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河州,金城县,都督陇、沙、河、秦四州及朔方、汉中等地军事府。
春二月初,一道情报从幽州送至。
报云:“魏主慕容炎献表称臣,引步骑数千,裹挟六夷万余落,唐民千余户,弃蓟东窜。苟雄亲率兵追之,与慕容武台战於无终。武台以龙、棘精兵阻斗,对战三日,苟雄不得进。适秦主许慕容炎降之令到,授慕容炎燕王,苟雄遂还。
“蓟县守将侯莫陈驮潜遁,城中无主,蒲洛孤乃拔城得克。”
十余日后,又一道情报,从咸阳来。
报云:“秦主蒲茂传檄拓跋倍斤,令其止於下洛,命倍斤还代北,令苟雄分兵入守代郡。”
二月下旬,幽州的第二道情报送至。
报云:“拓跋倍斤从下洛撤兵,而驻於代县。苟雄兵至,倍斤据城守御,言与苟雄,称‘吾冒大雪,为大王进战,前后数战,兵卒死伤者,不知凡几!又因我部落丁壮,悉数从军来征,代北所留多妇孺,去冬大雪,羊马冻死者,亦不知凡几!今慕容炎已窜龙城,幽土大王尽得之矣,吾无别望,只望大王能暂许我诸部牧於代郡,既慰战士为大王征战之苦,复也是为抚慰代北各部,免彼等生乱!’苟雄部攻代县不下,飞报咸阳,蒲茂令其还,遂撤归蓟县。”
二月底,咸阳的第二道情报送至。
报云:“秦主蒲茂檄令蒲洛孤镇守邺城,檄令苟雄镇戍蓟县,檄令赏羊十万头、马千匹与拓跋倍斤,檄令慕容炎献羊五十万头、马万匹。”
与咸阳的这第二道情报接踵送至的还有一道军报。
这道军报讲说的不是外事,而是定西内部的事。
便是金城县与唐兴县之间的信道,以及金城县与谷阴县之间的信道建设完成此事。
——谷阴是定西的王城,金城与谷阴间本是有驿站的,但莘迩嫌现有驿站的传信速度太慢,故此就在前时於建金城、唐兴信道的同时,请得了谷阴朝中的同意,顺带把金城、谷阴间的信道也给再建了一个。
这两个信道建成,金城和唐兴、谷阴间的通信速度得到了大为的提升。
於接到此条军报的次日,莘迩进行了一次试验。
金城、唐兴两县间距二百里,按“六百里加急”的标准,只用了半天,信就从金城送到了唐兴。金城、谷阴两县间距四百来里,依旧按“六百里加急”的标准,不到一天半,信便至谷阴。这也就是说,若是特别紧急的军情的话,就算去檄谷阴,最多也就是三天,莘迩就能得到谷阴朝中的回文。
对这个速度,莘迩较为满意了。
……
三月初三,上巳节,这是个传统的节日,每到每年的这天,县里、县外的士民通常都会到邻近的河水边洗沐、饮宴,渡过欢快的一天。
於这日,莘迩召集了自己督府、军府的所有大吏,并及河州郎将府的府主张道岳、城外营中驻兵的将校们,还邀请了一些金城县的本地士绅,一起出城,去到城北不远的湟水岸边,就在草地上,置下酒宴,用莘迩的话说:“群贤毕集,今日不醉不归”,声势不小地搞了一场临河高会。
金城太守王道怜、金城县令田佃夫闻讯,忙不迭地乘坐牛车,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也参与进去。
放眼湟水两岸,聚於河边的人群如似星落棋布,点点簇簇,望不到头。非但只有士、民男子,穿着各色衣裙的妇人於其间也常常可见,——依按时俗,妇人亦是可以参加这个节日的。
士人们相聚抚琴、对弈,边有歌舞助兴。寻常百姓载歌载舞,游戏嬉闹。又在一群群的人堆中,时而可见立起来的宽大锦帐。这帷幕中的,或是那讲究的士人,或则便是士人的家眷们。
令狐妍喜好游戏,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节日。就在莘迩等人聚饮之所的不远处,有个青色的大帐篷,令狐妍等便在此个帐中,隐隐能够听到,琴声、喝酒声等热闹的声响从帐中传出。
莘迩酒到半酣,他站起身来。
席上的张龟等吏、张道岳等官、得邀参会的本地士绅和高延曹、秃发勃野、於去年冬时已从沙州率部来到金城的向逵等军将,俱皆停杯,目光齐齐投向莘迩。
莘迩面带酒意,端着酒杯,顾盼众人,笑道:“去冬,大雪下了几场,最冷的时候,这湟水都要结冰了!大雪掩盖,万物凋残,却唯有一花,迎寒而开!诸君,这花,是什么花?”
高延曹大声答道:“明公说的可是梅花?”
“正是!田县令送了我两树梅,其中一树我就栽在了我军府院中,另一树我送给了镇东。诸君,我是真爱此花!想那严寒之冬,冰刀雪剑,就连这滔滔河水都为之冰冻,却那梅花凌寒傲然,花开幽香。若比之於人,此花,可比忠臣义士,可比於艰难之中而犹壮心不已的英雄豪杰!是以,诸君,我心有所感,情有所生,写了一首诗咏梅之诗。”
田佃夫得了莘迩的点名,受宠若惊,说道:“下官亦是极爱此花,所以才冒昧地献给督公了两树此花,不意竟得督公这般的喜爱,这诚然是那两树梅的造化,也是下官的福气。督公之诗,定然是一流之作,下官斗胆,敢请督公将此佳作示下,也好让下官等饱饱耳福!”
莘迩正有此意,要不然他说这么多废话干什么?
就顺水推舟,莘迩笑道:“那我就把我的这首拙诗,诵来给君等听听?写的不好,只能说马马虎虎,请君等多多批评。”一手端杯,一手负於背后,曼声吟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读完,席上诸人面面相觑。
一声叫好,传入众人耳中。
众人看去,是高延曹。
高延曹说道:“明公此诗,真是好诗!”他满脸赞佩之色,口中这样说,心中暗道,“明公此诗甚佳。啊呀,以往未尝见明公写过诗,殊未料到,明公亦有诗才!与我足可旗鼓相当!”
莘迩笑吟吟问道:“螭虎,你是作诗的大行家,我这诗好在哪里?”
高延曹挠头,回答说道:“明公这诗,……就是好!至於好在哪里,末将一时说不上来。”
却时下之诗,大多古朴,而莘迩这首化用而来的《咏梅》之诗,意境固是上佳,但用词如似白话,则在张龟、高充、宋翩、王道怜、田佃夫等士听来,就不免会觉得失之於浅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浅显易懂的诗风,只从用词上讲,倒正是高延曹的诗风相近,也就因此无怪整席之人,独有他称赞不已了。
莘迩笑道:“知其好,而不知何以好,此是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者也。”目光看向张道岳、张龟、高充等士。
张龟拈着稀疏胡须,陷入思索,把莘迩这首诗的意境和莘迩刚才说的那些话联系一起,他渐渐地有了所悟,开口说道:“明公此诗,看似是咏梅,而龟之愚见,其实是在咏时事。”
“哦?”
张龟说道:“明公咏的这树梅,与其说是‘梅’,不如说是我陇地;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此指秦虏也。明公此诗欲表之意,应是秦虏虽强,若冰刀雪剑,然我定西如梅,凌寒盛开,却是非仅不惧其寒酷,而且只要我定西士民坚守忠义,就一定能等到山花烂漫的时候!”
听了张龟的这一番解释,席上诸人这才俱皆恍然。
张道岳、高充等人细细思之,莘迩这诗想要表达的意思,应当还真就是张龟分析的这些。
有了时事做背景,再想此诗,观感便不大一样了。
张道岳推开酒杯,要来大碗,倒酒入碗,大声说道:“督公此诗,若英雄笑它冰霜,居虎狼环伺间,昂扬之气,直冲霄汉!当浮一大白!”举碗而饮,一口喝干。
莘迩喟然叹道:“知我者,长龄也、叔仁也!”问众人,说道,“以蒲秦今日之强,比之於寒冬之酷,不为过也,我敢问君等,君等却可有为梅之志,可却敢凌寒履霜,而傲然盛开么?”
高充等人既已知了莘迩此诗的主旨,《咏梅》此篇充满了斗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诸人顿时受此感染,无不激奋满怀。
高充当先,慨然应道:“秦寇虽强,其若果敢来犯,充愿从明公御之,怀忠义之心,愿以梅为志,凌寒盛开!”
余下齐声应道:“愿从明公御之,怀忠义之心,愿以梅为志,凌寒盛开!”
莘迩挺立,英气毕露,举杯说道:“请与君等共饮此杯!”
众人齐齐举杯。
莘迩与他们都是一饮而尽。
一首《咏梅》之诗,当日就传遍了湟水两岸的士民群中。
人口相传,很快传遍河、秦两州,又传入谷阴。
月余之后,甚至连已然安家龟兹的宋闳都听说到了这首诗。宋家子弟或有不屑,嘲笑莘迩无有文采者,宋闳没有说什么,但心中却是想道:“强寇压境,而此诗蓬勃,读罢之后,吾虽衰矣,犹尚振奋。莘阿瓜这是欲以此诗造舆论,以激励定西士民守土御寇的决心啊!我家败给他不亏,此子诚然雄才!”
春二月初,一道情报从幽州送至。
报云:“魏主慕容炎献表称臣,引步骑数千,裹挟六夷万余落,唐民千余户,弃蓟东窜。苟雄亲率兵追之,与慕容武台战於无终。武台以龙、棘精兵阻斗,对战三日,苟雄不得进。适秦主许慕容炎降之令到,授慕容炎燕王,苟雄遂还。
“蓟县守将侯莫陈驮潜遁,城中无主,蒲洛孤乃拔城得克。”
十余日后,又一道情报,从咸阳来。
报云:“秦主蒲茂传檄拓跋倍斤,令其止於下洛,命倍斤还代北,令苟雄分兵入守代郡。”
二月下旬,幽州的第二道情报送至。
报云:“拓跋倍斤从下洛撤兵,而驻於代县。苟雄兵至,倍斤据城守御,言与苟雄,称‘吾冒大雪,为大王进战,前后数战,兵卒死伤者,不知凡几!又因我部落丁壮,悉数从军来征,代北所留多妇孺,去冬大雪,羊马冻死者,亦不知凡几!今慕容炎已窜龙城,幽土大王尽得之矣,吾无别望,只望大王能暂许我诸部牧於代郡,既慰战士为大王征战之苦,复也是为抚慰代北各部,免彼等生乱!’苟雄部攻代县不下,飞报咸阳,蒲茂令其还,遂撤归蓟县。”
二月底,咸阳的第二道情报送至。
报云:“秦主蒲茂檄令蒲洛孤镇守邺城,檄令苟雄镇戍蓟县,檄令赏羊十万头、马千匹与拓跋倍斤,檄令慕容炎献羊五十万头、马万匹。”
与咸阳的这第二道情报接踵送至的还有一道军报。
这道军报讲说的不是外事,而是定西内部的事。
便是金城县与唐兴县之间的信道,以及金城县与谷阴县之间的信道建设完成此事。
——谷阴是定西的王城,金城与谷阴间本是有驿站的,但莘迩嫌现有驿站的传信速度太慢,故此就在前时於建金城、唐兴信道的同时,请得了谷阴朝中的同意,顺带把金城、谷阴间的信道也给再建了一个。
这两个信道建成,金城和唐兴、谷阴间的通信速度得到了大为的提升。
於接到此条军报的次日,莘迩进行了一次试验。
金城、唐兴两县间距二百里,按“六百里加急”的标准,只用了半天,信就从金城送到了唐兴。金城、谷阴两县间距四百来里,依旧按“六百里加急”的标准,不到一天半,信便至谷阴。这也就是说,若是特别紧急的军情的话,就算去檄谷阴,最多也就是三天,莘迩就能得到谷阴朝中的回文。
对这个速度,莘迩较为满意了。
……
三月初三,上巳节,这是个传统的节日,每到每年的这天,县里、县外的士民通常都会到邻近的河水边洗沐、饮宴,渡过欢快的一天。
於这日,莘迩召集了自己督府、军府的所有大吏,并及河州郎将府的府主张道岳、城外营中驻兵的将校们,还邀请了一些金城县的本地士绅,一起出城,去到城北不远的湟水岸边,就在草地上,置下酒宴,用莘迩的话说:“群贤毕集,今日不醉不归”,声势不小地搞了一场临河高会。
金城太守王道怜、金城县令田佃夫闻讯,忙不迭地乘坐牛车,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也参与进去。
放眼湟水两岸,聚於河边的人群如似星落棋布,点点簇簇,望不到头。非但只有士、民男子,穿着各色衣裙的妇人於其间也常常可见,——依按时俗,妇人亦是可以参加这个节日的。
士人们相聚抚琴、对弈,边有歌舞助兴。寻常百姓载歌载舞,游戏嬉闹。又在一群群的人堆中,时而可见立起来的宽大锦帐。这帷幕中的,或是那讲究的士人,或则便是士人的家眷们。
令狐妍喜好游戏,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节日。就在莘迩等人聚饮之所的不远处,有个青色的大帐篷,令狐妍等便在此个帐中,隐隐能够听到,琴声、喝酒声等热闹的声响从帐中传出。
莘迩酒到半酣,他站起身来。
席上的张龟等吏、张道岳等官、得邀参会的本地士绅和高延曹、秃发勃野、於去年冬时已从沙州率部来到金城的向逵等军将,俱皆停杯,目光齐齐投向莘迩。
莘迩面带酒意,端着酒杯,顾盼众人,笑道:“去冬,大雪下了几场,最冷的时候,这湟水都要结冰了!大雪掩盖,万物凋残,却唯有一花,迎寒而开!诸君,这花,是什么花?”
高延曹大声答道:“明公说的可是梅花?”
“正是!田县令送了我两树梅,其中一树我就栽在了我军府院中,另一树我送给了镇东。诸君,我是真爱此花!想那严寒之冬,冰刀雪剑,就连这滔滔河水都为之冰冻,却那梅花凌寒傲然,花开幽香。若比之於人,此花,可比忠臣义士,可比於艰难之中而犹壮心不已的英雄豪杰!是以,诸君,我心有所感,情有所生,写了一首诗咏梅之诗。”
田佃夫得了莘迩的点名,受宠若惊,说道:“下官亦是极爱此花,所以才冒昧地献给督公了两树此花,不意竟得督公这般的喜爱,这诚然是那两树梅的造化,也是下官的福气。督公之诗,定然是一流之作,下官斗胆,敢请督公将此佳作示下,也好让下官等饱饱耳福!”
莘迩正有此意,要不然他说这么多废话干什么?
就顺水推舟,莘迩笑道:“那我就把我的这首拙诗,诵来给君等听听?写的不好,只能说马马虎虎,请君等多多批评。”一手端杯,一手负於背后,曼声吟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读完,席上诸人面面相觑。
一声叫好,传入众人耳中。
众人看去,是高延曹。
高延曹说道:“明公此诗,真是好诗!”他满脸赞佩之色,口中这样说,心中暗道,“明公此诗甚佳。啊呀,以往未尝见明公写过诗,殊未料到,明公亦有诗才!与我足可旗鼓相当!”
莘迩笑吟吟问道:“螭虎,你是作诗的大行家,我这诗好在哪里?”
高延曹挠头,回答说道:“明公这诗,……就是好!至於好在哪里,末将一时说不上来。”
却时下之诗,大多古朴,而莘迩这首化用而来的《咏梅》之诗,意境固是上佳,但用词如似白话,则在张龟、高充、宋翩、王道怜、田佃夫等士听来,就不免会觉得失之於浅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浅显易懂的诗风,只从用词上讲,倒正是高延曹的诗风相近,也就因此无怪整席之人,独有他称赞不已了。
莘迩笑道:“知其好,而不知何以好,此是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者也。”目光看向张道岳、张龟、高充等士。
张龟拈着稀疏胡须,陷入思索,把莘迩这首诗的意境和莘迩刚才说的那些话联系一起,他渐渐地有了所悟,开口说道:“明公此诗,看似是咏梅,而龟之愚见,其实是在咏时事。”
“哦?”
张龟说道:“明公咏的这树梅,与其说是‘梅’,不如说是我陇地;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此指秦虏也。明公此诗欲表之意,应是秦虏虽强,若冰刀雪剑,然我定西如梅,凌寒盛开,却是非仅不惧其寒酷,而且只要我定西士民坚守忠义,就一定能等到山花烂漫的时候!”
听了张龟的这一番解释,席上诸人这才俱皆恍然。
张道岳、高充等人细细思之,莘迩这诗想要表达的意思,应当还真就是张龟分析的这些。
有了时事做背景,再想此诗,观感便不大一样了。
张道岳推开酒杯,要来大碗,倒酒入碗,大声说道:“督公此诗,若英雄笑它冰霜,居虎狼环伺间,昂扬之气,直冲霄汉!当浮一大白!”举碗而饮,一口喝干。
莘迩喟然叹道:“知我者,长龄也、叔仁也!”问众人,说道,“以蒲秦今日之强,比之於寒冬之酷,不为过也,我敢问君等,君等却可有为梅之志,可却敢凌寒履霜,而傲然盛开么?”
高充等人既已知了莘迩此诗的主旨,《咏梅》此篇充满了斗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诸人顿时受此感染,无不激奋满怀。
高充当先,慨然应道:“秦寇虽强,其若果敢来犯,充愿从明公御之,怀忠义之心,愿以梅为志,凌寒盛开!”
余下齐声应道:“愿从明公御之,怀忠义之心,愿以梅为志,凌寒盛开!”
莘迩挺立,英气毕露,举杯说道:“请与君等共饮此杯!”
众人齐齐举杯。
莘迩与他们都是一饮而尽。
一首《咏梅》之诗,当日就传遍了湟水两岸的士民群中。
人口相传,很快传遍河、秦两州,又传入谷阴。
月余之后,甚至连已然安家龟兹的宋闳都听说到了这首诗。宋家子弟或有不屑,嘲笑莘迩无有文采者,宋闳没有说什么,但心中却是想道:“强寇压境,而此诗蓬勃,读罢之后,吾虽衰矣,犹尚振奋。莘阿瓜这是欲以此诗造舆论,以激励定西士民守土御寇的决心啊!我家败给他不亏,此子诚然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