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报纸看似是新潮的一件事,可是根本上还是文字上的东西,宁渝也没办法去找一些思想足够开放的人才来做,因此尽管吕毅中、严鸿逵和彭启丰这三人都是儒家思想信奉者,可是宁渝也不会选择摒弃不用。
说起来宁渝眼下很尴尬的一个局面,便是这个帝国看似人才济济,可大部分都是信奉儒家的旧式人才,因此宁渝在选人用人之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特别是在前期打天下的时候,宁渝也对于儒家士子整体还是采取拉拢的态度。
当时虽然也弄出了一所复汉政务大学,还让李绂针对性改变了教材,可是毕竟是难以脱离这个时代的框架,因此也没有特别让宁渝感到惊喜的地方,可是无论怎么说,这也算是宁渝向儒家挖下的第一镐墙角了。
因此当眼下宁渝掀起了一场改革,那么对于思想领域上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到了日程上来,报纸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写的人是儒家大师,看的人也是儒家士子,因此宁渝就打算利用报纸,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来实现儒家的改造。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吕毅中也好,还是严鸿逵和彭启丰也罢,都是儒家的正统支持者,以他们的思想能够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宁渝几乎用屁股蛋子都能想到,这样的东西可不是宁渝想要的,因此相关的洗脑是不能少的。
“臣吕毅中见过皇上!”
“臣严鸿逵见过皇上!”
“微臣彭启丰,见过皇上!”
很快,在内侍的通禀下,三人都带来了奉天殿,只是见到一脸兴奋的宁渝时,却无一不脸色有些怪异,也不敢多看,纷纷拱手行礼。
吕毅中和严鸿奎二人不必多说,自从到了武昌后,便一直很支持宁楚,而后大楚建立之后,他们二人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的奖赏——文华殿大学士,官秩不算特别高,属于正二品,与各部尚书并列,不过在权力上,宁楚的大学士却是一个荣誉职衔,与明清的大学士远远不能相较。
吕毅中和严鸿奎二人也没有更大的野心,有了大学士的犒赏也算是足够,而且严鸿奎的弟子沈再宽,也谋得了一个知县的位子,当下自然是对宁楚感恩戴德。
相对于旁边已经功成名就的老前辈,状元彭启丰却或多或少有些失落之感,他当初一举折下桂冠,心里也是有些兴奋与激动的,后来任官也是进了楚王府侍从室,等到大楚建立之后,他也被任为了翰林院的编修,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已经在宁楚内部待过许久的他,当然清楚眼下的翰林院浑然不是那么回事!
明清之际,内阁首辅必是翰林出身,因此清贵的翰林院也就成为了天下第一等的出身,一甲榜上的前三位都少不了翰林院的锻炼,大家一想到了日后的美好生活,当下也就忍住了这般清苦的翰林生活。
可是如今的宁楚,随着制度的变动后,浑然不是那么回事了,翰林院被归于教育部下属,日后的升官路子,基本上都是在教育部这个圈圈里打转,想要当内阁首辅?做梦去吧!
要知道,眼下的宁楚信奉一个政策,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想要升官?别做梦了!
因此彭启丰被分到了翰林院之后,甚至感到了绝望,与他一道观政结束的众人都去了比较好的去处,刘统勋去了帝乡孝感县做了县令,汪由敦去了关键要地大冶做了县令,而陈大受则是进了财政部,也算是不错的差事,而那吴敬梓更是了不得,直接进入了行政院办公司,成了一名副司长,级别虽然不高,可是权力却大的吓死人。
反倒是他彭启丰状元出身,如今却混得最为落魄,心里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如今得蒙皇帝召见,整个人都有些紧张过度,在说话时声音都有些发抖。
宁渝深深望了一眼彭启丰,笑道:“翰文,近来可好?朕把你放在翰林院,你可知是为什么?”
彭启丰平复了下内心的激动,低声道:“微臣以为,这是皇上对臣的磨炼......臣心里甘之如饴.......”
这些话都是套话罢了,其实彭启丰心里还是希望宁渝能够重用他,至少不能继续留在翰林院,无论是留在行政院还是去都察院,或者是去地方为官,都是不错的选择。
宁渝轻轻摇摇头,“翰文,朕会给你锻炼的机会,但是跟你想象的不一样,留在翰林院,只是朕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却是让彭启丰和严鸿奎二人有些疑惑,而反倒是吕毅中心里似乎有所感悟,他望着彭启丰的眼神却是柔和了许多。
“朕以为,你彭启丰之才能绝不比其他几个人要差,但是你们的才能所体现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
宁渝慢慢说道,他尽可能用委婉的方式去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毕竟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其实还是很单一的,很多人做官的想法都是为了做天下事,为了做万民事,如果告诉他不能做,对于一个人的信心打击是非常大的。
“刘统勋和汪由敦是未来的封疆大才,长于俗务,朕便将他们放到基层去做实事,将来只要不行差踏错,将来部阁高位不是没有机会;吴敬梓谨慎有方,处事不乱,因此放在办公司也是合适的,而陈大受精通算计,心思玲珑,财政部可供其大展身手.......”
宁渝将这些人一一说过后,才望着一脸患得患失的彭启丰,意味深长道:“可唯独你彭启丰,才能真正在学问一道上得到深入研究,这样的才能放在官场上却是可惜了,朕让你进翰林院不过是过度之地,如今却是有一个机会,可以尽情展现你的才能......”
彭启丰深深一礼,叹息道:“臣不善于俗务,亦无折樽冲俎之才能,以致于让陛下操心过甚,臣实在有愧与陛下,陛下但有吩咐,臣万死不辞!”
宁渝哈哈大笑,“朕不要你万死,但是确实有件事适合你去做,那就是创建我大楚第一份报纸,用你的手中之笔,为我大楚百姓带来一方天地。”
“报纸?”
不光是彭启丰有些不理解,就算是一旁的吕毅中和严鸿奎,也感觉有些迷迷糊糊,不过他们大概也猜到了,召集他们三人过来的目的,想必就是为了这报纸的缘故了。
“朕以为,这一次制定的《钦定大楚宪法》和《大楚田亩制度》,为何推出屡屡受挫?原因就在于天下人不懂朕的良苦用心,亦不懂新政之利,就会有抵触的心理,朕不怪他们,可是,朕希望能够通过报纸的形式,让天下人能够知道朝廷的政策,能够明白朕的用心。”
宁渝脸色有些严峻,实际上政令从上而下,很容易出现走形的情况,像王安石变法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很多政令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真到了地方实施后,却几乎变成南辕北辙,原本的利民之举,变成了害民之举,因此用报纸来保持上下有一条沟通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彭启丰一听完宁渝所言,却是无比振奋,他原本就是初入官场,还是去的翰林院,心性里还是颇有一番为国为民的气度,高声道:“陛下圣明,若能施行此措施,天下黎庶百姓都能清楚了解到国政,也就少了许多误会和争端,对于陛下的用心也就更能深切感受。”
宁渝微笑道:“只是这报纸想要传达其应有之义,便不能缺少这主笔之人,否则也无人会看,当然这主笔之人需得文坛之大家方可.....朕以为,吕先生和严先生乃江南大儒,正合该负责此事。可为总编及副总编。”
二人听了,当下便领旨谢恩,只是相对于年少的彭启丰,已经一大把年纪的吕毅中多少也经历了许多事,当下便有些犹豫,低声道:“陛下,此举措虽好,可是难免会被一些人所利用,若是落入奸人之手,怕是会引起大乱。”
宁渝微微一笑,他当然明白,如果报纸没有控制好,所带来的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不过他已经做好了相关的举措。
“朕决意在宣传部下设立新闻出版司,负责全国之图书出版以及报刊发行之责,日后所发行之报刊,需要在新闻出版司登记造册,对于其内容之审核亦由该司负责,首任司长暂处于空缺状态,彭启丰可为副司长。”
说罢,宁渝望向了彭启丰,笑道:“此事责任重大,朕希望你能挑起这份重任,不要辜负了朕的期许。”
彭启丰心里微微激动,正五品的副司长一职已经足够让他惊喜了,更不用说简在帝心,当下便行礼道:“微臣遵旨。”
“这报纸前面可以主要以朝廷的法令为主要内容,把朕颁布的这些法令,一条条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细细说一说,然后朝廷内发生的一些大事也可以登记上去.......当然现在很多东西都不成熟,可每月一刊,日后酌行添加。”
宁渝不厌其烦地吩咐着,他可不希望这起头一件事就给办拧了,而且眼下这张报纸并非全部,将来还会逐渐放开新闻业,让民间更多的报纸,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参与到其中来,这样也能多几条言路出来。
“臣等知晓,只是还请皇上为此报赐下名字来。”
宁渝细细思索了一番,却一直没有想到什么满意的名字,便笑道:“二位乃大才,可有什么想法?”
吕毅中微笑着轻声道:“我等士大夫立于世间,正所谓‘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不如就叫做清流报吧。”
“清流报.......”
宁渝轻轻咀嚼着这个名字,他心里其实是有些不太感冒的,要知道明末的清流在家国覆灭之际,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作为,只是这个名字是吕毅中提出的,当下也就不再反对。
清流就清流吧,反正到时候回头也得弄个‘浊流’出来对抗!
朝廷内部有党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如今初创的大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包括现在成立的清流报,将来也会被人所利用,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宁渝根本不会担心,因为在他的计划里,未来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清流报......
对于宁渝而言,现在更多的是解决有无的问题,只有先有了一份报纸,能够尽可能在读书人当中传播,接下来就可以办一些更加通俗易懂的报纸,在普通老百姓当中传播,就算老百姓不识字也没关系,这城里也都有读报人.......
严格来说,宁渝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传统儒家士林的话语权当中,撕开一道口子来,哪怕是用的儒家士子也没关系,撕开了口子,将来也可以灌输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进去,只要时间足够长,那么迟早有一天,话语权也会被宁渝给彻底握在手中。
很快,行政院宣传部下面挂着了一个新的牌子——新闻出版司,这对于宣传部尚书宁忠权来说,却是有点摸不着头脑,自从立国之后,宁忠源也封了个王爵,还得了个宣传部的尚书位置,整个人都沉稳了几分。
只是还没等宁忠权搞清楚之际,第一版的清流报却是正式出炉,上面的文字并不多,豆腐大小的四个板块,载着四篇文章,幅度虽然都不长,可是都是讲的朝廷目前的大政,文字精义都相当了得,一看便是大家之作。
“好文章啊!这是哪位大家之作?是要呈奏给皇上看的么?”宁忠权读得兴起,却是扭头就坐在了新闻出版司的正堂上,看得是津津有味。
“启禀王爷,这是清流报的第一版,乃吕先生与严先生的大作,正是要呈奏给皇上。”彭启丰脸上带着几分淡淡的笑容,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如今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许多。
“清流报,好!我大楚就是需要这样的报纸!若是日后再有新的,切记给本王送上一份来......”
宁忠权一边恋恋不舍地交出自己手里的报纸,一边殷切叮嘱着,“好文共赏,皇上也不会怪责的,不过你放心,本王绝不会给外人知晓......”
虽然知道宁忠权是这般的性子,可是此时的彭启丰依然感觉到几分滑稽,他摇摇头,接过报纸道:“王爷,将来这报纸在大街小巷上就可以买到.......”
“街上就能买到?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宁忠权望着面前的彭启丰,终究是摇了摇头,这世道,还真是变了!
说起来宁渝眼下很尴尬的一个局面,便是这个帝国看似人才济济,可大部分都是信奉儒家的旧式人才,因此宁渝在选人用人之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特别是在前期打天下的时候,宁渝也对于儒家士子整体还是采取拉拢的态度。
当时虽然也弄出了一所复汉政务大学,还让李绂针对性改变了教材,可是毕竟是难以脱离这个时代的框架,因此也没有特别让宁渝感到惊喜的地方,可是无论怎么说,这也算是宁渝向儒家挖下的第一镐墙角了。
因此当眼下宁渝掀起了一场改革,那么对于思想领域上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到了日程上来,报纸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写的人是儒家大师,看的人也是儒家士子,因此宁渝就打算利用报纸,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来实现儒家的改造。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吕毅中也好,还是严鸿逵和彭启丰也罢,都是儒家的正统支持者,以他们的思想能够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宁渝几乎用屁股蛋子都能想到,这样的东西可不是宁渝想要的,因此相关的洗脑是不能少的。
“臣吕毅中见过皇上!”
“臣严鸿逵见过皇上!”
“微臣彭启丰,见过皇上!”
很快,在内侍的通禀下,三人都带来了奉天殿,只是见到一脸兴奋的宁渝时,却无一不脸色有些怪异,也不敢多看,纷纷拱手行礼。
吕毅中和严鸿奎二人不必多说,自从到了武昌后,便一直很支持宁楚,而后大楚建立之后,他们二人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的奖赏——文华殿大学士,官秩不算特别高,属于正二品,与各部尚书并列,不过在权力上,宁楚的大学士却是一个荣誉职衔,与明清的大学士远远不能相较。
吕毅中和严鸿奎二人也没有更大的野心,有了大学士的犒赏也算是足够,而且严鸿奎的弟子沈再宽,也谋得了一个知县的位子,当下自然是对宁楚感恩戴德。
相对于旁边已经功成名就的老前辈,状元彭启丰却或多或少有些失落之感,他当初一举折下桂冠,心里也是有些兴奋与激动的,后来任官也是进了楚王府侍从室,等到大楚建立之后,他也被任为了翰林院的编修,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可是已经在宁楚内部待过许久的他,当然清楚眼下的翰林院浑然不是那么回事!
明清之际,内阁首辅必是翰林出身,因此清贵的翰林院也就成为了天下第一等的出身,一甲榜上的前三位都少不了翰林院的锻炼,大家一想到了日后的美好生活,当下也就忍住了这般清苦的翰林生活。
可是如今的宁楚,随着制度的变动后,浑然不是那么回事了,翰林院被归于教育部下属,日后的升官路子,基本上都是在教育部这个圈圈里打转,想要当内阁首辅?做梦去吧!
要知道,眼下的宁楚信奉一个政策,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想要升官?别做梦了!
因此彭启丰被分到了翰林院之后,甚至感到了绝望,与他一道观政结束的众人都去了比较好的去处,刘统勋去了帝乡孝感县做了县令,汪由敦去了关键要地大冶做了县令,而陈大受则是进了财政部,也算是不错的差事,而那吴敬梓更是了不得,直接进入了行政院办公司,成了一名副司长,级别虽然不高,可是权力却大的吓死人。
反倒是他彭启丰状元出身,如今却混得最为落魄,心里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如今得蒙皇帝召见,整个人都有些紧张过度,在说话时声音都有些发抖。
宁渝深深望了一眼彭启丰,笑道:“翰文,近来可好?朕把你放在翰林院,你可知是为什么?”
彭启丰平复了下内心的激动,低声道:“微臣以为,这是皇上对臣的磨炼......臣心里甘之如饴.......”
这些话都是套话罢了,其实彭启丰心里还是希望宁渝能够重用他,至少不能继续留在翰林院,无论是留在行政院还是去都察院,或者是去地方为官,都是不错的选择。
宁渝轻轻摇摇头,“翰文,朕会给你锻炼的机会,但是跟你想象的不一样,留在翰林院,只是朕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却是让彭启丰和严鸿奎二人有些疑惑,而反倒是吕毅中心里似乎有所感悟,他望着彭启丰的眼神却是柔和了许多。
“朕以为,你彭启丰之才能绝不比其他几个人要差,但是你们的才能所体现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
宁渝慢慢说道,他尽可能用委婉的方式去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毕竟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其实还是很单一的,很多人做官的想法都是为了做天下事,为了做万民事,如果告诉他不能做,对于一个人的信心打击是非常大的。
“刘统勋和汪由敦是未来的封疆大才,长于俗务,朕便将他们放到基层去做实事,将来只要不行差踏错,将来部阁高位不是没有机会;吴敬梓谨慎有方,处事不乱,因此放在办公司也是合适的,而陈大受精通算计,心思玲珑,财政部可供其大展身手.......”
宁渝将这些人一一说过后,才望着一脸患得患失的彭启丰,意味深长道:“可唯独你彭启丰,才能真正在学问一道上得到深入研究,这样的才能放在官场上却是可惜了,朕让你进翰林院不过是过度之地,如今却是有一个机会,可以尽情展现你的才能......”
彭启丰深深一礼,叹息道:“臣不善于俗务,亦无折樽冲俎之才能,以致于让陛下操心过甚,臣实在有愧与陛下,陛下但有吩咐,臣万死不辞!”
宁渝哈哈大笑,“朕不要你万死,但是确实有件事适合你去做,那就是创建我大楚第一份报纸,用你的手中之笔,为我大楚百姓带来一方天地。”
“报纸?”
不光是彭启丰有些不理解,就算是一旁的吕毅中和严鸿奎,也感觉有些迷迷糊糊,不过他们大概也猜到了,召集他们三人过来的目的,想必就是为了这报纸的缘故了。
“朕以为,这一次制定的《钦定大楚宪法》和《大楚田亩制度》,为何推出屡屡受挫?原因就在于天下人不懂朕的良苦用心,亦不懂新政之利,就会有抵触的心理,朕不怪他们,可是,朕希望能够通过报纸的形式,让天下人能够知道朝廷的政策,能够明白朕的用心。”
宁渝脸色有些严峻,实际上政令从上而下,很容易出现走形的情况,像王安石变法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很多政令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真到了地方实施后,却几乎变成南辕北辙,原本的利民之举,变成了害民之举,因此用报纸来保持上下有一条沟通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彭启丰一听完宁渝所言,却是无比振奋,他原本就是初入官场,还是去的翰林院,心性里还是颇有一番为国为民的气度,高声道:“陛下圣明,若能施行此措施,天下黎庶百姓都能清楚了解到国政,也就少了许多误会和争端,对于陛下的用心也就更能深切感受。”
宁渝微笑道:“只是这报纸想要传达其应有之义,便不能缺少这主笔之人,否则也无人会看,当然这主笔之人需得文坛之大家方可.....朕以为,吕先生和严先生乃江南大儒,正合该负责此事。可为总编及副总编。”
二人听了,当下便领旨谢恩,只是相对于年少的彭启丰,已经一大把年纪的吕毅中多少也经历了许多事,当下便有些犹豫,低声道:“陛下,此举措虽好,可是难免会被一些人所利用,若是落入奸人之手,怕是会引起大乱。”
宁渝微微一笑,他当然明白,如果报纸没有控制好,所带来的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不过他已经做好了相关的举措。
“朕决意在宣传部下设立新闻出版司,负责全国之图书出版以及报刊发行之责,日后所发行之报刊,需要在新闻出版司登记造册,对于其内容之审核亦由该司负责,首任司长暂处于空缺状态,彭启丰可为副司长。”
说罢,宁渝望向了彭启丰,笑道:“此事责任重大,朕希望你能挑起这份重任,不要辜负了朕的期许。”
彭启丰心里微微激动,正五品的副司长一职已经足够让他惊喜了,更不用说简在帝心,当下便行礼道:“微臣遵旨。”
“这报纸前面可以主要以朝廷的法令为主要内容,把朕颁布的这些法令,一条条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细细说一说,然后朝廷内发生的一些大事也可以登记上去.......当然现在很多东西都不成熟,可每月一刊,日后酌行添加。”
宁渝不厌其烦地吩咐着,他可不希望这起头一件事就给办拧了,而且眼下这张报纸并非全部,将来还会逐渐放开新闻业,让民间更多的报纸,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参与到其中来,这样也能多几条言路出来。
“臣等知晓,只是还请皇上为此报赐下名字来。”
宁渝细细思索了一番,却一直没有想到什么满意的名字,便笑道:“二位乃大才,可有什么想法?”
吕毅中微笑着轻声道:“我等士大夫立于世间,正所谓‘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不如就叫做清流报吧。”
“清流报.......”
宁渝轻轻咀嚼着这个名字,他心里其实是有些不太感冒的,要知道明末的清流在家国覆灭之际,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作为,只是这个名字是吕毅中提出的,当下也就不再反对。
清流就清流吧,反正到时候回头也得弄个‘浊流’出来对抗!
朝廷内部有党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如今初创的大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包括现在成立的清流报,将来也会被人所利用,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宁渝根本不会担心,因为在他的计划里,未来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清流报......
对于宁渝而言,现在更多的是解决有无的问题,只有先有了一份报纸,能够尽可能在读书人当中传播,接下来就可以办一些更加通俗易懂的报纸,在普通老百姓当中传播,就算老百姓不识字也没关系,这城里也都有读报人.......
严格来说,宁渝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传统儒家士林的话语权当中,撕开一道口子来,哪怕是用的儒家士子也没关系,撕开了口子,将来也可以灌输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进去,只要时间足够长,那么迟早有一天,话语权也会被宁渝给彻底握在手中。
很快,行政院宣传部下面挂着了一个新的牌子——新闻出版司,这对于宣传部尚书宁忠权来说,却是有点摸不着头脑,自从立国之后,宁忠源也封了个王爵,还得了个宣传部的尚书位置,整个人都沉稳了几分。
只是还没等宁忠权搞清楚之际,第一版的清流报却是正式出炉,上面的文字并不多,豆腐大小的四个板块,载着四篇文章,幅度虽然都不长,可是都是讲的朝廷目前的大政,文字精义都相当了得,一看便是大家之作。
“好文章啊!这是哪位大家之作?是要呈奏给皇上看的么?”宁忠权读得兴起,却是扭头就坐在了新闻出版司的正堂上,看得是津津有味。
“启禀王爷,这是清流报的第一版,乃吕先生与严先生的大作,正是要呈奏给皇上。”彭启丰脸上带着几分淡淡的笑容,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如今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许多。
“清流报,好!我大楚就是需要这样的报纸!若是日后再有新的,切记给本王送上一份来......”
宁忠权一边恋恋不舍地交出自己手里的报纸,一边殷切叮嘱着,“好文共赏,皇上也不会怪责的,不过你放心,本王绝不会给外人知晓......”
虽然知道宁忠权是这般的性子,可是此时的彭启丰依然感觉到几分滑稽,他摇摇头,接过报纸道:“王爷,将来这报纸在大街小巷上就可以买到.......”
“街上就能买到?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宁忠权望着面前的彭启丰,终究是摇了摇头,这世道,还真是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