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到张宏的时候,李太后还没什么感觉,现在看到了张宏,李太后还是颇多感慨,最多的还是想到了自己的隆庆皇帝。如果要是听了张宏的,也未见的如此短命。
李太后还记得,当初张宏苦苦劝谏自己的老公,希望他不要沉迷女色,结果还是没听,还把张宏发配到了南京充作净军。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李太后感慨良多。
朱翊钧坐在李太后的身边,看着张宏,又转眼看了一眼冯保。
此时的冯保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可是距离的近,朱翊钧能清楚的看到冯保脸上抽搐的表情。
张宏归来对于朱翊钧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以后就有一个忠心的人用了,可是对于冯保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张诚和张鲸自己还对付的了,在加上一个冯保,那就麻烦了。
只不过冯保不知道,张宏从来没想过争权夺利,也没想过干倒冯保,他终究和张鲸之辈不同。
张鲸和张诚也曾经想要联合张宏对付冯保,可是张宏拒绝了。
朱翊钧明白,张宏也算是经历了风雨了,对于太监的难处心里面很清楚,对于冯保的感觉估计就是“太监何苦为难太监”。只不过冯保此时却不知道,他对张宏可是很是提防的。
“既然回来了,那就先入司礼监秉笔吧!”李太后从纠结之中回过神来了,开口给张宏安排了一个差事。
在皇宫里面,最热门的衙门自然是司礼监,除了司礼监,剩下的就是御马监了。现在提督御马监的是张鲸,手握兵权,虽然比不上冯保,但是也是位高权重了。
司礼监里面,秉笔太监地位自然是不低,但是司礼监的排序,普通的秉笔太监权力却不大,张诚就是这样,不然也不会认人搓圆捏扁。
司礼监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掌印太监,不但排名第一,而且权力还非常大,那可是替皇帝盖玉玺的。
剩下的就是提督东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位置是司礼监的二号人物。
内廷的三大太监,应该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御马监。只不过冯保现在占了两个位置,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奉旨提督东厂。
在朱翊钧看来,冯保这样吃独食,怪不得人人都视他为眼中钉了,实在是太贪婪了。
有人说他修改遗诏,未见得就是空穴来风,说不定就真有其事。
听到李太后只是让张宏入司礼监秉笔,张诚和张鲸是失望,冯保则是松了一口气。冯保是真担心张宏抢了自己司礼监掌印,或者奉旨提督东厂。
无论这两个位置哪一个没了,冯保都嚣张不起来了。
张鲸和张诚则是心里面发恨,这冯保还真是深的李太后喜欢啊!
“老奴谢太后娘娘!”张宏连忙趴在地上磕头,眼圈有些发红,他倒不是因为被重新调回京城重用才如此,而是因为李太后对他的认同理解,这证明他当年没做错。
张宏回来之后,仿佛在平静的京城扔下了一颗石子,朝里朝外都在关心这件事情。
大臣们害怕太监们的争斗波及到外朝,毕竟高拱的事情刚过去没多久,这个时候任何事情都是敏感的啊!
张宏回来的消息,张居正自然是知道了,可是张居正现在没心情顾这个,他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麻烦事情。这件事情要是解决不好,别说什么改革大计了,他的内阁首辅之位做不做的稳都两说着。
“老爷,南京那边来消息了!”游七将一封信递给了张居正,开口说道。
前几日,应天巡抚张佳胤上了辞官折子,这道折子直接惊动了整个京城的官场。现在张宏又回来了,内廷似有变化,两件事情加在一起,整个京城官场可以用人心惶惶来形容。
应天巡抚虽然重要,可是也没重要到这个程度,关键是张佳胤不光是应天巡抚,还是高拱的学生。
作为高拱的学生,在这个时候上了一道辞官折子,无外乎两种原因,一个是被张居正逼得,外间都这么传,另外一个是替老师高拱鸣不平。
虽然后面这个理由支持的人也不少,但是大家都身在官场,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
毕竟高拱只是张佳胤的座师,而不是他的传道之师,两个人的感情未见得有那么身后。虽然师徒关系在官场上很重要,相互提拔拥护是常有的,可是为了对方辞官的可能性不大。
张佳胤的官也不小了,应天巡抚,当官的能舍的?
张居正也是这么看的,所以他让人去查了,看看是不是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逼迫张佳胤辞官。张佳胤要是真的辞官了,自己逼迫清算高拱的名声,那就坐实了。
到时候高派的官员必然人人自危,朝廷肯定就乱了。
这种乱绝对不是张居正想看到的,如果他想做一个权臣,这个时候自然要内结冯保,对外清洗高拱的人手,安插自己的党羽。可是张居正不是想做权臣,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党争波及太大,持续时间也会很长,这些被罢官的人,心中肯定怨愤非常,等到自己改革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阻力。罢官回乡之后,他们就成了地头蛇了。
反正高拱走了,也回不来,自己合理的接收高拱的人手,这才是自己该做的。
一旦掀起党争,那就不知道闹到什么时候去了,这不是张居正想要的,也不是李太后想要的。
打开信看了看,张居正眼神顿时就变得凌厉了起来,狠狠的将信纸拍在桌子上,张居正怒气冲冲的说道:“真是不真气,闹,有什么可闹的!”
这封信说明了张佳胤辞官的原因,果然是有人逼迫张佳胤,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老师徐阶的三儿子。不过张居正不会这么看问题,这里面要是没有自己老师徐阶的手笔,那才怪了。
自己老师,一个辞官的首辅,一个被治罪的首辅,一个名声臭了的首辅,有什么能力做这些,还不是因为自己,因为他的学生做了首辅。
李太后还记得,当初张宏苦苦劝谏自己的老公,希望他不要沉迷女色,结果还是没听,还把张宏发配到了南京充作净军。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李太后感慨良多。
朱翊钧坐在李太后的身边,看着张宏,又转眼看了一眼冯保。
此时的冯保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可是距离的近,朱翊钧能清楚的看到冯保脸上抽搐的表情。
张宏归来对于朱翊钧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以后就有一个忠心的人用了,可是对于冯保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坏消息。张诚和张鲸自己还对付的了,在加上一个冯保,那就麻烦了。
只不过冯保不知道,张宏从来没想过争权夺利,也没想过干倒冯保,他终究和张鲸之辈不同。
张鲸和张诚也曾经想要联合张宏对付冯保,可是张宏拒绝了。
朱翊钧明白,张宏也算是经历了风雨了,对于太监的难处心里面很清楚,对于冯保的感觉估计就是“太监何苦为难太监”。只不过冯保此时却不知道,他对张宏可是很是提防的。
“既然回来了,那就先入司礼监秉笔吧!”李太后从纠结之中回过神来了,开口给张宏安排了一个差事。
在皇宫里面,最热门的衙门自然是司礼监,除了司礼监,剩下的就是御马监了。现在提督御马监的是张鲸,手握兵权,虽然比不上冯保,但是也是位高权重了。
司礼监里面,秉笔太监地位自然是不低,但是司礼监的排序,普通的秉笔太监权力却不大,张诚就是这样,不然也不会认人搓圆捏扁。
司礼监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掌印太监,不但排名第一,而且权力还非常大,那可是替皇帝盖玉玺的。
剩下的就是提督东厂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位置是司礼监的二号人物。
内廷的三大太监,应该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御马监。只不过冯保现在占了两个位置,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奉旨提督东厂。
在朱翊钧看来,冯保这样吃独食,怪不得人人都视他为眼中钉了,实在是太贪婪了。
有人说他修改遗诏,未见得就是空穴来风,说不定就真有其事。
听到李太后只是让张宏入司礼监秉笔,张诚和张鲸是失望,冯保则是松了一口气。冯保是真担心张宏抢了自己司礼监掌印,或者奉旨提督东厂。
无论这两个位置哪一个没了,冯保都嚣张不起来了。
张鲸和张诚则是心里面发恨,这冯保还真是深的李太后喜欢啊!
“老奴谢太后娘娘!”张宏连忙趴在地上磕头,眼圈有些发红,他倒不是因为被重新调回京城重用才如此,而是因为李太后对他的认同理解,这证明他当年没做错。
张宏回来之后,仿佛在平静的京城扔下了一颗石子,朝里朝外都在关心这件事情。
大臣们害怕太监们的争斗波及到外朝,毕竟高拱的事情刚过去没多久,这个时候任何事情都是敏感的啊!
张宏回来的消息,张居正自然是知道了,可是张居正现在没心情顾这个,他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麻烦事情。这件事情要是解决不好,别说什么改革大计了,他的内阁首辅之位做不做的稳都两说着。
“老爷,南京那边来消息了!”游七将一封信递给了张居正,开口说道。
前几日,应天巡抚张佳胤上了辞官折子,这道折子直接惊动了整个京城的官场。现在张宏又回来了,内廷似有变化,两件事情加在一起,整个京城官场可以用人心惶惶来形容。
应天巡抚虽然重要,可是也没重要到这个程度,关键是张佳胤不光是应天巡抚,还是高拱的学生。
作为高拱的学生,在这个时候上了一道辞官折子,无外乎两种原因,一个是被张居正逼得,外间都这么传,另外一个是替老师高拱鸣不平。
虽然后面这个理由支持的人也不少,但是大家都身在官场,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
毕竟高拱只是张佳胤的座师,而不是他的传道之师,两个人的感情未见得有那么身后。虽然师徒关系在官场上很重要,相互提拔拥护是常有的,可是为了对方辞官的可能性不大。
张佳胤的官也不小了,应天巡抚,当官的能舍的?
张居正也是这么看的,所以他让人去查了,看看是不是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逼迫张佳胤辞官。张佳胤要是真的辞官了,自己逼迫清算高拱的名声,那就坐实了。
到时候高派的官员必然人人自危,朝廷肯定就乱了。
这种乱绝对不是张居正想看到的,如果他想做一个权臣,这个时候自然要内结冯保,对外清洗高拱的人手,安插自己的党羽。可是张居正不是想做权臣,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党争波及太大,持续时间也会很长,这些被罢官的人,心中肯定怨愤非常,等到自己改革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阻力。罢官回乡之后,他们就成了地头蛇了。
反正高拱走了,也回不来,自己合理的接收高拱的人手,这才是自己该做的。
一旦掀起党争,那就不知道闹到什么时候去了,这不是张居正想要的,也不是李太后想要的。
打开信看了看,张居正眼神顿时就变得凌厉了起来,狠狠的将信纸拍在桌子上,张居正怒气冲冲的说道:“真是不真气,闹,有什么可闹的!”
这封信说明了张佳胤辞官的原因,果然是有人逼迫张佳胤,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老师徐阶的三儿子。不过张居正不会这么看问题,这里面要是没有自己老师徐阶的手笔,那才怪了。
自己老师,一个辞官的首辅,一个被治罪的首辅,一个名声臭了的首辅,有什么能力做这些,还不是因为自己,因为他的学生做了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