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主帅、奋武将军赵云北伐军督军、青州刺史、后将军诸葛亮叩上此文写得真假参半,若非设身处地的经历,丝毫看不出其中与事实不符的地方,而字里行间又处处功大于过,诸葛亮心知诸葛圭纵然对损兵折将有所不满,但也只会略加训诫而已。果不其然,六天之后,诸葛圭的回批便下来,曰:报捷奏悉,孤心之嘉悦欣喜非言语所能形容!有功将士自当按例封赏,然伤兵过敌,却令孤郁郁寡欢,须知为帅者亲将,为将者爱兵,郝昭王双损兵折将,功过相抵;张燕黑山军领,与大唐另有约定,待得尽收幽州之时一并封赏;于禁二十年老臣,殚精竭虑,战功赫赫,如今又添新功,加爵一级,擢为安国将军;赵云与吾儿诸葛亮有功有过,虽功大于过,但不得为傲,需再接再厉,安定乌桓,待凯旋之时,孤当亲自迎军!另闻赵家家主赵先生现身相助,孤万分感激,对其人钦慕已久,望其能赴泰山一行,孤以上宾相待。
诸葛亮将这份回批看了数遍,细细咀嚼了其中的含义,渐渐明白过来,诸葛圭昔年也曾出兵放马近二十年,从种种的回报和蛛丝马迹中,还是看出了诸葛亮与赵云那份奏折文过饰非的地方。郝昭王双之功,在于拖住了乌桓的主力,之过,在于郝昭未能防住乌桓的奇袭,失了大营,王双未能识破乌桓的圈套,中了伏击。而诸葛亮与赵云的过错,自然便是向诸葛圭隐瞒了实情之罪了,幸好诸葛亮两人圣眷极浓,诸葛圭未予追究罢了。
赵云也看了诸葛圭的回批,叹了一口气道:“二叔他一向不愿出山,想不到这次破例出山,以后大唐的事情恐怕就推不开了,孔明,你且继续安排幽州的政务吧,我去见见我二叔去。”诸葛亮点点头,继续埋首于工作之中。
如今表面上幽州全境是落入了大唐手中,但幽州十二郡中,真正完全受大唐控制的却只有去年便落入大唐手中的范阳和代两郡。辽东五郡在张颌一年的料理下,情况也还不算太坏,虽说反抗四起,但终究之算得上是小鄙土匪,镇压起来并不费事。
真正令诸葛亮头疼的还是新占领的这五郡,受大唐控制的也只有这有军队驻扎的十一所城池,乌桓军藏匿幽州山中,不断骚扰,防不胜防,可以说连这连接十一所城池的驿道都不太平,更不要提什么乡下。而往往这些乌桓军袭击之后,来无影去无踪,各处巡查的队伍根本捉不到乌桓军的影子,小鄙的队伍甚至全军覆没了四支。赵云和张燕两人曾亲自带兵搜山,打了几场遭遇战,两人对燕山地貌格外的熟悉,占了些便宜,乌桓军这才收敛了些。
每每想到此处,诸葛亮便不禁轻揉太阳穴,乌桓好狠的招数,若是长此以往,不仅每一任的幽州刺史呆不踏实,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也会被无限期的拖在此处,这该如何是好……
在赵云的大帅府中,赵云寻到了正在悉心教导赵统兵法的赵远,先是吩咐赵统出去独自练会儿武功,又将唐王诸葛圭回批中的大意详细的说了一遍,之后一脸歉意的道:“二叔,每想到你这此出山给你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赵远却是呵呵一笑道:“子龙不必愧疚,其实对此你二叔早有准备了,再说去泰山又不是去什么阴曹地府,唐王殿下定是以礼相待的。”
“可二叔不就打破了您二十年前立下的不入乱世的誓言了吗?”赵云很为赵远着想。
赵远神色先是一黯,沉默了半晌,只是凝视着几上的茶杯,久久不语。赵云在一旁有些尴尬,后悔触动了赵远的痛处。正当赵云准备开口安慰时,赵渊却又开口了,神色也是万分凝重,道:“子龙,你以为真的有什么世家能够在乱世中独善其身吗?”
赵云被问得一愣,随即又听赵远道:“其实没有你来信想邀,也会出手帮诸葛家一臂之力的,这山早晚是要出的,否则,们赵家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为……为什么?”赵云被赵远的话说得有些发毛。
赵远冷笑一声道:“唐王诸葛圭一生精明,在他的境内,万万不会将一个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世家,放任其发展,实力膨胀,况且又是我们拥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影响巨大的赵家。再有就是有了我们赵家的支持,诸葛家在全国必然会声望大增,但没有这个赵家的家主出仕诸葛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效果没有那么大,所以唐王无论出何,用什么方法,也是要让我出山的。”
赵云沉默,似乎在回想他与唐王几十次见面的情景,似乎领悟到了什么,点了点头。赵远继续道:“两年前亲赴冀州,召集了三千赵家精锐交与你的手中,正是为了向唐王表明,赵家是全力支持诸葛家的。所以你今天才会顺利成为北伐军的主帅,而不是诸葛家的老臣于禁。”
提到于禁,赵云不禁有些郁闷,气恼道:“这次唐王唯独封赏了于文则,升他为安国将军,如今其品秩与云和张文远并驾齐驱,未免太过偏心了。”
赵远听了,却丝毫没有赵云的那种气愤,反而显得有些高兴,道:“子龙,你错了,这种封赏是唐王的英明。”
“此话怎讲?”
“于禁乃是诸葛家十六年的老臣,在你加入诸葛家之前,一直统领北方军队,如今被你抢了位置,他心中怎么想?在唐王立国,大封群臣时,于禁排位在张辽之下也就算了,毕竟张辽在诸葛家也呆了十五年,可他地位却仍不如你这一个新来不到五年的将领,他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前线作战最怕将帅失和,唐王此次晋升于禁,正是为了弥补之前对其的亏欠,好让其心理平衡,以助你能够更好的统御全局,你要体谅唐王的苦心呀。”赵远一针见血,说得赵云惶恐不已。
赵云喃喃道:“原来竟是如此……”
赵远看了一眼赵云又道:“你与于禁至今未起矛盾,一来是你的武林声望卓著,令其佩服;二来也是你二人也算略有城府,一直隐忍不发,相互谦让。饶是如此,也仅仅是把矛盾深埋,并未消除,这也是你二人交情不深的原因。子龙,我一直视你为最佳的家主继承人,但你现在仍是尚欠历练,记住,一个好的家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武和智谋,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便是机警,能够带领全族躲过各种潜藏的危险。”
听着赵远的教诲,赵云很是用心的道:“云受教了,二叔若是还有指教,云洗耳恭听。”赵远很满意赵云这种虚心的态度,问道:“子龙,你对吕家的看法如何?”
赵云略略思索道:“应该是我赵家在军方的最大对手,不过云向来钦佩温候大将军吕布大人,通过孔明与吕蒙郝昭王双剑枫这些人的关系还算熟稔,所以心里一直非常矛盾。这次郝昭王双的失利,云还是保了他们……”
赵远点了点头,眯着眼道:“子龙,你记住一句话,吕家兴,赵家兴;吕家亡,赵家败!”
“这是为何?”赵云轻轻皱起了眉头,他的这位二叔一向英明,看问题看得很准,也因此当年自己的祖父毅然将赵家家主之位传给了他,而非自己的父亲。
赵远道:“虽然这些年来,几乎足不出户,但赵家经营了上千年的网络,还是会源源不断的将各个信息报之给的。或许是旁观者清,对于大唐之间的势力看得很透,你应该知道,赵家在大唐迅速的崛起,正是为了制衡吕家。可反过来,吕家同样在制衡赵家,你明白我说得话吗?”
赵云答道:“二叔是说一旦赵家过于强大,与吕家失去了实力平衡,唐王便会扶植吕家或者新的家族来打压赵家。”
赵远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道:“聪明,无论是赵家孙家还是那个什么司马家,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不在于自己的实力,而在于擅长隐藏自己的实力,懂得韬光养晦。你不要以为你二叔现在说这话说得太早,依我的观察,唐王这人自是英主,但却不能容得功高震主,莫说是你,为了怕唐王见疑,就是交如几十年老友的吕布,亦或近如亲子的诸葛亮,都在夹起尾巴做人。”
赵云静静的听赵远继续说着:“吕布近几年鲜少出手,只是坐镇泰山,只听唐王调命出征,从不主动请命,就是吕门以下吕蒙郝昭这等杰出子弟的升迁,都被吕布死死压着,以防他们升得太高,这是为了什么?诸葛亮天纵英才,其能力绝不仅限于督军一职,甚至兼你这个主帅也是毫无问题,可他非但处处助你将首功让与你,几个月前更是在泰山请辞了考试主官这等实权的位置,这又是为了什么?”
赵云听到这里,起身面对赵远拜了三拜道:“二叔,云在此谢过教诲!二叔的这些话云一定谨记在心!”
“如果诸葛亮突然起兵造反,将诸葛圭赶下台,自领唐王的话,你会帮助谁?”赵远的一句话在一瞬间便问蒙了赵云。
(本章完)
诸葛亮将这份回批看了数遍,细细咀嚼了其中的含义,渐渐明白过来,诸葛圭昔年也曾出兵放马近二十年,从种种的回报和蛛丝马迹中,还是看出了诸葛亮与赵云那份奏折文过饰非的地方。郝昭王双之功,在于拖住了乌桓的主力,之过,在于郝昭未能防住乌桓的奇袭,失了大营,王双未能识破乌桓的圈套,中了伏击。而诸葛亮与赵云的过错,自然便是向诸葛圭隐瞒了实情之罪了,幸好诸葛亮两人圣眷极浓,诸葛圭未予追究罢了。
赵云也看了诸葛圭的回批,叹了一口气道:“二叔他一向不愿出山,想不到这次破例出山,以后大唐的事情恐怕就推不开了,孔明,你且继续安排幽州的政务吧,我去见见我二叔去。”诸葛亮点点头,继续埋首于工作之中。
如今表面上幽州全境是落入了大唐手中,但幽州十二郡中,真正完全受大唐控制的却只有去年便落入大唐手中的范阳和代两郡。辽东五郡在张颌一年的料理下,情况也还不算太坏,虽说反抗四起,但终究之算得上是小鄙土匪,镇压起来并不费事。
真正令诸葛亮头疼的还是新占领的这五郡,受大唐控制的也只有这有军队驻扎的十一所城池,乌桓军藏匿幽州山中,不断骚扰,防不胜防,可以说连这连接十一所城池的驿道都不太平,更不要提什么乡下。而往往这些乌桓军袭击之后,来无影去无踪,各处巡查的队伍根本捉不到乌桓军的影子,小鄙的队伍甚至全军覆没了四支。赵云和张燕两人曾亲自带兵搜山,打了几场遭遇战,两人对燕山地貌格外的熟悉,占了些便宜,乌桓军这才收敛了些。
每每想到此处,诸葛亮便不禁轻揉太阳穴,乌桓好狠的招数,若是长此以往,不仅每一任的幽州刺史呆不踏实,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也会被无限期的拖在此处,这该如何是好……
在赵云的大帅府中,赵云寻到了正在悉心教导赵统兵法的赵远,先是吩咐赵统出去独自练会儿武功,又将唐王诸葛圭回批中的大意详细的说了一遍,之后一脸歉意的道:“二叔,每想到你这此出山给你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赵远却是呵呵一笑道:“子龙不必愧疚,其实对此你二叔早有准备了,再说去泰山又不是去什么阴曹地府,唐王殿下定是以礼相待的。”
“可二叔不就打破了您二十年前立下的不入乱世的誓言了吗?”赵云很为赵远着想。
赵远神色先是一黯,沉默了半晌,只是凝视着几上的茶杯,久久不语。赵云在一旁有些尴尬,后悔触动了赵远的痛处。正当赵云准备开口安慰时,赵渊却又开口了,神色也是万分凝重,道:“子龙,你以为真的有什么世家能够在乱世中独善其身吗?”
赵云被问得一愣,随即又听赵远道:“其实没有你来信想邀,也会出手帮诸葛家一臂之力的,这山早晚是要出的,否则,们赵家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为……为什么?”赵云被赵远的话说得有些发毛。
赵远冷笑一声道:“唐王诸葛圭一生精明,在他的境内,万万不会将一个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世家,放任其发展,实力膨胀,况且又是我们拥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影响巨大的赵家。再有就是有了我们赵家的支持,诸葛家在全国必然会声望大增,但没有这个赵家的家主出仕诸葛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效果没有那么大,所以唐王无论出何,用什么方法,也是要让我出山的。”
赵云沉默,似乎在回想他与唐王几十次见面的情景,似乎领悟到了什么,点了点头。赵远继续道:“两年前亲赴冀州,召集了三千赵家精锐交与你的手中,正是为了向唐王表明,赵家是全力支持诸葛家的。所以你今天才会顺利成为北伐军的主帅,而不是诸葛家的老臣于禁。”
提到于禁,赵云不禁有些郁闷,气恼道:“这次唐王唯独封赏了于文则,升他为安国将军,如今其品秩与云和张文远并驾齐驱,未免太过偏心了。”
赵远听了,却丝毫没有赵云的那种气愤,反而显得有些高兴,道:“子龙,你错了,这种封赏是唐王的英明。”
“此话怎讲?”
“于禁乃是诸葛家十六年的老臣,在你加入诸葛家之前,一直统领北方军队,如今被你抢了位置,他心中怎么想?在唐王立国,大封群臣时,于禁排位在张辽之下也就算了,毕竟张辽在诸葛家也呆了十五年,可他地位却仍不如你这一个新来不到五年的将领,他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前线作战最怕将帅失和,唐王此次晋升于禁,正是为了弥补之前对其的亏欠,好让其心理平衡,以助你能够更好的统御全局,你要体谅唐王的苦心呀。”赵远一针见血,说得赵云惶恐不已。
赵云喃喃道:“原来竟是如此……”
赵远看了一眼赵云又道:“你与于禁至今未起矛盾,一来是你的武林声望卓著,令其佩服;二来也是你二人也算略有城府,一直隐忍不发,相互谦让。饶是如此,也仅仅是把矛盾深埋,并未消除,这也是你二人交情不深的原因。子龙,我一直视你为最佳的家主继承人,但你现在仍是尚欠历练,记住,一个好的家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武和智谋,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便是机警,能够带领全族躲过各种潜藏的危险。”
听着赵远的教诲,赵云很是用心的道:“云受教了,二叔若是还有指教,云洗耳恭听。”赵远很满意赵云这种虚心的态度,问道:“子龙,你对吕家的看法如何?”
赵云略略思索道:“应该是我赵家在军方的最大对手,不过云向来钦佩温候大将军吕布大人,通过孔明与吕蒙郝昭王双剑枫这些人的关系还算熟稔,所以心里一直非常矛盾。这次郝昭王双的失利,云还是保了他们……”
赵远点了点头,眯着眼道:“子龙,你记住一句话,吕家兴,赵家兴;吕家亡,赵家败!”
“这是为何?”赵云轻轻皱起了眉头,他的这位二叔一向英明,看问题看得很准,也因此当年自己的祖父毅然将赵家家主之位传给了他,而非自己的父亲。
赵远道:“虽然这些年来,几乎足不出户,但赵家经营了上千年的网络,还是会源源不断的将各个信息报之给的。或许是旁观者清,对于大唐之间的势力看得很透,你应该知道,赵家在大唐迅速的崛起,正是为了制衡吕家。可反过来,吕家同样在制衡赵家,你明白我说得话吗?”
赵云答道:“二叔是说一旦赵家过于强大,与吕家失去了实力平衡,唐王便会扶植吕家或者新的家族来打压赵家。”
赵远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道:“聪明,无论是赵家孙家还是那个什么司马家,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不在于自己的实力,而在于擅长隐藏自己的实力,懂得韬光养晦。你不要以为你二叔现在说这话说得太早,依我的观察,唐王这人自是英主,但却不能容得功高震主,莫说是你,为了怕唐王见疑,就是交如几十年老友的吕布,亦或近如亲子的诸葛亮,都在夹起尾巴做人。”
赵云静静的听赵远继续说着:“吕布近几年鲜少出手,只是坐镇泰山,只听唐王调命出征,从不主动请命,就是吕门以下吕蒙郝昭这等杰出子弟的升迁,都被吕布死死压着,以防他们升得太高,这是为了什么?诸葛亮天纵英才,其能力绝不仅限于督军一职,甚至兼你这个主帅也是毫无问题,可他非但处处助你将首功让与你,几个月前更是在泰山请辞了考试主官这等实权的位置,这又是为了什么?”
赵云听到这里,起身面对赵远拜了三拜道:“二叔,云在此谢过教诲!二叔的这些话云一定谨记在心!”
“如果诸葛亮突然起兵造反,将诸葛圭赶下台,自领唐王的话,你会帮助谁?”赵远的一句话在一瞬间便问蒙了赵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