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临麾下庞大的情报系统效率很高,王君临与杜如晦、刘子明谈话之后的第七天,王君临召集杜如晦、刘子明、魏刀儿、刘继城,还有从安南国刚刚到来的暴熊营主将李玄霸和安南营主将刘一东,以及主管商事的杨空蝉一起议事时,沈果儿便带着一沓新的情报给王君临汇报。
首先是北方突厥的情报,果然不出王君临所料,突厥人蠢蠢欲动,大军南下的迹象不少。
甚至因为这两年朝廷的软弱,一再忍让,定襄郡的大半已经被突厥人一点点蚕食,变成了突厥人的牧场。
而雁门郡以北,长城之外的地方,突厥人支持的马贼横行,无视大隋当地官府政令,甚至突厥骑兵冒充马贼,有时聚众数万,在大隋边关各郡四处劫掠。
“我记得雁门郡、定襄郡、马邑郡这些地方都属于大将军王仁恭镇北行军总管府的防务驻地,想那王仁恭有大隋铁虎将之称,怎么会是这般形势?”杜如晦紧蹙着眉头,一边看情报,一边禁不住皱眉问道。
沈果儿好似早料到众人会有疑问,显然早有准备,立刻回答道:“杜大人所言极是,按朝廷的职责划分,这三郡之地的防务的确属于镇北行军总管府的大将军王仁恭的职责。只是,我特意让人调查了一些东西,发现如今的王仁恭大将军这两年变化很大。”
王君临疑惑道:“变化很大?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沈果儿叹息道:“回禀王爷,王仁恭原本也的确是盖世猛将,只是朝廷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惨败之后,王仁恭便性情大变,貌似对朝廷非常失望,变得极为颓废,整个人也开始纵情享乐,短短两年时间便娶了二十三房小妾,几乎每个月就娶一个,而且都是十六岁以下的妙龄女子。”
王君临叹了一口气,心想糟蹋不少少女啊!皱眉道:“还有呢?”
沈果儿继续道:“王仁恭之前从不吃空饷,很少贪污,但这两年已经开始吃空饷,他麾下十万人马实际兵力已经不到一半,而且贪墨不少粮草。”
王君临脸上的同情渐渐消失,变得阴沉起来,沉声道:“果儿,看你的表情,王仁恭恐怕不止是贪财好色。”
沈果儿苦笑道:“王爷明鉴,王仁恭如今还很怕死,在突厥人面前表现得非常软弱,这也是突厥人越来越嚣张的原因之一。”
顿了一下,沈果儿又说道:“不过朝廷倒是对王仁恭的软弱进行了褒奖,皇帝在年初的时候还为此给王仁恭加封为郡公,理由是王仁恭的谨慎行事,给朝廷省去了不少麻烦事,避免了与突厥人大战。”
王君临冷笑道:“杨广当年何其骄傲一个人,没想到如今已经开始自欺欺人,行这掩耳盗铃之事。”
刘子明摇头道:“大隋反贼四起,皇帝和朝廷那些人害怕与突厥人开战,所以突厥人对大隋边境的蚕食行为也当作看不见,至于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百姓为此家破人亡,他们从来不会在乎。”
杜如晦冷哼道:“相比起对突厥人的宽容,朝廷对各地叛匪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对敢造反者,向来是杀无赦。”
沈果儿讥讽道:“王爷,各位大人,果儿正要向王爷汇报,各个世家门阀在朝中的官员全力推动,皇帝在昨天下令对于勾结乱匪者,可以自行抄没其家,无需向朝廷请旨!”
王君临冷笑道:“这个所谓的抄没令一下达,执掌地方的各个门阀世家便迅速寻得了一条发财捷径,恐怕开始行那吞并中小贵族,中小地主的把戏了。显然各个门阀世家已经开始暗中积蓄势力,做好了逐鹿天下,或者寻找真主,到了下注的时候。”
刘子明担忧道:“那些中小贵族和大小地主也就罢了,就怕他们对治下那些没有权势的百姓大肆搜刮,稍有不顺从者,便抓起一个通匪的罪名扣将过去。如此一来,地方士绅们要么委曲求全,要么直接拉杆子造反,除了这两条路外,几乎没了其他选择。”
“这样一来,天下恐怕会越来越乱,百姓也越来越没有活路了。”第一次参加这样会议的刘继城叹息道。
王君临随口问道:“以诸位之见,大隋各郡要想减轻匪患,当从何处下手?”
刘继城抢先道:“启禀王爷,卑职以为若想减轻匪患,首先得防止官员们将百姓逼得太急了!”
王君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话也算对,但是没有说到根子上。
刘子明说道:“我以为只要百姓有活路,吃饱饭,匪患自然就少了。”
王君临点了点头,但没有评价,又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刀儿,后者连忙站起,躬身道:“王爷,卑职以为只要将天下的贪官全部杀了,再配以好官,匪患自然就少了。”
王君临笑了笑,示意魏刀儿坐下,又看向杜如晦,后者立刻说道:“水之无声,风扰之鸣;木之无声,或击之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山匪叛贼也是一样,只要世道不公,有人活不下去了,自然就会有匪患。只要朗朗乾坤,百姓富足,匪患不就自然而然就少了。”
提纲挈领的说完,顿了一下,杜如晦又说道:“不过,自古以来,匪患从未消失过。其中固然有百姓不够富足的原因,但匪徒向来不好剿也是一方面。要知道山匪悍贼多盘踞在深山老林,官兵来了就和官兵打,遇上一些悍匪,官兵都打不过他们。假如官兵打败了土匪,他们就会钻进深山老林,找都不好找。一旦土匪躲起来,时间一长官兵人吃马嚼消耗巨大,很快就坚持不住了只能撤军。官兵一撤土匪立马就回来了,所以官府非常头疼,清剿的成本太高,清剿的难度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便是官府本身的原因,这也是当今天下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地方的官府不想剿匪,其实各郡县被门阀世家控制的官府在很多时候是有能力清剿叛军的,但不愿意用全力。”
首先是北方突厥的情报,果然不出王君临所料,突厥人蠢蠢欲动,大军南下的迹象不少。
甚至因为这两年朝廷的软弱,一再忍让,定襄郡的大半已经被突厥人一点点蚕食,变成了突厥人的牧场。
而雁门郡以北,长城之外的地方,突厥人支持的马贼横行,无视大隋当地官府政令,甚至突厥骑兵冒充马贼,有时聚众数万,在大隋边关各郡四处劫掠。
“我记得雁门郡、定襄郡、马邑郡这些地方都属于大将军王仁恭镇北行军总管府的防务驻地,想那王仁恭有大隋铁虎将之称,怎么会是这般形势?”杜如晦紧蹙着眉头,一边看情报,一边禁不住皱眉问道。
沈果儿好似早料到众人会有疑问,显然早有准备,立刻回答道:“杜大人所言极是,按朝廷的职责划分,这三郡之地的防务的确属于镇北行军总管府的大将军王仁恭的职责。只是,我特意让人调查了一些东西,发现如今的王仁恭大将军这两年变化很大。”
王君临疑惑道:“变化很大?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沈果儿叹息道:“回禀王爷,王仁恭原本也的确是盖世猛将,只是朝廷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惨败之后,王仁恭便性情大变,貌似对朝廷非常失望,变得极为颓废,整个人也开始纵情享乐,短短两年时间便娶了二十三房小妾,几乎每个月就娶一个,而且都是十六岁以下的妙龄女子。”
王君临叹了一口气,心想糟蹋不少少女啊!皱眉道:“还有呢?”
沈果儿继续道:“王仁恭之前从不吃空饷,很少贪污,但这两年已经开始吃空饷,他麾下十万人马实际兵力已经不到一半,而且贪墨不少粮草。”
王君临脸上的同情渐渐消失,变得阴沉起来,沉声道:“果儿,看你的表情,王仁恭恐怕不止是贪财好色。”
沈果儿苦笑道:“王爷明鉴,王仁恭如今还很怕死,在突厥人面前表现得非常软弱,这也是突厥人越来越嚣张的原因之一。”
顿了一下,沈果儿又说道:“不过朝廷倒是对王仁恭的软弱进行了褒奖,皇帝在年初的时候还为此给王仁恭加封为郡公,理由是王仁恭的谨慎行事,给朝廷省去了不少麻烦事,避免了与突厥人大战。”
王君临冷笑道:“杨广当年何其骄傲一个人,没想到如今已经开始自欺欺人,行这掩耳盗铃之事。”
刘子明摇头道:“大隋反贼四起,皇帝和朝廷那些人害怕与突厥人开战,所以突厥人对大隋边境的蚕食行为也当作看不见,至于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百姓为此家破人亡,他们从来不会在乎。”
杜如晦冷哼道:“相比起对突厥人的宽容,朝廷对各地叛匪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对敢造反者,向来是杀无赦。”
沈果儿讥讽道:“王爷,各位大人,果儿正要向王爷汇报,各个世家门阀在朝中的官员全力推动,皇帝在昨天下令对于勾结乱匪者,可以自行抄没其家,无需向朝廷请旨!”
王君临冷笑道:“这个所谓的抄没令一下达,执掌地方的各个门阀世家便迅速寻得了一条发财捷径,恐怕开始行那吞并中小贵族,中小地主的把戏了。显然各个门阀世家已经开始暗中积蓄势力,做好了逐鹿天下,或者寻找真主,到了下注的时候。”
刘子明担忧道:“那些中小贵族和大小地主也就罢了,就怕他们对治下那些没有权势的百姓大肆搜刮,稍有不顺从者,便抓起一个通匪的罪名扣将过去。如此一来,地方士绅们要么委曲求全,要么直接拉杆子造反,除了这两条路外,几乎没了其他选择。”
“这样一来,天下恐怕会越来越乱,百姓也越来越没有活路了。”第一次参加这样会议的刘继城叹息道。
王君临随口问道:“以诸位之见,大隋各郡要想减轻匪患,当从何处下手?”
刘继城抢先道:“启禀王爷,卑职以为若想减轻匪患,首先得防止官员们将百姓逼得太急了!”
王君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这话也算对,但是没有说到根子上。
刘子明说道:“我以为只要百姓有活路,吃饱饭,匪患自然就少了。”
王君临点了点头,但没有评价,又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魏刀儿,后者连忙站起,躬身道:“王爷,卑职以为只要将天下的贪官全部杀了,再配以好官,匪患自然就少了。”
王君临笑了笑,示意魏刀儿坐下,又看向杜如晦,后者立刻说道:“水之无声,风扰之鸣;木之无声,或击之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山匪叛贼也是一样,只要世道不公,有人活不下去了,自然就会有匪患。只要朗朗乾坤,百姓富足,匪患不就自然而然就少了。”
提纲挈领的说完,顿了一下,杜如晦又说道:“不过,自古以来,匪患从未消失过。其中固然有百姓不够富足的原因,但匪徒向来不好剿也是一方面。要知道山匪悍贼多盘踞在深山老林,官兵来了就和官兵打,遇上一些悍匪,官兵都打不过他们。假如官兵打败了土匪,他们就会钻进深山老林,找都不好找。一旦土匪躲起来,时间一长官兵人吃马嚼消耗巨大,很快就坚持不住了只能撤军。官兵一撤土匪立马就回来了,所以官府非常头疼,清剿的成本太高,清剿的难度太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便是官府本身的原因,这也是当今天下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地方的官府不想剿匪,其实各郡县被门阀世家控制的官府在很多时候是有能力清剿叛军的,但不愿意用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