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娶个不错的哥儿,会手艺的哥儿一般要十五到二十两,就和卖哥儿差不多了。好人家一般就是把这钱拿一部分置办嫁妆,剩下的当压箱底银子。
张大郎的二十两只是要求哥儿性子好,别的不要求,以他的条件,要想娶个会手艺的哥儿不给三十两以上还真不一定能娶的到。当然这也就是打个比方,事实怎么样就不一定了。
安安挑了两匹细棉布留着做里衣之类的贴身衣物,又挑选了几匹结实的粗布做外袍。零零碎碎的针线剪子量尺绣绷子之类的裁缝绣娘的必备物品也都备了一套,其他的就等房子建好了再置办。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二章
看着家里缺的必需品,安安挑挑拣拣的买了不少,又到了菜市上买了些板油,两人才大包小包的往家里走去。说是大包小包,其实大多数东西都被张大郎背在了背上,安安只是手上抱了个针线笸箩。
两人一路行来倒是引了不少人打招呼,实在是这张大郎花了二十两银子买了个十岁的哥儿,这事是在附近的村子传遍了。今个看这情况,人家哥儿倒是个有福气的,没见成亲第一天张大郎就给买了这么多东西,花钱还花的特别乐呵,嘴都咧到耳朵根子了。
当天下午,安安就赶制出来两套里衣,两套外衣,两个人一人一套。张大郎穿到身上试了试,挺合身,要不是知道这几天有的忙真不想脱下来。
这时候的人男人是穿短打,哥儿是穿裙子的,安安也没时间花心思绣花镶边什么的,只是拿来先将就着穿,等安定好了再考虑其他的。
村长的速度很快,第二天找齐了人手,让大家把自家的事安排好,第三天就开始带人过来挖地基了,材料什么的一早就派了人去砖窑采购,张大郎因为是房主,只需要在那照看着,免得出现偷奸耍滑的人。其实,张大郎不过去也不会有人敢偷奸耍滑,这人实在是太吓人了,都怕被他抓到了挨顿揍。
想当初有人想着张家没有了长辈,趁着张大郎上山想去他家里顺点东西,偏偏被张大郎提前回来给逮了个正着。张大郎怎么收拾他的没人知道,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人都是躲着张大郎走的,再也不敢靠近张家屋子一步。
“大郎,过来把这桶绿豆汤下到井里去。”这时候正是热的时候,哪怕人们躲开正午干活也是汗流浃背的。安安就每日一大早煮上几锅绿豆汤镇到井里,下晌人们渴了好喝了解解暑。
“哎,安哥儿这孩子真是不错。我们之前帮着盖房子的人家,谁家想到过一天煮几锅绿豆汤给大伙消暑的。有的想着给我们打点井水喝,有的水都不准备,得我们自己休息的时候过去舀。”张大郎一走,大伙就活跃开了,不过说话归说话,这手上的活计是一点也不慢。
“可不是,大郎其实人不错,就是长得太吓人了了点。我们这个头最高的就是村长,还比他矮了大半个头。这小子长个可是到了十八九还有的长的,等再过两年还不知道得多吓人,村里的小哥儿们远远见了就要吓一跳。”
“是啊,你不知道,我家好几个哥儿,当时大郎央着王么么说亲的时候,我家那口子就想着把大哥儿嫁过来,咱也不惦记着自家哥儿能够给家里带来多少好处,可大哥儿一听要嫁给大郎,直接闹起了绝食,孩子阿爸一看只能算了。”
“可不是,我家那口子不是李家村出来的吗?孩子外祖家有个十五的哥儿,本来想帮着问问看,可人家一听是大郎,吓得好几天没睡好觉呢。”
“别说,安哥儿和大郎,这俩人站在一起就和大人牵着个孩子似的,不过俩人处的挺好,大郎一听见安哥儿说话都乐得不行。”
“安哥儿也是个命苦的。听说陆老三家里条件不好,头大的又是个哥儿,两口子对这个哥儿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丢到他外祖家,养到了七岁才接回来。也是他外祖家人好,白给他们养了这么些年的孩子。这安哥儿回来之后,那日子可就直线下降了。安哥儿外祖家是县城的,当年要不是他阿爸定过一次亲,性子不老好,也不会嫁到陆家去。”
“人家家里条件好着呢,唯一的舅家又没有哥儿,把安哥儿当亲生的养。安哥儿在那是个宝,到了家里就是根草,这陆老三生了个小子之后更是看不上这个哥儿了,家里的活计都是安哥儿一个人干的,那个小子就是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外地里也不迈一步的。”
安安在屋里满头的黑线,这些人真是,什么叫悄悄话,有这么大声嚷嚷的吗?虽然安安不在乎外面的言语,可这当着人面说这些真的好吗?
“等房子建好了,我陪你到外祖家看看。”张大郎见安安不说话,以为他是想起来外祖家了。
“嗯,外祖家是对我很好的,自打我被接回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一次。”安安说的倒是实话,原主确实是在外家长大的,外祖么么也确实教了安安手艺,只是安安当时不耐烦好好学罢了。等到被接回来之后,陆阿爹家没钱给安安买那些东西,这手艺更是荒废没再练习过了。
忙活了一个月,安安家的一溜五间青砖大瓦房建好了,连着两边的厢房都起来了。木匠那边的门窗等物件还没打好,趁着这时候,把房子晾一晾,大伙开始建猪棚鸡舍围墙。
张阿爹买下的这片宅地基真是不小,农家的房子本就喜欢留前后院,院子都是越大越好。张阿爹这宅地基可以分成两片建两个房了,而且这年代地广人稀,宅地基根本就不值钱,张大郎也不用惦记着自己的孩子没有地方建房,很是霸气的大手一挥,把这片地都给围了起来。这建围墙的银子都赶上建两处青砖屋的钱了。
两人都商量好了,前院不用太大,用青砖铺起来,后院和前院用院门隔开,猪棚鸡舍就建到离主屋最远的西北角,里面铺上青砖,建个类似排水道一样的东西,方便冲洗。前面的厨房也是安排在靠墙的一面,也是要建好排水道的,这样就省了天天倒泔水的麻烦了。前院后院各一口井,前院是用家里的老井,这井的水质还不错,后院的就新打一口,用来洗刷猪圈或者灌溉菜地。三间茅草屋当时没有占用自家的宅地基,那还是村里的地,正好这靠近大山的一面没有几家人家愿意在这建房,村长念在张大郎一个孩子,也没逼着他建房子腾地方。
农家都是自家养鸡养猪的,虽然安安不喜欢那东西的味道,可入乡随俗,养几只还是有必要的,大不了以后打扫猪圈鸡舍这种活就让张大郎来干。当初听了安安的计划后,张大郎乐了好长时间,原来自家哥儿不喜欢养动物啊,对于由他来打扫猪圈的活计欣然接受。
村里人对这两口子的败家行为是不认同的,只
张大郎的二十两只是要求哥儿性子好,别的不要求,以他的条件,要想娶个会手艺的哥儿不给三十两以上还真不一定能娶的到。当然这也就是打个比方,事实怎么样就不一定了。
安安挑了两匹细棉布留着做里衣之类的贴身衣物,又挑选了几匹结实的粗布做外袍。零零碎碎的针线剪子量尺绣绷子之类的裁缝绣娘的必备物品也都备了一套,其他的就等房子建好了再置办。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二章
看着家里缺的必需品,安安挑挑拣拣的买了不少,又到了菜市上买了些板油,两人才大包小包的往家里走去。说是大包小包,其实大多数东西都被张大郎背在了背上,安安只是手上抱了个针线笸箩。
两人一路行来倒是引了不少人打招呼,实在是这张大郎花了二十两银子买了个十岁的哥儿,这事是在附近的村子传遍了。今个看这情况,人家哥儿倒是个有福气的,没见成亲第一天张大郎就给买了这么多东西,花钱还花的特别乐呵,嘴都咧到耳朵根子了。
当天下午,安安就赶制出来两套里衣,两套外衣,两个人一人一套。张大郎穿到身上试了试,挺合身,要不是知道这几天有的忙真不想脱下来。
这时候的人男人是穿短打,哥儿是穿裙子的,安安也没时间花心思绣花镶边什么的,只是拿来先将就着穿,等安定好了再考虑其他的。
村长的速度很快,第二天找齐了人手,让大家把自家的事安排好,第三天就开始带人过来挖地基了,材料什么的一早就派了人去砖窑采购,张大郎因为是房主,只需要在那照看着,免得出现偷奸耍滑的人。其实,张大郎不过去也不会有人敢偷奸耍滑,这人实在是太吓人了,都怕被他抓到了挨顿揍。
想当初有人想着张家没有了长辈,趁着张大郎上山想去他家里顺点东西,偏偏被张大郎提前回来给逮了个正着。张大郎怎么收拾他的没人知道,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人都是躲着张大郎走的,再也不敢靠近张家屋子一步。
“大郎,过来把这桶绿豆汤下到井里去。”这时候正是热的时候,哪怕人们躲开正午干活也是汗流浃背的。安安就每日一大早煮上几锅绿豆汤镇到井里,下晌人们渴了好喝了解解暑。
“哎,安哥儿这孩子真是不错。我们之前帮着盖房子的人家,谁家想到过一天煮几锅绿豆汤给大伙消暑的。有的想着给我们打点井水喝,有的水都不准备,得我们自己休息的时候过去舀。”张大郎一走,大伙就活跃开了,不过说话归说话,这手上的活计是一点也不慢。
“可不是,大郎其实人不错,就是长得太吓人了了点。我们这个头最高的就是村长,还比他矮了大半个头。这小子长个可是到了十八九还有的长的,等再过两年还不知道得多吓人,村里的小哥儿们远远见了就要吓一跳。”
“是啊,你不知道,我家好几个哥儿,当时大郎央着王么么说亲的时候,我家那口子就想着把大哥儿嫁过来,咱也不惦记着自家哥儿能够给家里带来多少好处,可大哥儿一听要嫁给大郎,直接闹起了绝食,孩子阿爸一看只能算了。”
“可不是,我家那口子不是李家村出来的吗?孩子外祖家有个十五的哥儿,本来想帮着问问看,可人家一听是大郎,吓得好几天没睡好觉呢。”
“别说,安哥儿和大郎,这俩人站在一起就和大人牵着个孩子似的,不过俩人处的挺好,大郎一听见安哥儿说话都乐得不行。”
“安哥儿也是个命苦的。听说陆老三家里条件不好,头大的又是个哥儿,两口子对这个哥儿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丢到他外祖家,养到了七岁才接回来。也是他外祖家人好,白给他们养了这么些年的孩子。这安哥儿回来之后,那日子可就直线下降了。安哥儿外祖家是县城的,当年要不是他阿爸定过一次亲,性子不老好,也不会嫁到陆家去。”
“人家家里条件好着呢,唯一的舅家又没有哥儿,把安哥儿当亲生的养。安哥儿在那是个宝,到了家里就是根草,这陆老三生了个小子之后更是看不上这个哥儿了,家里的活计都是安哥儿一个人干的,那个小子就是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在外地里也不迈一步的。”
安安在屋里满头的黑线,这些人真是,什么叫悄悄话,有这么大声嚷嚷的吗?虽然安安不在乎外面的言语,可这当着人面说这些真的好吗?
“等房子建好了,我陪你到外祖家看看。”张大郎见安安不说话,以为他是想起来外祖家了。
“嗯,外祖家是对我很好的,自打我被接回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去一次。”安安说的倒是实话,原主确实是在外家长大的,外祖么么也确实教了安安手艺,只是安安当时不耐烦好好学罢了。等到被接回来之后,陆阿爹家没钱给安安买那些东西,这手艺更是荒废没再练习过了。
忙活了一个月,安安家的一溜五间青砖大瓦房建好了,连着两边的厢房都起来了。木匠那边的门窗等物件还没打好,趁着这时候,把房子晾一晾,大伙开始建猪棚鸡舍围墙。
张阿爹买下的这片宅地基真是不小,农家的房子本就喜欢留前后院,院子都是越大越好。张阿爹这宅地基可以分成两片建两个房了,而且这年代地广人稀,宅地基根本就不值钱,张大郎也不用惦记着自己的孩子没有地方建房,很是霸气的大手一挥,把这片地都给围了起来。这建围墙的银子都赶上建两处青砖屋的钱了。
两人都商量好了,前院不用太大,用青砖铺起来,后院和前院用院门隔开,猪棚鸡舍就建到离主屋最远的西北角,里面铺上青砖,建个类似排水道一样的东西,方便冲洗。前面的厨房也是安排在靠墙的一面,也是要建好排水道的,这样就省了天天倒泔水的麻烦了。前院后院各一口井,前院是用家里的老井,这井的水质还不错,后院的就新打一口,用来洗刷猪圈或者灌溉菜地。三间茅草屋当时没有占用自家的宅地基,那还是村里的地,正好这靠近大山的一面没有几家人家愿意在这建房,村长念在张大郎一个孩子,也没逼着他建房子腾地方。
农家都是自家养鸡养猪的,虽然安安不喜欢那东西的味道,可入乡随俗,养几只还是有必要的,大不了以后打扫猪圈鸡舍这种活就让张大郎来干。当初听了安安的计划后,张大郎乐了好长时间,原来自家哥儿不喜欢养动物啊,对于由他来打扫猪圈的活计欣然接受。
村里人对这两口子的败家行为是不认同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