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景山,寿皇殿。
张廷玉手里持着圣旨,站在了允禵面前,他一字一句地念着圣旨,其言辞之深切,却是感动肺腑,只让人觉得兄弟情义之深重。
然而此时跪在地上的允禵,则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并没有丝毫的感动痕迹,只待张廷玉颁下圣旨过后,这才缓缓站起了身子,接过了圣旨。
“张大人,皇上还有什么话要带给奴才的吗?”
允禵面容中透着几分沧桑,特别是眼睛更显得无比灰暗,唯独望着张廷玉时,才透出几分光来。
张廷玉望着这位过去意气风发的大将军王,低声道:“皇上的意思是,王爷还是好生在这里读书,至于佛经到时候会安排人送上来。”
“恩,本王知晓了。”
允禵随手将圣旨放在了桌子上,随后便端起了桌面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这意思自然很明显,要端茶送客了。
世人皆巴结他张衡臣,可是在他老十四得意之时,他一个张衡臣算得了什么人物?根本都不值得他这个大将军王拿正眼相瞧。
然而世事多变,如今的大将军王却只是一个连封号都没有的郡王,还是一个被幽禁的郡王,而张廷玉却俨然是军机处重臣,手执朝政大权了。
张廷玉并没有被允禵的态度触怒,只是扫视了一眼桌子上圣旨,轻轻叹口气,“王爷,如今京城正在流传一个谣言.......”
“哦?”
允禵的手指微动,随手便将茶杯放在了桌子上,有些不自然地轻声道:“衡臣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本王如今的境地,再多的谣言,也飞不到景山上面来。”
“奴才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可是这个谣言却传得似模似样,还跟王爷您有很大的关系,皇上心里难免会多想几分,奴才也就斗胆问了。”
张廷玉的神色丝毫未变,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允禵的小小失态,只是自顾自地说着。
允禵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狠狠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本王一直都在景山读书,这哪里的小人,却敢胡乱造谣生事......衡臣,你可得替本王向皇上说清楚!”
张廷玉见允禵这般说,却是深深望了对方一眼,“皇上有些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却是不用奴才去说,只是王爷日后行事还需更加谨慎才是,不要中了奸人的圈套。”
“衡臣所言,本王知晓,日后还需要衡臣替本王在圣上前面多多美言才是......”
允禵脸上有些悻悻地,他自然知道外面人行事已经露了马脚,如今听到张廷玉这般直言警告,一种久违的害怕情绪却是从心底升腾而起。
“还望王爷好自为之,奴才这便回去复命了......”
等到张廷玉离去之后,允禵却是呆呆坐了许久,过了好一阵子,他猛地一挥胳膊,却是将桌子上的茶杯连同圣旨一同扫在了地上。
破碎的茶杯碎片,连同里面的茶叶一同飞溅而出,却是让允禵的手掌被划开了一条小伤口,不断有献血从掌心里流出,滴在地上。
很快,在外面守候的奴婢们进来,一个个一言不发,低着头拿着药物、纱布进来给允禵
包扎,剩下的人则是飞快地将地上的茶杯碎片扫在了地上,还有一个奴婢则是小心地捡起圣旨,双手举过头顶,呈递在允禵面前。
允禵望了一眼带着血迹的圣旨,脸上的痛苦与不甘纠缠在一起,却是化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今日起,本王每日为母后吃斋念佛,抄录经书,任何人不得打扰。”
.............
张廷玉这番警告老十四,本身很久就是雍正的意思,对于雍正而言,如今能够留允禵一条命,也完全是看在稳定朝局的目的。若是没有外患的情况下,他老十四怕是早就已经暴毙身亡了,就冲在所谓的衣带诏目的上,他老十四就该死。
在京师突然出现所谓的衣带血诏事件之后,它就进入了雍正的眼睛里,当然也进入了粘杆处的眼睛里,在大量的密探接触的情况下,这个所谓的衣带血诏也就被调查的一清二楚。
严格来说,这件事纯粹是一些八爷党残余搞出来的,安上了老十四的名头,只是在这件事当中,老十四尽管没有直接参与进去,可是也有一些影子的痕迹。
雍正在得到了结果的同时,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惩处老八和老十四,原因很简单,这件事真要拿上台面上来说,却显得有些太正式了,反而给人一种心虚的感觉,好像他雍正的真的得位不正一样。
天可怜见,雍正得位是铁板钉钉的结果,然而继位以来却一直有人在编排,这使得雍正恼怒的同时,也尽量避免在这方面落人口实。
要知道,造谣容易辟谣难,更不用说在这种皇家隐秘上,因此雍正的想法很简单,将当事人全部处死,至于他们背后的人,杀一批,关一批,也就完事了,唯独不能拿到明面上来,否则反而会有问题。
至于老八、老九还有老十四这些人,将来雍正自然会给他们一个结果。
在得到张廷玉的回禀之后,雍正皇帝却是将他留下来了,并且还请来了徐元梦、托赖以及蒋廷锡等军机大臣,要一同商量关于云贵总督鄂尔泰所呈递上来的折子。
张廷玉看完了鄂尔泰呈递上来的折子,却是叹息了一声,轻声道:“鄂尔泰果真为国士,此策的确是一解西南之局的良方,只是......”
“只是什么?”雍正接过了话头,他眯着眼睛望着张廷玉,而此时其他大臣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张廷玉的身上。
“只是时机不对,大军压境之际,却不是此策面世之时。”
张廷玉轻轻说道,他对于鄂尔泰提出的改土归流并不陌生,实际上在之前也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只是未能成功实现罢了。
“启禀皇上,土司之患由来已久,并非急务,反倒是楚逆大军压境,方才是要紧之事,鄂尔泰此举似乎有舍本逐末之嫌疑。”
说这话的乃满洲大学士徐元梦,他性格一向秉直,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雍正却是轻轻点了点头,轻声道:“可是朕心里有所担心,若是在鄂尔泰前线对敌之时,那些土司们在后方作乱又该如何应对?特别是他们跟楚逆联手,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
“这......”
雍正的这番话却是难住了所有人,因为这一点是很难去避免的,毕竟在西南数省里,土司本身就是很大的一股势力,他们投靠谁,谁自然胜算更高。
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开口的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此时开口道:“回禀皇上,西南之事,当需分主次之敌,楚逆终究是我朝大敌,不可与之缓和,反倒是土司可以进行拉拢,只要能够守住西南,眼下不妨可以多许出一些利益来。”
当蒋廷锡的这一番话说完后,却是将鄂尔泰所呈奏的折子本意给彻底逆转了过来,将改土归流,改成了联土抗楚,倒是让在长众人颇为惊讶,这番手段却不是一般人能有,这番决心也不是一般人能下。
所有人都知道,联合土司来抗击楚逆,这本身就是一副毒药,因为只要松开了土司的缰绳,他们迟早会变成下一个杨应龙,这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皇上,若是西南得保,将来我大清自然可以好生调理土司,他们总比楚逆要容易对付一些,届时无非就是再打一次杨应龙罢了.......”
蒋廷锡脸色淡然,轻声道:“可若是西南丢了,到时候土司问题反倒是给楚逆埋下的暗刺,势必会扎得他们一手血,无论怎么说,咱们终究是不亏的.......”
雍正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酉君此言倒是合乎情理,给鄂尔泰拟旨吧。”
对于这个意见,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这个道理几乎是一捅就穿,无非就是看谁来捅破而已。
张廷玉心里清楚,蒋廷锡无非就是将雍正想说却不能说的话,给直接表达出来了,若是公然联合土司,其实就是在给下面的人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朝廷为了打击楚逆,完全可以接受地方豪强势力.......
这就是跟之前的团练之举是一条路子,然而团练在实质上已经被雍正给否定了,因为江南一战已经得出了结论,所谓的团练在训练有素的复汉军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并不能替他雍正守好江山。
因此在后来,编练八旗新军才是雍正真正的底牌,而地方的稳定也就再次变得重要起来,否则他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去编练新军,像山东、山西、河南以及直隶等地的汉人豪强,就不能继续放任了。
有了这些前番因素,鄂尔泰这个折子就显得不合时宜,毕竟这是给雍正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到底在对待地方豪强上,是武力解决还是政治妥协?
然而,雍正并不想一刀处理,在西南这种摇摇欲坠的地区,他自然不想继续投入太多的资源,可是也不能在明面上这么表示,否则四川的岳钟琪,还有甘肃的年羹尧,迟早都会有些不安,会担心自己变成了弃子。
于是,蒋廷锡的这番奏对便契合了雍正的想法,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正所谓功归于上,过诿于下,这才是历来君王的帝王心术。
只是张廷玉心里悠悠叹了口气,他完全能够想到当鄂尔泰接到谕旨时的心情,或者说鄂尔泰从一开始就弄错了一件事,他去西南并不是去解决问题的,而是要去维持局面的,维持着跟复汉军不死不活的局面。
终归说到底,无论是之前的江南,还是现在的西南,都是朝廷在安庆决战后的无可奈何之举,毕竟没有足够的底气去打这么一场仗,那就只能选择拖了。
然而,拖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拖到对方崩溃,要么就是拖到自己死了。
可是眼下的大清,似乎根本等不到宁楚的崩溃,反倒是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崩溃,就如同堤坝上面的一道裂痕,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只会变得越来越大。
张廷玉手里持着圣旨,站在了允禵面前,他一字一句地念着圣旨,其言辞之深切,却是感动肺腑,只让人觉得兄弟情义之深重。
然而此时跪在地上的允禵,则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并没有丝毫的感动痕迹,只待张廷玉颁下圣旨过后,这才缓缓站起了身子,接过了圣旨。
“张大人,皇上还有什么话要带给奴才的吗?”
允禵面容中透着几分沧桑,特别是眼睛更显得无比灰暗,唯独望着张廷玉时,才透出几分光来。
张廷玉望着这位过去意气风发的大将军王,低声道:“皇上的意思是,王爷还是好生在这里读书,至于佛经到时候会安排人送上来。”
“恩,本王知晓了。”
允禵随手将圣旨放在了桌子上,随后便端起了桌面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这意思自然很明显,要端茶送客了。
世人皆巴结他张衡臣,可是在他老十四得意之时,他一个张衡臣算得了什么人物?根本都不值得他这个大将军王拿正眼相瞧。
然而世事多变,如今的大将军王却只是一个连封号都没有的郡王,还是一个被幽禁的郡王,而张廷玉却俨然是军机处重臣,手执朝政大权了。
张廷玉并没有被允禵的态度触怒,只是扫视了一眼桌子上圣旨,轻轻叹口气,“王爷,如今京城正在流传一个谣言.......”
“哦?”
允禵的手指微动,随手便将茶杯放在了桌子上,有些不自然地轻声道:“衡臣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本王如今的境地,再多的谣言,也飞不到景山上面来。”
“奴才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可是这个谣言却传得似模似样,还跟王爷您有很大的关系,皇上心里难免会多想几分,奴才也就斗胆问了。”
张廷玉的神色丝毫未变,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允禵的小小失态,只是自顾自地说着。
允禵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狠狠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本王一直都在景山读书,这哪里的小人,却敢胡乱造谣生事......衡臣,你可得替本王向皇上说清楚!”
张廷玉见允禵这般说,却是深深望了对方一眼,“皇上有些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却是不用奴才去说,只是王爷日后行事还需更加谨慎才是,不要中了奸人的圈套。”
“衡臣所言,本王知晓,日后还需要衡臣替本王在圣上前面多多美言才是......”
允禵脸上有些悻悻地,他自然知道外面人行事已经露了马脚,如今听到张廷玉这般直言警告,一种久违的害怕情绪却是从心底升腾而起。
“还望王爷好自为之,奴才这便回去复命了......”
等到张廷玉离去之后,允禵却是呆呆坐了许久,过了好一阵子,他猛地一挥胳膊,却是将桌子上的茶杯连同圣旨一同扫在了地上。
破碎的茶杯碎片,连同里面的茶叶一同飞溅而出,却是让允禵的手掌被划开了一条小伤口,不断有献血从掌心里流出,滴在地上。
很快,在外面守候的奴婢们进来,一个个一言不发,低着头拿着药物、纱布进来给允禵
包扎,剩下的人则是飞快地将地上的茶杯碎片扫在了地上,还有一个奴婢则是小心地捡起圣旨,双手举过头顶,呈递在允禵面前。
允禵望了一眼带着血迹的圣旨,脸上的痛苦与不甘纠缠在一起,却是化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自今日起,本王每日为母后吃斋念佛,抄录经书,任何人不得打扰。”
.............
张廷玉这番警告老十四,本身很久就是雍正的意思,对于雍正而言,如今能够留允禵一条命,也完全是看在稳定朝局的目的。若是没有外患的情况下,他老十四怕是早就已经暴毙身亡了,就冲在所谓的衣带诏目的上,他老十四就该死。
在京师突然出现所谓的衣带血诏事件之后,它就进入了雍正的眼睛里,当然也进入了粘杆处的眼睛里,在大量的密探接触的情况下,这个所谓的衣带血诏也就被调查的一清二楚。
严格来说,这件事纯粹是一些八爷党残余搞出来的,安上了老十四的名头,只是在这件事当中,老十四尽管没有直接参与进去,可是也有一些影子的痕迹。
雍正在得到了结果的同时,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惩处老八和老十四,原因很简单,这件事真要拿上台面上来说,却显得有些太正式了,反而给人一种心虚的感觉,好像他雍正的真的得位不正一样。
天可怜见,雍正得位是铁板钉钉的结果,然而继位以来却一直有人在编排,这使得雍正恼怒的同时,也尽量避免在这方面落人口实。
要知道,造谣容易辟谣难,更不用说在这种皇家隐秘上,因此雍正的想法很简单,将当事人全部处死,至于他们背后的人,杀一批,关一批,也就完事了,唯独不能拿到明面上来,否则反而会有问题。
至于老八、老九还有老十四这些人,将来雍正自然会给他们一个结果。
在得到张廷玉的回禀之后,雍正皇帝却是将他留下来了,并且还请来了徐元梦、托赖以及蒋廷锡等军机大臣,要一同商量关于云贵总督鄂尔泰所呈递上来的折子。
张廷玉看完了鄂尔泰呈递上来的折子,却是叹息了一声,轻声道:“鄂尔泰果真为国士,此策的确是一解西南之局的良方,只是......”
“只是什么?”雍正接过了话头,他眯着眼睛望着张廷玉,而此时其他大臣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张廷玉的身上。
“只是时机不对,大军压境之际,却不是此策面世之时。”
张廷玉轻轻说道,他对于鄂尔泰提出的改土归流并不陌生,实际上在之前也有人提出过这种想法,只是未能成功实现罢了。
“启禀皇上,土司之患由来已久,并非急务,反倒是楚逆大军压境,方才是要紧之事,鄂尔泰此举似乎有舍本逐末之嫌疑。”
说这话的乃满洲大学士徐元梦,他性格一向秉直,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雍正却是轻轻点了点头,轻声道:“可是朕心里有所担心,若是在鄂尔泰前线对敌之时,那些土司们在后方作乱又该如何应对?特别是他们跟楚逆联手,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
“这......”
雍正的这番话却是难住了所有人,因为这一点是很难去避免的,毕竟在西南数省里,土司本身就是很大的一股势力,他们投靠谁,谁自然胜算更高。
一直以来都没怎么开口的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此时开口道:“回禀皇上,西南之事,当需分主次之敌,楚逆终究是我朝大敌,不可与之缓和,反倒是土司可以进行拉拢,只要能够守住西南,眼下不妨可以多许出一些利益来。”
当蒋廷锡的这一番话说完后,却是将鄂尔泰所呈奏的折子本意给彻底逆转了过来,将改土归流,改成了联土抗楚,倒是让在长众人颇为惊讶,这番手段却不是一般人能有,这番决心也不是一般人能下。
所有人都知道,联合土司来抗击楚逆,这本身就是一副毒药,因为只要松开了土司的缰绳,他们迟早会变成下一个杨应龙,这几乎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皇上,若是西南得保,将来我大清自然可以好生调理土司,他们总比楚逆要容易对付一些,届时无非就是再打一次杨应龙罢了.......”
蒋廷锡脸色淡然,轻声道:“可若是西南丢了,到时候土司问题反倒是给楚逆埋下的暗刺,势必会扎得他们一手血,无论怎么说,咱们终究是不亏的.......”
雍正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酉君此言倒是合乎情理,给鄂尔泰拟旨吧。”
对于这个意见,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这个道理几乎是一捅就穿,无非就是看谁来捅破而已。
张廷玉心里清楚,蒋廷锡无非就是将雍正想说却不能说的话,给直接表达出来了,若是公然联合土司,其实就是在给下面的人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朝廷为了打击楚逆,完全可以接受地方豪强势力.......
这就是跟之前的团练之举是一条路子,然而团练在实质上已经被雍正给否定了,因为江南一战已经得出了结论,所谓的团练在训练有素的复汉军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并不能替他雍正守好江山。
因此在后来,编练八旗新军才是雍正真正的底牌,而地方的稳定也就再次变得重要起来,否则他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可以去编练新军,像山东、山西、河南以及直隶等地的汉人豪强,就不能继续放任了。
有了这些前番因素,鄂尔泰这个折子就显得不合时宜,毕竟这是给雍正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到底在对待地方豪强上,是武力解决还是政治妥协?
然而,雍正并不想一刀处理,在西南这种摇摇欲坠的地区,他自然不想继续投入太多的资源,可是也不能在明面上这么表示,否则四川的岳钟琪,还有甘肃的年羹尧,迟早都会有些不安,会担心自己变成了弃子。
于是,蒋廷锡的这番奏对便契合了雍正的想法,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正所谓功归于上,过诿于下,这才是历来君王的帝王心术。
只是张廷玉心里悠悠叹了口气,他完全能够想到当鄂尔泰接到谕旨时的心情,或者说鄂尔泰从一开始就弄错了一件事,他去西南并不是去解决问题的,而是要去维持局面的,维持着跟复汉军不死不活的局面。
终归说到底,无论是之前的江南,还是现在的西南,都是朝廷在安庆决战后的无可奈何之举,毕竟没有足够的底气去打这么一场仗,那就只能选择拖了。
然而,拖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拖到对方崩溃,要么就是拖到自己死了。
可是眼下的大清,似乎根本等不到宁楚的崩溃,反倒是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崩溃,就如同堤坝上面的一道裂痕,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只会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