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听着使者的的禀报声,熊槐心情一片大好,不由露出一鼓发自内心的笑容。
只是,最后,听道公子玉打算将淮北全部献出,顿时心中一疑。
熊槐看着下方的使者,暗暗疑惑,这是公子玉对楚国的试探,担心楚国对越国其他地方有想法?
还是公子玉自知实力不足,难以抵抗齐国的压力,故而要想请楚国全取淮北,以替越国挡住齐国的压力呢?
不管公子玉是什么想法,在距离与越王决战的时间,还需要几天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公子玉起疑,为了能让唐昧稍后能一举攻破吴城。
于是,熊槐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便推辞道:“使者说哪里话,寡人帮助公子,乃是因为公子与楚国的交情,哪里是因为贪图越国的土地呢!”
见楚王拒不接受,使者再拜道:“大王,公子曾言,因大王支助,公子获取了整个越国,如何厚恩,公子岂能不报,岂能舍不得区区淮北之地。故而,请大王不要怀疑公子的诚意。
臣在临行之前,公子已经将淮北的地图,以及淮北之地的百姓户籍全都托付于臣,让臣献于大王左右。”
熊槐一愣,这公子玉直接将地图与户籍也带来了,这献地的决心可谓坚决啊!
正欲再次推辞,一旁陈轸轻咳了两声,然后拱手道:“大王,公子诚意十足,我楚国若是再次推辞,那就显得不近人情了。故,依臣之见,大王何不笑纳,以宽公子之心。”
熊槐迟疑的看了陈轸一眼,见其一脸正色,不像说笑。
于是,顿了顿,便应道:“好,既然公子盛情难却,那寡人就勉为其难,接受公子的美意吧。”
使者见楚王接受,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陈轸接着开口道:“使者,不知公子送来的地图户籍在何处?”
此时,使者对方才开口的陈轸大有好感,立即笑着拱手应道:“回先生话,地图户籍就在臣之副使手中,可传其进来献图。”
陈轸点了点头,接着转身向熊槐请命道:“大王,请传副使。”
熊槐正欲点头,突然,莫名想起荆轲刺秦的典故来,于是,摇了摇头道:“寡人出兵相助公子,乃是因为公子与寡人的情谊,岂是为了淮北之地。如今,公子事成,寡人便迫不及待的索要地图户籍,寡人羞。”
说完,便叹了口气,对陈轸道:“贤卿,劳烦你亲自走一趟,去取来地图户籍吧。”
陈轸一怔,不知道楚王为何突然多愁善感起来,只是应道:“唯。”
而公子玉的使者,见楚王一副羞愧的模样,似乎真的没有想要越国所有的淮北之地的样子,似乎只是越国的请求,这才勉强同意,于是,拱手赞道:“大王仁义。”
不多时,陈轸便带着一个盒子进来。
见公子玉的使者没有跟过来,熊槐不由疑惑的问道:“陈卿,这淮北的地图,于寡人并无大用,寡人也没有想过现在就占据淮北。为何贤卿劝寡人接受这份礼物呢?而不是拒不接受,以安公子玉之心。”
熊槐疑问完,殿中另一侧的公孙衍同样也迟疑的看着陈轸,这一点,他也没有想明白。接受公子玉的所谓大礼,明显对楚国没有好处。
陈轸将木盒交给一个侍卫后,向熊槐拱手应道:“大王,公子玉献上淮北,原因有二,一是想要舍弃淮北,回避齐国的压力。其二便是以淮北为代价,请我们拦住越王南归。免得越王与齐国议和,占据淮北、鄣地、纪地与他相持。”
公孙衍开口道:“公子玉的目的,衍也略窥一二,只是,刺史令,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
陈轸笑道:“大王,犀首,臣劝大王接受公子玉的大礼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这份礼物,在我楚国与越王决战之际,作为楚国的厚礼,献给越王。”
熊槐一怔,瞬间便反应过来。
越王即位三十多年了,这数十年来,越王最大的成就,就是齐楚两国手中收复了大量被占领的越国故土,尤其是这几年来,楚越两国结盟,越国对齐国的战争,连战连捷,现在已经打到越国故都琅琊了。
淮北加上纪鄣两地,这可是越王的毕生功绩。
如果,楚越两国决战之前,越王看到楚国送来的大礼,发现他毕生所追求所努力的成果,结果却被公子玉弃之如敝履,一下子全都舍弃了。
辛辛苦苦数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熊槐可以想象,那是越王的脸色一定很精彩。
更何况,兵法有云,不可以怒而兴师。越王战前接到这个消息,一定恼怒羞恨交加,这种情况下,熊槐都想不出楚国如何才能输给越王。
想着,熊槐便大笑道:“不错,公子玉送来的这份大礼,的确是一份重礼,寡人还真得应该收下。”
另一边,公孙衍也将这事想明白了。
一时间,不得不承认,陈轸虽然大局观不怎么样,也不能率军打战,但是算计人心起来,却是甩了他两条街。
难怪同样都是外来的臣子,同样也受到楚王的信任,同样都受到楚臣的排挤,结果陈轸却混的比他好。
不进在楚国,在各国哪里也一样,比如秦国,他公孙衍被秦国遗弃,结果他与秦国却反目成仇,终生不敢再回秦国。而陈轸主动背弃了秦国,一朝回到秦国,还能被秦王奉为上宾。
同样都是人,但是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其中原因,不能不让人深思。
正想着,公孙衍突然听到楚王的点名:
“犀首,如今公子玉的使者已经到了平城,想来,向越王报信的人,这一两天内,也会抵达越王所在的琅琊了。等越王得知这一噩耗,肯定会立即率军南返,那时,就是我楚国与越王决战的时候。”
熊槐眼中锋芒四射的道:“立即通知城外楚军大营中的柱国,让柱国做好准备,随时出兵与越王决战。”
公孙衍心中一热,立即应道:“臣领命。”
只是,最后,听道公子玉打算将淮北全部献出,顿时心中一疑。
熊槐看着下方的使者,暗暗疑惑,这是公子玉对楚国的试探,担心楚国对越国其他地方有想法?
还是公子玉自知实力不足,难以抵抗齐国的压力,故而要想请楚国全取淮北,以替越国挡住齐国的压力呢?
不管公子玉是什么想法,在距离与越王决战的时间,还需要几天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公子玉起疑,为了能让唐昧稍后能一举攻破吴城。
于是,熊槐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便推辞道:“使者说哪里话,寡人帮助公子,乃是因为公子与楚国的交情,哪里是因为贪图越国的土地呢!”
见楚王拒不接受,使者再拜道:“大王,公子曾言,因大王支助,公子获取了整个越国,如何厚恩,公子岂能不报,岂能舍不得区区淮北之地。故而,请大王不要怀疑公子的诚意。
臣在临行之前,公子已经将淮北的地图,以及淮北之地的百姓户籍全都托付于臣,让臣献于大王左右。”
熊槐一愣,这公子玉直接将地图与户籍也带来了,这献地的决心可谓坚决啊!
正欲再次推辞,一旁陈轸轻咳了两声,然后拱手道:“大王,公子诚意十足,我楚国若是再次推辞,那就显得不近人情了。故,依臣之见,大王何不笑纳,以宽公子之心。”
熊槐迟疑的看了陈轸一眼,见其一脸正色,不像说笑。
于是,顿了顿,便应道:“好,既然公子盛情难却,那寡人就勉为其难,接受公子的美意吧。”
使者见楚王接受,立即拱手道:“大王英明。”
陈轸接着开口道:“使者,不知公子送来的地图户籍在何处?”
此时,使者对方才开口的陈轸大有好感,立即笑着拱手应道:“回先生话,地图户籍就在臣之副使手中,可传其进来献图。”
陈轸点了点头,接着转身向熊槐请命道:“大王,请传副使。”
熊槐正欲点头,突然,莫名想起荆轲刺秦的典故来,于是,摇了摇头道:“寡人出兵相助公子,乃是因为公子与寡人的情谊,岂是为了淮北之地。如今,公子事成,寡人便迫不及待的索要地图户籍,寡人羞。”
说完,便叹了口气,对陈轸道:“贤卿,劳烦你亲自走一趟,去取来地图户籍吧。”
陈轸一怔,不知道楚王为何突然多愁善感起来,只是应道:“唯。”
而公子玉的使者,见楚王一副羞愧的模样,似乎真的没有想要越国所有的淮北之地的样子,似乎只是越国的请求,这才勉强同意,于是,拱手赞道:“大王仁义。”
不多时,陈轸便带着一个盒子进来。
见公子玉的使者没有跟过来,熊槐不由疑惑的问道:“陈卿,这淮北的地图,于寡人并无大用,寡人也没有想过现在就占据淮北。为何贤卿劝寡人接受这份礼物呢?而不是拒不接受,以安公子玉之心。”
熊槐疑问完,殿中另一侧的公孙衍同样也迟疑的看着陈轸,这一点,他也没有想明白。接受公子玉的所谓大礼,明显对楚国没有好处。
陈轸将木盒交给一个侍卫后,向熊槐拱手应道:“大王,公子玉献上淮北,原因有二,一是想要舍弃淮北,回避齐国的压力。其二便是以淮北为代价,请我们拦住越王南归。免得越王与齐国议和,占据淮北、鄣地、纪地与他相持。”
公孙衍开口道:“公子玉的目的,衍也略窥一二,只是,刺史令,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
陈轸笑道:“大王,犀首,臣劝大王接受公子玉的大礼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这份礼物,在我楚国与越王决战之际,作为楚国的厚礼,献给越王。”
熊槐一怔,瞬间便反应过来。
越王即位三十多年了,这数十年来,越王最大的成就,就是齐楚两国手中收复了大量被占领的越国故土,尤其是这几年来,楚越两国结盟,越国对齐国的战争,连战连捷,现在已经打到越国故都琅琊了。
淮北加上纪鄣两地,这可是越王的毕生功绩。
如果,楚越两国决战之前,越王看到楚国送来的大礼,发现他毕生所追求所努力的成果,结果却被公子玉弃之如敝履,一下子全都舍弃了。
辛辛苦苦数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熊槐可以想象,那是越王的脸色一定很精彩。
更何况,兵法有云,不可以怒而兴师。越王战前接到这个消息,一定恼怒羞恨交加,这种情况下,熊槐都想不出楚国如何才能输给越王。
想着,熊槐便大笑道:“不错,公子玉送来的这份大礼,的确是一份重礼,寡人还真得应该收下。”
另一边,公孙衍也将这事想明白了。
一时间,不得不承认,陈轸虽然大局观不怎么样,也不能率军打战,但是算计人心起来,却是甩了他两条街。
难怪同样都是外来的臣子,同样也受到楚王的信任,同样都受到楚臣的排挤,结果陈轸却混的比他好。
不进在楚国,在各国哪里也一样,比如秦国,他公孙衍被秦国遗弃,结果他与秦国却反目成仇,终生不敢再回秦国。而陈轸主动背弃了秦国,一朝回到秦国,还能被秦王奉为上宾。
同样都是人,但是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其中原因,不能不让人深思。
正想着,公孙衍突然听到楚王的点名:
“犀首,如今公子玉的使者已经到了平城,想来,向越王报信的人,这一两天内,也会抵达越王所在的琅琊了。等越王得知这一噩耗,肯定会立即率军南返,那时,就是我楚国与越王决战的时候。”
熊槐眼中锋芒四射的道:“立即通知城外楚军大营中的柱国,让柱国做好准备,随时出兵与越王决战。”
公孙衍心中一热,立即应道:“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