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庆作为伤残人士仅仅养了十天伤不到,宫里就来人催他赶紧进宫陪太子读书,还说是太子殿下的要求。
关键是,天天往武家跑的太子李承乾竟然不知道这个事情,而关键的关键是,当时来人是当着李承乾的面这么说的。
瞧瞧这瞎话说的,太子当面都敢明目张胆的乱说。
看看一本正经的内侍,再看看瞠目结舌傻逼一样的李承乾,武元庆就明白了,这是看似大度实则小心眼的皇帝在故意打击报复呢。
你爹真不要脸让你背黑锅,武元庆笑着看向李承乾。
是你先不要脸讨价还价不给父皇面子的,李承乾回以怒视。
你们一家都不要脸,武元庆继续笑。
你一个人顶上我们全家不要脸了,李承乾跟着回以怒视。
...........
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不要脸的打击报复,武元庆都要乖乖的到东宫报道了。
同为伴读小书童,华府的9527,华安,唐伯虎就是武元庆人生的楷模,指路的明灯。
人家那书童当得,两个白痴公子又是端茶递水又是按肩捶腿,和太师随意勾肩搭背,和夫人嬉笑怒骂。
武元庆只求模仿不求超越。
可悲催的武元庆注定是苦逼的。
已是深秋十月,早上勤奋的公鸡开始上班打鸣的时候寅时还没过,天还是黑咕隆咚的,没有一丝光亮。
早起的杨氏就命丫鬟紫鹃把沉睡不醒的武元庆拖出了被窝。
迷迷糊糊的被丫鬟服侍着穿好衣服,洗漱过后,武元庆到了大厅。
“母亲,没必要这么早吧,宫门还没开呢”武元庆对已经准备好饭食的杨氏嘟囔抱怨。
“等你去了正好就开了,这是你第一次去侍读早点去给陛下和皇后留个好印象”杨氏笑着说道。
“哪还有什么好印象啊,早就坏的不能在坏了”武元庆撇撇嘴说道。
“这话和你父亲说去,看他不揍你”杨氏好笑的说道。
“哎,老爹真烦人”想起暴怒的便宜老爹武元庆长叹无语。
吃过早饭,抱起早已准备好笔墨纸砚的箱子武元庆打着哈欠出了门坐上车往皇宫出发。
到了皇宫门口果然如杨氏所言门已大开,早有内侍在那里等着接人了。
内侍提着灯笼领着武元庆走过长长不知道多远的甬道,进入了东宫,然后又走走走不知道多远来到了一座挂着灯笼,里边透着亮光的楼阁前边。
“怎么到这来了,咱们这都已经出了东宫了吧,太子不是在崇文殿读书的吗”武元庆疑惑的问道,扭头看了看四周,寂静无人,心想这死太监不会想在这害死老子吧。
杀人劫财,还是特么劫色啊?皇宫里也太不安全了。
就在武元庆脑洞大开胡思乱想的时候,小太监尖着嗓子笑道:“武侯爷所言不差,太子平日里的确是在崇文殿读书,但今天是每月一次的大课,太子是要和其他皇子公主一起学习的。咱们面前的凌烟阁,正是太子学也就是皇子公主们平日读书的地方”。
“什么,这座楼阁叫凌烟阁?”武元庆抽抖着伸出胳膊指了指楼阁大声问道。
“对啊,此楼叫凌烟阁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侯爷如此吃惊”内侍疑惑的眨眨眼问道。
“当然不妥了,凌烟阁怎么能是皇子公主读书的地方呢,这完全不对呀,这上边该挂功臣画像的,画像你懂不懂,就是把人的样貌画到纸上去的那种”武元庆手舞足蹈的比划。
“额,画像奴婢当然懂了,但为什么要挂在这凌烟阁上,侯爷你不是魔怔了吧,胡说什么呢,这凌烟阁自大唐建立以来一直都是皇子公主们读书的地方啊”内侍说着话,伸手就要往武元庆的脑门上放,准备试试他是不是发烧说胡话呢。
“去去去,不要乱摸,男女授受不亲”武元庆一把打掉内侍的手说道。
人家是男人好不好,虽然切了点东西,内侍的哀怨武元庆没有看到。
卧槽,卧槽,卧槽。
武元庆连爆三个粗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大诗人李贺的一首诗曾让多少有心报国建功立业的怀梦少年对凌烟阁这个地方心驰神往。
武元庆年少之时在课本上学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曾心潮澎湃的立下志向要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提起来就会想到建功立业的千古阁楼在贞观十七年以前,竟然只是个皇子公主们读书的地方,一个不起眼的皇家学堂。
这尼玛有几个人能想到?
看着楼阁上在昏暗灯光映照下的凌烟阁三个大字的匾额,武元庆好一顿缅怀。
等内侍多番催促后,才抬脚走了进去。
来到上课的地方,武元庆发现里边已经坐了二十来个人了,大都是四五岁六七岁的小正太小萝莉,年纪最大的就是襄城公主了,除了她长乐公主和李承乾也在其中端坐。
武元庆笑着挨个施礼后,刚想让李承乾给介绍介绍,就见打门口走进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还是个认识的,孔颖达,秦王十八学士之一。
前几天武元庆在显德殿搞事情的时候,这老家伙还出言呵斥过。
武元庆不爽,孔颖达看到他更是不爽。
但现在武元庆是奉皇命侍读,也算是他的学生,为人师自不好再过于计较。
于是,孔颖达只是狠狠瞪了武元庆一眼,就开始授课。
武元庆也赶紧拿出笔墨纸砚,准备随时做笔记。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早已离开课堂多年的他,哪还能听进去这些,更何况孔颖达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高深,讲课的时候是能简略就简略,之乎者也一顿说。
本来就起了个大早瞌睡的不行,这下好了,武元庆半蒙半猜听了十几分钟,没怎么听懂,就开始眼前发花昏昏欲睡起来。
朱自清曾在散文里说过,酣睡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
武元庆正在半梦半醒之间享受小憩的风味,隐约着就感觉有人来到了自己身边。
“竖子,起来”一声大喝震响在耳边。
(未完待续。)
关键是,天天往武家跑的太子李承乾竟然不知道这个事情,而关键的关键是,当时来人是当着李承乾的面这么说的。
瞧瞧这瞎话说的,太子当面都敢明目张胆的乱说。
看看一本正经的内侍,再看看瞠目结舌傻逼一样的李承乾,武元庆就明白了,这是看似大度实则小心眼的皇帝在故意打击报复呢。
你爹真不要脸让你背黑锅,武元庆笑着看向李承乾。
是你先不要脸讨价还价不给父皇面子的,李承乾回以怒视。
你们一家都不要脸,武元庆继续笑。
你一个人顶上我们全家不要脸了,李承乾跟着回以怒视。
...........
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不要脸的打击报复,武元庆都要乖乖的到东宫报道了。
同为伴读小书童,华府的9527,华安,唐伯虎就是武元庆人生的楷模,指路的明灯。
人家那书童当得,两个白痴公子又是端茶递水又是按肩捶腿,和太师随意勾肩搭背,和夫人嬉笑怒骂。
武元庆只求模仿不求超越。
可悲催的武元庆注定是苦逼的。
已是深秋十月,早上勤奋的公鸡开始上班打鸣的时候寅时还没过,天还是黑咕隆咚的,没有一丝光亮。
早起的杨氏就命丫鬟紫鹃把沉睡不醒的武元庆拖出了被窝。
迷迷糊糊的被丫鬟服侍着穿好衣服,洗漱过后,武元庆到了大厅。
“母亲,没必要这么早吧,宫门还没开呢”武元庆对已经准备好饭食的杨氏嘟囔抱怨。
“等你去了正好就开了,这是你第一次去侍读早点去给陛下和皇后留个好印象”杨氏笑着说道。
“哪还有什么好印象啊,早就坏的不能在坏了”武元庆撇撇嘴说道。
“这话和你父亲说去,看他不揍你”杨氏好笑的说道。
“哎,老爹真烦人”想起暴怒的便宜老爹武元庆长叹无语。
吃过早饭,抱起早已准备好笔墨纸砚的箱子武元庆打着哈欠出了门坐上车往皇宫出发。
到了皇宫门口果然如杨氏所言门已大开,早有内侍在那里等着接人了。
内侍提着灯笼领着武元庆走过长长不知道多远的甬道,进入了东宫,然后又走走走不知道多远来到了一座挂着灯笼,里边透着亮光的楼阁前边。
“怎么到这来了,咱们这都已经出了东宫了吧,太子不是在崇文殿读书的吗”武元庆疑惑的问道,扭头看了看四周,寂静无人,心想这死太监不会想在这害死老子吧。
杀人劫财,还是特么劫色啊?皇宫里也太不安全了。
就在武元庆脑洞大开胡思乱想的时候,小太监尖着嗓子笑道:“武侯爷所言不差,太子平日里的确是在崇文殿读书,但今天是每月一次的大课,太子是要和其他皇子公主一起学习的。咱们面前的凌烟阁,正是太子学也就是皇子公主们平日读书的地方”。
“什么,这座楼阁叫凌烟阁?”武元庆抽抖着伸出胳膊指了指楼阁大声问道。
“对啊,此楼叫凌烟阁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侯爷如此吃惊”内侍疑惑的眨眨眼问道。
“当然不妥了,凌烟阁怎么能是皇子公主读书的地方呢,这完全不对呀,这上边该挂功臣画像的,画像你懂不懂,就是把人的样貌画到纸上去的那种”武元庆手舞足蹈的比划。
“额,画像奴婢当然懂了,但为什么要挂在这凌烟阁上,侯爷你不是魔怔了吧,胡说什么呢,这凌烟阁自大唐建立以来一直都是皇子公主们读书的地方啊”内侍说着话,伸手就要往武元庆的脑门上放,准备试试他是不是发烧说胡话呢。
“去去去,不要乱摸,男女授受不亲”武元庆一把打掉内侍的手说道。
人家是男人好不好,虽然切了点东西,内侍的哀怨武元庆没有看到。
卧槽,卧槽,卧槽。
武元庆连爆三个粗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大诗人李贺的一首诗曾让多少有心报国建功立业的怀梦少年对凌烟阁这个地方心驰神往。
武元庆年少之时在课本上学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曾心潮澎湃的立下志向要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提起来就会想到建功立业的千古阁楼在贞观十七年以前,竟然只是个皇子公主们读书的地方,一个不起眼的皇家学堂。
这尼玛有几个人能想到?
看着楼阁上在昏暗灯光映照下的凌烟阁三个大字的匾额,武元庆好一顿缅怀。
等内侍多番催促后,才抬脚走了进去。
来到上课的地方,武元庆发现里边已经坐了二十来个人了,大都是四五岁六七岁的小正太小萝莉,年纪最大的就是襄城公主了,除了她长乐公主和李承乾也在其中端坐。
武元庆笑着挨个施礼后,刚想让李承乾给介绍介绍,就见打门口走进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还是个认识的,孔颖达,秦王十八学士之一。
前几天武元庆在显德殿搞事情的时候,这老家伙还出言呵斥过。
武元庆不爽,孔颖达看到他更是不爽。
但现在武元庆是奉皇命侍读,也算是他的学生,为人师自不好再过于计较。
于是,孔颖达只是狠狠瞪了武元庆一眼,就开始授课。
武元庆也赶紧拿出笔墨纸砚,准备随时做笔记。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早已离开课堂多年的他,哪还能听进去这些,更何况孔颖达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高深,讲课的时候是能简略就简略,之乎者也一顿说。
本来就起了个大早瞌睡的不行,这下好了,武元庆半蒙半猜听了十几分钟,没怎么听懂,就开始眼前发花昏昏欲睡起来。
朱自清曾在散文里说过,酣睡固不可少,小憩也别有风味。
武元庆正在半梦半醒之间享受小憩的风味,隐约着就感觉有人来到了自己身边。
“竖子,起来”一声大喝震响在耳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