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府正厅里,韩夫人坐在那主坐位置。
在如此重要的日子,她身上所穿的衣物和寻常人家并无多少区别。只是面带喜庆,这倒是城里其他人家的颇为不同。
下首的几人除了朱序之外,其他的就是和谢离有过“一桌”之缘几位校尉。
这倒是让谢离颇感意外,一般人家过寿坐在寿星旁的基本都是家中直系,尤其是以小辈为主。
但是这韩老夫人旁边,除了儿子之外,就剩下几个关系较好的糙汉子了。
朱序口中的“宴席”确实是开了,两个仆人轮番将那一碗碗的蒸饭端上桌子。
谢离心中一凉,这蒸的粟米虽说看着比军中的要精细的多,但是,哪有宴席先上主食的啊!
之前谢离好不容易想着趁这个机会,来朱府好好蹭一顿好的吃食,现在看来希望不大了。
谢离走上前来,对韩夫人深鞠一躬,然后高声说道:“谢离祝老夫人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韩夫人满脸笑意,直接道:“好好好,还是读过书的会说点花样,不错不错!”然后又看向周围几个校尉道:“看看你们几个,来来回回都是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现在都能比得上五个南山了。呵呵,景宣啊,别站着了,快来入座吧。”
“多谢老夫人。”谢离应声入座,心中想着,还好刚才及时收住,要不然后面那两句“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如果出来,那可实在太尴尬了。
桌子不大,而且总共也就几个人而已。谢离从怀中掏出一个木质小锤,然后对韩夫人道:“谢离上次来府中时,曾见老夫人正在后院耕作,实在佩服之极,没想到老夫人在花甲之年,依然身体康健。纵观谢离附近邻居,老者是有,但无不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反观老夫人您却是精神矍铄,实在是异于常人。只不过这田中之事,谢离虽是年少,却也晓得耕作时间长了,不管老幼,都会有些腰酸悲痛的。谢离想这府中仆人也不会时常跟着老夫人,所以特意做了这么个小玩意儿,让老夫人在酸胀的地方敲敲打打,缓解一下。”
说完之后,谢离便将这小木槌双手托递过去。心中同时在想,自己现在身无长物,而且以现在襄阳城中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更为有用的东西,所以只能是简单做了这么一个“养生槌”,略表心意。
韩老夫人双手接过,在自己身上试了几下之后,嘴上笑的合不拢嘴:“景宣倒是贴心的很,这家中女婢仆人就算在我身旁,我也用不着他们在我身上胡乱按来按去,现在有了这小木槌,倒是方便了许多。话说回来,这么简单的东西早怎么没有想到。”
仆人在备好了酒之后,又陆续上了几道简单的简单的小菜,看这菜色,应该是朱府家中自种的。
这种情况,不像是为老夫人贺寿,反倒是寻常人家中的最为普通的晚餐。
当然,此时襄阳城中的寻常人家不算。
方秉以及几位校尉见谢离上来就对老夫人一顿“奉承”,心中也颇有此意。只是每次话到嘴边时,才发现肚子里连个像样的词都没有,最后只得是把酒杯举起,道两句贺词,然后一饮而尽。
再到后来酒到酣时,索性也都也不再计较这个,像往常一样,随意畅谈。
韩老夫人虽是妇人,但气度丝毫不让须眉。此前的往事在她口中说出之后,谢离也是由衷的心生敬佩。
此前在筑墙之时,谢离就对她的雷厉风行印象深刻,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召集府中一切能用的人,而且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还能对她言听计从,这种能力别说是一妇人,就连绝大多数的男人都不可能有。此时听到这些往事之后,谢离才终于明白这其中原委。
酒过三巡,菜过一味。
外边的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众人喝的都很尽兴,这米酒的度数很低,虽说喝了许多,但是倒也没有一个醉倒的。
况且这几人除了谢离和韩老夫人,都是久经沙场,战事期间,自然也不能喝的太过不省人事。
在方秉几人告辞之后,谢离在起身之时,却被朱序拉住道:“景宣不用着急回去,我这还有事要与你商议。”
“不知中郎将有何事吩咐?”谢离重新坐好,有些不解的问道。
只是还没等朱序开口,主坐上的韩老夫人直接回道:“你在入伍之后的诸多事迹,老身已经听次伦(朱序字)讲过,而且上次筑墙之时,老身也是亲自参与。实话说,景宣之才实在是当世少有,在这个年纪有这番作为的,老身我活了这么长时间,所见的也不过寥寥几人而已。”
“韩老夫人谬赞了。”谢离微微拱手,等待着她接下来的话。
“如今晋室虽是衰微,势单力薄,但毕竟还是咱们汉人仅有的朝廷,想要抵住苻氐一族的入侵,实在太需要更多像景宣一样的能人。这是于公,于私来说,咱们虽相识只有短短数日,但是次伦与我都对你颇为欣赏。襄阳城的情况,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破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纵有孔明再世,也是回天乏术。所以景宣困在这里也是无用,还不如出去,去那桓将军帐下,或者江东之地一展拳脚。”韩老夫人说完之后,真切的望着谢离,这一番言语确实发自肺腑。
一旁的朱序接着道:“此事我与老夫人已经商量过了,虽说这襄阳城中,兵士百姓并无区别,都是我朱序理应保护的对象,但是景宣你确实已经为襄阳守城做的足够多,留在此地不过也就是在最后多了具尸骨而已,所以现在留你下来,是和你商议下送你出城之事。”
望着同样真切的朱序,谢离心中感激之余,也颇有些不好意思。差点脱口而出:“我本来就在打算偷偷出城来着”。
只是在最后还是忍住了,如此感人的气氛下,这句话实在是太煞风景……
在如此重要的日子,她身上所穿的衣物和寻常人家并无多少区别。只是面带喜庆,这倒是城里其他人家的颇为不同。
下首的几人除了朱序之外,其他的就是和谢离有过“一桌”之缘几位校尉。
这倒是让谢离颇感意外,一般人家过寿坐在寿星旁的基本都是家中直系,尤其是以小辈为主。
但是这韩老夫人旁边,除了儿子之外,就剩下几个关系较好的糙汉子了。
朱序口中的“宴席”确实是开了,两个仆人轮番将那一碗碗的蒸饭端上桌子。
谢离心中一凉,这蒸的粟米虽说看着比军中的要精细的多,但是,哪有宴席先上主食的啊!
之前谢离好不容易想着趁这个机会,来朱府好好蹭一顿好的吃食,现在看来希望不大了。
谢离走上前来,对韩夫人深鞠一躬,然后高声说道:“谢离祝老夫人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韩夫人满脸笑意,直接道:“好好好,还是读过书的会说点花样,不错不错!”然后又看向周围几个校尉道:“看看你们几个,来来回回都是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现在都能比得上五个南山了。呵呵,景宣啊,别站着了,快来入座吧。”
“多谢老夫人。”谢离应声入座,心中想着,还好刚才及时收住,要不然后面那两句“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如果出来,那可实在太尴尬了。
桌子不大,而且总共也就几个人而已。谢离从怀中掏出一个木质小锤,然后对韩夫人道:“谢离上次来府中时,曾见老夫人正在后院耕作,实在佩服之极,没想到老夫人在花甲之年,依然身体康健。纵观谢离附近邻居,老者是有,但无不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反观老夫人您却是精神矍铄,实在是异于常人。只不过这田中之事,谢离虽是年少,却也晓得耕作时间长了,不管老幼,都会有些腰酸悲痛的。谢离想这府中仆人也不会时常跟着老夫人,所以特意做了这么个小玩意儿,让老夫人在酸胀的地方敲敲打打,缓解一下。”
说完之后,谢离便将这小木槌双手托递过去。心中同时在想,自己现在身无长物,而且以现在襄阳城中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更为有用的东西,所以只能是简单做了这么一个“养生槌”,略表心意。
韩老夫人双手接过,在自己身上试了几下之后,嘴上笑的合不拢嘴:“景宣倒是贴心的很,这家中女婢仆人就算在我身旁,我也用不着他们在我身上胡乱按来按去,现在有了这小木槌,倒是方便了许多。话说回来,这么简单的东西早怎么没有想到。”
仆人在备好了酒之后,又陆续上了几道简单的简单的小菜,看这菜色,应该是朱府家中自种的。
这种情况,不像是为老夫人贺寿,反倒是寻常人家中的最为普通的晚餐。
当然,此时襄阳城中的寻常人家不算。
方秉以及几位校尉见谢离上来就对老夫人一顿“奉承”,心中也颇有此意。只是每次话到嘴边时,才发现肚子里连个像样的词都没有,最后只得是把酒杯举起,道两句贺词,然后一饮而尽。
再到后来酒到酣时,索性也都也不再计较这个,像往常一样,随意畅谈。
韩老夫人虽是妇人,但气度丝毫不让须眉。此前的往事在她口中说出之后,谢离也是由衷的心生敬佩。
此前在筑墙之时,谢离就对她的雷厉风行印象深刻,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召集府中一切能用的人,而且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还能对她言听计从,这种能力别说是一妇人,就连绝大多数的男人都不可能有。此时听到这些往事之后,谢离才终于明白这其中原委。
酒过三巡,菜过一味。
外边的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众人喝的都很尽兴,这米酒的度数很低,虽说喝了许多,但是倒也没有一个醉倒的。
况且这几人除了谢离和韩老夫人,都是久经沙场,战事期间,自然也不能喝的太过不省人事。
在方秉几人告辞之后,谢离在起身之时,却被朱序拉住道:“景宣不用着急回去,我这还有事要与你商议。”
“不知中郎将有何事吩咐?”谢离重新坐好,有些不解的问道。
只是还没等朱序开口,主坐上的韩老夫人直接回道:“你在入伍之后的诸多事迹,老身已经听次伦(朱序字)讲过,而且上次筑墙之时,老身也是亲自参与。实话说,景宣之才实在是当世少有,在这个年纪有这番作为的,老身我活了这么长时间,所见的也不过寥寥几人而已。”
“韩老夫人谬赞了。”谢离微微拱手,等待着她接下来的话。
“如今晋室虽是衰微,势单力薄,但毕竟还是咱们汉人仅有的朝廷,想要抵住苻氐一族的入侵,实在太需要更多像景宣一样的能人。这是于公,于私来说,咱们虽相识只有短短数日,但是次伦与我都对你颇为欣赏。襄阳城的情况,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破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纵有孔明再世,也是回天乏术。所以景宣困在这里也是无用,还不如出去,去那桓将军帐下,或者江东之地一展拳脚。”韩老夫人说完之后,真切的望着谢离,这一番言语确实发自肺腑。
一旁的朱序接着道:“此事我与老夫人已经商量过了,虽说这襄阳城中,兵士百姓并无区别,都是我朱序理应保护的对象,但是景宣你确实已经为襄阳守城做的足够多,留在此地不过也就是在最后多了具尸骨而已,所以现在留你下来,是和你商议下送你出城之事。”
望着同样真切的朱序,谢离心中感激之余,也颇有些不好意思。差点脱口而出:“我本来就在打算偷偷出城来着”。
只是在最后还是忍住了,如此感人的气氛下,这句话实在是太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