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商业的作用
然而实际上这个地方一年四季,都有着非常充足的太阳光照,极为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如果说能够好好利用起来的话,这一个大岛,就可以养活南边数个州郡的人马。
如果说朝廷能够下定决心,迁移部分百姓过去进行屯田,这个崖州要发展起来,必然会为大宋经济做出极大的贡献。
另外在南边山地的地方,本来不太适合于农业生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类似于桑基鱼塘,或者是梯田这样的农业种植方式,相对来说会更有利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恢复。
当然,这些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农业系统,一时半会很难将其中非常多的东西讲清楚,所以你这里也就不再跟二位细讲。
国内真正适合于粮食种植的地方,也就是大江(长江)沿岸,以及江东、福建地区,好在这些地方现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如果说能够通过不断提升土地的肥力,并且使得一年种植一到两次的种植方式,能够得到实现的话,那么之后大宋的农业生产,将绝对不成问题。”
“可这些似乎都只不过是你的猜测和推算。”
“没有错,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过来跟岳父大人商量,而且正好李参政也在这里,我们正好一起进行商议。”
“农业是国家各项经济、军事活动的基础,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战胜金国,只是发展农业是绝对不行的。”
“贤婿还有何见解?”
秦桧敏锐的发现,这个时候李纲对他的称呼变了,之前就算承认他是女婿的关系,也没有称呼他为贤婿,就只是这一个词,就证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拉近。
“岳父大人,之前在下一直在说农业,现在我们再来说一下大宋的商业,其实刚刚在谈到商品经济作物发展的时候,就已经谈到了商业的有关问题。
商业的基础就是商品交换,如果说能够使得商品的数量变得更多,用于交换的商品的种类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只要商品能够到达的位置更远,到达的地区越多,交换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加的顺畅。
只要能够使得商品交换的数量和频率,变得更多,更快,商业快速的发展了,国家自然也就能够在商业中收到更多的税收。”
“说到底,商业发展的目的,还是要增加国家通过商业得到的税收。”李光说道。
“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商业收如,虽说商业发展之后的必然结果,是国库收入的增加,但是商业的发展远远不止是为了国库增加收入这么简单。
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一个地方的百姓能够买到的商品更多,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他们自然也愿意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消费。
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那些有钱的商人,各地的官吏,还有普通的比较富裕的城镇的居民,有钱的匠人。
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些他们急需的商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说一个地方极为稀缺某种重要的商品,自然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影响,甚至是有可能会造成叛乱。
这里我又要说到虔州,之前虔州叛乱看起来似乎是一次比较严重的叛乱,实际上背后是当地的私贩集团所引起的,由当地的富商阶层领导的叛乱。
在那一场叛乱之中,私贩集团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所有参加叛乱的百姓,只不过是受到他们的蛊惑罢了,这是我和现在已经调任到潭州作为支柱的薛弼确认过的事情。
当地的百姓为什么会随着这些私贩集团一起发动叛乱,就是因为当地的食盐,耕牛等百姓非常需要的大宗商品,极为匮乏,必须要从其他的地方进行走私。
而这些私贩集团通过走私,不但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同时在当地不断的购置各种产业,通过雇佣农民的方式,捆绑了当地大量的农民,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品。
如果说当时我们的官府能够及时的,去改变当地的商品供应状况,使得当地的商品供应能够满足当地百姓的需求,他们能够通过正规的渠道,或者是官府的供应,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盐和耕牛,那么当时组织叛乱的私贩集团,在当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出路。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我意识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叛乱平定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也做了相关的一些谋划。
就比如说针对当地食盐缺乏业务情况,使得南边物美价廉的广盐,能够进入当地的市场,这也使得当地的百姓,能够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们所需要的食盐。
另外与当地附近的溪洞蛮之各个部落,也进行了一些合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耕牛的供给,溪洞蛮比较善于养殖这些畜牧,所以能够给当地,甚至是附近的几个州县,长期性的稳定提供耕牛。
提到了溪洞蛮,就必须提到商业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加强和周围其他民族政权之间的各种联系,当然其中有好有坏,具体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以在事先进行谋划的。
就比如溪洞蛮族之前,他们最需要的商品就是粮食,这一点和周围其他的政权基本大同小异,甚至之前跟辽国最开始进行交战的时候,更多的也是因为他们缺少粮食种植的方式。
我们通过用粮食或者经济作物,跟溪洞蛮族交换耕牛这样的方式,第一个可以使得他们继续去大量的养殖畜牧。
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农业生产,当他们自己的农业生产的量,一直上不去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人口规模很难发展。
他们溪洞蛮的人口数量,如果因此受到了限制,只能够相对比较缓慢的增长,对于大宋来说,他们的威胁相对也就变低了。他们的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受到我们大宋的挟持。”
如果说朝廷能够下定决心,迁移部分百姓过去进行屯田,这个崖州要发展起来,必然会为大宋经济做出极大的贡献。
另外在南边山地的地方,本来不太适合于农业生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类似于桑基鱼塘,或者是梯田这样的农业种植方式,相对来说会更有利于当地自然环境的恢复。
当然,这些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农业系统,一时半会很难将其中非常多的东西讲清楚,所以你这里也就不再跟二位细讲。
国内真正适合于粮食种植的地方,也就是大江(长江)沿岸,以及江东、福建地区,好在这些地方现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如果说能够通过不断提升土地的肥力,并且使得一年种植一到两次的种植方式,能够得到实现的话,那么之后大宋的农业生产,将绝对不成问题。”
“可这些似乎都只不过是你的猜测和推算。”
“没有错,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过来跟岳父大人商量,而且正好李参政也在这里,我们正好一起进行商议。”
“农业是国家各项经济、军事活动的基础,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战胜金国,只是发展农业是绝对不行的。”
“贤婿还有何见解?”
秦桧敏锐的发现,这个时候李纲对他的称呼变了,之前就算承认他是女婿的关系,也没有称呼他为贤婿,就只是这一个词,就证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拉近。
“岳父大人,之前在下一直在说农业,现在我们再来说一下大宋的商业,其实刚刚在谈到商品经济作物发展的时候,就已经谈到了商业的有关问题。
商业的基础就是商品交换,如果说能够使得商品的数量变得更多,用于交换的商品的种类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只要商品能够到达的位置更远,到达的地区越多,交换自然也就会变得更加的顺畅。
只要能够使得商品交换的数量和频率,变得更多,更快,商业快速的发展了,国家自然也就能够在商业中收到更多的税收。”
“说到底,商业发展的目的,还是要增加国家通过商业得到的税收。”李光说道。
“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商业收如,虽说商业发展之后的必然结果,是国库收入的增加,但是商业的发展远远不止是为了国库增加收入这么简单。
当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一个地方的百姓能够买到的商品更多,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他们自然也愿意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消费。
当然这里指的主要是,那些有钱的商人,各地的官吏,还有普通的比较富裕的城镇的居民,有钱的匠人。
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些他们急需的商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说一个地方极为稀缺某种重要的商品,自然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影响,甚至是有可能会造成叛乱。
这里我又要说到虔州,之前虔州叛乱看起来似乎是一次比较严重的叛乱,实际上背后是当地的私贩集团所引起的,由当地的富商阶层领导的叛乱。
在那一场叛乱之中,私贩集团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所有参加叛乱的百姓,只不过是受到他们的蛊惑罢了,这是我和现在已经调任到潭州作为支柱的薛弼确认过的事情。
当地的百姓为什么会随着这些私贩集团一起发动叛乱,就是因为当地的食盐,耕牛等百姓非常需要的大宗商品,极为匮乏,必须要从其他的地方进行走私。
而这些私贩集团通过走私,不但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同时在当地不断的购置各种产业,通过雇佣农民的方式,捆绑了当地大量的农民,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品。
如果说当时我们的官府能够及时的,去改变当地的商品供应状况,使得当地的商品供应能够满足当地百姓的需求,他们能够通过正规的渠道,或者是官府的供应,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盐和耕牛,那么当时组织叛乱的私贩集团,在当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出路。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我意识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叛乱平定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也做了相关的一些谋划。
就比如说针对当地食盐缺乏业务情况,使得南边物美价廉的广盐,能够进入当地的市场,这也使得当地的百姓,能够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们所需要的食盐。
另外与当地附近的溪洞蛮之各个部落,也进行了一些合作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耕牛的供给,溪洞蛮比较善于养殖这些畜牧,所以能够给当地,甚至是附近的几个州县,长期性的稳定提供耕牛。
提到了溪洞蛮,就必须提到商业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加强和周围其他民族政权之间的各种联系,当然其中有好有坏,具体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以在事先进行谋划的。
就比如溪洞蛮族之前,他们最需要的商品就是粮食,这一点和周围其他的政权基本大同小异,甚至之前跟辽国最开始进行交战的时候,更多的也是因为他们缺少粮食种植的方式。
我们通过用粮食或者经济作物,跟溪洞蛮族交换耕牛这样的方式,第一个可以使得他们继续去大量的养殖畜牧。
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农业生产,当他们自己的农业生产的量,一直上不去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人口规模很难发展。
他们溪洞蛮的人口数量,如果因此受到了限制,只能够相对比较缓慢的增长,对于大宋来说,他们的威胁相对也就变低了。他们的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受到我们大宋的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