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封君不知道大女儿是出了什么事,伸手拉住女儿的手:“你这又是怎么了?你是做姐姐的,若是你妹妹有什么不对的,你便好好教导她,也不要生气。”
她说的好好的,徐老太太却听的很不顺耳,从小到大,但凡是有事,家里的人总是更偏向妹妹。
父母跟妹妹更亲近,兄弟姐妹们也都是跟她亲近,说她还小,什么事儿都不懂,什么事儿都要让一让她。
就像是做错了事,父母对着她便欲言又止,好似当她是外人似地,可是小妹做错了事,他们就或是教训或是训斥或是温和的教导。
她长大之后回到父母身边,到出嫁也不过就是在家里呆了五六年。
可是这五六年时间对于她来说也度日如年,她每一天都在看其他的家人相亲相爱,好似这家里头只有她一个人是个外人。
等到定了亲,她终于才觉得人生真正的开始松了一口气。
她定的是英国公府,娶她的还是英国公府的世子,地位崇高,她嫁过去现成身上就有了四品的诰命,是别人一辈子都幻想不来的。
而幸运的是她不仅嫁的人身份高,而且还对她很是不错,两人琴瑟和鸣。
她觉得人生终于开始一帆风顺了,妹妹嫁的还只是个穷酸翰林,除了一腔书呆子气什么都没有,家里一贫如洗,妹妹嫁过去要住在逼仄的翰林院那排小房子里头,还要侍奉婆母......
她每回年节的时候送回家里的礼物都要用四五辆马车。
可是妹妹怎么置办的出来?
兄弟成亲的时候,她随手就敢给京郊的一栋别院,能给新弟媳一套完整的嵌宝阁出来的首饰。
妹妹能有什么?
可是差距如此的大了,甚至到后来妹夫还顶撞上峰进了牢里,再丢了官,家里人也没看低过妹妹。
分明她好不容易先有了女儿后来生了儿子,儿子一落地就封了世子,可是母亲给她儿子准备的周岁礼物竟然跟给妹妹的孩子的是一样的。
凭什么?!
她付出多少,为什么这家里的人就是看不到?就是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个什么也没有的人身上?!
她出离愤怒了。
赵老封君不知道自己究竟说错了什么,惹得女儿如此动怒,一着急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赵家的几个夫人们也都踟蹰不安的看向大姑姐,小心的让她不要生气。
毕竟是国公夫人了,按照诰命来说比赵老封君都高,并且平时逢年过节就送回来不少东西,家里也多有事情求她帮忙的时候,所以大家对她都小心翼翼。
徐老太太愤愤攥着拳头,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等到范夫人紧赶慢赶终于到家,一眼就看见了一屋子屏声敛气的嫂嫂,还有面露不安的母亲和暴躁的姐姐,不由得脚步就慢了下来。
范若和范莹都跟在母亲后头,乖巧的上前给众位长辈请安。
赵老封君不敢太过热情,点点头让她们起来,轮到徐老太太,她抬起范莹的下巴,冷冷的看着这个酷似妹妹的外甥女,忽而冷笑了一声。
众人都被她的笑声笑的有些发懵,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觉得她对着一个小孩子笑成这样有些瘆得慌。
范夫人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她当然看得出姐姐的怒气,见徐老太太盯着女儿的脸一动不动,她咳嗽了一声,上前不动声色的将女儿给解救出来,轻声问:“听说母亲病了,严重么?”
赵老封君急忙摇头,冲着女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小心些。
徐老太太看在眼里,只觉得更加愤怒。
她拍了拍手,笑了笑:“严重倒是不严重,太医来瞧过了,说母亲这是得了风寒,静养一阵子就好了,可是有一件事却不大好。”
她笑着望向边上还有些战战兢兢的范莹,嗤笑了一声,低声道:“我这回过来,除了探母亲的病,还有一件事儿要告知大家一声,莹莹是个好孩子,可惜......”
范夫人心里咯噔了一声,心中突的一下跳的厉害,忍不住将女儿拉在了身边。
赵老封君也担心的看向她,焦急的问是怎么回事。
范莹小时候曾经在外祖父家住过一段时间,算是被赵老封君带大的,很得赵老封君的喜欢。
一直没有吭声的徐游站在边上,面上半点表情也没有。
徐老太太就有些得意翘起了嘴角:“苏家送信来了,说是苏夫人病的严重,短时间内都不适合操办婚礼了,为了不耽误莹莹,所以两家的婚事只能就此作罢,他们过些时候就会上门来送退婚书的。”
什么?!
赵老封君被激得剧烈的喘息起来,扶着枕头看着女儿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完全不敢相信会听见这样的消息。
苏家是河北的运粮官,虽然官职不怎么高,可是难得的是家风极好,且家族旺盛,苏家的那个跟范莹定亲的七少爷更是一表人才,年纪轻轻的身上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不是那等混吃等死的。
就为了这个,当初范大儒才松口答应的。
现在两家眼看着都已经交换了庚帖,请过了亲戚朋友吃了席面,都已经定了亲了,又说要退婚?!
那以后范莹该如何自处?!
这个节骨眼上退婚,所有的人都只会把责任归咎在女方身上,觉得肯定是女方有什么问题。
苏家做事怎么能如此不地道?
赵老封君气的发昏。
范莹也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外祖母和姨母,不由自主的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手足无措的喊了一声母亲。
范夫人自己也不可置信,攥着女儿的手下意识的紧了紧,连喉咙都觉得被什么给堵住了,艰难的看着自己的姐姐沉声问:“为什么苏家之前不说?上个月苏家才派人来送过礼......”
那时候都一点儿这样的趋势都没有。
苏家对他们的态度还是热切的,而且还说了七少爷之后要来京城河东书院读书的事。
这种婚姻大事又不是小事,怎么能儿戏?
她说的好好的,徐老太太却听的很不顺耳,从小到大,但凡是有事,家里的人总是更偏向妹妹。
父母跟妹妹更亲近,兄弟姐妹们也都是跟她亲近,说她还小,什么事儿都不懂,什么事儿都要让一让她。
就像是做错了事,父母对着她便欲言又止,好似当她是外人似地,可是小妹做错了事,他们就或是教训或是训斥或是温和的教导。
她长大之后回到父母身边,到出嫁也不过就是在家里呆了五六年。
可是这五六年时间对于她来说也度日如年,她每一天都在看其他的家人相亲相爱,好似这家里头只有她一个人是个外人。
等到定了亲,她终于才觉得人生真正的开始松了一口气。
她定的是英国公府,娶她的还是英国公府的世子,地位崇高,她嫁过去现成身上就有了四品的诰命,是别人一辈子都幻想不来的。
而幸运的是她不仅嫁的人身份高,而且还对她很是不错,两人琴瑟和鸣。
她觉得人生终于开始一帆风顺了,妹妹嫁的还只是个穷酸翰林,除了一腔书呆子气什么都没有,家里一贫如洗,妹妹嫁过去要住在逼仄的翰林院那排小房子里头,还要侍奉婆母......
她每回年节的时候送回家里的礼物都要用四五辆马车。
可是妹妹怎么置办的出来?
兄弟成亲的时候,她随手就敢给京郊的一栋别院,能给新弟媳一套完整的嵌宝阁出来的首饰。
妹妹能有什么?
可是差距如此的大了,甚至到后来妹夫还顶撞上峰进了牢里,再丢了官,家里人也没看低过妹妹。
分明她好不容易先有了女儿后来生了儿子,儿子一落地就封了世子,可是母亲给她儿子准备的周岁礼物竟然跟给妹妹的孩子的是一样的。
凭什么?!
她付出多少,为什么这家里的人就是看不到?就是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个什么也没有的人身上?!
她出离愤怒了。
赵老封君不知道自己究竟说错了什么,惹得女儿如此动怒,一着急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赵家的几个夫人们也都踟蹰不安的看向大姑姐,小心的让她不要生气。
毕竟是国公夫人了,按照诰命来说比赵老封君都高,并且平时逢年过节就送回来不少东西,家里也多有事情求她帮忙的时候,所以大家对她都小心翼翼。
徐老太太愤愤攥着拳头,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等到范夫人紧赶慢赶终于到家,一眼就看见了一屋子屏声敛气的嫂嫂,还有面露不安的母亲和暴躁的姐姐,不由得脚步就慢了下来。
范若和范莹都跟在母亲后头,乖巧的上前给众位长辈请安。
赵老封君不敢太过热情,点点头让她们起来,轮到徐老太太,她抬起范莹的下巴,冷冷的看着这个酷似妹妹的外甥女,忽而冷笑了一声。
众人都被她的笑声笑的有些发懵,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觉得她对着一个小孩子笑成这样有些瘆得慌。
范夫人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她当然看得出姐姐的怒气,见徐老太太盯着女儿的脸一动不动,她咳嗽了一声,上前不动声色的将女儿给解救出来,轻声问:“听说母亲病了,严重么?”
赵老封君急忙摇头,冲着女儿使了个眼色,让她小心些。
徐老太太看在眼里,只觉得更加愤怒。
她拍了拍手,笑了笑:“严重倒是不严重,太医来瞧过了,说母亲这是得了风寒,静养一阵子就好了,可是有一件事却不大好。”
她笑着望向边上还有些战战兢兢的范莹,嗤笑了一声,低声道:“我这回过来,除了探母亲的病,还有一件事儿要告知大家一声,莹莹是个好孩子,可惜......”
范夫人心里咯噔了一声,心中突的一下跳的厉害,忍不住将女儿拉在了身边。
赵老封君也担心的看向她,焦急的问是怎么回事。
范莹小时候曾经在外祖父家住过一段时间,算是被赵老封君带大的,很得赵老封君的喜欢。
一直没有吭声的徐游站在边上,面上半点表情也没有。
徐老太太就有些得意翘起了嘴角:“苏家送信来了,说是苏夫人病的严重,短时间内都不适合操办婚礼了,为了不耽误莹莹,所以两家的婚事只能就此作罢,他们过些时候就会上门来送退婚书的。”
什么?!
赵老封君被激得剧烈的喘息起来,扶着枕头看着女儿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完全不敢相信会听见这样的消息。
苏家是河北的运粮官,虽然官职不怎么高,可是难得的是家风极好,且家族旺盛,苏家的那个跟范莹定亲的七少爷更是一表人才,年纪轻轻的身上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不是那等混吃等死的。
就为了这个,当初范大儒才松口答应的。
现在两家眼看着都已经交换了庚帖,请过了亲戚朋友吃了席面,都已经定了亲了,又说要退婚?!
那以后范莹该如何自处?!
这个节骨眼上退婚,所有的人都只会把责任归咎在女方身上,觉得肯定是女方有什么问题。
苏家做事怎么能如此不地道?
赵老封君气的发昏。
范莹也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外祖母和姨母,不由自主的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手足无措的喊了一声母亲。
范夫人自己也不可置信,攥着女儿的手下意识的紧了紧,连喉咙都觉得被什么给堵住了,艰难的看着自己的姐姐沉声问:“为什么苏家之前不说?上个月苏家才派人来送过礼......”
那时候都一点儿这样的趋势都没有。
苏家对他们的态度还是热切的,而且还说了七少爷之后要来京城河东书院读书的事。
这种婚姻大事又不是小事,怎么能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