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仿“雍正宣德炉”的东西,同样不少。这一件余耀并未细看,一时也难以定论。如果是高仿的雍正宣德炉,那也是一流高手所为了。
    这第二场,如果把高仿的事儿放到一边,就上的东西的名头来说,还是很有档次的。
    这件“宣德炉”,过了二十分钟,才有人拿下。
    这个,不管余耀看上看不上,都没办法,没资格抢。叶霁云也不是杨锐,不太方便让她代劳;而且,余耀在后面也看不清楚。
    这个过程中,叶霁云听余耀和杨锐说了几句,不由对余耀刮目相看,特别是他没看底款就能判断出是雍正时期的东西。
    第三轮抽签,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余耀,而杨锐和叶霁云则落空了。
    只是这次上的东西很小,是一只茶盏。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茶碗,不过这东西不能用现在的说法。
    口径十厘米左右,高五厘米左右。
    标价却比前面两件东西都高。
    四百万。
    这只茶盏施了黑釉。不过,碗上,特别是碗的内壁,有湛蓝的色的毫毛般的细纹。在灯光的照射之下,分外夺目。
    建窑兔毫盏。
    余耀也不能一眼定真假,但这个标价,肯定是按照宋代建窑来的。
    宋代的官窑系统有汝官哥钧定,民窑系统也有八大名窑,建窑,就是其中之一。建窑,也就是建阳窑,窑址位于福建的建阳。
    建窑很特殊,主力产品就是茶盏,这也和窑口所在的省份是产茶大省有关。
    建窑的茶盏,胎是黑或者黑褐色的,所以有些史料上也叫“乌泥窑”。同时,基本也是黑釉。
    宋代流行的是青瓷,为什么这样的“黑瓷”能够名垂千古?就因为这个窑口主要出产的是茶盏,其他的东西烧得少。
    为什么黑茶盏受欢迎?因为和宋代的饮茶习惯有关系。
    宋代之前的唐代人喝茶,茶叶碾成末,煮,还加上盐、加上作料,说“茶粥”也不为过,所以,喝茶,一开始叫吃茶。
    宋代呢,变成了点茶,就是冲茶。不过和现在还是有点儿不同,现在开水冲泡茶叶,一般不会把茶叶也吃了。宋代呢,是把茶叶磨碎再调制成膏,喝的时候一起喝下去。比唐代简单,但也有之前的影子,起码茶叶是都吃了的。
    今天只喝茶水的习惯,明代才有。这和朱元璋对茶叶“废团改散”有关系。
    而在宋代,点茶的习惯导致出现了斗茶的习俗。斗茶有很多比试要点,只说其中一项,就是“色白为贵”,而且“青白胜黄白”。
    所以,黑茶盏就受到了欢迎,和茶水对比强烈嘛。
    还有一个辅助原因,建窑烧造建盏所用的黑泥保温性比较好,凉得慢。
    黑的主色调是个基础,若只是黑,也不会名气这么大。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黑釉烧出来的变化。
    这里面很复杂,简单来说也是一种窑变,因为建窑的黑釉属于结晶釉,含铁量高,窑内的高温,会使釉中铁晶体产生奇妙的变化。
    烧出来之后,釉色的底,还是是黑的,但是上面会出现兔毫、油滴、鹧鸪斑之类的异色纹路,特别是在光照之下,尤为炫目。
    比如这只兔毫盏,黑釉上面出现细如兔毫的纹路,灯光下闪动湛蓝光芒,很漂亮;如果配合茶水来看,会更漂亮。
    在建盏当中,兔毫盏首推第一。还有油滴、鹧鸪斑等等一些纹路,也很漂亮,但是不及兔毫名贵。
    因为建盏的釉色纹路,会展现出彩光耀目的状态,所以还有个名字,叫做“曜变”。
    这个词儿,华夏人宋代以后基本就不用了,但是建盏传到倭国以后,他们一直在用。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这是倭国专有的词汇,其实不是,只是华夏后来不用了而已。
    倭国人称呼建盏,还有一个词儿,叫做天目盏。这是因为宋代有倭国僧人西渡来华,在天目山上学佛参禅,也在此发现了建窑茶盏瓷器,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奉建盏为宝,带回国后极为珍视。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建盏工艺品,虽然无法和宋代的相比,但是拿来喝茶,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摆在余耀面前的这只兔毫盏,在几个人的建议下,老头儿先后多角度展示过。
    这件东西虽然标价不低,但如果是宋代的建窑兔毫盏真品,保存又如此完好,余耀还是会动心的。
    毕竟是一千年前的名窑精品啊。
    即便是宋代,也不是普通人能用的,没准儿宋代的哪个人物还用来喝过茶呢!
    但是这件兔毫盏,不上手,余耀一时也难以判定真假。鉴定建窑,重量、胎釉的手感,也都是很重要的。比如“兔毫丝”的那种凹凸的感觉,真品和高仿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用手指轻敲胎骨,真品也会有一种特别的类似金属的声音。
    要是像那件蒙造皮子活儿的价格,甚至是几万十几万的价格,余耀都可能赌一把。
    但四百万,实在是太高了。
    第二场上了三件东西,弘治黄釉碗余耀瞅出了端倪,雍正宣德炉不得近前,这一件总算能够细看又有资格抢了,只凭目测,竟然却又难以断定!
    这个流水席,确实是不容易吃饱的。卖家不光有定价权,而买家,只有靠眼力,但眼力也受到限制。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这只兔毫盏,暂时也没有人出手去抢标价牌。
    “老爷子,我能再看看胎底么?”余耀冲着老头儿开了口。
    老头儿微微一笑,“当然可以,现在他们都没要求了,你可以看得更细一些。”
    老头双手稳稳拿住,将胎底展示给余耀,余耀则进一步凑近细看。
    之前,余耀已经跟着别人看过胎底了,粗而坚硬,黑中泛紫,类似铁渣,同时,还能看到烧窑时“垫饼”留下的浅黄残迹。这些,都是宋代建盏的典型特征。
    余耀之所以要再看看,是因为在目测的条件下,胎底的特征和圈足的垂流釉,算是最容易露出马脚的地方了。

章节目录

玩宝大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木赤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木赤火并收藏玩宝大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