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星才名开始从贝州往外扩散,是在农历九月的时候。
这时已是深秋,天高气爽,果实成熟,黄菊乍开,红叶初缀,最是适宜登高远行。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从洛阳走陆路去长安,估计一来天气好出游人多,一来长安对人口的吸附作用,就像现代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全国人口虹效应一样,一路骑马兼徒步缓行来,所见到的人似乎比她前十三年见到的人还要多。
尤其是进入了雍州地界,也就是本朝的京畿之地,才知以前在青阳县的时候有多么坐井观天。
时下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确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所在的州县,但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流动人群。
如僧道等宗教人士、有去长安等待补选和候选官职的选人,以及其他在职官员,当然也有应试的举子,这些人群当是刘辰星一行主动结交的对象,毕竟会对他们将来省试乃至为官有益。此外,一路上也少不了行商、工匠等地位较低的流动人群,不同于其他应试的举子,刘辰星还是很愿意和他们交流的,攀谈闲聊之下,也是对自己阅历的一种增长。
唯一不太美好的是,进京谋官的选人和述职官员都是“秋末就路,春末方归”,时间上和他们省试举子完全重合,其每年上京人数甚至比他们应试举子还多。
可朝廷的官驿就只有那么多,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原本上京赴考的举子可以免费入住的官驿,这样就自然住不进去了,而一旁的私人旅馆,因为供大于求价格十分高昂,看着每次半贯一贯给出去的房费,刘辰星只能安慰自己穷家富路该花。
不过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去了长安还不知道什么情况,钱这个东西还是细水长流为好。
于是住了几次高昂的私人旅店之后,刘辰星和刘青山一致决定还是找路上的农家小院投宿,至于同行的崔尧和杜元朗乃官宦子弟,薛氏兄妹又家大业大,自然无需为了他们将就,却不想提出分道扬镳,四人皆是反对,说是一起住京畿之地的农家,有助于体察民情,不定今年策文就会考,但奈何崔、杜二人仆从多达六人,薛氏兄妹同样也各带了一个仆人,农家小院如何住的下?
如是,三方人最终还是分开而行了,只约定了长安再联系。
少了两方财大气粗的同伴,兄妹俩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薛氏兄妹尚可,到底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彼此性子也了解,再加上双方社会地位相差不大,生活上还能相处到一块去。
然,崔、杜二人就不同了,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精细,一起同路少不得会沾光,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若一直这样却是不好。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崔尧的出身,一路有不少上京的选人和官员愿意屈尊纡贵与他们结交,就是因崔尧的身份,而这之中也不乏远远避开者,略一思索便知是派系问题。
虽然他们兄妹离出仕谋一官半职还远得很,但柳阿舅已经是京官了,即使就是个九品小官,刘辰星觉得在没弄清楚派系问题之前,还是小心谨慎为好,千万别让人误以为是崔相一系,以致连累了柳阿舅。
又有贝州州试尝到了压中题的甜头,万一今年策文就有一道和京畿之地的民生有关,加之到吏部报考的时间尚宽裕,兄妹俩借由投宿农家之便,干脆一路多走多看,深入到当地的民情生活中去。
如此,又多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
直到农历十月初八下午,兄妹俩才在漫漫黄尘中到达长安。
长安,作为本朝的都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士文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
读书为什么?
读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答日:走马京城道,观花长安街,立身庙堂上,步随龙辇后。
刘辰星觉得自己在古代读了这么多年书下来,多半是被洗脑了,仰望长安城墙,她陡然就生出这样的向往来,一时只感豪情盈胸,大明宫有第一位女皇,她就要当第一位女相!
“那个谁!?哪来的乡下进士!不进城,就别挡道!快快让开!”
壮志豪情才升起,就被身后一个骑着马的胡服大汉一喝,顿时所有感触都烟消云散了。
知道自己挡路了,刘辰星赶紧勒缰退到路边上,拱手告歉道:“不好意思了,你先。”
长安尽是着男装的女子,应考的女举子也不少,只是估计很少有刘辰星这样年纪小的,胡服大汉一见刘辰星回过头来的稚嫩模样,不由“咦”了一声道:“今年外地的女进士,居然还有这么小的……”
不过长安什么没有,黄头发蓝眼睛的波斯人都海里去了,何况就一个年纪略小点的女进士,胡服大汉也就就纳罕了一下,便连多看一眼都不曾,就骑了马越过刘辰星,往前面排队进城的队伍去了。
一路科举出来,自己因着是女举子,还年纪小,走到哪都不免被稀奇一下,再一听是去长安参加省试的举子,普通老百姓都是一脸敬意,还从未遇到这样被无视的。
刘辰星不由感慨,大城市果然那不一样。
再看眼前,差不多现代下午两点多的样子,城门左右尽是排队等候入城的人,坐在马上大概一望,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再加上车马行李及拉货的骆驼,进城的队伍至少有二三十米长,这种人流量已俨然不是贝州城可以相较的了。
刘青山也被眼前的人流量震惊了,再仰望前方的城墙,比他一路走来所见的任何一座城们都要巍峨,心中早已迫不及待了,道:“阿星,走,我们赶紧也排队去!”
确实不能耽搁了,这还不知道要排多久才能进城,之后还要去找柳阿舅的住所,万一没赶在夜禁前找到,他们兄妹俩可别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刘辰星忙点头,正欲应话,眼尖地发现出城的人潮中有一个极为熟悉的清瘦身影,即使八年未见,即使白布长袍已换作一袭青碧色九品官服,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来人
——开启她科举之路的启蒙恩师!
“阿舅!”久别重逢,刘辰星兴奋地挥动双手,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这时已是深秋,天高气爽,果实成熟,黄菊乍开,红叶初缀,最是适宜登高远行。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从洛阳走陆路去长安,估计一来天气好出游人多,一来长安对人口的吸附作用,就像现代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全国人口虹效应一样,一路骑马兼徒步缓行来,所见到的人似乎比她前十三年见到的人还要多。
尤其是进入了雍州地界,也就是本朝的京畿之地,才知以前在青阳县的时候有多么坐井观天。
时下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确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所在的州县,但也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流动人群。
如僧道等宗教人士、有去长安等待补选和候选官职的选人,以及其他在职官员,当然也有应试的举子,这些人群当是刘辰星一行主动结交的对象,毕竟会对他们将来省试乃至为官有益。此外,一路上也少不了行商、工匠等地位较低的流动人群,不同于其他应试的举子,刘辰星还是很愿意和他们交流的,攀谈闲聊之下,也是对自己阅历的一种增长。
唯一不太美好的是,进京谋官的选人和述职官员都是“秋末就路,春末方归”,时间上和他们省试举子完全重合,其每年上京人数甚至比他们应试举子还多。
可朝廷的官驿就只有那么多,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原本上京赴考的举子可以免费入住的官驿,这样就自然住不进去了,而一旁的私人旅馆,因为供大于求价格十分高昂,看着每次半贯一贯给出去的房费,刘辰星只能安慰自己穷家富路该花。
不过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去了长安还不知道什么情况,钱这个东西还是细水长流为好。
于是住了几次高昂的私人旅店之后,刘辰星和刘青山一致决定还是找路上的农家小院投宿,至于同行的崔尧和杜元朗乃官宦子弟,薛氏兄妹又家大业大,自然无需为了他们将就,却不想提出分道扬镳,四人皆是反对,说是一起住京畿之地的农家,有助于体察民情,不定今年策文就会考,但奈何崔、杜二人仆从多达六人,薛氏兄妹同样也各带了一个仆人,农家小院如何住的下?
如是,三方人最终还是分开而行了,只约定了长安再联系。
少了两方财大气粗的同伴,兄妹俩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薛氏兄妹尚可,到底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彼此性子也了解,再加上双方社会地位相差不大,生活上还能相处到一块去。
然,崔、杜二人就不同了,衣食住行样样都要精细,一起同路少不得会沾光,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若一直这样却是不好。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崔尧的出身,一路有不少上京的选人和官员愿意屈尊纡贵与他们结交,就是因崔尧的身份,而这之中也不乏远远避开者,略一思索便知是派系问题。
虽然他们兄妹离出仕谋一官半职还远得很,但柳阿舅已经是京官了,即使就是个九品小官,刘辰星觉得在没弄清楚派系问题之前,还是小心谨慎为好,千万别让人误以为是崔相一系,以致连累了柳阿舅。
又有贝州州试尝到了压中题的甜头,万一今年策文就有一道和京畿之地的民生有关,加之到吏部报考的时间尚宽裕,兄妹俩借由投宿农家之便,干脆一路多走多看,深入到当地的民情生活中去。
如此,又多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
直到农历十月初八下午,兄妹俩才在漫漫黄尘中到达长安。
长安,作为本朝的都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士文人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
读书为什么?
读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答日:走马京城道,观花长安街,立身庙堂上,步随龙辇后。
刘辰星觉得自己在古代读了这么多年书下来,多半是被洗脑了,仰望长安城墙,她陡然就生出这样的向往来,一时只感豪情盈胸,大明宫有第一位女皇,她就要当第一位女相!
“那个谁!?哪来的乡下进士!不进城,就别挡道!快快让开!”
壮志豪情才升起,就被身后一个骑着马的胡服大汉一喝,顿时所有感触都烟消云散了。
知道自己挡路了,刘辰星赶紧勒缰退到路边上,拱手告歉道:“不好意思了,你先。”
长安尽是着男装的女子,应考的女举子也不少,只是估计很少有刘辰星这样年纪小的,胡服大汉一见刘辰星回过头来的稚嫩模样,不由“咦”了一声道:“今年外地的女进士,居然还有这么小的……”
不过长安什么没有,黄头发蓝眼睛的波斯人都海里去了,何况就一个年纪略小点的女进士,胡服大汉也就就纳罕了一下,便连多看一眼都不曾,就骑了马越过刘辰星,往前面排队进城的队伍去了。
一路科举出来,自己因着是女举子,还年纪小,走到哪都不免被稀奇一下,再一听是去长安参加省试的举子,普通老百姓都是一脸敬意,还从未遇到这样被无视的。
刘辰星不由感慨,大城市果然那不一样。
再看眼前,差不多现代下午两点多的样子,城门左右尽是排队等候入城的人,坐在马上大概一望,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再加上车马行李及拉货的骆驼,进城的队伍至少有二三十米长,这种人流量已俨然不是贝州城可以相较的了。
刘青山也被眼前的人流量震惊了,再仰望前方的城墙,比他一路走来所见的任何一座城们都要巍峨,心中早已迫不及待了,道:“阿星,走,我们赶紧也排队去!”
确实不能耽搁了,这还不知道要排多久才能进城,之后还要去找柳阿舅的住所,万一没赶在夜禁前找到,他们兄妹俩可别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刘辰星忙点头,正欲应话,眼尖地发现出城的人潮中有一个极为熟悉的清瘦身影,即使八年未见,即使白布长袍已换作一袭青碧色九品官服,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来人
——开启她科举之路的启蒙恩师!
“阿舅!”久别重逢,刘辰星兴奋地挥动双手,扯着嗓子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