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庆文这话一半是威胁、一半是实话。
    东林党人现在虽然不吃香了,可在朝廷里却还是响当当的一股势力。而放在江南、苏州这里,更有着极强的舆论影响力。
    要知道,在阉党权势熏天的天启五年,尚且有苏州市民为救东林党人,闹得全城起事,将奉命赶来抓人的阉党痛打一顿,要不是当时的苏州知府做官还算客气,否则也免不了挨几顿饱拳。
    因此,人生地不熟的刘若宰自然是不敢触这个霉头,深深叹息道:“唉!没想到我刘若宰自诩精明,最后却还是上了姬爵爷的贼船了,真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啊!”
    姬庆文笑道:“状元公这话就说错了,我这艘是宝船,不是贼船。上了我这艘宝船,当然会有你的好处。到时候轰你下船,你都未必肯下呢!”
    在姬庆文的几番催促之下,刘若宰终于还是半推半就地走下楼去,在一众东林党人的注视下,来到群芳阁大厅之中,向众人团团一揖,略略寒暄几声之后,便坐下不再言语了。
    东林党人之中大多数都是一些读书读呆了的书呆子,像钱谦益这样政治嗅觉敏锐的老狐狸其实也并不多。
    这些呆子只知道今天是新任苏州知府的状元刘若宰请客,的确是仰慕者刘状元的文名才赶来松江吃这顿饭的。可现在看刘若宰一副垂头丧气、怅然若失的样子,都禁不住窃窃私语起来:“都说刘状元是个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大才子,今日一看,怎么就根一块惊堂木似的——拍了一下,就不做声了?”
    作为这场聚会实际上的召集人姬庆文,自然是要选择适合的时机登场的,可现在却见场面陷入了尴尬,只好选择提前出场。
    只见他在黄得功、李元胤两人的护卫随从之下,从二楼款款而下,拱起手用极潇洒的姿势向众人作了个揖,又抬眼在大厅里扫视了一番,这才说道:“诸位,今日刘状元请大家到这里来,除了饱餐一顿、会会诗文、开开眼界之外,便是要说合在下同东林党人之间的一些矛盾,因此有些话,在下……”
    姬庆文话未说完,却听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道:“姬爵爷这话就偏了。大家同朝为官,从来都是一团和气,又谈何矛盾?既然没有矛盾,又何须刘状元公出面说合?”
    姬庆文循着声音抬眼望去,却是钱谦益在开口说话。
    今日过来这满堂的东林党人大约有四五十人,只有钱谦益是姬庆文最不喜欢的,不喜欢他办事的方法、不喜欢他说话的声音、就连他那张干瘪瘦削的脸都觉得恶心。
    因此姬庆文立即反唇相讥道:“哦?这不是钱虞山先生吗?我的话可没有说偏,你的话却说得大错特错了。我现在是苏州织造提督,又是皇上钦封的福禄伯,虽然官位不高却也是朝廷命官。可钱先生你虽是进士出身,却是一介白丁,有什么资格同我谈什么‘同朝为官’?”
    钱谦益满肚子的话,顿时被姬庆文堵了回去。
    要知道,钱谦益二十八岁就中了第三名的探花郎,伺候从翰林编修做起,一直就是万众瞩目的政坛明星。可在崇祯元年入阁之争中,莫名其妙地失败之后,钱谦益便与仕途无缘,空有一个东林魁首、文坛领袖的名号,脑袋上却始终与乌纱帽无缘,这也成了素有抱负的钱谦益心头的一件憾事。
    因此,听了姬庆文这毫不留情的嘲讽抢白,钱谦益却想不出半句反驳之辞,只能将一肚子的火强压下去,暂时先不说话。
    姬庆文见自己一句话就把钱谦益怼了回去,心里说不出的得意,便有意买个乖,又朝众人拱手道:“诸位,在下方才这话太不客气了些,先在这里向大家道个歉。今日在下请来的诸位之中当着官、有些人则是平民百姓,不过可说到底,大家都是斯文人。不像我似的,就知道开店赚钱、领兵打仗,成天打打杀杀的,不成体统。”
    众人听了这话,不禁凛然——开店赚钱先不去说他,姬庆文手下那支明武军却是天下闻名,就连如狼似虎的满洲八旗精锐都不过将将与其战平而已——若是姬庆文将明武军部众部署在这座“群芳阁”左右,那楼里的这些文弱书生,岂不都成了他的阶下囚了吗?
    不过姬庆文似乎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只见他面带微笑,说道:“在下虽然是皇上钦封的福禄伯,却并不是正经科道出身,乃是个杂道官员,诸位当然是看不起的了。因此大家今天可并不是看着我的面子才过来的,或许是为了一睹寓居在我这里的陈圆圆的风采吧?”
    一提起“陈圆圆”三个字,不少原本脸上还带着惊惶之色的东林党人,脸上立刻挂上了一丝期待的表情。
    却听姬庆文又接着说道:“好,那废话少说。在下现在就请陈圆圆姑娘为诸位弹唱一曲好了。”
    说罢,姬庆文一转身,朝二楼使了个眼色,又重重拍了拍手掌,便退在了一旁。
    不一刻,便又一个身材瘦小、面容清秀的女子,身穿一袭绛红色长裙,抱着一柄玉石装饰的琵琶,缓步从二楼飘然而下,朝满堂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的东林党的“谦谦君子”们蹲了个福,方袅袅坐下,抱着琵琶含笑不语。
    众人见陈圆圆不过十几岁的样子,却是这样一幅飘然若仙的样子,都禁不住痴了。
    又听陈圆圆干咳一声,用轻得几不可闻、又清晰得字字入耳的声音说道:“各位,姬爵爷让我替大家弹唱一曲。唱的不好,大家还请见谅……”
    说着,陈圆圆一手扶着琵琶山口,一手则用无支玉葱一般的手指,在弦上轻轻一拨——顿时清冽的琴声激烈飞扬开来,正应了白居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绝句。
    在一段琴声之中,陈圆圆轻启微唇,吟唱起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唱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一首词文辞既已精美绝伦,又写尽了人间愁苦留恋之情,让人闻之落泪、听之叹息。再加上陈圆圆经过柳如是指点的琵琶和唱腔,更将这首千古绝唱演绎得动人心魄。
    一曲唱罢,满堂的东林党人无不默然不语,更有几个不知被那句话触动了心肠,禁不住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陈圆圆似乎也被自己感动了,唱完许久,这才慢慢站起身来,朝众人行了个礼,便又回到楼上去了。
    众人正在唏嘘之中,却听有人朗声说道:“姬兄,今日乃是大会名士之日,又是国朝全盛之时,你让陈圆圆姑娘唱这亡国之曲,似乎有些不太应景吧?”
    听这话语,似乎是在埋怨姬庆文不会办事一样。
    被姬庆文怼得一言不发的钱谦益循声望去,见说话之人竟是李岩。钱谦益知道,李岩乃是姬庆文的心腹,今日这个局面下,李岩是绝不会公然给姬庆文拆台的,必然是这两人故意一唱一和,有意做戏罢了。
    钱谦益虽然一时落于下风,可城府还是有的,并没有当众揭穿,而是低头饮茶,静观其变。
    果然不出钱谦益所料,李岩话音刚落,便听姬庆文反驳道:“李兄这话就错了。如今是盛世危局、多事之秋、危机四伏,听一听李后主这样的亡国之音,也是并无坏处呢?”
    “如今国朝承平已久,不知姬兄此话怎讲?”李岩又接话道。
    姬庆文答道:“什么承平已久?如今天下太平的地方可不多,除去江南这片乐土之外,其他地方早就已经是狼烟遍地了。西北大旱,民变四起;东北满洲八旗肆虐,更深入关内、劫掠京师。如今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我们读书人更应该为国效力!”
    姬庆文的话刚刚引入正题,却听钱谦益说道:“姬爵爷这几句话乃是公忠体国之言。不过这些国家大事,都应当是‘肉食者谋之’,关我们何事?方才姬爵爷说过了,我等都不过是读过几本书的白丁,凭什么去谈论国家大事呢?”
    姬庆文眉毛一耸,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西北民变我们且不去提他,要是东北的满洲人入了关,打了天下,到时候便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要你剃发、易服、行蛮夷之礼,这就是亡了天下。这种时候,不分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受到波及。钱先生,你是饱学鸿儒,这里一点点华夷之辨,不知你能不能体悟呢?”
    钱谦益尚未说话,却见东林党中一人“腾”地从座位里站了起来,问道:“姬爵爷,你这几句话,不知是从谁那里听来的?”
    姬庆文循声望去,起身之人却是一个面庞正气、器宇不凡的读书人,便拱手问道:“不知这位仁兄尊姓大名?”
    那人回礼道:“鄙人顾炎武,表字宁人。今日赴约,听姬爵爷这番话,好似醍醐灌顶、如雷贯耳!”
    姬庆文一听“顾炎武”的名字,脸上顿时一红——不为别的,就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几个字,就是顾炎武提出来的,自己相当于剽窃了他的创意,又在原创者面前班门弄斧……
    然而今日是输人不输阵,是断然不能在东林党人面前露怯的,只能事后慢慢弥补了。
    于是姬庆文舔着脸说道:“这话原也不是我说的,乃是当年张江陵老相公(张居正)的儿子——张致修先生所说的。大隐于朝,张致修先生虽在京师里卖馄饨为生,却能有这样了不起的见识,我被应当仿效之啊!”

章节目录

明末有钱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笔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讷并收藏明末有钱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