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朱高煦刚离开彰德府时,便已下旨北平布政使司、山东布政使司,令北边近处诸卫将领到北平述职。
辽东都司(辽阳附近)也已经收到了命令,并随后下令,诸卫武将出发南下。
辽东都司的都指挥使叫曹毅,他从洪武末年干到现在,干都指挥使已有些年头了。最近皇帝北巡、召诸卫武将述职,似乎都算比较正常的事,曹毅却隐隐有些不安。
今日他又在衙署里琢磨这事儿,忽报大宁城参将何浩求见。曹毅立刻对侍卫道:“有请。”
何浩也是要去述职的人之一,不过他先来了一趟辽东都司。显然何浩是曹毅的亲信。
当年“靖难之役”时,宁王被迫加入了靖难军,其官属护卫军全都被太宗裹挟而走,还带上了一大群兀良哈诸部的蒙古骑兵。大宁城也一时为之一空。(大宁城位于赤峰市南,燕山北面,辽西走廊西北。)
后来宁王移藩至江西,大宁城失去了藩王封地的地位,大宁都司也几乎名存实亡。永乐年间,大宁城由辽东都司暂时派兵驻守,直到现今。那时辽东都指挥使曹毅,派去的人便是其参将何浩。
没一会儿,何浩便走进了签押房。他是个彪形大汉,动作也是孔武有力,抱拳一拜,声音洪亮道:“末将参见曹都使。”
“好,好。”须发已有些花白的曹毅点头应了一声,又道,“你得赶紧去北平,不要耽搁太久。”
何浩脸上有点困惑,大概是因为此行来辽东都司治所、本就是曹毅的意思。不过何浩没有多言,恭敬地答拜道:“是。”
曹毅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沉吟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你们的买卖,这回恐怕会说到圣上跟前。西边那些卫所没分到好处,眼红得很,不趁机把锅给掀了?”
何浩听到这里,一脸恍然道:“曹都使原来是担心这事儿哩,这事儿今上本来就知道罢?从永平府到大宁城,各处衙门不都有锦衣卫坐记,应该早报到京里去了,可这些年也没人管。再说也不是啥稀奇事,商人们从关外带高丽参啥的东西南下,又从内地夹带货物弄去关外,一路上的卫所收些过路钱,都是早有了的事儿哩。”
曹毅道:“弟兄们应该无事,老夫可能有个坎。”
何浩马上拍着胸膛道:“曹都使放心,事情都是末将自作主张,与远在辽东都司的曹都使绝无干系!”
“哼。”曹毅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声音,不置可否。
过了一会儿,曹毅又问:“你们的买卖做得有点大啊?”
何浩露出一副尴尬的笑容,“说是与朵颜三卫做买卖,实际上根本不止三卫的那点人。鞑靼诸部从今上登基之前,便已与大明交恶,寻常互市已然断绝。鞑靼诸部需要的东西,茶叶、面米、铁器等各项,都从朵颜三卫兀良哈人那里换。兀良哈人又从咱们手里买。这买卖想小也小不下去哩。”
他很直白地继续说道:“后来咱们靠自己已经办不过来了,又找了几家大盐商。
那些盐商要盐引,其中一个法子是往边关送军粮用度,拿到边将签押的公文,再去换盐引。另一个法子是干脆花钱买,从藩王手里买盐引,盐引都是圣上赏的。不过原先盐引很贵,还是有盐商愿意送军粮的。
运粮耗费糜大,有些盐商干脆在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周围,找地方开荒,到处招收流民破落户、甚至逃亡的流放犯来种地。就地种了粮给边将,换取盐引。
不过武德年后,朝廷忽然罢停了宝钞,用银铜铸钱;原先圣上赏赐藩王的宝钞部分,便全都换成了盐引。盐引发得太多了,最近两年一路跌价。而今盐商们大多不愿意送军粮了,干脆花钱买。
就在那会儿,咱们就给大宁都司的盐商们、找到了另一条挣钱的门路。兀良哈人要买的东西,叫盐商们往大宁城送就是了。他们过关就说是边地开荒要用的东西,或是大宁驻军需要的货物,再沿路打点一下,至今挺顺利。”
何浩说罢又强调道:“不管怎么查,咱们从不与鞑靼人做买卖,只与兀良哈人交易。这可不算是通敌之罪!兀良哈人当年支持太宗皇帝哩,现而今三卫、名分也是咱们大明朝设的三卫。”
曹毅看了何浩一会儿,不动声色道:“朝中诸公不是傻子,兀良哈人与鞑靼中的科尔沁部,关系千丝万缕。东西拿到兀良哈人手里,无非转一手。”
何浩伸了一下脖子:“那便是兀良哈人通敌。”
“罢了,罢了。”曹毅摇头道,“你别在辽东都司逗留了,先奉命去北平。”
何浩抱拳道:“末将遵命,告退。”
曹毅看着何浩走出门槛,又暗自叹息了一下。
听北平的好友说,皇帝北巡护卫军是一万多步骑。这点人若要御驾亲征北伐,便太少了,若仅是随驾护卫好像又比较多。曹毅甚至大胆猜测,皇帝不会是来清|洗一些不听话的边将的罢?
曹毅越想越怕,但惧怕又毫无办法。今上善战那是出了名,不说以前跟着太宗出关征战、以及“靖难之役”为太宗臂膀;“伐罪之役”登上皇位,也是打出来的,次次以少胜多,从云南边陲横穿大明,夺得帝位。
这样的皇帝,曹毅吃一百个豹子胆也不敢反抗,只能引颈待戮。就算他敢反抗,手下的人可不愿意跟着他送死。
于是曹毅开始自我安慰,尽力往好处想。比如今上登极之后,大多旧臣都没有被清|洗,甚至一些反对过今上的人,也活得好好的;曹毅并未掺和“伐罪之役”,不至于对他下狠手?
不过曹毅很快又想起了洪熙帝、今上的大哥的遭遇。曹毅再次陷入了沉思,琢磨着这么心黑手辣的事、究竟是不是圣上所为?
……奉命前往的北平的各地武将,陆续已经到达。北平布政使司也写了奏章,派人南下,找到皇帝的大队人马送到。
朱高煦收到奏章的时候,刚刚进入北平布政使司的地面。大军步骑、各种车辆按部就班行军扎营,走得很慢,一天只走几十里路。
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时节已经入冬了。
今年的雪还没下,常起干冷的风。沿途草木凋零,黯淡的颜色中点缀着些许的绿叶,相比京师的冬季,这里要古朴得多。不过朱高煦还算比较习惯,当初他曾在北平呆了不少时间。
十一月上旬,人们终于抵达了北平城外。这座大城此时已无藩王,北平三司的官员出城迎接,迎驾的人群里、还有朱高煦召见的边将。
典礼之后,皇帝仪仗与护卫军便簇拥着朱高煦的銮驾进入了城门。
按照此前的安排,朱高煦没有住进更大的燕王府和赵王府故地,径直去了他曾经住过的高阳郡王府。不过现在郡王府的牌匾已经没有了,因为已无高阳郡王的名号,人们一般称之为北平旧院。郡王府与亲王府的规格,差距非常大,相比起来、以前的高阳郡王府真的好像只是个院子一样。
朱高煦也并未立刻召见边将们议事,只叫宦官传旨修整数日。迎驾典礼过后,大伙儿便各自回北平都司安排的住处去了。
不过朱高煦当天下午,便单独召见了兀良哈人鸡儿。
鸡儿的蒙古名字是甚么、朱高煦现在也不知道。这个汉名也不知道谁取的,有可能是太宗皇帝朱棣。因为朱棣也给宦官取了狗儿甚么的名字。
朱高煦在前院的上房里,见到鸡儿入内叩拜时,忽然觉得这个兀良哈人好像老了不少,一脸都是皱纹。记得当年鸡儿在朱高煦麾下,参与“靖难之役”时,他似乎还比较年轻力壮。朱高煦这时才恍然想到,如今离“靖难之役”,已经过去了十余年。
“将军请起,椅子上坐。”朱高煦亲自上前把他扶起。
鸡儿拜道:“谢圣上恩。”他说的是汉话,口音有点奇怪,但很容易听懂。
朱高煦又道:“当年将军随朕征战南北,后来便再未曾见面。朕先是就藩于西南边地、云南府,相隔万里;后于京师继位,几番念起将军,但诸事蹉跎,时至今日才终于重逢。”
鸡儿听罢,皱纹明显的黑|糙脸上似有动容之色:“不想圣上还能念起下臣。”
朱高煦问道:“你现在是甚么境况?”
鸡儿道:“还是原先那样,麾下有千余帐,属于福余卫。不过当初咱们在京师事,太宗皇帝给了不少赏钱。”
朱高煦径直说道:“朕应该多给你一些赏赐,此后一定有机会。”
鸡儿抬起头看着朱高煦,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道:“圣上,福余卫有艰难。”
朱高煦换了一个显得耐心的坐姿,说道:“有甚么话尽管对朕说。”他直觉到,这次能从鸡儿将军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情况。今天先单独见一面这个兀良哈人是对的。
辽东都司(辽阳附近)也已经收到了命令,并随后下令,诸卫武将出发南下。
辽东都司的都指挥使叫曹毅,他从洪武末年干到现在,干都指挥使已有些年头了。最近皇帝北巡、召诸卫武将述职,似乎都算比较正常的事,曹毅却隐隐有些不安。
今日他又在衙署里琢磨这事儿,忽报大宁城参将何浩求见。曹毅立刻对侍卫道:“有请。”
何浩也是要去述职的人之一,不过他先来了一趟辽东都司。显然何浩是曹毅的亲信。
当年“靖难之役”时,宁王被迫加入了靖难军,其官属护卫军全都被太宗裹挟而走,还带上了一大群兀良哈诸部的蒙古骑兵。大宁城也一时为之一空。(大宁城位于赤峰市南,燕山北面,辽西走廊西北。)
后来宁王移藩至江西,大宁城失去了藩王封地的地位,大宁都司也几乎名存实亡。永乐年间,大宁城由辽东都司暂时派兵驻守,直到现今。那时辽东都指挥使曹毅,派去的人便是其参将何浩。
没一会儿,何浩便走进了签押房。他是个彪形大汉,动作也是孔武有力,抱拳一拜,声音洪亮道:“末将参见曹都使。”
“好,好。”须发已有些花白的曹毅点头应了一声,又道,“你得赶紧去北平,不要耽搁太久。”
何浩脸上有点困惑,大概是因为此行来辽东都司治所、本就是曹毅的意思。不过何浩没有多言,恭敬地答拜道:“是。”
曹毅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沉吟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你们的买卖,这回恐怕会说到圣上跟前。西边那些卫所没分到好处,眼红得很,不趁机把锅给掀了?”
何浩听到这里,一脸恍然道:“曹都使原来是担心这事儿哩,这事儿今上本来就知道罢?从永平府到大宁城,各处衙门不都有锦衣卫坐记,应该早报到京里去了,可这些年也没人管。再说也不是啥稀奇事,商人们从关外带高丽参啥的东西南下,又从内地夹带货物弄去关外,一路上的卫所收些过路钱,都是早有了的事儿哩。”
曹毅道:“弟兄们应该无事,老夫可能有个坎。”
何浩马上拍着胸膛道:“曹都使放心,事情都是末将自作主张,与远在辽东都司的曹都使绝无干系!”
“哼。”曹毅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声音,不置可否。
过了一会儿,曹毅又问:“你们的买卖做得有点大啊?”
何浩露出一副尴尬的笑容,“说是与朵颜三卫做买卖,实际上根本不止三卫的那点人。鞑靼诸部从今上登基之前,便已与大明交恶,寻常互市已然断绝。鞑靼诸部需要的东西,茶叶、面米、铁器等各项,都从朵颜三卫兀良哈人那里换。兀良哈人又从咱们手里买。这买卖想小也小不下去哩。”
他很直白地继续说道:“后来咱们靠自己已经办不过来了,又找了几家大盐商。
那些盐商要盐引,其中一个法子是往边关送军粮用度,拿到边将签押的公文,再去换盐引。另一个法子是干脆花钱买,从藩王手里买盐引,盐引都是圣上赏的。不过原先盐引很贵,还是有盐商愿意送军粮的。
运粮耗费糜大,有些盐商干脆在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周围,找地方开荒,到处招收流民破落户、甚至逃亡的流放犯来种地。就地种了粮给边将,换取盐引。
不过武德年后,朝廷忽然罢停了宝钞,用银铜铸钱;原先圣上赏赐藩王的宝钞部分,便全都换成了盐引。盐引发得太多了,最近两年一路跌价。而今盐商们大多不愿意送军粮了,干脆花钱买。
就在那会儿,咱们就给大宁都司的盐商们、找到了另一条挣钱的门路。兀良哈人要买的东西,叫盐商们往大宁城送就是了。他们过关就说是边地开荒要用的东西,或是大宁驻军需要的货物,再沿路打点一下,至今挺顺利。”
何浩说罢又强调道:“不管怎么查,咱们从不与鞑靼人做买卖,只与兀良哈人交易。这可不算是通敌之罪!兀良哈人当年支持太宗皇帝哩,现而今三卫、名分也是咱们大明朝设的三卫。”
曹毅看了何浩一会儿,不动声色道:“朝中诸公不是傻子,兀良哈人与鞑靼中的科尔沁部,关系千丝万缕。东西拿到兀良哈人手里,无非转一手。”
何浩伸了一下脖子:“那便是兀良哈人通敌。”
“罢了,罢了。”曹毅摇头道,“你别在辽东都司逗留了,先奉命去北平。”
何浩抱拳道:“末将遵命,告退。”
曹毅看着何浩走出门槛,又暗自叹息了一下。
听北平的好友说,皇帝北巡护卫军是一万多步骑。这点人若要御驾亲征北伐,便太少了,若仅是随驾护卫好像又比较多。曹毅甚至大胆猜测,皇帝不会是来清|洗一些不听话的边将的罢?
曹毅越想越怕,但惧怕又毫无办法。今上善战那是出了名,不说以前跟着太宗出关征战、以及“靖难之役”为太宗臂膀;“伐罪之役”登上皇位,也是打出来的,次次以少胜多,从云南边陲横穿大明,夺得帝位。
这样的皇帝,曹毅吃一百个豹子胆也不敢反抗,只能引颈待戮。就算他敢反抗,手下的人可不愿意跟着他送死。
于是曹毅开始自我安慰,尽力往好处想。比如今上登极之后,大多旧臣都没有被清|洗,甚至一些反对过今上的人,也活得好好的;曹毅并未掺和“伐罪之役”,不至于对他下狠手?
不过曹毅很快又想起了洪熙帝、今上的大哥的遭遇。曹毅再次陷入了沉思,琢磨着这么心黑手辣的事、究竟是不是圣上所为?
……奉命前往的北平的各地武将,陆续已经到达。北平布政使司也写了奏章,派人南下,找到皇帝的大队人马送到。
朱高煦收到奏章的时候,刚刚进入北平布政使司的地面。大军步骑、各种车辆按部就班行军扎营,走得很慢,一天只走几十里路。
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时节已经入冬了。
今年的雪还没下,常起干冷的风。沿途草木凋零,黯淡的颜色中点缀着些许的绿叶,相比京师的冬季,这里要古朴得多。不过朱高煦还算比较习惯,当初他曾在北平呆了不少时间。
十一月上旬,人们终于抵达了北平城外。这座大城此时已无藩王,北平三司的官员出城迎接,迎驾的人群里、还有朱高煦召见的边将。
典礼之后,皇帝仪仗与护卫军便簇拥着朱高煦的銮驾进入了城门。
按照此前的安排,朱高煦没有住进更大的燕王府和赵王府故地,径直去了他曾经住过的高阳郡王府。不过现在郡王府的牌匾已经没有了,因为已无高阳郡王的名号,人们一般称之为北平旧院。郡王府与亲王府的规格,差距非常大,相比起来、以前的高阳郡王府真的好像只是个院子一样。
朱高煦也并未立刻召见边将们议事,只叫宦官传旨修整数日。迎驾典礼过后,大伙儿便各自回北平都司安排的住处去了。
不过朱高煦当天下午,便单独召见了兀良哈人鸡儿。
鸡儿的蒙古名字是甚么、朱高煦现在也不知道。这个汉名也不知道谁取的,有可能是太宗皇帝朱棣。因为朱棣也给宦官取了狗儿甚么的名字。
朱高煦在前院的上房里,见到鸡儿入内叩拜时,忽然觉得这个兀良哈人好像老了不少,一脸都是皱纹。记得当年鸡儿在朱高煦麾下,参与“靖难之役”时,他似乎还比较年轻力壮。朱高煦这时才恍然想到,如今离“靖难之役”,已经过去了十余年。
“将军请起,椅子上坐。”朱高煦亲自上前把他扶起。
鸡儿拜道:“谢圣上恩。”他说的是汉话,口音有点奇怪,但很容易听懂。
朱高煦又道:“当年将军随朕征战南北,后来便再未曾见面。朕先是就藩于西南边地、云南府,相隔万里;后于京师继位,几番念起将军,但诸事蹉跎,时至今日才终于重逢。”
鸡儿听罢,皱纹明显的黑|糙脸上似有动容之色:“不想圣上还能念起下臣。”
朱高煦问道:“你现在是甚么境况?”
鸡儿道:“还是原先那样,麾下有千余帐,属于福余卫。不过当初咱们在京师事,太宗皇帝给了不少赏钱。”
朱高煦径直说道:“朕应该多给你一些赏赐,此后一定有机会。”
鸡儿抬起头看着朱高煦,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道:“圣上,福余卫有艰难。”
朱高煦换了一个显得耐心的坐姿,说道:“有甚么话尽管对朕说。”他直觉到,这次能从鸡儿将军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情况。今天先单独见一面这个兀良哈人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