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张献忠撒手西归,在张献忠的灵前,李信封李定国为澳洲王,继承张忠献的一切,将带着张献忠残部去澳大利亚立国。
原本李信还有让张献忠去马六甲的打算,但是张献忠自暴自弃,丢掉了性命,相比之下,李定国的性子稍显忠厚,在狡诈和变通方面略有不足,去鱼龙混杂的马六甲开疆拓土,很可能会吃亏,最终李信还是决定把李自成弄去马六甲,送李定国去近乎于封闭的澳大利亚。
毕竟李自成也有过拷饷的不光彩历史,真把他逼上绝路,他会拼命的!
虽然张献忠的丧事办的很隆重,成都老百姓却是弹冠相庆,就差放鞭炮了,大西的官员也是神思不属,等着被李信接见谈话。
在张献忠下葬之后,李信先找来了李定国、艾能奇与刘文秀,对后二人道:“我打算把你俩留在北京,封为国公,发给田宅土地,如何?”
“这……”
二人心里一惊。
澳大利亚虽然遥远,但去了就是土霸王,反是留在李信身边,伴君好伴虎啊,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有横祸上身,况且经过这么久的斟酌考虑,两人都做好了去海外的准备。
相视一眼之后,刘文秀咬牙道:“摄政王爷,刘某愿去海外。”
“哦?你呢?”
李信看向了艾能奇。
艾能奇也道:“艾某也愿去。”
“这样啊~~”
李信为难道:“放你们出去,不是不可以,但你二人曾是张献忠的义子,地位与李定国差不了多少,而海外艰险,土著虽愚昧落后,数量却百十倍于你们,倘若不能三人同心,必祸起萧墙,再看你三人,年龄相仿,我实在不敢把你俩放走,出了任何差池,都关系着数万人的性命。”
二人明白了,这是逼他们当面表态,臣服于李定国。
讲真,他们对于李定国是不大服气的,同为张献忠的四大义子,凭什么屈居于李定国之下,本来都有到了海外,把李定国掀翻的心思,反正天高皇帝远,李信管不着,只是此时此刻,不表态能行么?
李定国也是浑身一震,以他的本能,想要说自家兄弟不必如此,但好歹还拎得清轻重,强忍着没吱声,不过看向李信的眼神里,充满着感激。
艾能奇与刘文秀偷偷打量着李定国,并未等到臆想中的谦让推辞,心知只能暂时向李定国称臣,待去了海外再说后话,于是双双道:“我二人愿奉澳洲王为主,与之同进共退,共同开拓海外。”
“好!”
李信叫了声好,转头唤道:“去把大西把总以上的众将都叫过来!”
“得令!”
几名亲卫快步而去。
艾能奇与刘文秀满脸苦涩,很明显,李信是要让他们当众参拜李定国。
果然,众将陆陆续续到来,李信看向这二人,目中隐有催促之意。
二人暗叹一声,当着数百将领的面,向李定国表示效忠,将来再想反悔就没那么容易了,可形势容不得他们变卦,只能向李定国磕头称臣。
虽然是走个形势,并不代表这两人真心归服,不过在李信的计划中,是先把李自成的人马送往马六甲,再把崇祯送往北美,同时派人探索去往澳大利亚的航道,真正要想把大西军送走,还得好几年之后,他有充足的时间,维护李定国的权威,让人只知李,而不知有艾和刘。
接下来,李信按照西安模式,考核收编大西官僚,并且安抚当地的士绅地主,对于这部分人,暂时不急于动手,李信还是打算以经济手段,打垮当地固有的地主庄园经济,使之破产,再低价购买土地田宅。
当然了,成都平原的地,大多是膏田,李信毫不客气的把征收来的土地田庄办成了国有农业集团。
至于大西军的核心两万余人,也被安排在了两湖各处屯田,到十月份的时候,蜀中诸事已定,李信任原大顺礼部尚书巩焴为四川巡抚,高一功为云贵总督,遂带着李定国、李自成及其核心下属近千人,各路部队近八万,于十一月份回返北京。
李定国与李自成两路人马,被李信安排去了天津,一方面与大海做个近距离的接触,培养依海而居的习惯,另一方面,还在于如今的天津,商旅云集,长居天津,可以开阔视野,并对造船维修做个了解。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自成不敢去北京,他在北京造下了滔天罪孽,生怕被人惦记,向李信弹劾。
当李信回到北京的时候,八门擂鼓,声震全城,连城郊的民众也被惊动,因为李信平灭了张献忠与李自成,除了辽东那一小块,全国已经基本一统,老百姓不用再担心战乱了,大乱之后的大治,即将到来。
士兵怀着振奋的心情用力擂鼓,各行各业的民众,自发的出德胜门迎接,很多人跪在地上,落下眼泪,呜咽出声,文武百官则列着整齐的队列,无不是暗暗感慨,天下一统了,流贼平灭了,这国家也该改姓了吧?
人群中,渐渐地肃穆无声,一些心思灵活的,开始打起了劝进的主意。
李信好久没有回京,也在观察着群臣,突然目光一凝,王德化已经备好了龙辇,以及皇帝仪仗的全套卤簿,垂着手站在一边,不停的用目光与曹化淳交流,一个挤挤眼睛,另一个撇撇嘴,似乎是在为谁上前请李信登辇有了争执。
李信依稀记得自己说过不坐辇不登轿的,想不到这二人还记得。
最终,还是曹化淳来请李信登辇,李信骑在马上,淡淡道:“我不是皇帝,是摄政王,皇帝的轿子我不能用。”
一位很懂谄媚之道的文官谀笑道:“周公不称王,也是南面受礼,不妨乘辇。”
李信摆摆手道:“我早说过,苏东坡和王安石从不乘轿,说那是把人当畜牲使,我李信虽不才,却也折服于两位先贤的风骨,把辇抬下去,将来我登基,也不用那玩意儿。”
那名官员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怔怔着不敢吱声,曹化淳回头看了眼王德化,目中满是无奈。
史可法却是暗暗点了点头。
他坐丞相的位子,颇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因此始终留意着李信的言行举止,只要稍微露出一点骄奢淫逸的苗头,恐怕他就要称病辞官了。
好在李信依然是原先的李信,并未因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有任何改变。
“先回城罢,明日召开大朝会,有话明日再说!”
李信朝史可法微微一笑,便一提马缰,驰入了德胜门!
原本李信还有让张献忠去马六甲的打算,但是张献忠自暴自弃,丢掉了性命,相比之下,李定国的性子稍显忠厚,在狡诈和变通方面略有不足,去鱼龙混杂的马六甲开疆拓土,很可能会吃亏,最终李信还是决定把李自成弄去马六甲,送李定国去近乎于封闭的澳大利亚。
毕竟李自成也有过拷饷的不光彩历史,真把他逼上绝路,他会拼命的!
虽然张献忠的丧事办的很隆重,成都老百姓却是弹冠相庆,就差放鞭炮了,大西的官员也是神思不属,等着被李信接见谈话。
在张献忠下葬之后,李信先找来了李定国、艾能奇与刘文秀,对后二人道:“我打算把你俩留在北京,封为国公,发给田宅土地,如何?”
“这……”
二人心里一惊。
澳大利亚虽然遥远,但去了就是土霸王,反是留在李信身边,伴君好伴虎啊,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有横祸上身,况且经过这么久的斟酌考虑,两人都做好了去海外的准备。
相视一眼之后,刘文秀咬牙道:“摄政王爷,刘某愿去海外。”
“哦?你呢?”
李信看向了艾能奇。
艾能奇也道:“艾某也愿去。”
“这样啊~~”
李信为难道:“放你们出去,不是不可以,但你二人曾是张献忠的义子,地位与李定国差不了多少,而海外艰险,土著虽愚昧落后,数量却百十倍于你们,倘若不能三人同心,必祸起萧墙,再看你三人,年龄相仿,我实在不敢把你俩放走,出了任何差池,都关系着数万人的性命。”
二人明白了,这是逼他们当面表态,臣服于李定国。
讲真,他们对于李定国是不大服气的,同为张献忠的四大义子,凭什么屈居于李定国之下,本来都有到了海外,把李定国掀翻的心思,反正天高皇帝远,李信管不着,只是此时此刻,不表态能行么?
李定国也是浑身一震,以他的本能,想要说自家兄弟不必如此,但好歹还拎得清轻重,强忍着没吱声,不过看向李信的眼神里,充满着感激。
艾能奇与刘文秀偷偷打量着李定国,并未等到臆想中的谦让推辞,心知只能暂时向李定国称臣,待去了海外再说后话,于是双双道:“我二人愿奉澳洲王为主,与之同进共退,共同开拓海外。”
“好!”
李信叫了声好,转头唤道:“去把大西把总以上的众将都叫过来!”
“得令!”
几名亲卫快步而去。
艾能奇与刘文秀满脸苦涩,很明显,李信是要让他们当众参拜李定国。
果然,众将陆陆续续到来,李信看向这二人,目中隐有催促之意。
二人暗叹一声,当着数百将领的面,向李定国表示效忠,将来再想反悔就没那么容易了,可形势容不得他们变卦,只能向李定国磕头称臣。
虽然是走个形势,并不代表这两人真心归服,不过在李信的计划中,是先把李自成的人马送往马六甲,再把崇祯送往北美,同时派人探索去往澳大利亚的航道,真正要想把大西军送走,还得好几年之后,他有充足的时间,维护李定国的权威,让人只知李,而不知有艾和刘。
接下来,李信按照西安模式,考核收编大西官僚,并且安抚当地的士绅地主,对于这部分人,暂时不急于动手,李信还是打算以经济手段,打垮当地固有的地主庄园经济,使之破产,再低价购买土地田宅。
当然了,成都平原的地,大多是膏田,李信毫不客气的把征收来的土地田庄办成了国有农业集团。
至于大西军的核心两万余人,也被安排在了两湖各处屯田,到十月份的时候,蜀中诸事已定,李信任原大顺礼部尚书巩焴为四川巡抚,高一功为云贵总督,遂带着李定国、李自成及其核心下属近千人,各路部队近八万,于十一月份回返北京。
李定国与李自成两路人马,被李信安排去了天津,一方面与大海做个近距离的接触,培养依海而居的习惯,另一方面,还在于如今的天津,商旅云集,长居天津,可以开阔视野,并对造船维修做个了解。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李自成不敢去北京,他在北京造下了滔天罪孽,生怕被人惦记,向李信弹劾。
当李信回到北京的时候,八门擂鼓,声震全城,连城郊的民众也被惊动,因为李信平灭了张献忠与李自成,除了辽东那一小块,全国已经基本一统,老百姓不用再担心战乱了,大乱之后的大治,即将到来。
士兵怀着振奋的心情用力擂鼓,各行各业的民众,自发的出德胜门迎接,很多人跪在地上,落下眼泪,呜咽出声,文武百官则列着整齐的队列,无不是暗暗感慨,天下一统了,流贼平灭了,这国家也该改姓了吧?
人群中,渐渐地肃穆无声,一些心思灵活的,开始打起了劝进的主意。
李信好久没有回京,也在观察着群臣,突然目光一凝,王德化已经备好了龙辇,以及皇帝仪仗的全套卤簿,垂着手站在一边,不停的用目光与曹化淳交流,一个挤挤眼睛,另一个撇撇嘴,似乎是在为谁上前请李信登辇有了争执。
李信依稀记得自己说过不坐辇不登轿的,想不到这二人还记得。
最终,还是曹化淳来请李信登辇,李信骑在马上,淡淡道:“我不是皇帝,是摄政王,皇帝的轿子我不能用。”
一位很懂谄媚之道的文官谀笑道:“周公不称王,也是南面受礼,不妨乘辇。”
李信摆摆手道:“我早说过,苏东坡和王安石从不乘轿,说那是把人当畜牲使,我李信虽不才,却也折服于两位先贤的风骨,把辇抬下去,将来我登基,也不用那玩意儿。”
那名官员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怔怔着不敢吱声,曹化淳回头看了眼王德化,目中满是无奈。
史可法却是暗暗点了点头。
他坐丞相的位子,颇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因此始终留意着李信的言行举止,只要稍微露出一点骄奢淫逸的苗头,恐怕他就要称病辞官了。
好在李信依然是原先的李信,并未因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有任何改变。
“先回城罢,明日召开大朝会,有话明日再说!”
李信朝史可法微微一笑,便一提马缰,驰入了德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