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开元在冬月开始飘落白雪,天地白茫茫一片,连接天幕,十几步外看不清人影,鸡鸣狗吠,像被什么东西隔开,听得不真切,却多缥缈朦胧的美感,诗情画意的感触,给予敏感之人,无限遐想。
诗语披着一身漂亮的雪白裘袍子,梳起妇女发饰,站在小院二楼回廊,远远看着大门的方向一言不发。
她在等,等消息,过了一会儿,阿娇出来,给她披上一条好看的绯色围巾,包住耳朵。
“诗语姐,外面这么冷,你还是去里面等吧。”
诗语摇摇头:“你进去,小心着凉,我再等一等。”
阿娇干脆也不走了,拉着她的手,靠在诗语肩膀上,随她等着,空气寒冷,但两人靠在一处,顿时也不觉得那么冷了,诗语心里很焦虑、很乱,阿娇似乎能懂,所以也没说话,只是静静陪着她。
雪花从瓦檐飘落,视线被遮挡,但纷纷雪花中,隔墙隐约的马蹄声却清楚,“是不是季叔回来了?”诗语问。
阿娇点点头:“听马蹄声好像是。”
“出去看看。”诗语说着进屋,噔噔噔下楼,不一会儿就在雪幕中走出小院正门,阿娇跟在她身后,两人到正堂的时候,严毢已经等在那。
不一会儿,院外传来沉稳脚步声,季春生匆匆进来,一进屋就摘下头上斗笠道:“大事不好了!”
阿娇倒了杯茶递给他:“季叔慢慢说。”几人面色都很凝重。
季春生喝了一大口茶水,这才喘过气来,着急道:“今日早朝,许多大臣弹劾王爷在江州胆大妄为,张扬跋扈,又提及鸿胪寺失职,与金人谈判失利,两事并加之下皇上大怒,当场决定撤去王爷鸿胪寺卿、京北转运使之职,责令回京。
随后众臣又商议推举兵部判部事张让接任鸿胪寺卿。
皇上当场做下决定,就让翰林大学士陈钰大人起拟圣旨,上交中书。好在陈钰老先生当场拒绝拟旨,皇上大怒,再三责令,可老先生就是不拟旨。
按我景国祖制,家国大事必须皇上授意,翰林学士拟旨,中书审查,皇上御画,然后再由门下审查才能准行,翰林大学士不予起草,诏书便无法发出,皇上虽大怒,说要撤了陈大人,众臣劝解,最后只得将此事暂缓两天。”
几人听完大惊失色,阿娇道:“陈钰老先生大恩大德,我王定会记下。”
严毢也点点头,心里对老先生佩服,当初王爷年少还伤过他老人家,没想如今放倒他不计前嫌反过来帮助王府。
诗语没有众人那么大惊失色,她只是接着问:“季叔,汤大人那边说好了吗?”
“说好了,他也答应了。”季春生道。
“说好时辰了吗,时辰很重要。”诗语又问。
季春生点头:“都说得清楚,我还按你的意思再三强调了。”
诗语点点头,对季春生道:“田妃当初请我到宫里唱过词,宫里时辰戒律严明,申时读书,酉时用膳,戊时为公,如果错过时辰,说不定就见不到皇上,平常还好,今天见不到还有明天,可此时不能出半点差错。”
诗语说着又强调:“还有就是,包拯大人也必须交代清楚,必须后于汤大人才行,否则皇上说不定不会见他。”
“这是为什么?”阿娇不解。
诗语拉住阿娇吓得冰冷颤抖的小手捂着:“因为事情一旦做不好,在别人耳里说什么都像是借口,何况是皇上,鸿胪寺成了那样,要是没有汤大人先铺垫,让皇上起疑,皇上必定只会以为包拯在狡辩而不见。”
“我这就再去与他说明白!”季春生道。
“还有,要叫人去把孙文砚找来,有事请他帮忙。”
........
在明清那样的高度集权王朝之前,皇帝的圣旨被驳回的事情并不在少数,简单的说,因为各处势力各成一家,朝廷中文武对立,各部分权,自然就会产生牵制。
其中以唐、汉为最,皇帝的权力受到各种制约,到宋朝,因为武人地位低下,所以文武对立减弱,因此中央得以更加集权一些,但对话皇权的牵制依旧十分大。
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
但在中书,具体操作又有两个流程,中书舍人确定圣旨中心大意,然后翰林学士遣词造句,写成圣旨。这其中任何一道不按流程来,圣旨都会被定为无效。历史上唐朝、宋朝也有皇帝怕中书、门下不给自己面子,绕过中书门下发圣旨,但发出去的圣旨受到全国大臣鄙视,因为流程不合法,不执行不说,还成为笑话。
以宋朝为例,就有皇帝看重某个人才,然后让中书省起拟圣旨准备加封,自己也“御画”(就是盖章打钩),结果到门下省,门下给事中(不止一个)对皇上提拔的人才不满,将圣旨驳回,皇上顿时也没了办法,只能作罢。
按合法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翰林院都有权拒行圣旨。
当然,这也要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一般不涉及大事,这些官员都不会轻易驳回皇上的旨意,但若真下定决心决定驳回,那么这四处都有权利驳回。
但到高度集权的明、清,这些东西也就慢慢没那么多钳制了,对皇权的辖制越来越弱。
而因明、清靠近现代,所以现代人很多对古代王朝的了解都来自明、清,加之影视文字等媒体夸张,很多人就下意识认为皇上一句话,就决定天下大事了,谁都不敢反对。
其实根本没那么简单,也不可能那么简单,汉时就有人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又会甘心将权力交出来,无偿奉献给皇帝,就问一句:凭什么?
特别在汉、唐、宋三朝,很多时候皇帝都会吃瘪。有些更加严重的时期,下面表面顺从,其实皇帝完全被架空,当成印把子用,放在皇宫里好好养着,就用来盖盖章就行。
所以如今翰林院大学生陈钰拒起拟圣旨,与门下给事中驳回圣旨异曲同工,皇上虽生气,但一时还没什么办法,不过这下陈钰也算将皇帝得罪死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用在皇帝身上也是这个道理,被贼惦记上尚且可怕,何况乎一国之君。
......
下午,雪停了,地面积起一层薄薄积雪,空气冷了三分,一眼望去街头巷尾,鳞次栉比的屋檐瓦舍,变成了雪白世界。
诗语带了两个丫鬟,四个护卫离开王府,坐着马车,带着大堆大小礼品,匆匆往驿馆去赶去,面色沉重,一脸忧色。
马车压出两条长印,消失在街道转角。
车才消失,河边落完叶的大树后,就出来两个披着蓑衣,穿着厚厚布衣的男人,一边搓手一边小心的观察四周,见四下无人,这才悄悄离开。
........
诗语披着一身漂亮的雪白裘袍子,梳起妇女发饰,站在小院二楼回廊,远远看着大门的方向一言不发。
她在等,等消息,过了一会儿,阿娇出来,给她披上一条好看的绯色围巾,包住耳朵。
“诗语姐,外面这么冷,你还是去里面等吧。”
诗语摇摇头:“你进去,小心着凉,我再等一等。”
阿娇干脆也不走了,拉着她的手,靠在诗语肩膀上,随她等着,空气寒冷,但两人靠在一处,顿时也不觉得那么冷了,诗语心里很焦虑、很乱,阿娇似乎能懂,所以也没说话,只是静静陪着她。
雪花从瓦檐飘落,视线被遮挡,但纷纷雪花中,隔墙隐约的马蹄声却清楚,“是不是季叔回来了?”诗语问。
阿娇点点头:“听马蹄声好像是。”
“出去看看。”诗语说着进屋,噔噔噔下楼,不一会儿就在雪幕中走出小院正门,阿娇跟在她身后,两人到正堂的时候,严毢已经等在那。
不一会儿,院外传来沉稳脚步声,季春生匆匆进来,一进屋就摘下头上斗笠道:“大事不好了!”
阿娇倒了杯茶递给他:“季叔慢慢说。”几人面色都很凝重。
季春生喝了一大口茶水,这才喘过气来,着急道:“今日早朝,许多大臣弹劾王爷在江州胆大妄为,张扬跋扈,又提及鸿胪寺失职,与金人谈判失利,两事并加之下皇上大怒,当场决定撤去王爷鸿胪寺卿、京北转运使之职,责令回京。
随后众臣又商议推举兵部判部事张让接任鸿胪寺卿。
皇上当场做下决定,就让翰林大学士陈钰大人起拟圣旨,上交中书。好在陈钰老先生当场拒绝拟旨,皇上大怒,再三责令,可老先生就是不拟旨。
按我景国祖制,家国大事必须皇上授意,翰林学士拟旨,中书审查,皇上御画,然后再由门下审查才能准行,翰林大学士不予起草,诏书便无法发出,皇上虽大怒,说要撤了陈大人,众臣劝解,最后只得将此事暂缓两天。”
几人听完大惊失色,阿娇道:“陈钰老先生大恩大德,我王定会记下。”
严毢也点点头,心里对老先生佩服,当初王爷年少还伤过他老人家,没想如今放倒他不计前嫌反过来帮助王府。
诗语没有众人那么大惊失色,她只是接着问:“季叔,汤大人那边说好了吗?”
“说好了,他也答应了。”季春生道。
“说好时辰了吗,时辰很重要。”诗语又问。
季春生点头:“都说得清楚,我还按你的意思再三强调了。”
诗语点点头,对季春生道:“田妃当初请我到宫里唱过词,宫里时辰戒律严明,申时读书,酉时用膳,戊时为公,如果错过时辰,说不定就见不到皇上,平常还好,今天见不到还有明天,可此时不能出半点差错。”
诗语说着又强调:“还有就是,包拯大人也必须交代清楚,必须后于汤大人才行,否则皇上说不定不会见他。”
“这是为什么?”阿娇不解。
诗语拉住阿娇吓得冰冷颤抖的小手捂着:“因为事情一旦做不好,在别人耳里说什么都像是借口,何况是皇上,鸿胪寺成了那样,要是没有汤大人先铺垫,让皇上起疑,皇上必定只会以为包拯在狡辩而不见。”
“我这就再去与他说明白!”季春生道。
“还有,要叫人去把孙文砚找来,有事请他帮忙。”
........
在明清那样的高度集权王朝之前,皇帝的圣旨被驳回的事情并不在少数,简单的说,因为各处势力各成一家,朝廷中文武对立,各部分权,自然就会产生牵制。
其中以唐、汉为最,皇帝的权力受到各种制约,到宋朝,因为武人地位低下,所以文武对立减弱,因此中央得以更加集权一些,但对话皇权的牵制依旧十分大。
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
但在中书,具体操作又有两个流程,中书舍人确定圣旨中心大意,然后翰林学士遣词造句,写成圣旨。这其中任何一道不按流程来,圣旨都会被定为无效。历史上唐朝、宋朝也有皇帝怕中书、门下不给自己面子,绕过中书门下发圣旨,但发出去的圣旨受到全国大臣鄙视,因为流程不合法,不执行不说,还成为笑话。
以宋朝为例,就有皇帝看重某个人才,然后让中书省起拟圣旨准备加封,自己也“御画”(就是盖章打钩),结果到门下省,门下给事中(不止一个)对皇上提拔的人才不满,将圣旨驳回,皇上顿时也没了办法,只能作罢。
按合法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翰林院都有权拒行圣旨。
当然,这也要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一般不涉及大事,这些官员都不会轻易驳回皇上的旨意,但若真下定决心决定驳回,那么这四处都有权利驳回。
但到高度集权的明、清,这些东西也就慢慢没那么多钳制了,对皇权的辖制越来越弱。
而因明、清靠近现代,所以现代人很多对古代王朝的了解都来自明、清,加之影视文字等媒体夸张,很多人就下意识认为皇上一句话,就决定天下大事了,谁都不敢反对。
其实根本没那么简单,也不可能那么简单,汉时就有人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又会甘心将权力交出来,无偿奉献给皇帝,就问一句:凭什么?
特别在汉、唐、宋三朝,很多时候皇帝都会吃瘪。有些更加严重的时期,下面表面顺从,其实皇帝完全被架空,当成印把子用,放在皇宫里好好养着,就用来盖盖章就行。
所以如今翰林院大学生陈钰拒起拟圣旨,与门下给事中驳回圣旨异曲同工,皇上虽生气,但一时还没什么办法,不过这下陈钰也算将皇帝得罪死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用在皇帝身上也是这个道理,被贼惦记上尚且可怕,何况乎一国之君。
......
下午,雪停了,地面积起一层薄薄积雪,空气冷了三分,一眼望去街头巷尾,鳞次栉比的屋檐瓦舍,变成了雪白世界。
诗语带了两个丫鬟,四个护卫离开王府,坐着马车,带着大堆大小礼品,匆匆往驿馆去赶去,面色沉重,一脸忧色。
马车压出两条长印,消失在街道转角。
车才消失,河边落完叶的大树后,就出来两个披着蓑衣,穿着厚厚布衣的男人,一边搓手一边小心的观察四周,见四下无人,这才悄悄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