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盖海携噩耗而返。甄都惊闻太师暴毙。
船上人等,虽讳莫如深。闭口不言,当日之事。然朝野早已风闻,王太师乃死于党争。稍后又闻诸多支零破碎,细节汇聚。便有人,拼凑出蛛丝马迹。譬如,卫将军曹操,弃营中陈留船民,乘夜登船。另有上巳之日,盖海逆流而上,泊入敖仓。更有阳安长公主,携六子一女,伴驾西行。敖仓港中,亦有人窥见镇东将军兼领徐州牧吕布,及徐州谋主陈宫踪迹……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看似无有定论。然却坐实,党争无疑。
一时,“天子感恸,百姓丧气”。
天子感念王允,忠贞大节,伏清死直(语出《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意为,守清白节操,为正道而死),以隆礼葬之。又遣虎贲中郎将王越,“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以本官受绶,送还本郡”。稍后,又封王允长子王盖,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王允之死,一日已传遍河北。
安贵妃伴驾未归。公孙王后传语王太后。上表甄都。请徙王太师棺椁,入蓟王陵。以国礼葬之,四时祭奠。天子无不应允。
王太后遂遣门下督郑泰,并门下主簿孙乾,过河来迎。
太师满门家小,扶柩车登船。赴蓟国安葬。
王党悉去职守孝,同赴河北。
朝中百官,散去大半。便是徐州四相,亦不例外。本以为,曹党大胜,必补空缺。曹氏父子,从此权倾朝野。那日,曹太保抱恙入太师府吊丧。岂料,回府后便一病不起。人言,恐命不久矣。
年前,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
年初,果然应验。王太师驾鹤西去,曹太保亦阳寿尽矣。
比起满城流言风语,无有定论。盖海殿中亲历者,无不震撼无以复加。
天下,竟真有汉室忠臣,譬如楚之三闾大夫。
太师无辜。之所以,伏罪而死。全护党羽也罢,耻于续命也好。皆非太师所欲。如太师所言,群下有罪,老臣首居。
伏完、桓典、吕布、陈宫等人。以下犯上,以卑谋尊:挟外镇之威,内劫幼主,求党同伐异。大逆不忠,无过此者。
乃至臣道沦丧。“长幼失序,尊卑错乱”。
“性命事小,失节事大”。故太师,以死谢罪。后,世风日下。为苟活性命,忍辱偷生,无所不用其极。“蝼蚁尚且偷生”。于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明白,毋需明白。难得糊涂,谁又能活得明白。但也切莫,以己度人。只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却不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一言蔽之,可不必行,但必要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别赠言,字字珠玑,谆谆教诲:人有八疵,事有四患,能去八疵,无行四患,始可教化,于国无患。
却不知,陛下可曾,字字入耳。
王党北上,关东士林大衰。吏治官场,亦风雨欲来,将起天翻地覆之变。
时局一时波橘云诡。何去何从,无有定论。
太师暴毙。王党本该以王允长子,彭城相王盖继为党魁。然彭城相王盖,却与下邳相王宏、琅邪相宋翼、东海相士孙瑞,同日去官。扶棺北上,为太师守孝。
话说,徐州牧吕布,因祸得福。再无上公掣肘,亦不费一兵一卒,得四国之治。稍后,吕布拜主簿张邈为下邳相,从事中郎许汜为东海相,王楷为琅邪相,赵昱为彭城相。
长史陈宫,领军师中郎将,专治府事。
陈宫、张邈,乃吕布左右二臂。许汜,襄阳名士,赵昱,琅琊名士,二人皆有国士之名。正当其用。
另有别将吴资、高雅、侯谐、赵庶、李邹等,皆有封赏。
广陵一郡,乃为陈登牧守。
尚有平原名士陶丘洪。清达博辩,文冠当代。后举孝廉。交好华歆,曾替史弼辩诬名声,推刘繇为茂才。朝廷都甄,公车征辟,出为太师府主簿。兖州之乱时,随吕布举事,为其出谋划策。知王太师暴毙,遂弃官北上。吕布携麾下文武,十里相送。
话说,张邈曾为太师府长史。本亦欲同去。却被吕布百般挽留。并告知当日盖海殿中详情。知太师为曹嵩所迫,以死明志。张邈去意全无,指天为誓,欲为太师报仇雪恨。
携数万陈留大姓迁居下邳,并数万陈国弩士归来。吕布坐拥十万兵马,足可与曹孟德,逐鹿关东。
毋论甄都朝政,为谁人所握。
吕布坐拥大州,麾下人才济济,兵强马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已是百无禁忌。
如陈公台所言:有利则恭,无利则悖。
吕布深以为然。
自得四国。毋论陶谦,生死与否,已无碍大局。至于陈王宠之大仇。累及太师暴毙,吕布也已尽力。遣使陈国幼主,细说详情。又上表甄都,求立傅、令,专治宫事。定要保陈王母子平安。
只需有吕布一日,自无人敢动陈王母子分毫。
陈国数万弩士,自甘为其所用。
有陈公台,为其谋划江山。吕奉先,渐除匹夫之名。位列六雄,实至名归。
正如王允暴毙,吕布除桎(梏)。此乃,朝廷控制力削弱之必然。关东群雄,如青州牧刘岱、豫州牧丁原、荆州牧刘表、乃至司州牧黄琬,渐不尊号令。
待王太师入土为安。曹太保与世长辞。
不出意外。便是曹吕大战之始。
世人皆拭目以待。
蓟国北港。
左右国相、幕府三丞,并蓟国文武百官,肃容列队,迎太师柩车下船。
以国礼,葬于蓟北王陵。礼毕,入宫觐见王太后,王后。稍后,诸子、门下,于墓旁结庐守孝。太师发妻,入凤梧馆安身。王氏一门,举家礼遇。
书传丰州,摩揭陀国,华氏城,香花宫。
安贵妃,泪如雨下。
蓟王柔声宽慰,亦不胜唏嘘。
丰州诸事皆毕。若非希俄斯姐妹,余毒未尽。蓟王早归心似箭。
眼看关东大乱在即。唯恐社稷有失。蓟王遂传王命,择日班师。
返回蓟国。
船上人等,虽讳莫如深。闭口不言,当日之事。然朝野早已风闻,王太师乃死于党争。稍后又闻诸多支零破碎,细节汇聚。便有人,拼凑出蛛丝马迹。譬如,卫将军曹操,弃营中陈留船民,乘夜登船。另有上巳之日,盖海逆流而上,泊入敖仓。更有阳安长公主,携六子一女,伴驾西行。敖仓港中,亦有人窥见镇东将军兼领徐州牧吕布,及徐州谋主陈宫踪迹……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看似无有定论。然却坐实,党争无疑。
一时,“天子感恸,百姓丧气”。
天子感念王允,忠贞大节,伏清死直(语出《离骚》:‘伏清白以死直兮。’意为,守清白节操,为正道而死),以隆礼葬之。又遣虎贲中郎将王越,“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以本官受绶,送还本郡”。稍后,又封王允长子王盖,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王允之死,一日已传遍河北。
安贵妃伴驾未归。公孙王后传语王太后。上表甄都。请徙王太师棺椁,入蓟王陵。以国礼葬之,四时祭奠。天子无不应允。
王太后遂遣门下督郑泰,并门下主簿孙乾,过河来迎。
太师满门家小,扶柩车登船。赴蓟国安葬。
王党悉去职守孝,同赴河北。
朝中百官,散去大半。便是徐州四相,亦不例外。本以为,曹党大胜,必补空缺。曹氏父子,从此权倾朝野。那日,曹太保抱恙入太师府吊丧。岂料,回府后便一病不起。人言,恐命不久矣。
年前,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
年初,果然应验。王太师驾鹤西去,曹太保亦阳寿尽矣。
比起满城流言风语,无有定论。盖海殿中亲历者,无不震撼无以复加。
天下,竟真有汉室忠臣,譬如楚之三闾大夫。
太师无辜。之所以,伏罪而死。全护党羽也罢,耻于续命也好。皆非太师所欲。如太师所言,群下有罪,老臣首居。
伏完、桓典、吕布、陈宫等人。以下犯上,以卑谋尊:挟外镇之威,内劫幼主,求党同伐异。大逆不忠,无过此者。
乃至臣道沦丧。“长幼失序,尊卑错乱”。
“性命事小,失节事大”。故太师,以死谢罪。后,世风日下。为苟活性命,忍辱偷生,无所不用其极。“蝼蚁尚且偷生”。于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明白,毋需明白。难得糊涂,谁又能活得明白。但也切莫,以己度人。只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却不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一言蔽之,可不必行,但必要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别赠言,字字珠玑,谆谆教诲:人有八疵,事有四患,能去八疵,无行四患,始可教化,于国无患。
却不知,陛下可曾,字字入耳。
王党北上,关东士林大衰。吏治官场,亦风雨欲来,将起天翻地覆之变。
时局一时波橘云诡。何去何从,无有定论。
太师暴毙。王党本该以王允长子,彭城相王盖继为党魁。然彭城相王盖,却与下邳相王宏、琅邪相宋翼、东海相士孙瑞,同日去官。扶棺北上,为太师守孝。
话说,徐州牧吕布,因祸得福。再无上公掣肘,亦不费一兵一卒,得四国之治。稍后,吕布拜主簿张邈为下邳相,从事中郎许汜为东海相,王楷为琅邪相,赵昱为彭城相。
长史陈宫,领军师中郎将,专治府事。
陈宫、张邈,乃吕布左右二臂。许汜,襄阳名士,赵昱,琅琊名士,二人皆有国士之名。正当其用。
另有别将吴资、高雅、侯谐、赵庶、李邹等,皆有封赏。
广陵一郡,乃为陈登牧守。
尚有平原名士陶丘洪。清达博辩,文冠当代。后举孝廉。交好华歆,曾替史弼辩诬名声,推刘繇为茂才。朝廷都甄,公车征辟,出为太师府主簿。兖州之乱时,随吕布举事,为其出谋划策。知王太师暴毙,遂弃官北上。吕布携麾下文武,十里相送。
话说,张邈曾为太师府长史。本亦欲同去。却被吕布百般挽留。并告知当日盖海殿中详情。知太师为曹嵩所迫,以死明志。张邈去意全无,指天为誓,欲为太师报仇雪恨。
携数万陈留大姓迁居下邳,并数万陈国弩士归来。吕布坐拥十万兵马,足可与曹孟德,逐鹿关东。
毋论甄都朝政,为谁人所握。
吕布坐拥大州,麾下人才济济,兵强马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已是百无禁忌。
如陈公台所言:有利则恭,无利则悖。
吕布深以为然。
自得四国。毋论陶谦,生死与否,已无碍大局。至于陈王宠之大仇。累及太师暴毙,吕布也已尽力。遣使陈国幼主,细说详情。又上表甄都,求立傅、令,专治宫事。定要保陈王母子平安。
只需有吕布一日,自无人敢动陈王母子分毫。
陈国数万弩士,自甘为其所用。
有陈公台,为其谋划江山。吕奉先,渐除匹夫之名。位列六雄,实至名归。
正如王允暴毙,吕布除桎(梏)。此乃,朝廷控制力削弱之必然。关东群雄,如青州牧刘岱、豫州牧丁原、荆州牧刘表、乃至司州牧黄琬,渐不尊号令。
待王太师入土为安。曹太保与世长辞。
不出意外。便是曹吕大战之始。
世人皆拭目以待。
蓟国北港。
左右国相、幕府三丞,并蓟国文武百官,肃容列队,迎太师柩车下船。
以国礼,葬于蓟北王陵。礼毕,入宫觐见王太后,王后。稍后,诸子、门下,于墓旁结庐守孝。太师发妻,入凤梧馆安身。王氏一门,举家礼遇。
书传丰州,摩揭陀国,华氏城,香花宫。
安贵妃,泪如雨下。
蓟王柔声宽慰,亦不胜唏嘘。
丰州诸事皆毕。若非希俄斯姐妹,余毒未尽。蓟王早归心似箭。
眼看关东大乱在即。唯恐社稷有失。蓟王遂传王命,择日班师。
返回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