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之后,熊槐心中暗暗将昭滑所献的以吴制越之策,与唐昧的举措,比较一翻,一个是术,一个是道,一个见效快,一个见效慢。
想罢,熊槐哈哈大笑道:“寡人知之矣!”
笑毕,熊槐便看着唐昧道:“贤卿,关于举荐之时,卿可先行准备一翻,待寡人祭祀完大禹之后,便会正式下诏,到时,此事交给贤卿处理。至于赏赐所需的牛,先让各地拿出来,然后寡人让太府尹补给各地。”
“唯。”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道:“贤卿,你去将文雀给寡人找来。”
唐昧一听,瞬间想起来自己这次来见楚王,是给文雀求情的。
此刻楚王主动要见文雀,立即拱手道:“大王,文雀方才一时激愤···”
熊槐闻言,不等唐昧说完,笑着打断道:“贤卿放心,寡人既然已经说了文雀说的对,现在自然不会为难他。寡人之所以找他,那是为了其祖先文种。昔日文种范蠡二人入越,为我楚国解决了吴国大患,报了楚国的亡国之恨,更让越王勾践主动献上吴国西部淮南淮北的土地。
如此大功,寡人心中十分佩服。如今寡人既然到了越地,而文种的墓地就在会稽城外,自然要派人去祭祀一翻,以表寡人仰慕之情。
而且,寡人要告诉所有的楚人,无论他是否在楚国,无论他是否在为楚国效力,只要他的所作所为对楚国有利,那么他就可以受到我楚国的嘉奖。”
唐昧一怔,想起楚国流落在外的那些他国大臣,顿时明悟,然后拱手拜道:“大王英明。”
不久后。
熊槐看着面前的文雀笑道:“贤卿方才一片肺腑之言,寡人如今想来,之前寡人遇刺之后,一怒之下大索江东,的确有些冲动了。但是,如今越地百姓畏楚如虎,百姓不信,大臣不附,寡人悔之晚矣。
寡人尝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寡人打算向全国通缉吕氏兄弟,将遇刺案结案,不知越国百姓能否安稳下来,重新信任寡人吗?”
文雀看着楚王沉默许久,心中略有感动。
他本以为就凭他这个越国遗民,当众触怒楚王,让楚王一时间下不了台。就凭这,楚王即便不收拾他,也会冷遇他,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多长时间,楚王就把他找来当面认错,并向他询问国事。
由此可见,楚王灭越,并非侥幸,越王在安抚人心上,跟楚王差的太远。
想着,文雀心中略一思虑,便拱手道:“亡羊补牢,自然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是,臣以为,仅仅将遇刺案结案这还不够。而要定人心,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公开祭祀越国先君,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只要大王能祭祀越国先君,认同越人,那么越人之心必能稍稍安定。”
“善!言之有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祭祀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这他自然是知道的,他同样也知道,文雀也一定会这么说。
但是,如果直截了当的告诉文雀他想怎么做,远不如让文雀自己说出来,更让文雀有成就感,更能拉近君臣的关系。
此时,文雀见楚王点头,心中一动,再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现在的情况,仅仅只是祭祀越国先君虽然重要,但是其功效却并不显著。
如今江东已经进行了春耕,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江东土地所有者,已经被大王处死,或者被大王流放。现在越地百姓真正忧虑的地方,正是田里的稻米,是全部被大王收回,还是继续交给他们耕种,还有税赋多寡的问题。
故,臣以为,此刻想要让民心快速归附,还需布告江东,免除今年以及明年江东百姓的田税,并让百姓继续耕种他们所耕种的田地。如此,布告一下,江东必定会随之安定。”
熊槐一怔,不由高看了他一眼。
这文雀也看到了这一点,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苦读书的愤青,而是一个有才华的正直之士。能看到问题就不一般,还能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人,就是贤才。
想着,熊槐笑着点头道:“不错,贤卿所言甚善,此事寡人准了。”
文雀闻言,心中再次一惊。
楚王果然非比寻常。
半年前,楚王已经下诏免了全国一年的赋税,现在,他一提议再免税一年,结果楚王立即就准了。
要知道,不久前,天下还在说楚国粮仓将尽,不得以向燕国求援,甚至主动与秦国讲和。
但是,现在,他一提免税,楚王立即答应。
这就是说明,楚王之前所为,并不是真的针对越国遗民,而是遭到刺杀的震怒。
况且,自己文氏一脉没有受到牵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没有被灭门,仅仅只是被流放。
而楚王对他的两个建议全都听从,这正是对他的认可啊!
想到这,文雀心中的不满顿时消散,而后,那阵淡淡的感动顿时浓郁起来。
此时,熊槐见文雀眼神中的疏远之意渐渐消失,转而露出阵阵亲近之意,立即乘胜追击道:“贤卿,寡人听说当年越国亡国,越王勾践与王后前去吴国服侍勾践,全靠文大夫在国中处理国事,其后,越王勾践能兴越灭吴,文大夫功莫大焉。
今寡人来到会稽,意欲一瞻先贤,拜祭一二,还请贤卿其许寡人。”
文雀闻言,差点感动的流泪。
楚王来江东之后,只拜祭过太伯与季子两人,接下来还要拜祭越国先王。而无论是太伯,还是越国先王,都是一国之君。哪怕是季子,也有让国之大德,算半个君王。
而他先祖文种,却是从楚入越的越国大夫,地位低下,能得楚王亲自祭祀,这实在是莫大的荣耀。
文雀正想答应下来,此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人名,接着沉吟许久,想起楚王刚刚的信任,不由摇头道:“大王,复兴越国,灭亡吴国,先祖虽有尺寸之功,但在大王面前,依然不敢据功。
若是大王想要收复越人之心,还请大王不要祭祀先祖,而是祭祀另一个大贤。因为他才是兴越灭吴,且功在千秋的大贤。而且越地百姓至今依旧感怀他的恩泽,这是先祖万万不敢比的。”
想罢,熊槐哈哈大笑道:“寡人知之矣!”
笑毕,熊槐便看着唐昧道:“贤卿,关于举荐之时,卿可先行准备一翻,待寡人祭祀完大禹之后,便会正式下诏,到时,此事交给贤卿处理。至于赏赐所需的牛,先让各地拿出来,然后寡人让太府尹补给各地。”
“唯。”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道:“贤卿,你去将文雀给寡人找来。”
唐昧一听,瞬间想起来自己这次来见楚王,是给文雀求情的。
此刻楚王主动要见文雀,立即拱手道:“大王,文雀方才一时激愤···”
熊槐闻言,不等唐昧说完,笑着打断道:“贤卿放心,寡人既然已经说了文雀说的对,现在自然不会为难他。寡人之所以找他,那是为了其祖先文种。昔日文种范蠡二人入越,为我楚国解决了吴国大患,报了楚国的亡国之恨,更让越王勾践主动献上吴国西部淮南淮北的土地。
如此大功,寡人心中十分佩服。如今寡人既然到了越地,而文种的墓地就在会稽城外,自然要派人去祭祀一翻,以表寡人仰慕之情。
而且,寡人要告诉所有的楚人,无论他是否在楚国,无论他是否在为楚国效力,只要他的所作所为对楚国有利,那么他就可以受到我楚国的嘉奖。”
唐昧一怔,想起楚国流落在外的那些他国大臣,顿时明悟,然后拱手拜道:“大王英明。”
不久后。
熊槐看着面前的文雀笑道:“贤卿方才一片肺腑之言,寡人如今想来,之前寡人遇刺之后,一怒之下大索江东,的确有些冲动了。但是,如今越地百姓畏楚如虎,百姓不信,大臣不附,寡人悔之晚矣。
寡人尝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寡人打算向全国通缉吕氏兄弟,将遇刺案结案,不知越国百姓能否安稳下来,重新信任寡人吗?”
文雀看着楚王沉默许久,心中略有感动。
他本以为就凭他这个越国遗民,当众触怒楚王,让楚王一时间下不了台。就凭这,楚王即便不收拾他,也会冷遇他,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多长时间,楚王就把他找来当面认错,并向他询问国事。
由此可见,楚王灭越,并非侥幸,越王在安抚人心上,跟楚王差的太远。
想着,文雀心中略一思虑,便拱手道:“亡羊补牢,自然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是,臣以为,仅仅将遇刺案结案这还不够。而要定人心,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公开祭祀越国先君,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只要大王能祭祀越国先君,认同越人,那么越人之心必能稍稍安定。”
“善!言之有理。”熊槐笑着点了点头。祭祀是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这他自然是知道的,他同样也知道,文雀也一定会这么说。
但是,如果直截了当的告诉文雀他想怎么做,远不如让文雀自己说出来,更让文雀有成就感,更能拉近君臣的关系。
此时,文雀见楚王点头,心中一动,再拱手道:“大王,臣以为现在的情况,仅仅只是祭祀越国先君虽然重要,但是其功效却并不显著。
如今江东已经进行了春耕,但是很大一部分的江东土地所有者,已经被大王处死,或者被大王流放。现在越地百姓真正忧虑的地方,正是田里的稻米,是全部被大王收回,还是继续交给他们耕种,还有税赋多寡的问题。
故,臣以为,此刻想要让民心快速归附,还需布告江东,免除今年以及明年江东百姓的田税,并让百姓继续耕种他们所耕种的田地。如此,布告一下,江东必定会随之安定。”
熊槐一怔,不由高看了他一眼。
这文雀也看到了这一点,这说明他不是一个苦读书的愤青,而是一个有才华的正直之士。能看到问题就不一般,还能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人,就是贤才。
想着,熊槐笑着点头道:“不错,贤卿所言甚善,此事寡人准了。”
文雀闻言,心中再次一惊。
楚王果然非比寻常。
半年前,楚王已经下诏免了全国一年的赋税,现在,他一提议再免税一年,结果楚王立即就准了。
要知道,不久前,天下还在说楚国粮仓将尽,不得以向燕国求援,甚至主动与秦国讲和。
但是,现在,他一提免税,楚王立即答应。
这就是说明,楚王之前所为,并不是真的针对越国遗民,而是遭到刺杀的震怒。
况且,自己文氏一脉没有受到牵连,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没有被灭门,仅仅只是被流放。
而楚王对他的两个建议全都听从,这正是对他的认可啊!
想到这,文雀心中的不满顿时消散,而后,那阵淡淡的感动顿时浓郁起来。
此时,熊槐见文雀眼神中的疏远之意渐渐消失,转而露出阵阵亲近之意,立即乘胜追击道:“贤卿,寡人听说当年越国亡国,越王勾践与王后前去吴国服侍勾践,全靠文大夫在国中处理国事,其后,越王勾践能兴越灭吴,文大夫功莫大焉。
今寡人来到会稽,意欲一瞻先贤,拜祭一二,还请贤卿其许寡人。”
文雀闻言,差点感动的流泪。
楚王来江东之后,只拜祭过太伯与季子两人,接下来还要拜祭越国先王。而无论是太伯,还是越国先王,都是一国之君。哪怕是季子,也有让国之大德,算半个君王。
而他先祖文种,却是从楚入越的越国大夫,地位低下,能得楚王亲自祭祀,这实在是莫大的荣耀。
文雀正想答应下来,此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人名,接着沉吟许久,想起楚王刚刚的信任,不由摇头道:“大王,复兴越国,灭亡吴国,先祖虽有尺寸之功,但在大王面前,依然不敢据功。
若是大王想要收复越人之心,还请大王不要祭祀先祖,而是祭祀另一个大贤。因为他才是兴越灭吴,且功在千秋的大贤。而且越地百姓至今依旧感怀他的恩泽,这是先祖万万不敢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