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
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785章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
第785章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
姜湛和薛双双两个,在白溪村可从没得到什么好的待遇。
至于之后,村子里确实替他们两个出面了,给地办厂什么的,十分爽快,一点没卡,可,那是建立在姜湛拿出手里的制糖方子,能给村民造福的份上,村里,才大开方便之门。
事实上,这两人对村里的贡献,可比村里给他们提供的多多了,也大多了。
王方木忽然意识到,一直以来,都是姜湛和薛双双二人,无私的对村里进行奉献,开厂也好,修路也好,本质上都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
别说什么他们自己也赚了大钱。
是,王方木不能否认,薛双双开了这个香皂,确实赚了钱,赚得比村民多得多。
可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薛双双愿意把香皂厂开在村里,就跟姜湛愿意把制糖方子拿出来给村里开厂一样,能解决村民干活的问题,可以让他们不用出门去镇上找活干,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养家。
并且工钱福利和镇上比起来,更加优厚。
王方木相信,有这样的条件开出来,姜湛和薛双双无论想去哪个地方开香皂厂,制糖厂,哪个地方的人都无比欢迎。
可他们两个,还是把厂子开在白溪村。
为什么?
原因,刚才薛双双一句话已经说明了,因为这是她生长的村子,所以她愿意回报村民。
可村里,难道就要因为他们愿意回报,就想要强行索取吗
在来四合院之前,王方木心里想的是,村民们的担心有道理,他自己也希望香皂厂继续开在村子里,所以王方木觉得,自己到四合院来的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说服薛双双把这个香皂厂留在这里。
可是现在,王方木心里这个想法已经淡了。
他觉得,他只要把村民的请求传达到就好,至于香皂厂是去是留,应该看薛双双自己的安排和决定。
一个村子的发展,不能只靠某一两个人长期扶贫,而应该想办法,让大家都有致富的门路。
王方木脑子里各种想法跟打架一样,想了这么多,其实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他对姜湛和薛双双两人笑了笑,说道:“也不是什么太为难的事,就是最近,看到你们四合院在搬家,这是准备等姜湛考完就一起搬到京城去,以后,都不回来了?”
姜湛点点头:“是的,我跟双双商量过了,考完以后,就去京城,这里,以后应该不会常回。”
王方木就道:“嗯嗯,村里大家也是这么猜测的,所以就让我来问问,你们全都搬到京城去住了,那村里的香皂厂,还继续开吗?”
王方木说着顿了顿,又道:“你们心里不要有压力,我真的只是过来问问情况,绝不干涉你们的决定。”
王方木这话一说,姜湛和薛双双就清楚他的来意了。
这是担心他们把香皂厂关了或者搬走,村民们失去家门口干活的地方,心下不安,所以来探个口风。
薛双双笑道:“里正大叔不用担心,就算我们搬走了,香皂厂也还会继续开在这里的。”
王方木问道:“你们全都搬去京城,香皂厂开在白溪村,离得太远了,就不会觉得不方便?”
这话语气真挚,倒是诚心在为他们考虑。
薛双双道:“不瞒里正大叔,我们在京城,有另外的香皂厂,不需把白溪村香皂厂生产的香皂运到京城,我们离开这里以后,也会把香皂厂的事情安排好,白溪村的香皂厂还跟以前一样,里正大叔不用担心,也请村民们放心,只要他们安心干活,勤劳努力,就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
得到这么个好消息,王方木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自然,那点愧疚之情也就更重了。
他对姜湛和薛双双二人道:“我知道你们去了京城,肯定能出人投地,做出一番大事来,村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你们记得,你们都是从白溪村出去的村民,如果有一天,在外头过得不自在,想要回来,村里随时都欢迎你们。”
“只要我一天还是里正,就一天帮你们看好香皂厂。”
“万一在外头遇到点什么,回到村里来,也还能吃饱饭。”
“我这不是盼你们不好,就是想告诉你们,在外面遇到难处别担心,你们还有村里做为退路。”
这番真心实意的话,倒比一些虚头巴脑的祝福更显心意。
薛双双和姜湛对视一眼,齐齐点头道:“我们知道了,谢谢里正大叔。”
王方木摆摆手,讪讪道:“诶诶,可担不起你们说谢谢。说起来惭愧,村子里没为你们做过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村子里在沾你们的光,大家才过上好日子。”
“我刚才那番话,其实也有点不自量力,你们那么大本事,在哪里都能过得很好,我是瞎操心。”
薛双双笑道:“里正大叔那是关心我们,怎么能说是瞎操心呢?”
原本对村子里的安排,薛双双是准备先把手里的事情安排下去以后,再去找里正说的,现在既然里正已经找上门来,正好就趁这个机会一并说了。
薛双双道:“里正大叔今天来得正好,有件事,我和阿湛已经商量过了,正准备过几天去找里正大叔,听听大叔的意见,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先跟里正大叔说说。”
“里正大叔回去后也好跟村里人商量一下。”
每次,薛双双这么说的时候,带给村里的,都是无尽好处。
王方木精神一振,严肃道:“你说!”
薛双双笑了笑,说道:“我和阿湛想在离开村子之前,为村里开间村塾,让孩子们有地方读书识字。”
王方木大喜:“此话当真?”
薛双双正色道:“村塾能不能开起来,需要里正大叔先回去问问村民,有多少人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
在村里,半大的孩子上山砍柴、下河挑水、耕田种地,帮家里分担很大一部分事务,能抵大半个壮劳力。
这种情况下,村民们未必愿意送孩子读书。
第785章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
第785章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
姜湛和薛双双两个,在白溪村可从没得到什么好的待遇。
至于之后,村子里确实替他们两个出面了,给地办厂什么的,十分爽快,一点没卡,可,那是建立在姜湛拿出手里的制糖方子,能给村民造福的份上,村里,才大开方便之门。
事实上,这两人对村里的贡献,可比村里给他们提供的多多了,也大多了。
王方木忽然意识到,一直以来,都是姜湛和薛双双二人,无私的对村里进行奉献,开厂也好,修路也好,本质上都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
别说什么他们自己也赚了大钱。
是,王方木不能否认,薛双双开了这个香皂,确实赚了钱,赚得比村民多得多。
可有本事的人凭本事赚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薛双双愿意把香皂厂开在村里,就跟姜湛愿意把制糖方子拿出来给村里开厂一样,能解决村民干活的问题,可以让他们不用出门去镇上找活干,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养家。
并且工钱福利和镇上比起来,更加优厚。
王方木相信,有这样的条件开出来,姜湛和薛双双无论想去哪个地方开香皂厂,制糖厂,哪个地方的人都无比欢迎。
可他们两个,还是把厂子开在白溪村。
为什么?
原因,刚才薛双双一句话已经说明了,因为这是她生长的村子,所以她愿意回报村民。
可村里,难道就要因为他们愿意回报,就想要强行索取吗
在来四合院之前,王方木心里想的是,村民们的担心有道理,他自己也希望香皂厂继续开在村子里,所以王方木觉得,自己到四合院来的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说服薛双双把这个香皂厂留在这里。
可是现在,王方木心里这个想法已经淡了。
他觉得,他只要把村民的请求传达到就好,至于香皂厂是去是留,应该看薛双双自己的安排和决定。
一个村子的发展,不能只靠某一两个人长期扶贫,而应该想办法,让大家都有致富的门路。
王方木脑子里各种想法跟打架一样,想了这么多,其实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他对姜湛和薛双双两人笑了笑,说道:“也不是什么太为难的事,就是最近,看到你们四合院在搬家,这是准备等姜湛考完就一起搬到京城去,以后,都不回来了?”
姜湛点点头:“是的,我跟双双商量过了,考完以后,就去京城,这里,以后应该不会常回。”
王方木就道:“嗯嗯,村里大家也是这么猜测的,所以就让我来问问,你们全都搬到京城去住了,那村里的香皂厂,还继续开吗?”
王方木说着顿了顿,又道:“你们心里不要有压力,我真的只是过来问问情况,绝不干涉你们的决定。”
王方木这话一说,姜湛和薛双双就清楚他的来意了。
这是担心他们把香皂厂关了或者搬走,村民们失去家门口干活的地方,心下不安,所以来探个口风。
薛双双笑道:“里正大叔不用担心,就算我们搬走了,香皂厂也还会继续开在这里的。”
王方木问道:“你们全都搬去京城,香皂厂开在白溪村,离得太远了,就不会觉得不方便?”
这话语气真挚,倒是诚心在为他们考虑。
薛双双道:“不瞒里正大叔,我们在京城,有另外的香皂厂,不需把白溪村香皂厂生产的香皂运到京城,我们离开这里以后,也会把香皂厂的事情安排好,白溪村的香皂厂还跟以前一样,里正大叔不用担心,也请村民们放心,只要他们安心干活,勤劳努力,就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
得到这么个好消息,王方木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自然,那点愧疚之情也就更重了。
他对姜湛和薛双双二人道:“我知道你们去了京城,肯定能出人投地,做出一番大事来,村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你们记得,你们都是从白溪村出去的村民,如果有一天,在外头过得不自在,想要回来,村里随时都欢迎你们。”
“只要我一天还是里正,就一天帮你们看好香皂厂。”
“万一在外头遇到点什么,回到村里来,也还能吃饱饭。”
“我这不是盼你们不好,就是想告诉你们,在外面遇到难处别担心,你们还有村里做为退路。”
这番真心实意的话,倒比一些虚头巴脑的祝福更显心意。
薛双双和姜湛对视一眼,齐齐点头道:“我们知道了,谢谢里正大叔。”
王方木摆摆手,讪讪道:“诶诶,可担不起你们说谢谢。说起来惭愧,村子里没为你们做过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村子里在沾你们的光,大家才过上好日子。”
“我刚才那番话,其实也有点不自量力,你们那么大本事,在哪里都能过得很好,我是瞎操心。”
薛双双笑道:“里正大叔那是关心我们,怎么能说是瞎操心呢?”
原本对村子里的安排,薛双双是准备先把手里的事情安排下去以后,再去找里正说的,现在既然里正已经找上门来,正好就趁这个机会一并说了。
薛双双道:“里正大叔今天来得正好,有件事,我和阿湛已经商量过了,正准备过几天去找里正大叔,听听大叔的意见,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先跟里正大叔说说。”
“里正大叔回去后也好跟村里人商量一下。”
每次,薛双双这么说的时候,带给村里的,都是无尽好处。
王方木精神一振,严肃道:“你说!”
薛双双笑了笑,说道:“我和阿湛想在离开村子之前,为村里开间村塾,让孩子们有地方读书识字。”
王方木大喜:“此话当真?”
薛双双正色道:“村塾能不能开起来,需要里正大叔先回去问问村民,有多少人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
在村里,半大的孩子上山砍柴、下河挑水、耕田种地,帮家里分担很大一部分事务,能抵大半个壮劳力。
这种情况下,村民们未必愿意送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