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杯水车薪
回到辽南,通过工业革命系统早早得知夷洲的尼德兰人投降的消息,心潮澎湃。
海军部收复夷洲比想象中的速度还要快,按照预定的计划,战斗才持续了几天而已,尼德兰人就投降了。这样一来,全世界通往大明的航线,都被复辽军所占据。任何想要和大明贸易的船只,无一不向复辽军缴纳高昂的关税。
海军部终于要扭亏为盈了。楚云心里暗道。对于海军的投入,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由白银聚集成的河流,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原本在和楚云交谈的孙传庭见楚云突然虎躯一震,眼神陷入迷离之中,不知道楚云在出神地想什么。
“郑芝龙,海军部已经成功占领了夷洲南部。”回过神来的楚云说道。
“哦?军主怎么突然这么说?”郑芝龙有点儿意外,明明没有人通知楚云,楚云怎么会突然说海军部已经占领了夷洲,莫非楚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我冥冥中有一种预感。”楚云说道。
不只是郑芝龙意外,还有一旁的孙传庭一脸懵逼,这是巫术吧。
楚云得知了海军部顺利攻占夷洲南部的消息,却一点都不惊讶。这次海军部派出去上万人,武器装备比夷洲南部的尼德兰守军要先进至少一代以上,何况尼德兰守军加在一起才1000多人、孤立无援,要是这都打不下来,海军部所有人站在甲板上依次跳海自杀算了。
真正令楚云惊喜的还是完成了系统提供的历史成就——‘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阶段的任务,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势力。其带来的25万文明点,让楚云最为动心。这些年文明点的积攒颇为不易,部分用在冶金技术上,部分用在蒸汽机船技术上,还有一些用在其他方方面面的技术上,实在是捉襟见肘。这次一个历史成就就带来了25万文明点,让楚云如同久旱逢甘露。
如要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就需要派兵去抢夺马六甲海峡了。如果攻占马六甲海峡,相当于将东南亚控制在手中。不过现在楚云还不想着那么快介入东南亚。眼前还有一个强大的大明可以消化……
25万文明点,需要开启什么科技呢。楚云感觉自己一夜暴富,不用慢慢积攒文明点的感觉真爽!他立刻打起了开启新科技的念头。
军事科技方面,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10万文明点,改良后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50万文明点,19世纪末的克虏伯后膛钢炮技术需要75万文明点,加特林手摇机枪需要20万文明点,马克沁重机枪文明点100万点。
这些军事技术不见得比一些生产技术高明,但是因为系统的人道保护限制,所以需要的文明点额外多,比起同时期甚至后期的技术需要的文明点都要多。
生产技术方面,现在摆在楚云面前的有几个技术楚云特别想要开启。
一个是水泥、建筑相关的技术,这种技术关系到水泥路、高楼大厦的建设与发展,当然还可以用于防御工事的建设。用水泥建筑的防御工事,对于只有黑火药的这个时代的土著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完全可以做到在大炮面前岿然不动。
一个是内燃机相关的技术,有了蒸汽机以后楚云越发不满足于蒸汽机的笨重、低效能。而且火车虽然部分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烦恼,但是中短距离的出行,还是要依靠马车。但这也不是最恼人的,真正恼人的是这个时代令人发指的机动力,步兵行军动不动就是十天半个月。
如果楚云没有见识过汽车这样东西的话,也许还能忍受这个时代笨拙的行军能力,但是见识过后世的机动部队,楚云就难以忍受了,无时无刻不想着给自己的步兵进行摩托化、机械化……
有了内燃机,就能解锁摩托车、汽车、装甲车等黑科技,到时候碾压这个时代的土著还不是顺手拈来的事情?
不过内燃机和对应的一系列科技,所需要的文明点十分恐怖。
还有一些科技楚云也想要开启。比如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化工技术楚云也想要解锁,比如可以使化肥量产化的技术、制碱技术……另外复辽军的电力科技也只是开头而已,还有电话、电磁炉、电视、洗衣机等一系列衍生品没有点出来……
虽然如果自己提供指引,经过科学院的科学家的潜心研究,制造出这些东西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比如复辽军现在使用的白炽灯,就是楚云集合了一批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不过白炽灯的研究持续了一年才真正做到量产,又花了一年时间才在主要城市的主要街道铺设,这还是楚云对原理描述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如果楚云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方向,要自行研究出一个新科技可能花费的时间就不只是一两年了。
所以说还是依靠系统开启主科技树,然后再用召唤出来的人才和本土培养的人才进行积淀和对主科技树进行拓展会比较快。
可惜25万文明点依然是杯水车薪。楚云对动辄数十万文明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望洋兴叹。这些新科技需要的文明点太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尚且如此,那么信息技术革命岂不是……
楚云摇了摇头,这25万文明点还是节省着使用,回去后仔细挑选技术,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进行开启吧。军事技术也不着急继续革新,毕竟现在复辽军在东亚几乎无敌,只是机动性和兵力数量的问题。
“军主,这艘铁甲船还未曾有名字,请军主赐名。”郑芝龙说道。
他的话语将楚云从沉思中唤醒。
“这是我们复辽军制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船,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果远洋航行测试通过,就将用于远洋客运……让我想想,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保证我们华夏文明繁荣昌盛,不妨就叫做‘永昌号’吧。”楚云说道。
海军部收复夷洲比想象中的速度还要快,按照预定的计划,战斗才持续了几天而已,尼德兰人就投降了。这样一来,全世界通往大明的航线,都被复辽军所占据。任何想要和大明贸易的船只,无一不向复辽军缴纳高昂的关税。
海军部终于要扭亏为盈了。楚云心里暗道。对于海军的投入,很快就会变成一条由白银聚集成的河流,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原本在和楚云交谈的孙传庭见楚云突然虎躯一震,眼神陷入迷离之中,不知道楚云在出神地想什么。
“郑芝龙,海军部已经成功占领了夷洲南部。”回过神来的楚云说道。
“哦?军主怎么突然这么说?”郑芝龙有点儿意外,明明没有人通知楚云,楚云怎么会突然说海军部已经占领了夷洲,莫非楚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我冥冥中有一种预感。”楚云说道。
不只是郑芝龙意外,还有一旁的孙传庭一脸懵逼,这是巫术吧。
楚云得知了海军部顺利攻占夷洲南部的消息,却一点都不惊讶。这次海军部派出去上万人,武器装备比夷洲南部的尼德兰守军要先进至少一代以上,何况尼德兰守军加在一起才1000多人、孤立无援,要是这都打不下来,海军部所有人站在甲板上依次跳海自杀算了。
真正令楚云惊喜的还是完成了系统提供的历史成就——‘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阶段的任务,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势力。其带来的25万文明点,让楚云最为动心。这些年文明点的积攒颇为不易,部分用在冶金技术上,部分用在蒸汽机船技术上,还有一些用在其他方方面面的技术上,实在是捉襟见肘。这次一个历史成就就带来了25万文明点,让楚云如同久旱逢甘露。
如要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就需要派兵去抢夺马六甲海峡了。如果攻占马六甲海峡,相当于将东南亚控制在手中。不过现在楚云还不想着那么快介入东南亚。眼前还有一个强大的大明可以消化……
25万文明点,需要开启什么科技呢。楚云感觉自己一夜暴富,不用慢慢积攒文明点的感觉真爽!他立刻打起了开启新科技的念头。
军事科技方面,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10万文明点,改良后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50万文明点,19世纪末的克虏伯后膛钢炮技术需要75万文明点,加特林手摇机枪需要20万文明点,马克沁重机枪文明点100万点。
这些军事技术不见得比一些生产技术高明,但是因为系统的人道保护限制,所以需要的文明点额外多,比起同时期甚至后期的技术需要的文明点都要多。
生产技术方面,现在摆在楚云面前的有几个技术楚云特别想要开启。
一个是水泥、建筑相关的技术,这种技术关系到水泥路、高楼大厦的建设与发展,当然还可以用于防御工事的建设。用水泥建筑的防御工事,对于只有黑火药的这个时代的土著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完全可以做到在大炮面前岿然不动。
一个是内燃机相关的技术,有了蒸汽机以后楚云越发不满足于蒸汽机的笨重、低效能。而且火车虽然部分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烦恼,但是中短距离的出行,还是要依靠马车。但这也不是最恼人的,真正恼人的是这个时代令人发指的机动力,步兵行军动不动就是十天半个月。
如果楚云没有见识过汽车这样东西的话,也许还能忍受这个时代笨拙的行军能力,但是见识过后世的机动部队,楚云就难以忍受了,无时无刻不想着给自己的步兵进行摩托化、机械化……
有了内燃机,就能解锁摩托车、汽车、装甲车等黑科技,到时候碾压这个时代的土著还不是顺手拈来的事情?
不过内燃机和对应的一系列科技,所需要的文明点十分恐怖。
还有一些科技楚云也想要开启。比如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化工技术楚云也想要解锁,比如可以使化肥量产化的技术、制碱技术……另外复辽军的电力科技也只是开头而已,还有电话、电磁炉、电视、洗衣机等一系列衍生品没有点出来……
虽然如果自己提供指引,经过科学院的科学家的潜心研究,制造出这些东西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比如复辽军现在使用的白炽灯,就是楚云集合了一批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不过白炽灯的研究持续了一年才真正做到量产,又花了一年时间才在主要城市的主要街道铺设,这还是楚云对原理描述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如果楚云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方向,要自行研究出一个新科技可能花费的时间就不只是一两年了。
所以说还是依靠系统开启主科技树,然后再用召唤出来的人才和本土培养的人才进行积淀和对主科技树进行拓展会比较快。
可惜25万文明点依然是杯水车薪。楚云对动辄数十万文明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望洋兴叹。这些新科技需要的文明点太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尚且如此,那么信息技术革命岂不是……
楚云摇了摇头,这25万文明点还是节省着使用,回去后仔细挑选技术,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进行开启吧。军事技术也不着急继续革新,毕竟现在复辽军在东亚几乎无敌,只是机动性和兵力数量的问题。
“军主,这艘铁甲船还未曾有名字,请军主赐名。”郑芝龙说道。
他的话语将楚云从沉思中唤醒。
“这是我们复辽军制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船,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果远洋航行测试通过,就将用于远洋客运……让我想想,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保证我们华夏文明繁荣昌盛,不妨就叫做‘永昌号’吧。”楚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