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锡听到这已经笑了起来:“什么叫足够的诚意?”
    陈贵妃当即答道:“自然是奉天皇后与西营故事,陛下既然能海纳百川,自然能容得下几个番女。”
    陈贵妃这话说得特别大胆,因此刘永锡也不由笑了起来:“没想到朕在天下人心中居然是这种形象吗?恐怕后人会耻笑我!”
    陈贵妃还没说话,白贵妃已经抢先答道:“陛下既然能海纳百川,这天下既然是陛下的天下,又有谁敢笑话陛下,而且我觉得陈姐这主意确实不错,对付流贼、土寇未必能有效果,但对付建虏绝对有奇效!”
    现在的大清国刚刚入关,还没能脱离野蛮人本质,因此在陈贵妃与白贵妃眼中不管怎么样出格的主意都没问题,关键在看效果。
    而高皇后也赞同她们俩的看法:“陛下为天下已经牺牲良多,但为了国家千秋万代恐怕还得继续牺牲小我,而且两位妹妹的建议哪怕没什么效果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高皇后这么一番奉承让刘永锡终于心动了:“既然皇后都这么说,不如先试一试,陈妃!”
    听到刘永锡点了自己的名字,陈贵妃自然是异常欢喜:“陛下,臣妾都听你安排!”
    刘永锡点了点头:“写给清国朝廷的这封信就交给你负责。”
    陈贵妃可是出自大学士之家,论文笔自然在刘永锡之上,而且刘永锡相信不管陈贵妃写得再文雅,大清国那边自然有文人墨客把书信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精确地翻译出来。
    而陈贵妃、白贵妃她们平时只能看着高皇后总督五省军务威风凛凛,自己却是什么事情都不敢插手,所以听到刘永锡的安排之后自然是欢呼雀跃起来,甚至抱住了刘永锡送上了阵阵香吻。
    而高皇后看到这一幕也是笑意盈盈地说道:“今天晚上几位妹妹都留下来吧,那位倾城倾城的陈圆圆终于愿意为陛下献舞,到时候请四位妹妹一起来把把关!”
    刘永锡当然知道高皇后既然准备动用陈圆圆这张王牌,肯定不是为了献舞这么一件小事,但是哪个男人能拒绝这种人生最浪漫的一幕,因此他心中骄阳似火:“我觉得四位爱妃同样倾国倾城,不会比陈圆圆逊色!”
    这正是陈贵妃、白贵妃最想听到的赞美,她们毫不犹豫地解去外衣,场面变得肉光致致起来:“臣妾也想同这位陈圆圆比一比,看看她的舞姿到底怎么动人!”
    但是场面变得怎么热烈,最后都只会便宜了刘永锡。
    刘永锡的这一决策,自然是在朝野之中引发巨大争议,许多正人君子都觉得这位承天皇帝根本不是当今天子的最佳人选,反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夫。
    但是他们只能把这些非议藏在心底,或是写成影射性质的诗文甚至不敢公开发表,在任何公开场面只能听到对大明天子的赞声如潮。
    现在天下既然已经是承天朝的天下,那么大家只能按照承天朝的新规则来赞美承天皇帝,否则就是无法想象的悲惨结局,这些不满者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清国的勃然大怒之上。
    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建虏虽然是初入中原,但是听到了如此不合理的条款肯定会勃然大怒,承天皇帝肯定会因为自己的胡闹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到时候他们这些正人君子就可以站出来收拾残局。
    但事情的发展却与陈贵妃她们的猜想差不多,大清国既然初入中原自然都是一群蛮夷。
    这些蛮夷自然没有什么贞操观念,在收到刘永锡的书信之后都觉得吃了一颗定心丸。
    他们不担心承天皇帝在信中提出的条件太苛刻太不近人情,反而担心刘永锡不肯提出具体的条件,只要刘永锡肯提条件自然可以好好谈慢慢谈。
    在收到书信之后,大清朝以惊人无比的效率动员起来,第一时间就收集了好些位天下间数屈一指的美人作为与承天朝谈判的筹码,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降清汉官的妻女。
    只是这些汉官既然已经降清,自然谈不上多少廉耻节操,更不要说满洲亲贵现身说法:“现在这个时候且不说你们的家人,就是满洲贵女甚至至我们大清国的皇太后都有为国牺牲的准备!”
    而诸位降清汉官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心理重建,他们之前是大清国对越明朝最强烈的一批人,总想着如何反败为胜,而现在却变成了承天朝最坚定的盟友,整天都在谋划着怎么把承天皇帝请进北京城来。
    事实上这只是大清朝局混乱的一个侧面,虽然多尔衮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至少是一个严厉的独裁者,在朝堂之上有着一言九鼎的力量。
    而在多尔衮死后,大清朝廷已经是九龙治水,什么时候都是大闹特闹最后却无法善后,最后大家只能请出皇太极留下的几位皇后与宠妃,希望她们站出来解决问题,但是很快就有人劝她们牺牲自己成全国家。
    反正大清国的统治已经完全失控,甚至对于高歌猛进的诸路北伐军视若未见,任由他们来去纵横。
    对于越明军来说,他们原本以为越过黄河北岸之后会遇到相当猛烈的抵抗,但是由于大清朝根本形不成一个抵抗核心,这次北征反而更象是一次战时行军,几乎遇不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反而是降将如雨。
    用降将如雨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十几天之内已经有数万清军投降了承天朝,而且其中还有真正的满洲八旗。
    战前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是觉得会收降一些部外藩蒙古与八旗汉军,但是现在来降者不仅有真正的蒙古八旗甚至还有不少满洲八旗,其中还有固山额真这个级别的高级军官。
    即使是刘永锡都没想到阿济格军团的失败会对清军造成如此之大的心理打击,他原本以为满洲八旗哪怕只剩下一两个牛录也坚持抵抗到最后一刻,却没想到满洲八旗会成百成百地率部投降。
    虽然这些投降的固山额真、甲喇额真都是临时提拔起来的水货,手下的甲兵也有一大半是临时抬旗的结果,但是大清朝廷原本以为这些固山额真、甲嘛额真会组织起相当有力的抵抗。
    但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为大清国毫无意义殉葬,而且这些八旗军官还向刘永锡与越明军透露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内幕甚至希望能成为越明军这次北征的前锋。
    连刘永锡都觉得这些八旗军官似乎过于积极了,但是这些八旗军官却是振振有词地替自己辩护:“你们承天朝不是有过这样的先例吗?奉天高皇后还有张献忠的四位皇后,而且现在大顺军与大西军不是这次北伐的主力吗?既然如此我们大清国也能这么干,而且你们承天皇帝不是准备让我们大清国的皇后、福晋都成为他的女人吗?”
    许多军官都觉得这样的结局哭笑不得,他们之前觉得刘永锡的想法完全是天马行空,哪里想到这些满洲、蒙古人的想法与汉人完全不同,他们不但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反而认为是一种幸事。
    只不过大清国崛起的历史之中这样的先例不在少数,就连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都有过这样自我牺牲的历史,因此这些找不到任何出路的八旗军官才会选择与越明军合作。
    既然降将如雨,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八旗精锐都跟着一起投降,现在已经没人愿为大清国去死,何况大清朝廷下达的命令也完全不合情理甚至寄希望于能同承天朝的谈判之上,所以战事变得毫无悬念起来。
    因此刘永锡在信上提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越明军的进军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投降者的级别越来越高,但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发展,甚至连大清朝廷都觉得就应当如此。
    “陕西已经全省光复,收复太原也不过是三五日内的事情!”
    刘永锡实在没想到自己的牺牲会引发这样的连锁反应,他告诉随军从征的高皇后与李香君:“我都没想到大清国的崩溃会来得这么快,我原本总以为他们会退到关外去!”
    刘永锡之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清国主力放弃关外,清军真要这么干刘永锡肯定会是相当头痛,可现在清国既然寄全部希望在谈判上,刘永锡自然是准备乘胜追击不给大清国任何机会,而高皇后却是提醒刘永锡:“陛下还是尽量小心些,建虏真正阴险的时候是防不胜防,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前功尽弃!”
    她不由想起了一片石之役,大顺军转战十几年眼见大功告成,最后却因为一片石之役前功尽弃,而刘永锡明白她的感觉:“我也觉得到北京城下的时候肯定会发生些什么,建虏绝对不会坐以待毙,接下去肯定会发生什么!”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刘永锡的估计,很快前线就传来了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消息:“清国肃王豪格领兵万人请降!”

章节目录

明风八万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紫钗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紫钗恨并收藏明风八万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