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主任可能有所不知,我有拍品上拍。”余耀改了称呼。
    “我知。”欧阳松点点头,“不过,我想知道余先生还对什么拍品感兴趣?”
    “我今天去预展看了,好像重头是一件洪武釉里红大碗。”
    听了余耀的模棱两可,欧阳松顿了顿,“有件青瓷台盏,我看不太懂,不知余先生注意到了没有?”
    “这个确实注意到了,我也很喜欢越窑,不过说到兴趣,还得看看实物再说。”余耀很平淡地应道,“不过很可惜,今天预展没上。”
    “怎么,余先生也认为是越窑?”
    “没看实物之前,我只能相信嘉尔德的专家。”
    欧阳松很淡定地点点头,转而问道:“我听说余先生和福满仓很熟?”
    “认识,谈不上很熟。”
    欧阳松的思维似乎转换得很快,接着又说,“如果余先生有时间,明天预展之后,也就是余先生看过所谓的越窑青瓷之后,我想再和你碰碰头。”
    “那就再约?”
    “好。这是我的名片。”欧阳松的名片,是致远古董艺术品经纪公司的名片。
    余耀也把自己的名片递上了,是江州格古斋古玩店的名片。
    余耀先走一步,欧阳松却继续喝起咖啡来。
    第二天预展,余耀自然是去了,欧阳松也去了。
    这件青瓷台盏,放的并不是一个显眼的位置,不过,却有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展示一次。
    看的时候,余耀和欧阳松都很专注。
    余耀的重点,是底。因为拍卖图录上,只有三张图片,分别是侧面,俯视面,还有一张局部细节图,并没有底。
    在现场看了底之后,余耀有些意外。
    这件青瓷台盏,有点儿奇怪,其他的方面,似乎都和传说中的柴窑相符合,只有底有些特别,更接近越窑。
    虽然没有柴窑的实物传世,但是根据相关史籍,底部露胎的颜色,应该是土黄色。但是这件台盏,胎底黄中偏白,而且有打磨过的痕迹。
    打磨过并不奇怪,毕竟是历经千年的东西,为人私藏,打磨修整,这说得通,因为什么样的收藏者都有,有的人就喜欢所谓的“完美”。但是这颜色,却是个很大的疑点。
    如此一来,这件青瓷台盏,就有点儿两不像。
    但余耀想了一会儿,很快就释然了,尽信史不如无史,文物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能参考纠正文字史料的错漏。
    这件青瓷台盏,必不是越窑。
    若不是柴窑,又是哪个窑口呢?
    若是柴窑,那史籍中的黄土底色,就有问题,最起码一部分柴窑不是土黄底色。
    正在此时,欧阳松却凑近余耀,低声道,“倭国的青百合花瓶,应该不是柴窑。”
    柴窑失传已久,一件青瓷百合花瓶曾在倭国某美术馆展出,釉色如天空般明净,曾一度引发热议,被怀疑极有可能就是华夏失传已久的“柴窑”。
    余耀点点头,他也并不相信。
    在历史上,出现柴窑的传闻很多,包括明清时期,比如传闻严嵩曾经搜罗到过十几件柴窑,比如乾隆还写过咏柴窑的诗。但因为均未有实物出现,也只能引为谈资。
    “余先生怎么看?”欧阳松又问。但问了之后,却不待余耀回答,就转身走了。
    余耀看了看她的背影,没有跟上去。
    才持璜却凑了上来,“你什么时候勾搭上的?”
    “这话忒难听了。”
    才持璜笑了笑,“孙先生也来了。”
    余耀一愣,“不是拍卖之后见面么?”
    “他改主意了。”才持璜伸手往上指了指,“三十分钟后碰面。”
    “也好。”余耀深吸一口气。
    好在沈歌对古玩兴趣大,所以余耀简单和她说了说,便去和这位青瓷台盏的原主孙先生见了面。
    这位孙先生肤色很黑,身材瘦小,眉眼之间透着生意人的那种精明。
    见面是酒店的一处套房,才持璜介绍之后,孙先生便说道,“我听说余先生想出手,早说就好了,我直接送给你不就行了!”
    哪会有什么早说?客套话总是会假设不存在的条件。
    “一样,拍卖的时候我多出点儿,让孙先生把亏在拍卖行的佣金赚回来。”余耀也只能说客套话。
    两人客套了几句,余耀便也就直奔重点了,“孙先生这件越窑青瓷台盏,我听说是祖传的?”
    “要真是祖传珍藏,哪能轻易出手?”
    余耀一时语塞,这好像把天聊死了。
    孙先生却又道,“怎么说呢?这是我的祖父,民国时期在沪海买的。”
    “噢,那也算祖传。”余耀只好如此应了一句。
    “祖传不光是祖辈相传,还得郑重交代才行。”孙先生接着说道,“这件青瓷台盏,算是他喜欢的东西,临终前却没有交代,那就是可以由后辈做主了。”
    “如此听来,老爷子是个大收藏家啊!”
    “只是可惜,大部分藏品都在离开华夏时散失了,这件青瓷台盏,因为被他一直当成饮用好酒的酒具,才带到了国外。”
    “这青瓷台盏,你说是从沪海买的,是从古董店之类的地方买的、无从稽考了么?”余耀转而问道。
    “不是。”孙先生笑道,“余先生既然想买,我和才总又是朋友,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台盏,来历还是有点儿故事的。”
    余耀一听,眼睛一亮,摸出烟来递烟,孙先生却说不会,余耀便自顾点了,听他说。
    “民国时期,沪海有个华夏古物商场,是民国时期第一家室内古玩交易场所,余先生听说过吧?”
    “略知一二。”
    “嗯,这个市场还是比较有名的。当时除了有入驻店铺的古玩商,还有两种人很活跃。一种人是跑筒子的。”
    所谓跑筒子,和夹包袱大同小异,挨家挨户收东西,跑到这个市场来放货。
    “还有一类人,就是掮客,和跑筒子的不同,他们是从市场里‘收货’,然后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卖给有实力的收藏家。”孙先生介绍,“这件青瓷台盏,是一个掮客手里的货。”

章节目录

玩宝大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青木赤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木赤火并收藏玩宝大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