。
朝中大臣被杀了许多,整个光华元气大伤。
平息之后便是休整,填补各个空缺的职位。此时亦成了两大权臣洛阶与徐厚的较量。朝中大臣重新洗牌,两人皆是损兵折将,接下来比的就是谁能把更多的门生与亲信提上来了。
所以这场风波虽然让许多官员落马,却也成了一些一向默默无闻的官员的机会。
这一次被提拔上来的官员中,许多便成了武帝晚年腥风血雨的中心人物。
翰林院修撰张安夷填补空缺,正式入文渊阁,依旧担任《光华崇帝实录》的纂修。内阁大臣共六人,以洛阶徐厚并为宰辅,张安夷在其中资历最浅,却因为齐有光案的机缘巧合,成了光华最年轻的阁老。
原先他在翰林院所负责的事务由庶吉士沈未接手。
原工部右侍郎阮中令升为工部尚书,正二品。
而原先从永靖王手中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