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皇帝最近看他哪不顺眼,要把他踢出京去。
结果中午廊下堂食的时候才搞明白,原来胜州现在真的已经名存实亡了,胜州本是隋朝时从河东云州割出黄河西岸的三个县设立的。
早年隋朝强盛,突厥人耿直玩不过杨坚,突厥人整天自己窝里斗,杨坚就扶植了颉利可汗的老爹启民可汗,把他安置到阴山南的定襄一带游牧,为隋朝看门。
启民可汗倒也尽心尽力十分忠心,这也让胜州还是比较安稳的。
后来到杨广时,启民可汗也死了,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继续统领突厥,虽说开始还表现的很忠心,杨广去巡边时,始毕可汗还亲自带邻牧民割草,为杨广割了一条几百里长的道路。
但是杨广却看到了始毕可汗统领的突厥实力极强,各部臣服,于是后来便征发了许多民夫修北边长城。
这也正说明杨广对始毕的不信任了,若是看门犬老实听话,又哪用的着加固门墙呢。
当时杨广修的长城,主要便是在榆林段,不过这个榆林不是后世的米脂附近那个榆林,而是包头东面,呼和浩特南面黄河边的榆林,后世称为托克托的地方。
当时征发百万民夫,修榆林长城,东面隔黄河,便是长城偏关寨,也就是河东内外长城西面的交接点。榆林长城联偏关,西南延伸,沿白于山往西,一直到灵州银川,实际上就是关内北面和河东代北的长城联结一体,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北方防御线,目的就是防范突厥始毕可汗。
榆林长城把胜州斜劈为两半,一个州一半在长城内一半在长城外。
历史证明杨广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后来始毕确实翅膀硬就反了,还把他围在雁门关,差点将他生擒活捉,虽然他挺了过来,但没两年就在江都被弑杀了。
总之,秦琅并不需要去胜州上任。
因为现在大唐的胜州境内根本没有唐军也没有唐官,更没有大唐百姓子民,城池残破,百姓要么撤回关内,要么被掳掠为突厥人的奴,原来的少量田地也成了牧民的草场了。
朝廷只是保留了胜州这个名字而已,胜州的州衙,现在设在长安城里。
保留了这么个州衙,其实也是大唐自信认为过两年肯定能收复胜州。
秦琅一听,这还好,总算不用跑胜州去吃沙子了。
至于京兆少尹这个职务嘛,其实就是原来的雍州治中从事。
雍州府长官雍州牧,可向来是亲王或大臣遥领而不实际任事,所以以副官别驾或治中任事,但之前连别驾也只是兼职,于是让原来的三把手治中主持,先前高士廉就是以治中从事代为主持雍州府事。
现在皇帝改雍州府为京兆府,雍州牧改成了京兆牧,依然是由皇太子遥领。
别驾则改成了京兆尹,治中改成了少尹。
而全国其它州,别驾改为长史,治中改为司马。
因此秦琅这个少尹其实相当于是司马,但京兆府特别,所以这次别驾改尹,其实就是正式确定京兆牧不实际管事这一点,京兆尹就成了正式的长官了。
而治中也成为少尹。
与其它州的长史司马是副官不同,京兆尹和少尹就是实实在在的主官,有实际职权的。
李世民给京兆尹定的是正三品,少尹为从三品,本来宰相们认为京兆尹从三品,少尹正四品。可既然出任京兆尹的都是从一品阶的长孙无忌了,担任少尹的也是二品的秦琅,那就干脆抬高一级。
“陛下为何让臣任这京兆少尹呢?”
长孙无忌是京兆尹,总揽府事,而秦琅做为少尹,是通判列曹。普通州司马没什么权,但京兆少尹却是实权官职。
说白了长孙无忌出任首都市长,秦琅是副市长。
“自今以后,京兆府事务,皆须上呈东宫承乾,若有不对者,承乾可驳回·······”
秦琅听完皇帝的话,若有所思,看来李世民这是有意想要开始实练承乾了,让承乾这个遥领京兆府的皇太子,也开始对京兆府的事务参与管理。
以后京兆府的事务,由京兆尹长孙无忌和少尹秦琅处理,但这些事务的处理结果要做个备份呈交承乾观看学习,甚至若是承乾觉得处置不对的地方,还有发回重审的权力,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京兆牧了。
尤其是京兆府审理的诉讼案件,若是诉讼者对判决不满的,还可以直接向东宫上诉,让承乾终审判决。
其实秦琅很想说李世民有点着急了。
承乾才九岁啊,九岁的孩子别说翅膀没硬,***也没硬啊,这么小的孩子能懂啥,现在就开始让他参与这些实际政务,那不是心急是什么。
这到最后,还不是要由其它东宫官来代劳。
按照大唐衙门的四等官制,长官、通判官、判官、主典,秦琅在京兆府其实就是个通判官,比如京兆府审理案件,凡有案件,京兆府的法曹府史承办案件的审查和受理。
有人要告状、打官司,只要是在京兆府受理范围内的,则先由法曹府史负责受理,并进行初步审查,检查诉状内容和案件事实,无失则把案件移送判官鞫问,这个判官就是京兆府法曹参军事。
法曹参军事会根据诉状所告内容在进一步查清事实,并依法判断,将判断结果请示通判官京兆少尹参议和审核。
京兆少尹进一步审议案件是否清楚,评议法律的适用是否正确,如果法曹参军事判断无误则呈请长官京兆尹决断。
如果发现判断不当,则以法正之,重拟判并呈请长官决断。
长官复议,如无失则决断,若有疑则亲审或责令相差承办审重审。
而京兆府还有勾检官,由主簿和录事行使勾检职能。
秦琅这个京兆少尹就是京兆府四等官制里的通判官,责掌通判列曹,不仅仅是司法诉讼案件里负责通判,在整个京兆府管理的事务上,他都是通判官。
京兆府六曹是分管功法户仓兵等相关事务的,但相关事务办事最后都还是要到他这里来审核,他审核完再交由京兆尹最后审核。
所以说唐朝官府机构运行,其实还是很严谨的,不仅有四等官制,主官通判官判官主典,还有专门的勾检官制,由主簿、录事负责勾检,录事负责勾,主簿是检。
勾检是监管检查和审计勾稽。
一个相当完整的办事流程。
办事的时候,都要四级连署。四等官一级一级的签署,除了签名,还要签署意见和日期。
比如秦琅做为京兆少尹,他在公文上就要签‘依判’,而判官是谘,主典为检请。
事情办慢了和办错了,都有勾检官负责纠出,四等官都要负法律责任的,甚至是连带责任。
按这套制度,京兆少尹绝对是个累人的差事。
想如现在这样闲云野鹤不可能的,得天天去衙门办公,毕竟京兆府的事务,他都要在上面署名呢,光署名也不行,你还得认真审核啊,若是随便签名,出错了,可是得承担严重后果的。
尤其若是判官出错,他这个通判官没发现并将之指出,报到主官那里被发现,那么他就要担首责。
当崇贤馆学士多好啊,挂名的翰林学士承旨也非常潇洒啊,为何要让他做京兆少尹?
京师这么复杂,这父母官可不好当啊。
一想到整天得签名,还得负责,秦琅就很不高兴。
廷议结束,大佬们都起身离开,秦琅请求留下单独奏对。
这引的魏征马上扭头又开始喷秦琅,在魏征看来,臣子不应当私下与皇帝奏对,因为这可能夹带私货。就算是宰相,也起码得是在廷议上当众发表意见。
你不能公开一套,背后一套,得大家相互监督。
这种想法当然也是好的,免的有人进谗言嘛。
可问题是,李世民都是那种能搞出密折制度的人了,他岂会放过私下奏对的机会?
这种事,对他肯定是有好处的。
秦琅留下了。
魏征骂骂咧咧的出去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都在猜测秦三郎又要跟皇帝私下谈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则有些哀怨。
他被从左仆射位置上罢相,才当了一百来天的首相,比秦琅好一点点而已,挂个虚衔好久了。
结果今天被任命为京兆尹,他才不愿意当这个官呢,京兆尹能跟宰相比吗?
而现在京兆少尹又单独留下跟皇帝谈话,皇帝为什么不让他也留下呢?
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啊!
“你有什么事要单独奏对?”李世民问。
秦琅开门见山。
“臣现在身兼多职,又要辅佐太子殿下,这京兆少尹不是个闲职,京兆府事务繁杂,京兆少尹做为通判官比京兆尹还要忙碌,臣实在是无法担任此职。”
李世民沉默。
“你难道还想天天现在这样东逛西逛?”
“臣也一直在为朝廷谋划正事的啊。”秦琅赶紧道。
“朕刚刚任你为少尹,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臣倒有一个解决之策,陛下可以以京兆事务繁杂为由,增设一名少尹。”
“你倒是打的好主意!”李世民笑骂道。本来让他做少尹,一是看重他能力,二是也想让他认真做点事,再者也让承乾跟着一起学习,谁知道这家伙懒散的很。
“我让温大雅兼任京兆少尹,你呢少尹也兼着,不过主要负责协助承乾听讼。”李世民倒是很痛快,痛快的秦琅都有些意外。
出了宫门,却见到承乾居然在等他。
秦琅骑上马,跟承乾往平康坊去,路上简单的把情况说了。
“我讨厌这差事。”承乾皱眉,并没觉得皇帝让他听讼是对他的认可和帮助。
秦琅笑笑,“我也讨厌!”
结果中午廊下堂食的时候才搞明白,原来胜州现在真的已经名存实亡了,胜州本是隋朝时从河东云州割出黄河西岸的三个县设立的。
早年隋朝强盛,突厥人耿直玩不过杨坚,突厥人整天自己窝里斗,杨坚就扶植了颉利可汗的老爹启民可汗,把他安置到阴山南的定襄一带游牧,为隋朝看门。
启民可汗倒也尽心尽力十分忠心,这也让胜州还是比较安稳的。
后来到杨广时,启民可汗也死了,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继续统领突厥,虽说开始还表现的很忠心,杨广去巡边时,始毕可汗还亲自带邻牧民割草,为杨广割了一条几百里长的道路。
但是杨广却看到了始毕可汗统领的突厥实力极强,各部臣服,于是后来便征发了许多民夫修北边长城。
这也正说明杨广对始毕的不信任了,若是看门犬老实听话,又哪用的着加固门墙呢。
当时杨广修的长城,主要便是在榆林段,不过这个榆林不是后世的米脂附近那个榆林,而是包头东面,呼和浩特南面黄河边的榆林,后世称为托克托的地方。
当时征发百万民夫,修榆林长城,东面隔黄河,便是长城偏关寨,也就是河东内外长城西面的交接点。榆林长城联偏关,西南延伸,沿白于山往西,一直到灵州银川,实际上就是关内北面和河东代北的长城联结一体,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北方防御线,目的就是防范突厥始毕可汗。
榆林长城把胜州斜劈为两半,一个州一半在长城内一半在长城外。
历史证明杨广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后来始毕确实翅膀硬就反了,还把他围在雁门关,差点将他生擒活捉,虽然他挺了过来,但没两年就在江都被弑杀了。
总之,秦琅并不需要去胜州上任。
因为现在大唐的胜州境内根本没有唐军也没有唐官,更没有大唐百姓子民,城池残破,百姓要么撤回关内,要么被掳掠为突厥人的奴,原来的少量田地也成了牧民的草场了。
朝廷只是保留了胜州这个名字而已,胜州的州衙,现在设在长安城里。
保留了这么个州衙,其实也是大唐自信认为过两年肯定能收复胜州。
秦琅一听,这还好,总算不用跑胜州去吃沙子了。
至于京兆少尹这个职务嘛,其实就是原来的雍州治中从事。
雍州府长官雍州牧,可向来是亲王或大臣遥领而不实际任事,所以以副官别驾或治中任事,但之前连别驾也只是兼职,于是让原来的三把手治中主持,先前高士廉就是以治中从事代为主持雍州府事。
现在皇帝改雍州府为京兆府,雍州牧改成了京兆牧,依然是由皇太子遥领。
别驾则改成了京兆尹,治中改成了少尹。
而全国其它州,别驾改为长史,治中改为司马。
因此秦琅这个少尹其实相当于是司马,但京兆府特别,所以这次别驾改尹,其实就是正式确定京兆牧不实际管事这一点,京兆尹就成了正式的长官了。
而治中也成为少尹。
与其它州的长史司马是副官不同,京兆尹和少尹就是实实在在的主官,有实际职权的。
李世民给京兆尹定的是正三品,少尹为从三品,本来宰相们认为京兆尹从三品,少尹正四品。可既然出任京兆尹的都是从一品阶的长孙无忌了,担任少尹的也是二品的秦琅,那就干脆抬高一级。
“陛下为何让臣任这京兆少尹呢?”
长孙无忌是京兆尹,总揽府事,而秦琅做为少尹,是通判列曹。普通州司马没什么权,但京兆少尹却是实权官职。
说白了长孙无忌出任首都市长,秦琅是副市长。
“自今以后,京兆府事务,皆须上呈东宫承乾,若有不对者,承乾可驳回·······”
秦琅听完皇帝的话,若有所思,看来李世民这是有意想要开始实练承乾了,让承乾这个遥领京兆府的皇太子,也开始对京兆府的事务参与管理。
以后京兆府的事务,由京兆尹长孙无忌和少尹秦琅处理,但这些事务的处理结果要做个备份呈交承乾观看学习,甚至若是承乾觉得处置不对的地方,还有发回重审的权力,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京兆牧了。
尤其是京兆府审理的诉讼案件,若是诉讼者对判决不满的,还可以直接向东宫上诉,让承乾终审判决。
其实秦琅很想说李世民有点着急了。
承乾才九岁啊,九岁的孩子别说翅膀没硬,***也没硬啊,这么小的孩子能懂啥,现在就开始让他参与这些实际政务,那不是心急是什么。
这到最后,还不是要由其它东宫官来代劳。
按照大唐衙门的四等官制,长官、通判官、判官、主典,秦琅在京兆府其实就是个通判官,比如京兆府审理案件,凡有案件,京兆府的法曹府史承办案件的审查和受理。
有人要告状、打官司,只要是在京兆府受理范围内的,则先由法曹府史负责受理,并进行初步审查,检查诉状内容和案件事实,无失则把案件移送判官鞫问,这个判官就是京兆府法曹参军事。
法曹参军事会根据诉状所告内容在进一步查清事实,并依法判断,将判断结果请示通判官京兆少尹参议和审核。
京兆少尹进一步审议案件是否清楚,评议法律的适用是否正确,如果法曹参军事判断无误则呈请长官京兆尹决断。
如果发现判断不当,则以法正之,重拟判并呈请长官决断。
长官复议,如无失则决断,若有疑则亲审或责令相差承办审重审。
而京兆府还有勾检官,由主簿和录事行使勾检职能。
秦琅这个京兆少尹就是京兆府四等官制里的通判官,责掌通判列曹,不仅仅是司法诉讼案件里负责通判,在整个京兆府管理的事务上,他都是通判官。
京兆府六曹是分管功法户仓兵等相关事务的,但相关事务办事最后都还是要到他这里来审核,他审核完再交由京兆尹最后审核。
所以说唐朝官府机构运行,其实还是很严谨的,不仅有四等官制,主官通判官判官主典,还有专门的勾检官制,由主簿、录事负责勾检,录事负责勾,主簿是检。
勾检是监管检查和审计勾稽。
一个相当完整的办事流程。
办事的时候,都要四级连署。四等官一级一级的签署,除了签名,还要签署意见和日期。
比如秦琅做为京兆少尹,他在公文上就要签‘依判’,而判官是谘,主典为检请。
事情办慢了和办错了,都有勾检官负责纠出,四等官都要负法律责任的,甚至是连带责任。
按这套制度,京兆少尹绝对是个累人的差事。
想如现在这样闲云野鹤不可能的,得天天去衙门办公,毕竟京兆府的事务,他都要在上面署名呢,光署名也不行,你还得认真审核啊,若是随便签名,出错了,可是得承担严重后果的。
尤其若是判官出错,他这个通判官没发现并将之指出,报到主官那里被发现,那么他就要担首责。
当崇贤馆学士多好啊,挂名的翰林学士承旨也非常潇洒啊,为何要让他做京兆少尹?
京师这么复杂,这父母官可不好当啊。
一想到整天得签名,还得负责,秦琅就很不高兴。
廷议结束,大佬们都起身离开,秦琅请求留下单独奏对。
这引的魏征马上扭头又开始喷秦琅,在魏征看来,臣子不应当私下与皇帝奏对,因为这可能夹带私货。就算是宰相,也起码得是在廷议上当众发表意见。
你不能公开一套,背后一套,得大家相互监督。
这种想法当然也是好的,免的有人进谗言嘛。
可问题是,李世民都是那种能搞出密折制度的人了,他岂会放过私下奏对的机会?
这种事,对他肯定是有好处的。
秦琅留下了。
魏征骂骂咧咧的出去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都在猜测秦三郎又要跟皇帝私下谈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则有些哀怨。
他被从左仆射位置上罢相,才当了一百来天的首相,比秦琅好一点点而已,挂个虚衔好久了。
结果今天被任命为京兆尹,他才不愿意当这个官呢,京兆尹能跟宰相比吗?
而现在京兆少尹又单独留下跟皇帝谈话,皇帝为什么不让他也留下呢?
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啊!
“你有什么事要单独奏对?”李世民问。
秦琅开门见山。
“臣现在身兼多职,又要辅佐太子殿下,这京兆少尹不是个闲职,京兆府事务繁杂,京兆少尹做为通判官比京兆尹还要忙碌,臣实在是无法担任此职。”
李世民沉默。
“你难道还想天天现在这样东逛西逛?”
“臣也一直在为朝廷谋划正事的啊。”秦琅赶紧道。
“朕刚刚任你为少尹,总不能出尔反尔吧?”
“臣倒有一个解决之策,陛下可以以京兆事务繁杂为由,增设一名少尹。”
“你倒是打的好主意!”李世民笑骂道。本来让他做少尹,一是看重他能力,二是也想让他认真做点事,再者也让承乾跟着一起学习,谁知道这家伙懒散的很。
“我让温大雅兼任京兆少尹,你呢少尹也兼着,不过主要负责协助承乾听讼。”李世民倒是很痛快,痛快的秦琅都有些意外。
出了宫门,却见到承乾居然在等他。
秦琅骑上马,跟承乾往平康坊去,路上简单的把情况说了。
“我讨厌这差事。”承乾皱眉,并没觉得皇帝让他听讼是对他的认可和帮助。
秦琅笑笑,“我也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