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利的使团速度很快,张公谨的信使刚跟李恪送完奏报,下午时分他们的团队就出现了太原府的城外。
李恪早就收到了张公谨的汇报,因此派出了王中长率领五百鹰卫前去接应。
毕竟,太原府是自己的管辖范围,要是在这里发生什么意外的话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震慑一下突厥人,让突利一行人都见识见识大唐铁骑,让他们对向大唐求援时心里有个底。
只是让李恪没有想到的突利使团一行三十人当中除了阿史那云之外还有他的侄子阿姆,阿姆在突利部落里是除突利和扎德勒之外的三号人物,突利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还派能出自己的侄子出使大唐,除了对向大唐求援这件事情的慎重之外,还有就是可以看出对自己女儿疼爱,怕她路上会有什么闪失才会让阿姆随行。
在都督府的大厅,李恪终于见到了阔别两年的阿史那云,作为突厥草原上最美丽的姑娘,阿史那云确实不俗,如果说候若依是慧心的兰花,长孙冰凝是冬天的寒梅的话,那阿史那云就是秋天的菊花,奔放而又热情。
“汉王殿下!”
阿史那云对李恪施礼道,“我终于见到你了!”
李恪被阿史那云这句话震的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就连他身边陪同的都督府长史郭孝恪、刺史府别驾李言和都督府参军许敬宗三人都疑惑不解,而阿史那云身边的阿姆则是会心一笑,好似知道前因后果一般,他上前对李恪施礼道,“突利二汗使者阿姆见过殿下!”
“两位不用多礼,请坐!”
李恪收住心神,微笑的说道。
众人就坐,李恪便开始询问突厥的情况,询问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的原因,而对于阿史那云要回答这些问题显然是有些太过强求,因此由阿姆回答李恪,阿姆回答的很详细,没有丝毫隐瞒,他将事情的始末如实的告诉了李恪,李恪听后对当前突厥的战局又有了新的看法。
只是阿姆在太原拜见完李恪,休息了两个时辰便率领团队继续向长安进发。
毕竟,军情紧急,阿姆一行人的目的是觐见李世民,像大唐求援,因此,李恪跟阿史那云会面只能用匆匆形容,两人之间没有说一句话。
阿姆走后,李恪开始和苏定方、许敬宗都督府人开始商量如何出兵的问题。
而阿姆一行人继承了突厥人强悍的马背上的生活习惯,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
李世民早已收到了云州的奏报,知道事情的紧急,因此在第一时间便接见了阿史那云和阿姆一行人。
在两仪殿,阿史那云和阿姆两人将突利的降表递给李世民时,李世民就已经肯定了大唐跟突厥的战争早已有了定局,那就是大唐赢而突厥必输。
李世民看完突利的降表,又从阿姆口中了解了一些突利的情况,对突厥两汗之间的战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让王德将阿史那云和阿姆送出两仪殿,李世民开始召集重臣商议是否对突厥出兵的问题。
太极殿,群臣分列两班,李世民高坐在龙床上面对群臣高声说道,“昨日,突利使者进宫见过朕,突厥递上降表愿意归顺大唐,希望大唐能够出兵帮他击败颉利!”
李世民话说道这里,王德便吩咐内侍捧上了突利的降表,将降表递给了站在前面的司空长孙无忌。
“你们大家说说,大唐是出兵呢?
还是隔岸观火呢?”
李世民询问道。
长孙无忌看完降表,将它递给一旁的左相房玄龄,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突利二汗既然心向大唐,我们不能坐视不理,理该出兵帮衬于他。”
“启禀皇上,微臣的建议也是出兵突厥,给突利二汗解围!”
房玄龄看完降表,出列说道,“如今大唐国库充裕,新军训练已成,是该大唐出兵突厥的时候了!”
确实,现在的大唐国库很充裕,李恪通过想高丽和扶桑索要的赎罪银解决了大唐财政的危机,再加上两年的修生养息,大唐在钱粮方面根本不用发愁。
而新军已经训练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以侯君集的才能虽然没有经历战场的洗礼,离铁军还有一段距离,但要说已经精锐之师的话并不为过。
“皇上,臣也赞同司空和左仆射的建议,大唐确实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杜如晦此时也出列说道。
“恩!”
李世民心里欣喜不已但脸上古井不波,他想兵部尚书李靖看了一眼,开口说道,“李靖,你的意见呢?”
李靖作为大唐的军神,大唐要是支援突利就等于向突厥颉利宣战,这样重大的战争即便是李世民的心腹爱臣已经表示同意,但李世民还是不能不询问李靖的意见。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支援突利可汗势在必行,但要大唐跟突厥开战需要等些时日。”
李靖出列说道,“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大唐大军调动最为关键的粮草辎重运输问题,现在已到了十月季节,在漠北到了十一月份就该下雪了,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要是大规模出兵,如果军需不准备充分,遇到寒冬风雪之日,肯定会影响军心,影响战局。”
李靖的话寥寥几句,内容也不是很完整,但确实说道了行军大忌上,那就是粮草的运输和大唐士兵对漠北天气的适应情况。
李世民同样的马上皇帝,听完李靖的话,刚才被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的话刺激的豪情万丈的雄心冷静了下来。
随即,他又询问道,“那以李爱卿的意见,该如何行事呢?”
“北伐!”
李靖铿锵有力的吐出了两个字。
“北伐?”
李世民奇道,而太极殿内群臣也疑惑道,“什么样的北伐?”
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听到李靖的这句话,微一沉思便想通了问题的关键,脸上露出了一副不解之色,而魏征却是含笑不语,似乎听懂了李靖话中的深意,只有长孙无忌脸色不悦,显然李靖的“北伐”让他想到了其中的含义。
李恪早就收到了张公谨的汇报,因此派出了王中长率领五百鹰卫前去接应。
毕竟,太原府是自己的管辖范围,要是在这里发生什么意外的话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震慑一下突厥人,让突利一行人都见识见识大唐铁骑,让他们对向大唐求援时心里有个底。
只是让李恪没有想到的突利使团一行三十人当中除了阿史那云之外还有他的侄子阿姆,阿姆在突利部落里是除突利和扎德勒之外的三号人物,突利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还派能出自己的侄子出使大唐,除了对向大唐求援这件事情的慎重之外,还有就是可以看出对自己女儿疼爱,怕她路上会有什么闪失才会让阿姆随行。
在都督府的大厅,李恪终于见到了阔别两年的阿史那云,作为突厥草原上最美丽的姑娘,阿史那云确实不俗,如果说候若依是慧心的兰花,长孙冰凝是冬天的寒梅的话,那阿史那云就是秋天的菊花,奔放而又热情。
“汉王殿下!”
阿史那云对李恪施礼道,“我终于见到你了!”
李恪被阿史那云这句话震的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就连他身边陪同的都督府长史郭孝恪、刺史府别驾李言和都督府参军许敬宗三人都疑惑不解,而阿史那云身边的阿姆则是会心一笑,好似知道前因后果一般,他上前对李恪施礼道,“突利二汗使者阿姆见过殿下!”
“两位不用多礼,请坐!”
李恪收住心神,微笑的说道。
众人就坐,李恪便开始询问突厥的情况,询问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的原因,而对于阿史那云要回答这些问题显然是有些太过强求,因此由阿姆回答李恪,阿姆回答的很详细,没有丝毫隐瞒,他将事情的始末如实的告诉了李恪,李恪听后对当前突厥的战局又有了新的看法。
只是阿姆在太原拜见完李恪,休息了两个时辰便率领团队继续向长安进发。
毕竟,军情紧急,阿姆一行人的目的是觐见李世民,像大唐求援,因此,李恪跟阿史那云会面只能用匆匆形容,两人之间没有说一句话。
阿姆走后,李恪开始和苏定方、许敬宗都督府人开始商量如何出兵的问题。
而阿姆一行人继承了突厥人强悍的马背上的生活习惯,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
李世民早已收到了云州的奏报,知道事情的紧急,因此在第一时间便接见了阿史那云和阿姆一行人。
在两仪殿,阿史那云和阿姆两人将突利的降表递给李世民时,李世民就已经肯定了大唐跟突厥的战争早已有了定局,那就是大唐赢而突厥必输。
李世民看完突利的降表,又从阿姆口中了解了一些突利的情况,对突厥两汗之间的战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让王德将阿史那云和阿姆送出两仪殿,李世民开始召集重臣商议是否对突厥出兵的问题。
太极殿,群臣分列两班,李世民高坐在龙床上面对群臣高声说道,“昨日,突利使者进宫见过朕,突厥递上降表愿意归顺大唐,希望大唐能够出兵帮他击败颉利!”
李世民话说道这里,王德便吩咐内侍捧上了突利的降表,将降表递给了站在前面的司空长孙无忌。
“你们大家说说,大唐是出兵呢?
还是隔岸观火呢?”
李世民询问道。
长孙无忌看完降表,将它递给一旁的左相房玄龄,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突利二汗既然心向大唐,我们不能坐视不理,理该出兵帮衬于他。”
“启禀皇上,微臣的建议也是出兵突厥,给突利二汗解围!”
房玄龄看完降表,出列说道,“如今大唐国库充裕,新军训练已成,是该大唐出兵突厥的时候了!”
确实,现在的大唐国库很充裕,李恪通过想高丽和扶桑索要的赎罪银解决了大唐财政的危机,再加上两年的修生养息,大唐在钱粮方面根本不用发愁。
而新军已经训练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以侯君集的才能虽然没有经历战场的洗礼,离铁军还有一段距离,但要说已经精锐之师的话并不为过。
“皇上,臣也赞同司空和左仆射的建议,大唐确实不能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杜如晦此时也出列说道。
“恩!”
李世民心里欣喜不已但脸上古井不波,他想兵部尚书李靖看了一眼,开口说道,“李靖,你的意见呢?”
李靖作为大唐的军神,大唐要是支援突利就等于向突厥颉利宣战,这样重大的战争即便是李世民的心腹爱臣已经表示同意,但李世民还是不能不询问李靖的意见。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支援突利可汗势在必行,但要大唐跟突厥开战需要等些时日。”
李靖出列说道,“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大唐大军调动最为关键的粮草辎重运输问题,现在已到了十月季节,在漠北到了十一月份就该下雪了,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要是大规模出兵,如果军需不准备充分,遇到寒冬风雪之日,肯定会影响军心,影响战局。”
李靖的话寥寥几句,内容也不是很完整,但确实说道了行军大忌上,那就是粮草的运输和大唐士兵对漠北天气的适应情况。
李世民同样的马上皇帝,听完李靖的话,刚才被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的话刺激的豪情万丈的雄心冷静了下来。
随即,他又询问道,“那以李爱卿的意见,该如何行事呢?”
“北伐!”
李靖铿锵有力的吐出了两个字。
“北伐?”
李世民奇道,而太极殿内群臣也疑惑道,“什么样的北伐?”
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听到李靖的这句话,微一沉思便想通了问题的关键,脸上露出了一副不解之色,而魏征却是含笑不语,似乎听懂了李靖话中的深意,只有长孙无忌脸色不悦,显然李靖的“北伐”让他想到了其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