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太极宫中,殿前司奏报,颉利病逝。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抬起头,沉默了许久。颉利可汗曾经是压在大唐和他头上的一座山,他曾用了十几年时间才将其击败。击败突厥擒获颉利,这是李世民打的最痛快的仗,也是他夺位称帝后最值得称道的功绩。
    自颉利被擒入长安,时常于他的宫廷宴会上跳舞助兴之后,大唐朝堂上下甚至是四邻八边,都对他恭敬起来。
    颉利被擒入长安之后,李世民待他还算不错,只不过这对于曾经称雄塞外,控弦四十万的颉利大汗来说,在长安的生活是一种折磨和耻辱。
    李世民是在故意折磨羞辱他,可颉利又没有勇气了断。
    他整日郁郁寡欢,常与家人悲歌对泣,皇帝赐给他的大宅也不愿住,自己在院中搭了顶帐篷居住,时间一久,形体销瘦。
    皇帝赐封他为右卫大将军,仍封他为突厥可汗,可实际上他连长安城都出不去。
    这种屈辱的日子过了好几年,颉利终于一命呜呼了。
    “追赠归义王,谥号····荒,诏令其国人来葬,按照他们的礼节,焚尸,葬于灞水之东!”
    对于这位老对手的死亡,李世民感慨了一番。
    一个时代过去了。
    ······
    第二天,甘露殿廷议。
    “我们的老伙计颉利走了。”李世民感叹着道。
    宰相们也都是深深感叹。
    “陛下,是否由颉利幼子叠罗支继承其汗位?”中书令萧瑀问道,自从上次房玄龄被弹劾请辞后再复相时,李世民给房玄龄与高士廉两位仆射加了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之后。
    宰相里,中书令和侍中就一举超过了左右仆射的地位,而李世民又特将原本是正三品的中书令和侍中提升为从二品,品级上与左右仆射相等。
    皇帝转头又把政事堂改名中书门下,左右仆射与其它宰相入政事堂,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或参预政事等衔,实则就是再次强调了中书令和侍中的地位。
    天然宰相只剩下了中书令和侍中以及尚书令,可尚书令早就空置不授? 于是现在天然宰相也就剩下两个了。
    萧瑀都不曾想到? 五拜宰相的他,曾经想做首相坐不稳? 如今倒是以中书令成为首相了。
    李世民目光扫过殿中诸位宰相们。
    翰林院大学士岑文本和御史大夫张亮两位原本加参预政事衔的宰相? 刚被皇帝免去参预政事衔,不再入中书门下为宰相。
    但翰林院知内诏的权力却更重? 而御史台现在弹劾宰相也是一弹一个准,被弹劾的宰相都得辞职回避? 使的御史台权责更重。
    皇帝此时让翰林院大学士和御史大夫两位重臣退出政事堂? 却是再次削弱了不少相权。
    而岑文本与张亮退出政事堂后,权力并没有削弱,更加突出地位。
    皇帝目光停留在房玄龄身上,房玄龄坐在那很认真? 看不出有半点抱怨之意? 他很满意,老房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
    并没有因为尚书省地位降低,自己相位降低后而不满。
    长孙无忌以同平章事宰相衔出任河陇经略使兼安西大都护尹州刺史,秦琅以同平章事宰相衔出任岭南五府经略使兼广州大都督兼广州刺史,两位心腹重臣宰相出使在外? 为使相。
    政事堂里少了四位宰相。
    但皇帝对于朝堂的掌控进一步增强了,尤其是少了秦琅这个搅屎棍? 李世民觉得日常都畅心了许多。
    “玄龄,你觉得呢?”李世民点名。
    老房回复? “臣以为叠罗支固有孝名,可叠罗支年幼? 若以他为突厥可汗? 只怕无人肯服。”
    萧瑀认为恰是因为叠罗支年幼无威望? 才要让他继承颉利大汗之位,毕竟自颉利被擒以来,其实这个大汗就只是个空名,是朝廷的傀儡了。
    房玄龄则意见相反,他认为自颉利败亡,东突厥归附南迁之后,漠北的薛延陀趁势扩张,占据了突厥旧地,近年来四下扩张,俨然以草原霸主自称,尤其是上次其出兵西域攻打肆叶护可汗后,更是毫不掩饰自己想要伸手入西域的野心。
    “朝廷必须得遏制薛延陀,虽然近年朝廷也在大力扶持铁勒中的回纥诸部联盟,但回纥的势力,还是远不如薛延陀,所以臣支持先前秦琅的计划,应当让一部份突厥部落重返漠北,以此平衡薛延陀。”
    让突厥部份重返漠北,与回纥一起平衡薛延陀,使草原形成一大二小三家分立的局面,不让薛延陀一家独大,这才是最符合大唐利益的做法,否则灭了一个突厥,只怕马上又要起一个薛延陀为敌。
    插手干涉漠北,才能维持漠南这个缓冲区。
    因此,朝廷不能让叠罗支这样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年来当突厥大汗,而是应当选一个有威望又有能力还对朝廷忠心的阿史那王族来当这个大汗。
    “陛下,这万万不可,如此一来,北方便又起兵戈,这才安稳了几年?”萧瑀反对,认为这是挑起战争的行为。
    “魏侍中?”
    李世民见魏征不吭声,直接点名。
    魏征也反对这样做,认为是瞎折腾,突厥人南迁内附,这才刚安稳,现在又要折腾,只怕一折腾就要出乱子了。
    “太子?”
    李世民问坐在一边虚心听讲的皇太子。
    “儿臣以为,现在动,确实会引发一些乱子,但早动强过晚动,现在我们动,会出些乱子,但能控制局面,而且还能以胡制胡,可若是几十年百年后再动,只怕突厥人就成腹心之患了,到时想动也难了。”
    承乾倒是态度鲜明。
    这耿直的性格,倒是让李世民喜欢,他不喜欢唯唯诺诺没半点主见,什么事情都要左思右想胡乱猜度他想法的样子。
    做为储君,得有决断。
    李世民没急着表态,却又让其它宰相议,可皇帝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是让大家明白,皇帝其实已经对之前的突厥安置政策也后悔了。
    温彦博杨师道主张的内迁安置政策,几年过去,并没有见到太多当初想象中的好结果,反而出现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
    ······
    “既然诸位爱卿更倾向于让部份突厥人重返漠北,让其余各部越过长城,返回各自的部落,那你们觉得谁适合当突厥可汗,率领突厥人重返漠北?”
    薛延陀的威胁越来越强,光靠一个回纥已经遏制不住野心越来越大的夷男了。
    “臣认为李思摩很合适,出身、资历、威望都足够,而且对朝廷向来忠心。”房玄龄举荐了右贤王李思摩,这位皇帝的妹夫。
    “嗯,李思摩倒是不错。”皇帝点头。
    马周却提出了另一个人选。
    “李思摩对朝廷和圣人的忠心不用怀疑,不过思摩向来被阿史那家排斥,认为其杂胡婢妾所生,外貌类胡,非突厥人,其以前也不过是个特勤,若以他为可汗,只怕会有许多人不服。”
    “臣以为,颉利病亡,汗位可由左贤王杨国忠接任。杨国忠本郁射设,是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王族嫡系,本就有可汗继承权的。”
    “当初摸末也是最早归附大唐的,他这些年的忠心也有目共睹,值得奖赏。”
    一个左贤王一个右贤王,两人现在都是李世民的妹夫,原来都是阿史那王族的,都姓阿史那,只不过以前一个是特勤一个是设。
    论起威望来,两人相当,毕竟李思摩年长,当年颉利父亲启民可汗在草原上被打的东奔西逃时,李思摩还曾被拥立为可汗。
    但是李思摩因为母亲是粟特奴隶,自己生了一张粟特胡的脸,故此被突厥人骂为杂种。
    杨国忠本是颉利兄长处罗可汗之子,是阿史那嫡系子孙,按突厥可汗继承制度,他是有继承权的,当年若不是颉利势力更强,又得到可敦的支持,杨国忠也是能成为大汗的。
    两个人选都不错。
    李世民在那沉思,杨国忠那胖球一样的身躯印入脑中,这人在京数年,混的倒是如鱼得水,贪财好色之名远扬。
    这人李世民倒不用担心控制不住,就是有些怀疑他的能力。
    李思摩的能力更让他信任一些,可李思摩年纪大了,而且担心他在阿史那家中威望不够。
    ·······
    最终,李世民还是选择了杨国忠做东突厥新大汗,赐其鼓纛,率一部内附突厥人越过大漠回到漠北旧地。
    而李思摩则被赐为东突厥小可汗,也赐以鼓纛,率领其余突厥人越过长城,在漠南游牧。
    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欲谷都因为已经在西域安置,所以原来东突厥一大汗两贤王四叶护的局面,再次被改变,成了漠北大汗漠南小汗的南北新局面。
    再加上薛延陀和回纥两汗,塞北局势更加复杂。
    “圣人,广州急奏,安南僚子部叛乱,其女酋侬氏伪建句町国,自号句町女王,发兵十万犯境侵略!”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太过惊讶,似乎早有预料。
    “李大亮屡征僚子部,这些人啸众叛乱也不稀奇,不过这十万之数当有不实。”皇帝轻敲桌案,“这个侬氏是何方神圣,朕要知道她的详细情况。”
    “事情是李大亮折腾出来的,让李大亮自己把屁股擦干净!”

章节目录

贞观俗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