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昧解释道:“眼下吴城中的军队,有三股来源,其中主力是吴城守军,其次是公子玉找来的援军,最后,就是跟我们南下的谷阳守军。行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统一指挥,并且将士一心。
而吴城之中,则不然,原本守军就是一分为三,眼下虽然全部归属于章义统率,但是章义要想收复将士之心,这需要时间。而公子玉的援军,来援更加复杂,私兵,游侠,逃犯,县兵,如此等等,只会乱成一团,根本难以统一调度。
而那三千谷阳守军···”
唐昧笑道:“这不仅是本将为了安抚公子玉,更是为了通过这三千军队,向越国上下传递一个信息:公子玉为了登上越王之位,不仅卖了越王,卖了纪地、鄣地、淮北、淮南,而且连江东之地也卖给了楚国。如此,等我大军攻城之际,一个不忠不孝的公子,谁会愿意帮助他呢!
况且,等大王大破越王之军的消息传到吴城,整个越国都将对楚军恐惧不已,那时,区区三千士卒,根本无济于事。说不定,不需要我等攻城,吴城中就会有人将公子玉绑了,出城请降。”
昭应闻言露出期待之色。
······
平城。
自从得知昭鱼去世的消息,传达了正式攻略越国的消息后,又过去了近一个月。
距离接到昭滑传来的消息,说公子玉已经决定自立,也有十余日了。
这些时间,熊槐每日在这平城中,心急如焚的望着南面。
结果,那阵期待已久的东风,却迟迟没有来。
此刻,熊槐带着公孙衍与景阳二人,站在平城的南面的城墙,翘首望着南方。
良久。
熊槐突然开口问道:“犀首,不知卿以为,这越国的消息,什么时候会传来?”
公孙衍笑道:“大王,虽然臣不知吴城的消息究竟会什么时候到,但是臣可以肯定,越国的消息,肯定是一个好消息。就算公子玉无法控制吴城,但只要我楚军抵达江东,那么所以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算算时间,信使应该快到平城了。所以,大王暂且宽心,左右不过这一两日罢了。必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熊槐摇头道:“犀首,寡人不担心吴城那边传来坏消息,寡人只担心琅琊那边,越王会不会,已经与齐国达成协议了呢?
原本,寡人以司空之死为借口,停兵沂南,让越王去琅琊。起初还好,越王真的去了琅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寡人率领大军依旧停留在平城,这都一个过去了,似乎,越王的耐心,越来越少了。”
说着,熊槐叹气道:“前日,越使句余再次前来询问,问寡人何时举兵前往郯城。虽然,最后依旧被寡人糊弄过去,但是,句余临走之前,连寡人的重礼都没有收。而且,之前刺史令从越军哪里获得的消息,齐越两国频频互派使者,两国联系不断。
所以,寡人有些担心,这越国会不会在得到公子玉谋反之前,就会提前与齐国结盟,然后与齐军组成联军,南下与寡人作战。”
听着楚王的话,公孙衍露出凝重之色。
楚王所说的情况,虽然出现的几率很低,但是也并非不可能。
一方面,楚军放了越国两个月的鸽子,越王心中肯定已经积满了怒气了,另一方面,现在魏国那边的情况也不好,楚韩两国对魏国的攻势并不强烈。而尽力攻打魏国秦宋两国,秦国攻势虽强,但是面对河水天险,加上魏章深知秦军虚实,以及倪良守御得当,而迟迟不能打开局面。
至于宋军,强攻魏国两月,先后夺取四县十余城的情况下,大军已经疲惫,无力继续攻打魏国了。
所以说,若是这种情况下,越国与齐国讲和,有不少的可能,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倒戈相向。
一旦齐越两国联合,那么,对楚国而言,这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况。
以平城这里的楚军,打败越王率领的越军并不困难,但是齐越两国联合来袭,那么就只能自保。
而且,再加上楚王也在这里,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还得退回楚国境内,才能确保安全。
熊槐说完没有听到公孙衍回应,便问道:“犀首,若是发生了寡人所说的这种情况,那么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公孙衍应道:“大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若是真的有此不幸,那么自然是应该先自保了。毕竟,兵法有云,以我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大战,必先立于不败之地。”
说话间,公孙衍见楚王面无表情,没有说话,似乎对这个答案,或者对这种情况很不满,于是,顿了顿,公孙衍又道:“不过,大王,臣有疑问,那就是我楚国为何一定要等吴城的消息?”
说着,公孙衍拱手道:“大王,如今我楚军已经准备就绪,而吴城之变,无论公子玉是否成功,肯定已经发生,就算公子玉悬崖勒马,但我们楚国已经接到了公子玉的求援,楚军已经出发,此时,越国内部大乱,已经可以确定。
故,臣以为,现在,我们就可以将公子玉谋反的消息传给越王,让越王自己疑神疑鬼,继而退兵回国,只要越王一退,那就入我瓮中矣。
另外,就算越王不信,那么心有顾虑之下,越王也不会与齐国合兵一处了。”
熊槐一振,反应过来。
的确,现在的情况,楚国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吴城那边的情况,已经不重要了。
于是,熊槐笑了笑,恍然大悟道:“犀首,常言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若非犀首,寡人就将被现实所蒙蔽矣。用兵之道,果然虚虚实实,变幻莫测。”
此时,另一侧的景阳开口道:“大王,若是我楚国传出公子玉自立的宵小,越王或许不会相信,但是,臣料想,那跟在越王左右的公子蹄,肯定会相信的。只要公子蹄深信不疑,那么越王自然也就不得不信了。”
熊槐笑了笑:“不错,正是此理。”
接着,对景阳道:“速去请刺史令来见寡人。”
景阳拱手应道:“唯。”
而后,景阳一转身,就见陈轸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不由开口道:“大王,刺史令自己过来了,似乎有事禀报。”
而吴城之中,则不然,原本守军就是一分为三,眼下虽然全部归属于章义统率,但是章义要想收复将士之心,这需要时间。而公子玉的援军,来援更加复杂,私兵,游侠,逃犯,县兵,如此等等,只会乱成一团,根本难以统一调度。
而那三千谷阳守军···”
唐昧笑道:“这不仅是本将为了安抚公子玉,更是为了通过这三千军队,向越国上下传递一个信息:公子玉为了登上越王之位,不仅卖了越王,卖了纪地、鄣地、淮北、淮南,而且连江东之地也卖给了楚国。如此,等我大军攻城之际,一个不忠不孝的公子,谁会愿意帮助他呢!
况且,等大王大破越王之军的消息传到吴城,整个越国都将对楚军恐惧不已,那时,区区三千士卒,根本无济于事。说不定,不需要我等攻城,吴城中就会有人将公子玉绑了,出城请降。”
昭应闻言露出期待之色。
······
平城。
自从得知昭鱼去世的消息,传达了正式攻略越国的消息后,又过去了近一个月。
距离接到昭滑传来的消息,说公子玉已经决定自立,也有十余日了。
这些时间,熊槐每日在这平城中,心急如焚的望着南面。
结果,那阵期待已久的东风,却迟迟没有来。
此刻,熊槐带着公孙衍与景阳二人,站在平城的南面的城墙,翘首望着南方。
良久。
熊槐突然开口问道:“犀首,不知卿以为,这越国的消息,什么时候会传来?”
公孙衍笑道:“大王,虽然臣不知吴城的消息究竟会什么时候到,但是臣可以肯定,越国的消息,肯定是一个好消息。就算公子玉无法控制吴城,但只要我楚军抵达江东,那么所以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算算时间,信使应该快到平城了。所以,大王暂且宽心,左右不过这一两日罢了。必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熊槐摇头道:“犀首,寡人不担心吴城那边传来坏消息,寡人只担心琅琊那边,越王会不会,已经与齐国达成协议了呢?
原本,寡人以司空之死为借口,停兵沂南,让越王去琅琊。起初还好,越王真的去了琅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寡人率领大军依旧停留在平城,这都一个过去了,似乎,越王的耐心,越来越少了。”
说着,熊槐叹气道:“前日,越使句余再次前来询问,问寡人何时举兵前往郯城。虽然,最后依旧被寡人糊弄过去,但是,句余临走之前,连寡人的重礼都没有收。而且,之前刺史令从越军哪里获得的消息,齐越两国频频互派使者,两国联系不断。
所以,寡人有些担心,这越国会不会在得到公子玉谋反之前,就会提前与齐国结盟,然后与齐军组成联军,南下与寡人作战。”
听着楚王的话,公孙衍露出凝重之色。
楚王所说的情况,虽然出现的几率很低,但是也并非不可能。
一方面,楚军放了越国两个月的鸽子,越王心中肯定已经积满了怒气了,另一方面,现在魏国那边的情况也不好,楚韩两国对魏国的攻势并不强烈。而尽力攻打魏国秦宋两国,秦国攻势虽强,但是面对河水天险,加上魏章深知秦军虚实,以及倪良守御得当,而迟迟不能打开局面。
至于宋军,强攻魏国两月,先后夺取四县十余城的情况下,大军已经疲惫,无力继续攻打魏国了。
所以说,若是这种情况下,越国与齐国讲和,有不少的可能,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倒戈相向。
一旦齐越两国联合,那么,对楚国而言,这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况。
以平城这里的楚军,打败越王率领的越军并不困难,但是齐越两国联合来袭,那么就只能自保。
而且,再加上楚王也在这里,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还得退回楚国境内,才能确保安全。
熊槐说完没有听到公孙衍回应,便问道:“犀首,若是发生了寡人所说的这种情况,那么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公孙衍应道:“大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若是真的有此不幸,那么自然是应该先自保了。毕竟,兵法有云,以我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大战,必先立于不败之地。”
说话间,公孙衍见楚王面无表情,没有说话,似乎对这个答案,或者对这种情况很不满,于是,顿了顿,公孙衍又道:“不过,大王,臣有疑问,那就是我楚国为何一定要等吴城的消息?”
说着,公孙衍拱手道:“大王,如今我楚军已经准备就绪,而吴城之变,无论公子玉是否成功,肯定已经发生,就算公子玉悬崖勒马,但我们楚国已经接到了公子玉的求援,楚军已经出发,此时,越国内部大乱,已经可以确定。
故,臣以为,现在,我们就可以将公子玉谋反的消息传给越王,让越王自己疑神疑鬼,继而退兵回国,只要越王一退,那就入我瓮中矣。
另外,就算越王不信,那么心有顾虑之下,越王也不会与齐国合兵一处了。”
熊槐一振,反应过来。
的确,现在的情况,楚国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吴城那边的情况,已经不重要了。
于是,熊槐笑了笑,恍然大悟道:“犀首,常言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若非犀首,寡人就将被现实所蒙蔽矣。用兵之道,果然虚虚实实,变幻莫测。”
此时,另一侧的景阳开口道:“大王,若是我楚国传出公子玉自立的宵小,越王或许不会相信,但是,臣料想,那跟在越王左右的公子蹄,肯定会相信的。只要公子蹄深信不疑,那么越王自然也就不得不信了。”
熊槐笑了笑:“不错,正是此理。”
接着,对景阳道:“速去请刺史令来见寡人。”
景阳拱手应道:“唯。”
而后,景阳一转身,就见陈轸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不由开口道:“大王,刺史令自己过来了,似乎有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