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跟这个it从业者的年轻人探讨了很久,我理解他今天的焦灼与不安,以及他那迫切要求进阶的心情。我先从大势和理想来破灭他不切实际的期待,降低期望值是心理安慰的法宝。但我又不得不给他指出前进和方向,让一个年轻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是最大的罪过。
    我在网络上当人生导师,不是因为我的人生有多么成功。其实,我的人生,按我自己的期待,是比较失败的。我想得的没得到,而我拥有的,不是我期待的。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怪。
    我想起了那个关于二娃的梦,我本来可以做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谁知道,这个无法作主的命运,把我推到了,今天这个孤独的境地。我没有方向,但我有见识,我有教训,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人。
    比如班长,比如李茅小苏以及思远,他们幸福地活在各种不同的生活里,这是我指导年轻人的底气。
    我们谈到工作的意义,他在痛苦中不得不坚持的尴尬,我深有体会。但是,工作既然痛苦,如同生活本来就是苦一样,你是避免不了的,这是人生的真相。那么,就尝试接受它。并且,努力适应它。最后,用心改变它。
    当下,他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起码,让一个苦苦奋斗的人,心理舒服些,也是功德。
    我觉得,这次对他的劝告,是真心的。我对他说到:恕我直言,现代的大多数工作——划一个地方美其名曰单位,让大家按时集中扎堆,各自有个狭窄的工位,牺牲白天八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噼里啪啦做事——是违背人天性的。
    人的自然天性,就是没有任何压力时表现出来的那些: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爱吃爱喝、喜欢漂亮的可交配伴侣。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磨炼出来的,包括但不限于:忍耐、自律、理智、合群、自控能力、延迟满足。
    所以现代的工作是:一个人,在庞大而发达的社会体系里,找一个岗位;付出劳动力和时间,发挥自己的社会技能,压抑自己的天然本性,换取满足自己身体或精神需求的物质资料。
    这不意味着工作本身有多神圣。工作本身应该是你养活自己、顺便愉悦自己的工具。其他附加意义,是其他的事。
    当然,人类是会自我调节的动物。有的人就会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一边挣钱,一边也很开心。可惜,让自己精神愉悦的工作,报酬普遍不高;报酬高的工作,自己普遍不会太高兴。又高兴又高报酬的工作,凤毛麟角。
    也有些人自我调整:哪怕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要自己跟自己说:“我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特别有成就感”。以此来自我压抑,压抑过度了,就崩溃。不要这样子。对自己好一点。
    很残忍的事实是:你的大多数勤苦与牺牲,别人是看不到的;主流舆论上谈勤奋的多是成功者;大多数普通人,像你我父母长辈兢兢业业的勤奋,很少人多看一眼。
    因为勤奋牺牲往往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亲友以及在意你的善良的人;对大多数弱肉强食的看客和绝大多数老板而言,他们不在意你勤苦与牺牲(甚至还会嘲笑你笨),只会看你的成就。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里,说过一个情节: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地饮食一番,舒服那一两个时辰。
    有一个电视纪录节目,好像是香港的。里面有一段很有意思,说一个富豪为体验生活,混入贫民之中,以打短工为生。他发现,有许多短工挣的钱太少,工作太辛苦。但还要拿出有限的几块钱去抽烟喝酒。
    他不太理解,他认为,这点钱如果能够节约下来,不也算是收入吗?但人家短工告诉他,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就是这一支烟和这一杯酒。节约那点钱,也不能给他带来什么,而这片刻的享受,却让他觉得人生有些许意义。
    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我觉得,我们世上大多数普通人,该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即便不挣钱,也会喜欢做。
    但凡不挣钱我们就不会做的,就是工作。
    工作这事一点都不神圣,现代的许多工作甚至有点反人类。工作是我们与社会的交换:我们付出时间与劳动力,获得可以养活并愉悦自己的物质资料。
    人可以自我催眠,将不喜欢的工作夸大到很神圣的地步,来弥补自己的痛苦。但不能因此本末倒置:如果工作痛苦到要让自己崩溃的地步,就不要再轻易接受了,甚至该考虑放弃。
    “人就该是生来工作挣钱的,不努力压榨自己的人都可耻,没有工作的人都可耻”——这种论调都是忽悠之词。
    工作是我们获得愉悦的工具。一切工具,是为了人类自己方便存在的,不要被工作倒推着走。人生来不是为了受苦的,也不是为了满足周围的人(尤其是老板)对自己的索需而一路奔走不息的。
    人活着不一定有意义,如果有,那也是好好活下去,并多少享受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愉悦。
    永远不要听信任何忽悠,把工作置于自己的健康与快乐之上,放弃那每天一两个时辰的舒服。那每个人还活着的,最后一点理由。
    也不要相信忘我工作、挣取报酬、大肆消费才是人生的意义。
    如果老板或他人非要忽悠说,工作才是一切,可以表面假装附和他一下,但心里得时刻意识到:我们是在现有世界体系下,不得不去工作换点报酬养活自己:但工作这玩意以及类似的社会压力,本身并不神圣,也并不是我们生而具有、必须去牺牲自己来满足之的义务。
    承认工作的被迫性和痛苦性,用力地找那些不太痛苦的工作方式,是你主动的办法。但如果找不到,或者暂时必须要这份工作,不妨从接受这种痛苦开始。
    承认现实的苦难面对它,这是舒缓自己的开始。生活的真相,是这个世界从来不会按你的意愿运转。当你接受这种被动时,你就成熟了。但是,你不要放弃希望,或者说改变工作状态的努力,或者说在职场进阶的企图。
    职场进阶的意义在于,你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当你有一天,因为工作成就,财务自由了,你也选择,不工作。
    那么如何进阶呢?
    对方这个问题,不好具体回答。我只是给他希望:今天的中国,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巨大,有点类似于盛唐时期,这个时期,机会很多,你一生中能够抓住一两次机会,你就上岸了。在开创的年代,守成的思路是要不得的。
    真的吗?他有点不太相信。
    我告诉他,我见过大量的如你一样的人,或者如我一样的人,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初步的财务自由。他们不断试错不断适应,最终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路,或者说,痛苦度最小的工作。
    为保守自己的隐私,也为了用他熟悉的人举例,我以唐代两个著名人物来加以论证。
    盛唐那个时代,诗坛无非是“李杜”和“王孟”的主场。盛唐少不了李白和杜甫,也少不了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两大元老。
    这四位大咖,关系还比较有趣。杜甫崇拜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仰慕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盛赞王维:“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王维却和李白老死不相往来。
    这个例子看样子,很对对方的路子。他兴奋的说到,我知道,李白跟孟浩然的关系太好了,不是那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证明吗?他居然一字不漏地在网上迅速给我打出了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反问到:你说对了一半,李白跟孟浩然关系好,但孟浩然跟王维关系也不错,怎么就可以推出,李白跟王维关系不好的结论呢?
    他一时语塞,我解释到:原因有很多,有关于道与佛的信仰问题,有朝廷政治问题。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维的职场进阶的方式,是李白所瞧不起的。
    终于说到主题了,我松了一口气,他当然继续问究竟了,我于是展开了我的故事演绎。
    李大佬狂放不羁是出了名的,王维却对李白丝毫不屑。一个很能说得过去的原因:李白做没职没权的侍奉翰林时,王维已担任右拾遗,兼任监察御史;再往前说,李白还在长安城和市井之徒斗酒寻乐时,王维已高中状元,以青年才俊之姿,独步政坛诗坛。
    在考试这块,整个大唐几乎没人比王维更牛,他不仅是考霸,还是面霸。公元720年,20岁出头的王维背着一把琴,提着一支笔,昂首从山西蒲州漂入首都长安。
    他会写诗,懂音律,会弹琵琶,精通字画,还是个大帅哥。这种偶像+男神,让王维一到长安就很快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
    京漂这段日子,王维常在宁王、祁王府中出入,虽备受豪门关注,却还没遇到真正的贵人。直到有一日,王维有幸结识玉真公主,他才明白,面试顺利通过,可比平时拽一拽文采关键多了。
    王维结识玉真公主,整个过程像极了一场面试。面试官玉真公主和玄宗是同胞兄妹,打小深得皇帝老哥的溺爱,她很文艺,性格又豪爽,二十岁都没出嫁。
    公主不嫁,玄宗很愁,毕竟事关皇室,后来玉真公主怕老哥为难,索性出家当了道士,括弧,逍遥自在又风流快活的道士。当道士期间,玉真公主结识了大批文人雅士。久而久之,玉真公主这儿,成了文人入仕的天然渠道。一般玉真公主推荐的,朝廷都会认真考虑。
    王维初见玉真公主时,内心不免还是有些小紧张的。不过,王维却很有资本。凭借长得帅、举止文雅的外在优势,面试官玉真公主对王维的第一印象特别好。
    整个面试过程大概是这么进行的。
    公主问:你都会啥绝活啊?
    王维答:不敢说会绝活,我先给公主弹首曲子吧。
    说罢,王维拨弄起心爱的琵琶,一曲《郁轮袍》,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听众。奏毕,面试官对考生很满意,也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
    公主再问:除了琵琶你还会什么?
    王维一听,心想大概差不多合格了。他很谦虚地回答:我还会作诗,之前整理了一些拙作,正好请您指点指点。公主翻到第一页,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赫然在目。
    玉真公主又往后简单翻了几页,惊喜地赞道:这首名作原来出自你手啊,你们都来看看,这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写得多好啊!
    王维见状,又弱弱地补充一句:不瞒您说,我对绘画和书法也略知一二。公主当即拍板,你被提前批录取了!
    于是第二年,王维顺利进士及第,而且还是新科状元。当然,笔试肯定难不倒王维,能当上状元,很大程度还是玉真公主的推动。王维很嗨,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高潮。
    相较于面试赢家王维,与之齐名的孟浩然同学就惨了很多。他曾经幸运地遇到了最大的面试官——皇帝,有过和王维同款的绝佳机会展示自我。可惜,他浪费了,于是只好和王维奔赴不同款的远方。
    青年时代的孟浩然,是个典型的浪漫诗人,对功名利禄相当不屑。20岁时,他根本没考虑进京参加高考,而是毅然选择隐居,在鹿门山练剑。练了几年,孟浩然觉得再练也练不成绝世高手,就从鹿门山出关,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游历。
    直到38岁那年,孟浩然同学才决定转换角色,当一回大龄考生。
    没想到,第一场就考崩了。从考场出来,孟浩然擦了把汗,无奈地说:丫的,不好好学习还真不行啊。孟浩然同学根本想不到,考完后没多久,他就迎来了人生绝佳的逆袭机会。
    高考失利的孟浩然同学没有回家复读,而是继续留在长安寻找机会,顺便积攒些人脉。有一次,孟浩然跟好友张说在政府大院里溜达,没想到唐玄宗突然驾临。孟浩然无处可躲,一急眼,就钻了内署床底。
    张说拜见领导,自然不敢隐瞒床下有人。玄宗一听是孟浩然,不但没怪罪,还对张说说:朕老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今日这么巧,能在这里碰到,赶紧让他出来,朕要听他念诗。这时候,距离安史之乱还有些年头,玄宗还是个英明神武、爱才惜才的好皇帝。
    参照玄宗之前多次破格提拔优秀人才的事例,如果能把握住这次面试的机会,孟浩然很有可能一举改变命运,得到比王维更大的平台。
    毕竟王维面试才到玉真公主的级别,孟浩然却直接面对皇帝,及格的话,估计连下次高考都不用准备了。机遇与压力并存,孟浩然很慌,心态直接原地爆炸。
    从床底下钻出来后,孟浩然同学还有些恍惚,思路还有些混乱,这么多年净是游山玩水、吟诗练剑了,面试应答的技能很匮乏啊!
    当然,孟浩然不敢让玄宗久等,就给玄宗读了一首《岁暮归南山》。这首诗是这么写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特别是这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典型的牢骚体。翻译过来就是:因为我没本事,所以明主抛弃了我,又因为多病,老朋友也疏远了我。
    玄宗越听脸色越难看,心里很不爽:你这意思怪朕不识才喽!你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求过职,怎么说是朕抛弃你呢?这个锅朕可不替你背。就这样,孟浩然把别人做梦都梦不到的宝贵面试机会搞没了。
    后来每每提及此事,朋友们都很替他遗憾:你说你为嘛要选这首,你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呢?你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你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呢?孟浩然只能悲伤地回一句:对不起,我忘了……
    不只是面试,孟浩然同学的笔试一样不给力。6年后,孟浩然再次进京高考,这次笔试作文题目叫《骐骥长鸣》,翻译过来就是《宝马鸣叫》。
    据说在写这篇命题作文中,孟浩然心态再次爆炸,特别是那句“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也就是说,骏马驰骋时盼望有个好的骑手,在鸣叫时伴随着奏乐而发出萧萧的声音。
    这句诗意境很差,后人对此疯狂diss:这简直像小孩子写得一样幼稚,你可是孟浩然啊,临场发挥这么差,活该考不上。于是,孟浩然同学再次失利,只得隐居终老。
    说到这里,他终于插话了。哥,按你这么说,王维走女人路线,是李白睢不上他的原因吗?
    我答到:对,也不对。估计李白有点嫉妒,毕竟王维走女人路线,走成功了。这条路线,李白也走过,只不过没成功而已。
    什么意思?对方显然对李白的生平一知半解。我提醒到:李白走过两次女人路线。这估计大出他的意外,追问我究竟。
    李白第一次走女人路线是在湖北,也就是他与孟浩然结识的地方,李白以一个四川商人的低贱身份,要想进入长安豪门,必须想些歪点子。他当时娶了前任宰相之后为妻,与这个豪门之后共同生活了十余年。这才终于赢得豪门认可,有了进入长安的入场券。
    因老婆家在长安的门生故吏的帮助,他终于混进了宫廷,有了第二次走女人路线的机会。第二个目标,就是杨贵妃。他凭借一首诗,成功地取悦了皇帝和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把杨贵妃吹捧为仙女,并且搞得这样自然,不是李白这样吹牛不要脸的人,还真说不出来。并且,后面还有两首,如果细读,全是拍马屁的东西。
    当时李白就受到重视了,但皇帝要他的,是他的娱乐艺术功能。而李白想求的,是政治和富贵资源,二者供需不匹配,所以后来被流放,就最终失败了。
    但是,王维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当时当上了状元,后来当上了右宰相,可以说是名利双收。当然,他也走过弯路,但在有安史之乱的时代,连杨贵妃都被逼死,皇帝都被退位,哪个政治家没走倒霉云呢?
    最终结局却是王维最好,当大官,住最好的别墅,名气也大得惊人,成了人生赢家。所以,当你职业进阶成功,你享受人生的机会就多得多。不像是李白,最后只是一个贪酒发疯的失意客,早逝于异乡。
    最后,他问我,他们的进阶之路,与他本人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没有用处的理论,只能算是吹牛,我岂能干那样的事?我必须硬找出几条长者之语来。
    第一,要进阶,必须有多种准备。比如王维,不仅诗歌文章好,还会弹琵琶,搞文艺。多一门技术多一条活路,他证明了。你如果只当一个码农,不多学点其他的,选择机会就少得多。
    第二,要进阶,必须搞清供需。别人需要什么,你能够提供什么,这才能够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玉真公主,有政治影响力,但又不以政坛中。她所需要的,是艺术情感以及帅哥的风度,而王维情恰好展现了这点。而孟浩然,面试失败,就是没展示好自己的能力。皇帝需要能干人,并不需要一个发牢骚的人。
    第三,要进阶,必须适应时代。安史之乱时,王维知道天下大乱,他躲了起来,保全了自身。而李白却以为乱世好摘桃,跳出来跟宁王干,结果,彻底把自己在政治上变废。
    他听了半天,终于总结出一句有用的话来了:哥,我明白了,哪个老板都不需要一个发牢骚的人。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