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宋文杰占据了上风便一边倒,关键时候宋文华手下的头号谋士欧阳夏水立功,让宋文华扭转了局面,本来宋文杰拿了一手好牌,足可以让他一撮而就,解决所有的问题。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宋文华抢先回凉州,并且通过这件事情也把宋文杰的意图暴|露得十分的彻底,让宋文杰的狐狸尾巴完全暴|露,这样的暴|露对宋文杰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首先,宋文杰在西北究竟有多大的实力现在一目了然,相比宋文华,宋文杰几乎可以调动西北的所有军队,这么多年他暗自隐忍,其实暗中竟然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都被他网罗,仅此一点他就让人不安,这样的不安不止是宋文华,甚至包括宋乃峰。
而宋文华从沙田县回到凉州,这一记回马枪简直是死里逃生,他完全意识到相比实力单薄,空有野心的宋文松来说,他的大哥宋文杰原来可怕得多。宋文杰有足够的势力将西北据为己有,如果宋文杰能够果断,具有杀伐决断的心性,他甚至能够在这一次直接将西北大权全部拿在手中,而宋乃峰也因此可以被逼退位,这太可怕了。
因此对宋文华来说,他的意识形态像搬仓鼠一般,一夜之间就搬到了如何对付大哥宋文杰这一边,宋文杰偷鸡不成蚀把米,关键是宋乃峰在别后拉了一把偏架,让他的形势瞬间变得微妙了。
沙田县那边,他不得不下令所有的行动完全停止,而在凉州这一边,他又不得不开始应付种种来自宋文华的明枪暗箭,一夜之间兄弟两人俨然撕破了脸,开启了你死我活的缠斗。
……
盛京,陆铮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之后,整个人都差点累瘫在了椅子上,最近辽东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区区辽东荒芜之地,陆铮养了超过十万的骑兵,而刚刚经过了大战的辽东又是满目疮痍,如果按照兵家之道,陆铮唯有迅速的出兵中原,而后将中原两河占领之,如此才是求生之路。
但是陆铮毕竟是经过了现代文明的洗礼,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如此的情况下,再动用辽东的资源发动一场并没有必胜把握的战争,这完全就是穷兵黩武,所以稳定辽东是陆铮眼下第一要务。
辽东的政务要重新整肃,辽东的吏治要重新建立,更重要的是陆铮需要将依附在自己身后的各种利益集团,让他们的关系得到体现和平衡。
所以,陆铮要把江南几大家的门生子孙们都安插到整个辽东去,在封建的社会,这几乎是统治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事情,陆铮以前就是忽略了这一点,因而他虽然能屡屡化险为夷,但是却总是不断的遭遇陷阱。
陆铮是个穿越者,但是他现在已经明白,超越了时代和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所有的尝试都绝对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陆铮选择渐渐融入这个社会,融入封建统治者的文化之中,如此才是陆铮能够唯一的取胜之道呢!
对陆铮来说,现在最大的困难除了稳定辽东局面之外,便是辽东的经济和产出根本没有办法养活陆铮手底下的铁骑和军队。
而现在这个乱世,陆铮又不可能裁军,陆铮为了让辽东的粮草钱银运转正常,可以说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在这样的运作中,陆铮不断的加强着悬镜司的重建和扩建,另一方面,则是赋予顾至伦更大的权利,让顾至伦在更底层网罗更多商人,利用商人的手段打通南北两条贸易的通道。
陆铮需要南方的粮食,而北方北燕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倘若站在国家的层面之上,或者站在陆铮一方诸侯枭雄的层面之上,他很难和江南沟通,从江南得到需要的东西。
而对北燕来说,陆铮也非常困难和北燕的朝廷达成共识,让北燕的好东西源源不断的流到辽东来,因此,要想南北沟通,最好的办法便是动用无孔不入的商人群体。
在文明时代有句话“商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其中南北通商,就足以让商人团体冒杀头的危险,因为这是利润巨大的事情。
在很多年前北燕和大康其实就交恶了,双方的贸易早就断绝,可是饶是双方有大军在边境驻扎,这么多年民间的商贸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断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总会有人敢冒杀头的危险从事着最危险的事情,而这些人杀不决,他们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倒了一批又立马长出一批来,永不断绝。
而陆铮现在做的就是用他的力量来将这一帮唯利是图的商人完全整合,在背后支|持他们铤而走险,而且陆铮将自己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都向他们倾斜。他们在南北的商路之上甚至有一支强大的悬镜司密谍团队为他们服务。
这样的一支商队多达数千商人,这些商人三五成群,化整为零,有的在北燕的京都,有的在江南的金陵,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些地方长袖善舞,结交权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从这两地搜刮各地的特产,然后秘密的将这些东西通过有悬镜司密谍支|持的庞大的运输团队,将他们运到辽东,或者从辽东把辽东的产出运到这两个目的地。
这样的操作乍一看微不足道,可是积少成多,积土成山,正是由于这样的贸易支撑着辽东的社会缓慢的复苏,一步步的恢复元气,另外也保证陆铮十多万人马钱粮不断,给陆铮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历史上,明朝的朱元璋夺取天下最早的策略便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当时这三句话被后世无数史学家顶礼膜拜,认为这三句话是朱元璋能够在众多割据武装之中脱颖而出,最后成就帝王霸业的关键。
陆铮曾经一度也如此认为,知道他自己亲身经历了这所有的事情之后,他才知道那所谓的九字真言其实真的被过于高估了。
就像现在大康四分五裂的情况,谁是傻子么?谁不知道高筑墙,广积粮么?可是看看这些诸侯和枭雄们,有几个能够遂心意的?
先说眼下实力比较弱的曹魏明,曹魏明刚刚称王了,如果曹魏明能够站稳整个中原,拥有稳定中原实力,他也会称王么?答案恐怕未必。
曹魏明称王,就是要拿出空头的许诺团结他手底下四分五裂的文臣武将呢,他不这么做两河很快就要四分五裂。
再说广积粮,以陆铮现在的处境来说,就算使出了所有的力量,他都无法保证自己和自己的十几万人马能够吃饱肚子,别说积粮食了,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就烧高香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余粮?
还有称王的事情,陆铮现在也是王爷,虽然他这个王爷是皇帝钦赐,很正统。但是实际上直到现在陆铮才明白这个王爷的身份作用太大了。
陆铮拥有王爷的身份,便可以在辽东建王府,王府虽然小,但也可以像皇宫一样五脏俱全,陆铮要整肃辽东,便不能少户、吏、礼、工、刑、兵等六部,就不能少大理寺,鸿胪寺等等这些衙门。
陆铮身后有那么多支|持者,拥有如此多的权阀豪门,没有这些位子,他甚至都没有办法把这些所有人都安置下去呢!所以,缓称王说来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很多。
至于高筑墙那更是不可能了,陆铮的辽东四面漏风这不能改变的情况,他没有办法选择对手,因为随时他都可能面临对手的挑战。
在中原他需要对付谭磊,对付曹魏明,在西北他要防着宋家,山东薄弱,淮阳江南随时可能出兵北进。
更让陆铮警惕的是北方,北燕的政权最近日益趋于稳定了,他们的帝后之争胜负的天平出现了巨大的倾斜,太后一脉已经完全掌控的主动。
而现在,因为内患的明朗化,他们对大康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辽东是面对北燕的最前线,一旦北燕要搞事情,陆铮首当其冲,避无可避,在这种情况下,陆铮如何筑墙?难道他还有实力像当年的秦帝国一样,在边境构筑一座宏伟的长城不成?
古往今来,史书上所写的都是春秋笔法,现实的历史比史书上记载的历史要复杂很多,更是深刻很多,陆铮现在能够把辽东整肃到这一步已经竭尽全力了,这每一天他都过得无比的痛苦呢!
“童子,你就不能让我歇一歇么?你瞧瞧我一天多么累,有多少的事情需要我去处理!你还在这里给我添乱!”陆铮睁开眼看到了童子,忍不住吐槽。
童子脸色十分古怪,沉吟了一下道:“公子,是来自西北的消息!这可是公子您自己说的,西北的消息非常重要,一旦有讯息,要第一时间禀报!”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宋文华抢先回凉州,并且通过这件事情也把宋文杰的意图暴|露得十分的彻底,让宋文杰的狐狸尾巴完全暴|露,这样的暴|露对宋文杰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首先,宋文杰在西北究竟有多大的实力现在一目了然,相比宋文华,宋文杰几乎可以调动西北的所有军队,这么多年他暗自隐忍,其实暗中竟然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都被他网罗,仅此一点他就让人不安,这样的不安不止是宋文华,甚至包括宋乃峰。
而宋文华从沙田县回到凉州,这一记回马枪简直是死里逃生,他完全意识到相比实力单薄,空有野心的宋文松来说,他的大哥宋文杰原来可怕得多。宋文杰有足够的势力将西北据为己有,如果宋文杰能够果断,具有杀伐决断的心性,他甚至能够在这一次直接将西北大权全部拿在手中,而宋乃峰也因此可以被逼退位,这太可怕了。
因此对宋文华来说,他的意识形态像搬仓鼠一般,一夜之间就搬到了如何对付大哥宋文杰这一边,宋文杰偷鸡不成蚀把米,关键是宋乃峰在别后拉了一把偏架,让他的形势瞬间变得微妙了。
沙田县那边,他不得不下令所有的行动完全停止,而在凉州这一边,他又不得不开始应付种种来自宋文华的明枪暗箭,一夜之间兄弟两人俨然撕破了脸,开启了你死我活的缠斗。
……
盛京,陆铮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之后,整个人都差点累瘫在了椅子上,最近辽东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区区辽东荒芜之地,陆铮养了超过十万的骑兵,而刚刚经过了大战的辽东又是满目疮痍,如果按照兵家之道,陆铮唯有迅速的出兵中原,而后将中原两河占领之,如此才是求生之路。
但是陆铮毕竟是经过了现代文明的洗礼,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如此的情况下,再动用辽东的资源发动一场并没有必胜把握的战争,这完全就是穷兵黩武,所以稳定辽东是陆铮眼下第一要务。
辽东的政务要重新整肃,辽东的吏治要重新建立,更重要的是陆铮需要将依附在自己身后的各种利益集团,让他们的关系得到体现和平衡。
所以,陆铮要把江南几大家的门生子孙们都安插到整个辽东去,在封建的社会,这几乎是统治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事情,陆铮以前就是忽略了这一点,因而他虽然能屡屡化险为夷,但是却总是不断的遭遇陷阱。
陆铮是个穿越者,但是他现在已经明白,超越了时代和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所有的尝试都绝对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陆铮选择渐渐融入这个社会,融入封建统治者的文化之中,如此才是陆铮能够唯一的取胜之道呢!
对陆铮来说,现在最大的困难除了稳定辽东局面之外,便是辽东的经济和产出根本没有办法养活陆铮手底下的铁骑和军队。
而现在这个乱世,陆铮又不可能裁军,陆铮为了让辽东的粮草钱银运转正常,可以说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在这样的运作中,陆铮不断的加强着悬镜司的重建和扩建,另一方面,则是赋予顾至伦更大的权利,让顾至伦在更底层网罗更多商人,利用商人的手段打通南北两条贸易的通道。
陆铮需要南方的粮食,而北方北燕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倘若站在国家的层面之上,或者站在陆铮一方诸侯枭雄的层面之上,他很难和江南沟通,从江南得到需要的东西。
而对北燕来说,陆铮也非常困难和北燕的朝廷达成共识,让北燕的好东西源源不断的流到辽东来,因此,要想南北沟通,最好的办法便是动用无孔不入的商人群体。
在文明时代有句话“商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其中南北通商,就足以让商人团体冒杀头的危险,因为这是利润巨大的事情。
在很多年前北燕和大康其实就交恶了,双方的贸易早就断绝,可是饶是双方有大军在边境驻扎,这么多年民间的商贸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断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总会有人敢冒杀头的危险从事着最危险的事情,而这些人杀不决,他们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倒了一批又立马长出一批来,永不断绝。
而陆铮现在做的就是用他的力量来将这一帮唯利是图的商人完全整合,在背后支|持他们铤而走险,而且陆铮将自己所有的资源和力量都向他们倾斜。他们在南北的商路之上甚至有一支强大的悬镜司密谍团队为他们服务。
这样的一支商队多达数千商人,这些商人三五成群,化整为零,有的在北燕的京都,有的在江南的金陵,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这些地方长袖善舞,结交权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从这两地搜刮各地的特产,然后秘密的将这些东西通过有悬镜司密谍支|持的庞大的运输团队,将他们运到辽东,或者从辽东把辽东的产出运到这两个目的地。
这样的操作乍一看微不足道,可是积少成多,积土成山,正是由于这样的贸易支撑着辽东的社会缓慢的复苏,一步步的恢复元气,另外也保证陆铮十多万人马钱粮不断,给陆铮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历史上,明朝的朱元璋夺取天下最早的策略便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当时这三句话被后世无数史学家顶礼膜拜,认为这三句话是朱元璋能够在众多割据武装之中脱颖而出,最后成就帝王霸业的关键。
陆铮曾经一度也如此认为,知道他自己亲身经历了这所有的事情之后,他才知道那所谓的九字真言其实真的被过于高估了。
就像现在大康四分五裂的情况,谁是傻子么?谁不知道高筑墙,广积粮么?可是看看这些诸侯和枭雄们,有几个能够遂心意的?
先说眼下实力比较弱的曹魏明,曹魏明刚刚称王了,如果曹魏明能够站稳整个中原,拥有稳定中原实力,他也会称王么?答案恐怕未必。
曹魏明称王,就是要拿出空头的许诺团结他手底下四分五裂的文臣武将呢,他不这么做两河很快就要四分五裂。
再说广积粮,以陆铮现在的处境来说,就算使出了所有的力量,他都无法保证自己和自己的十几万人马能够吃饱肚子,别说积粮食了,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就烧高香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余粮?
还有称王的事情,陆铮现在也是王爷,虽然他这个王爷是皇帝钦赐,很正统。但是实际上直到现在陆铮才明白这个王爷的身份作用太大了。
陆铮拥有王爷的身份,便可以在辽东建王府,王府虽然小,但也可以像皇宫一样五脏俱全,陆铮要整肃辽东,便不能少户、吏、礼、工、刑、兵等六部,就不能少大理寺,鸿胪寺等等这些衙门。
陆铮身后有那么多支|持者,拥有如此多的权阀豪门,没有这些位子,他甚至都没有办法把这些所有人都安置下去呢!所以,缓称王说来容易,但是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很多。
至于高筑墙那更是不可能了,陆铮的辽东四面漏风这不能改变的情况,他没有办法选择对手,因为随时他都可能面临对手的挑战。
在中原他需要对付谭磊,对付曹魏明,在西北他要防着宋家,山东薄弱,淮阳江南随时可能出兵北进。
更让陆铮警惕的是北方,北燕的政权最近日益趋于稳定了,他们的帝后之争胜负的天平出现了巨大的倾斜,太后一脉已经完全掌控的主动。
而现在,因为内患的明朗化,他们对大康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辽东是面对北燕的最前线,一旦北燕要搞事情,陆铮首当其冲,避无可避,在这种情况下,陆铮如何筑墙?难道他还有实力像当年的秦帝国一样,在边境构筑一座宏伟的长城不成?
古往今来,史书上所写的都是春秋笔法,现实的历史比史书上记载的历史要复杂很多,更是深刻很多,陆铮现在能够把辽东整肃到这一步已经竭尽全力了,这每一天他都过得无比的痛苦呢!
“童子,你就不能让我歇一歇么?你瞧瞧我一天多么累,有多少的事情需要我去处理!你还在这里给我添乱!”陆铮睁开眼看到了童子,忍不住吐槽。
童子脸色十分古怪,沉吟了一下道:“公子,是来自西北的消息!这可是公子您自己说的,西北的消息非常重要,一旦有讯息,要第一时间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