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秋,天气就渐渐地凉了,苏付氏提前便准备着叫人提早准备了,请了裁缝进来替朱景先和朱元缝制衣裳。
他们原本在京城便于这些上头不甚讲究,日常并没有专门请针线上的人,只是在铺子里或是买成衣,或是让裁缝定做。
何况朱元和朱景先这个年纪都正是长身高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儿,从京城带来的原本便不多,见了马氏的态度之后,苏付氏总不愿意再低头俯就。
马氏那趾高气扬的态度令人觉得难堪,好似把他们当成逃难来的麻烦,一副施舍的模样,虽然如今还要在这里住着,可是能够自己办的,苏付氏便没有打算麻烦马氏。
倒是马氏,听说有人要进朱元她们住的院子,忍不住便皱起眉头来有些许的不耐烦:“这又不是他们的京城宅子,这里是有女主人有长辈有人教导的,时时刻刻便让外人随意出入,这哪里是大户人家?这分明就是.......!”
陈嬷嬷知道她这是因为这几天太多事,加上苏付氏态度比之前冷淡了许多的缘故,咳嗽了一声便一面给她倒茶一面轻声劝她:“夫人也知道,她毕竟是乡下长大的,在京城也是泼辣无礼出了名的,哪里有什么规矩可言呢?她不懂事,夫人何必跟她一半计较,也麻烦不了我们多久了......”
她看着马氏的脸色,见马氏接过了杯子去,便笑着道:“没听说过外家养外甥女儿一辈子的理儿!老太爷跟老爷迟早会想明白的,现放着咱们自家的姓付的姑娘们不疼爱,倒把这些外四路的姑娘放在心里,也怪不得夫人生气。”
症结所在就是这里。
马氏自问嫁过来到现在也对付家尽心尽力,付家的男人们一个顶一个的不知道好歹,付清虽说战功不错,可却偏偏是头倔牛,假清高,十分不会跟上峰处好关系,以至于一直都不大得重用,有时候明明打了胜仗,论功行赏也没他的份儿。
这么多年就这么不死不活的,眼看着都年过半百了,才终于得了个参将的位子,可展眼就又出了事。
付泰就更别提了,跟他老子一个样儿。
这两人连自家女儿们的前程都还顾不过来,竟然还有闲心去操心朱元的事,一个个的吧朱元当成宝贝。
想起这件事马氏便觉得生气。
当初付泰去京城的时候,她已经千叮咛万嘱咐让付泰警告朱元别再闹出什么事来,以免耽误家里女孩子们的婚配。
可结果呢?
结果孩子们的婚事还是被她给影响了。
她见到朱元就知道这个丫头为什么不惹人喜欢了这个时候来付家,竟然也没有一点儿寄人篱下的自知之明,还真以为自己是多高贵的了。
她一个人倒是痛快了,得了个县主的封号,可想过付家的女孩子们没有?
光是想到这些,马氏便觉得心里热辣辣的痛。
她哼了一声,讥诮道:“可不是,现如今都快落得个家破人亡了,要不是我在这里撑着,她们还能请裁缝进家门来做衣裳?!早就已经去老太爷的坟前哭了!”
竟然在这个时候还有闲心让裁缝来做衣裳。
绕过她这个主母,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这分明就是在打她这个主母的脸面!嫌弃她这个当舅母的没有做好本分,没有招待好客人,竟然连衣裳也要客人自己裁制。
马氏这一辈子最重视的就是礼数和名声。
她嫁过来付家正这么多年,从未被人说过一句不是,那都是她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功劳,苏付氏这么做,分明就是上门怪主人.....
她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见过了裁缝之后,便吩咐陈嬷嬷:“你跟着过去,等到量完了身形,取了布料,便让裁缝到账房那里结账。若是她们推辞,你就说是我说的,让客人自己付账,没这个道理,倒是显得我们不会做人了,让姑奶奶也心疼心疼我们,别叫我们被外头指责说是不会做人。”
这话说的其实已经算是很重了,隐约有撕破脸的意思,陈嬷嬷知道这是因为马氏越发心浮气躁的缘故,也不敢多劝,应了是答应了,便转身跟了出去。
她前脚才走,后脚经常在外头行走的、马氏真正的心腹嬷嬷马嬷嬷就回来了,见了马氏先跪了下来。
这是马氏的奶娘,因为跟着家里一道挨过战乱逃荒,在最难的时候,宁愿自卖自身也要保住马氏的娘亲,所以在马家格外的有脸面,后来被赐了马家的家姓,又让她一家人都陪嫁到了付家,马氏对她极为仰仗,见她跪下,急忙便伸手去搀扶:“妈妈快起来吧,每每跟您说,让您不要如此,您总是不听。”
这语气里虽然是埋怨,可却也带着撒娇的意思,马嬷嬷微笑摇头:“礼不可废,太太爱惜我,我越发要懂得分寸。”
马氏便忍不住在心里点头。
这才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出来的下人,跟朱元身边那帮根本不知道规矩为何物的妖魔鬼怪一比,就比出来了高低了。
也难怪,毕竟上梁不正下梁歪。
她厌烦的皱了皱眉头,才温和的去看马嬷嬷:“嬷嬷,这回那边怎么说?可有了消息?我.......我心里实在是怕的很,虽然说阿庄没事,可到底是受了伤,我这个当娘的不能在跟前照应,哪里能够放心呢?”
她生了三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自小就跟着祖父父亲上战场,是个知道疼人的,跟那些纨绔子弟败家玩意儿全然不同,她心里最疼爱这个儿子。
之前在朱元跟苏付氏面前的那些淡然怎么可能是真的?
只是不愿意在她们跟前表露出来罢了。
马嬷嬷也知道她的担心,急忙便安慰她:“太太放心吧,哥儿好着呢,再过些天也就能坐起来了,到时候便让哥儿给您写信寄回来,也好让您安心的。”
马氏微微叹气:“阿弥陀佛,只要他好,报不报信的,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原本在京城便于这些上头不甚讲究,日常并没有专门请针线上的人,只是在铺子里或是买成衣,或是让裁缝定做。
何况朱元和朱景先这个年纪都正是长身高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儿,从京城带来的原本便不多,见了马氏的态度之后,苏付氏总不愿意再低头俯就。
马氏那趾高气扬的态度令人觉得难堪,好似把他们当成逃难来的麻烦,一副施舍的模样,虽然如今还要在这里住着,可是能够自己办的,苏付氏便没有打算麻烦马氏。
倒是马氏,听说有人要进朱元她们住的院子,忍不住便皱起眉头来有些许的不耐烦:“这又不是他们的京城宅子,这里是有女主人有长辈有人教导的,时时刻刻便让外人随意出入,这哪里是大户人家?这分明就是.......!”
陈嬷嬷知道她这是因为这几天太多事,加上苏付氏态度比之前冷淡了许多的缘故,咳嗽了一声便一面给她倒茶一面轻声劝她:“夫人也知道,她毕竟是乡下长大的,在京城也是泼辣无礼出了名的,哪里有什么规矩可言呢?她不懂事,夫人何必跟她一半计较,也麻烦不了我们多久了......”
她看着马氏的脸色,见马氏接过了杯子去,便笑着道:“没听说过外家养外甥女儿一辈子的理儿!老太爷跟老爷迟早会想明白的,现放着咱们自家的姓付的姑娘们不疼爱,倒把这些外四路的姑娘放在心里,也怪不得夫人生气。”
症结所在就是这里。
马氏自问嫁过来到现在也对付家尽心尽力,付家的男人们一个顶一个的不知道好歹,付清虽说战功不错,可却偏偏是头倔牛,假清高,十分不会跟上峰处好关系,以至于一直都不大得重用,有时候明明打了胜仗,论功行赏也没他的份儿。
这么多年就这么不死不活的,眼看着都年过半百了,才终于得了个参将的位子,可展眼就又出了事。
付泰就更别提了,跟他老子一个样儿。
这两人连自家女儿们的前程都还顾不过来,竟然还有闲心去操心朱元的事,一个个的吧朱元当成宝贝。
想起这件事马氏便觉得生气。
当初付泰去京城的时候,她已经千叮咛万嘱咐让付泰警告朱元别再闹出什么事来,以免耽误家里女孩子们的婚配。
可结果呢?
结果孩子们的婚事还是被她给影响了。
她见到朱元就知道这个丫头为什么不惹人喜欢了这个时候来付家,竟然也没有一点儿寄人篱下的自知之明,还真以为自己是多高贵的了。
她一个人倒是痛快了,得了个县主的封号,可想过付家的女孩子们没有?
光是想到这些,马氏便觉得心里热辣辣的痛。
她哼了一声,讥诮道:“可不是,现如今都快落得个家破人亡了,要不是我在这里撑着,她们还能请裁缝进家门来做衣裳?!早就已经去老太爷的坟前哭了!”
竟然在这个时候还有闲心让裁缝来做衣裳。
绕过她这个主母,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这分明就是在打她这个主母的脸面!嫌弃她这个当舅母的没有做好本分,没有招待好客人,竟然连衣裳也要客人自己裁制。
马氏这一辈子最重视的就是礼数和名声。
她嫁过来付家正这么多年,从未被人说过一句不是,那都是她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功劳,苏付氏这么做,分明就是上门怪主人.....
她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见过了裁缝之后,便吩咐陈嬷嬷:“你跟着过去,等到量完了身形,取了布料,便让裁缝到账房那里结账。若是她们推辞,你就说是我说的,让客人自己付账,没这个道理,倒是显得我们不会做人了,让姑奶奶也心疼心疼我们,别叫我们被外头指责说是不会做人。”
这话说的其实已经算是很重了,隐约有撕破脸的意思,陈嬷嬷知道这是因为马氏越发心浮气躁的缘故,也不敢多劝,应了是答应了,便转身跟了出去。
她前脚才走,后脚经常在外头行走的、马氏真正的心腹嬷嬷马嬷嬷就回来了,见了马氏先跪了下来。
这是马氏的奶娘,因为跟着家里一道挨过战乱逃荒,在最难的时候,宁愿自卖自身也要保住马氏的娘亲,所以在马家格外的有脸面,后来被赐了马家的家姓,又让她一家人都陪嫁到了付家,马氏对她极为仰仗,见她跪下,急忙便伸手去搀扶:“妈妈快起来吧,每每跟您说,让您不要如此,您总是不听。”
这语气里虽然是埋怨,可却也带着撒娇的意思,马嬷嬷微笑摇头:“礼不可废,太太爱惜我,我越发要懂得分寸。”
马氏便忍不住在心里点头。
这才是真正的大户人家出来的下人,跟朱元身边那帮根本不知道规矩为何物的妖魔鬼怪一比,就比出来了高低了。
也难怪,毕竟上梁不正下梁歪。
她厌烦的皱了皱眉头,才温和的去看马嬷嬷:“嬷嬷,这回那边怎么说?可有了消息?我.......我心里实在是怕的很,虽然说阿庄没事,可到底是受了伤,我这个当娘的不能在跟前照应,哪里能够放心呢?”
她生了三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以后的依靠,而且自小就跟着祖父父亲上战场,是个知道疼人的,跟那些纨绔子弟败家玩意儿全然不同,她心里最疼爱这个儿子。
之前在朱元跟苏付氏面前的那些淡然怎么可能是真的?
只是不愿意在她们跟前表露出来罢了。
马嬷嬷也知道她的担心,急忙便安慰她:“太太放心吧,哥儿好着呢,再过些天也就能坐起来了,到时候便让哥儿给您写信寄回来,也好让您安心的。”
马氏微微叹气:“阿弥陀佛,只要他好,报不报信的,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