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我哪有什么见教,只求平安无事就成,好好的把皇上交给我的差事办好了,安安稳稳的回京,我也就谢天谢地了。难道冷大人您就能咽的下这口气不成?咽的下,咽的下。再说南方叛逆乃归属贵国内政,我一个外臣是不好掺合的,否则皇上怪罪下来我可吃不住啊。这事情既然交给贵国,本官相信二王爷一定会不负本官厚望,一定能将叛逆捉拿归案。李贤看冷无为死不松口,说的话那叫滴水不露,知道他是铁了心,当下作势哈哈的笑了笑,随便扯了些话题说说,紧接着找个公务繁忙的理由,回去了。
冷少,这二王爷是摆明了要向朝廷借兵,咱们该怎么做?在一边看的很清楚的田大说道。
冷无为笑了笑,兵是他想借就能借到的吗?不过一旦南李真打上了,以前和我大汉所定的协议也就作废了,这事情不能不慎重啊。岳真道:公爷说的极是,咱们难就难在上面。一来要南李保证不破坏当初的协议,而另一边,南李要用兵就不得不破坏协议。朝廷又明文规定是不许南李破坏协议,这些麻烦事全部搅和到一起来,还真不好办。冷无为暗暗盘算日子,道:咱们出京到现在都快几个月了吧,这日子不能再拖了。得想个办法,尽快了解此事。岳真说着走到窗边,向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沉沉地,似要下雨,天要下雨了,咱们也该回去了。冷无为点头道:我也想回去啊,不过不把这里的事情处理掉,回去又怎么能交差。岳先生你可有什么主意?岳真沉思道:皇上不是交给你一道圣旨吗?咱们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你是说……皇上不是让你将反对大汉统治的南李之人铲除吗?那滕不安就是最为反对大汉之人。公爷大可以将事情的棘手推到他身上,然后许诺南李可以征收税收,以平乱为由,另开一条税款。将与朝廷协定的税款分开了,这样一来,他们征税是得到朝廷认可的,也就没有违背协议之说。朝廷的脸面也就保住了。再着,以南李的朝廷去对抗叛逆,削弱的也只是南李的力量,而且据我观察,皇上不一定认为让南李作为大汉国中之国是个最终的归宿,将来的某一天,保不齐,朝廷会对南李动兵,这条件皇上肯定会答应的。冷无为沉思片刻,赞同道:你说的极是,自古帝王对开疆扩土都十分的热衷,就算现在的皇上不会,可将来的皇帝就未必不会。不过另外征税咱们可以能同意,但一旦开战,免不了要征兵。这也是协议里规定好的呀。这也好办。既然明文不准征兵,但可以雇兵啊。只要在名义上换作说法,也就是了。再说,既然用的是雇兵的名义,到时候平叛过后,还是要解散的。如果他们不肯,这也正好给朝廷起兵的一个口舌。怎么说都是咱们有利。岳真捋着胡子,阴深深地笑道。
冷无为想想也是,对小寇子道:笔墨伺候……二王爷府上。
就在李贤刚躺下还没有多久,就有人来报,冷无为派人送信来了。心下疑惑的李贤将信打开,看着看着连呼吸都急促起来,对下人下令道:快,快去将霍渊、尉迟云德两位大人请来,说本王有要事相商。奴才这就去。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霍渊和尉迟云德等人匆忙冒着雨赶到李贤的书房里。李贤将信递给他们,这冷无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改了主意,还写了这封信给我。你们看这信上的条件,怎么样?尉迟云德露出笑容,道:王爷,这是好事啊。本来借兵之事那也无奈之举。现在肯同意咱们招兵买马,自己巩固实力,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霍渊却皱起了眉头,道:我看不尽然,这冷无为通过遇刺的事情已经看出,南方叛乱肯定会引起大的风波,而我王朝对其用兵也是势在必行,征兵之事那是迫在眉睫。现在他想用雇兵和以另外的名义征兵,无非就是打着我们这些行动是在大汉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实行的。雇兵是为了对付叛乱,可一旦镇压了叛乱,这些军队最后还是要解散的,到最后巩固实力之说也变的渺然。因此,这信上的条件看似对我们有利,其实一切都是在大汉掌控之下执行。李贤也赞同地点点头,你说的极是,本王也看出冷无为的意图。但现在咱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大汉是怎么也不可能借兵给咱们,他们北方局势微妙,自顾不暇。现在也只能靠咱们来应付当前的局面。而且这条件咱们还必须得答应,否则,另起炉灶,公开打破与大汉的协议,不说别的,就连近在咫尺的南席城的十几万大军,就让咱们头疼,副锋芒在背。一旦和南方叛逆打起来,大军南下,咱们的都城也就空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大汉举兵出征,到时候后果可不是咱们能想象的。看来,王爷您是下定决心了。尉迟云德道。
李贤点点头,对霍渊道:你让礼部官员正式拟份协议,咱们尽快将这事情定下来。早日把新军训练出来,这日子不能再拖了。尉迟将军,你也开始着手征集新兵,这事情一定要加快。臣遵命。大汉永元一年十一月五日,大汉明宗皇帝所派遣的钦差,军机大臣兼平南将军,一等忠贤公与南李王朝的二王子就南方叛乱之事,达成了若干的协议。并具体归纳为三点;其一,南李征收平叛税收,只限于在剿灭叛军时可以征收其税,叛乱平息后,则按过去协议执行,不得再加征税;其二77.中文首发,南李动用钱粮征集新军,名为雇军,其军存在只限于在平乱之时,一旦叛乱平息,其军队必须解散;其三,在南李平息叛乱时,如遇到必要的危险以及危及南李王朝统治时,大汉有义务出兵襄助,而所需则有南李承担。
呵呵,冷大人如此为我王朝着想,本王代表我朝官员和百姓谢过冷大人了。在签定协议的宫殿上,李贤拿着两杯酒,对冷无为说道。
冷无为笑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道:希望二王爷能够早平叛乱,本官代我朝皇帝陛下,恭候佳音了。李贤也喝干酒,将杯子放到一旁,身后面的一官员递过来一个盒子,冷大人,这是本王的一点心意,希望冷大人能够在贵国皇帝陛下,能为我南李官员和百姓分担一二。这怎么可以呢。冷无为嘴上说着,可手上却接过那盒子,掂了一下,瞧分量还不轻,那就有劳二王爷费心了,本官一定为王爷向皇上多多美言。看是否能免去今年的纳贡。李贤有些喜出望外,那本王就先谢过冷大人。不知道冷大人何时返回大汉啊?就这一两天吧,离京那么长时间了,也想念家人了。我现在可真是归心似箭啊。冷无为笑着说道。
永元一年十二月六日,那这封冷无为与南李私自签定的协议,想不到传到京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廷上下对此那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毕竟皇帝换了,这规矩也就变了。如果是德武帝在世的时候,这些大臣对冷无为私自签下协定的事情,反应不会太过强烈,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坐在龙椅子上的是明宗皇帝而非德武帝。
自从八王爷重新进入朝廷以后,过去的权力再一次回到他的手里,不过已经没有往日的锋芒,办什么事情都先禀报给明宗皇帝,本来对他一直存有戒心的明宗皇帝多少也卸下了戒心。
在冷无为与南李的协议上,八王爷反应最为强烈,说什么有违先皇约定,有辱国威,将众多罪名扣在了冷无为的头上。百官也力谏明宗皇帝对此事要严查,事关国体不能忽视,并请求,当冷无为到达大汉境内时就立即锁拿。
就在朝廷上下一致反对冷无为私自签定协议的事情上,军机处却显得很冷静。萧贵中对这事情表现的很漠视,什么话也不说。刘本和陈嘉成对这事情上也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中肯的话,并表示等冷无为回来,再仔细纠察。而义亲王文祥则对冷无为上表的奏章十分的赞同,认为冷无为签的协议所列要求十分的明智,但责其没有事先通报朝廷,有做事不周之罪,小惩一下便可。
但明宗皇帝对这事情上没有明确的表态,将众大臣参奏冷无为的折子给搁了起来……
面对朝廷内外众说纷纭,明宗皇帝对此却深敢苦恼。诚然冷无为所奏报的协议要求,十分符合大汉朝的利益,在那么复杂的情况下,签定这份协议,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但如此重要之事,却没有通报朝廷,而是先斩后奏,这无疑有蔑视朝廷之意,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在朝中主张惩戒的却占多数。
皇上,诚亲王求见?小顺子小心地奏道。
什么?他来干什么,难不成也是为了这事?明宗皇帝皱了皱眉头,你让他进来吧。诚亲王文良,自从第一任太子被废后,自知不可能取的帝位,便与文士们相伴,探讨古今史书,活的逍遥自在,一般他不参与国事的,今天他突然到访,不由让明宗皇帝狐疑起来。
臣参见皇上。平身吧。六弟,你此次找朕所为何事啊?文良比以前胖了不少,或许这就叫心宽体胖吧,只见他走上前笑道:臣弟是想问问今年中第的进士们,有没有放缺。臣弟听闻江南一带出了好几任缺,因此臣弟想举荐几个人,皇上……好了。明宗皇帝本来就心烦,还要听这事,甩手道:你好好的修你的书就是了,朝廷的事情你就别管了。至于放缺的事情,自有吏部考查。你将名单交到吏部那里去便是。如果真的有真才实学,朕自会重用。文良道:臣弟谢过皇上,臣弟告退。他本是受人所托,故此而来,既然皇上让他交给吏部,吏部的官员自然会给他面子,为什么要惊动皇上,那是事先通知为好,如果将来有什么事情,也事先说过。
慢着。明宗皇帝从座位上走下来,你今天只为这事?臣弟是受了朋友之托,他们一直抱怨没有为国效力的机会,因此让臣弟引见一二。皇上,除了这事,难道您认为臣还有什么事吗?文良反过来问道。
明宗皇帝对着门外,小顺子机警把那些宫女太监放了出去,自己也到门外伺候。
这几天朝廷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冷无为虽然自作主张,但毕竟还是为了大汉的利益。现在百官弹劾他,如果你是朕,你会怎么办。皇上,臣弟不敢。文良吓的跪在地上,臣弟对皇上忠心耿耿,从无二心。朕说的是假如。皇上,这假如臣弟可担当不起,请皇上慎言。明宗皇帝笑笑,那你就谈谈你的想法吧?你起来回话吧。文良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观察明宗皇帝的脸色、情绪,小心地道:皇上,臣不知道如果先皇在世的时候会怎么做,而且冷无为自作主张的事情在先皇时,并不少见。当时先皇也没有说什么。明宗皇帝一愣,你的意思是说不惩罚他?文良低着头,哈着腰,恭敬道:皇上,臣虽然与冷无为并无多大的交往,可臣弟知道,此人对皇上以及大汉是相当忠心的,并且也忠于王事,办事干练。往往在紧要的时候,处事果断,考虑周全。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请旨,那皇上又何必派他前往南李。冷无为先斩后奏或者做了压根就不上报的事情,在先朝都有先例。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十个冷无为也不够杀的。但大汉也只有这么一个冷无为,请皇上三思。明宗皇帝认真看着文良,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走回座位上,你说的不错,这冷无为的确是喜欢自作主张,就好比北魏镇南王的事情,他就事先一点都没有透过风,先皇也没有怎么怪罪于他。但先皇毕竟是先皇,如果百官拿这事情喧哗起来,以冷无为为榜样,效仿于他,事先不请奏,事后不汇报,那朕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文良小心地道:皇上是想惩戒于他?明宗皇帝笑笑没有说话,你跪安吧。臣弟告退。文良看着明宗皇帝的脸色慢慢的退下。
我哪有什么见教,只求平安无事就成,好好的把皇上交给我的差事办好了,安安稳稳的回京,我也就谢天谢地了。难道冷大人您就能咽的下这口气不成?咽的下,咽的下。再说南方叛逆乃归属贵国内政,我一个外臣是不好掺合的,否则皇上怪罪下来我可吃不住啊。这事情既然交给贵国,本官相信二王爷一定会不负本官厚望,一定能将叛逆捉拿归案。李贤看冷无为死不松口,说的话那叫滴水不露,知道他是铁了心,当下作势哈哈的笑了笑,随便扯了些话题说说,紧接着找个公务繁忙的理由,回去了。
冷少,这二王爷是摆明了要向朝廷借兵,咱们该怎么做?在一边看的很清楚的田大说道。
冷无为笑了笑,兵是他想借就能借到的吗?不过一旦南李真打上了,以前和我大汉所定的协议也就作废了,这事情不能不慎重啊。岳真道:公爷说的极是,咱们难就难在上面。一来要南李保证不破坏当初的协议,而另一边,南李要用兵就不得不破坏协议。朝廷又明文规定是不许南李破坏协议,这些麻烦事全部搅和到一起来,还真不好办。冷无为暗暗盘算日子,道:咱们出京到现在都快几个月了吧,这日子不能再拖了。得想个办法,尽快了解此事。岳真说着走到窗边,向窗外望去,只见天色沉沉地,似要下雨,天要下雨了,咱们也该回去了。冷无为点头道:我也想回去啊,不过不把这里的事情处理掉,回去又怎么能交差。岳先生你可有什么主意?岳真沉思道:皇上不是交给你一道圣旨吗?咱们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你是说……皇上不是让你将反对大汉统治的南李之人铲除吗?那滕不安就是最为反对大汉之人。公爷大可以将事情的棘手推到他身上,然后许诺南李可以征收税收,以平乱为由,另开一条税款。将与朝廷协定的税款分开了,这样一来,他们征税是得到朝廷认可的,也就没有违背协议之说。朝廷的脸面也就保住了。再着,以南李的朝廷去对抗叛逆,削弱的也只是南李的力量,而且据我观察,皇上不一定认为让南李作为大汉国中之国是个最终的归宿,将来的某一天,保不齐,朝廷会对南李动兵,这条件皇上肯定会答应的。冷无为沉思片刻,赞同道:你说的极是,自古帝王对开疆扩土都十分的热衷,就算现在的皇上不会,可将来的皇帝就未必不会。不过另外征税咱们可以能同意,但一旦开战,免不了要征兵。这也是协议里规定好的呀。这也好办。既然明文不准征兵,但可以雇兵啊。只要在名义上换作说法,也就是了。再说,既然用的是雇兵的名义,到时候平叛过后,还是要解散的。如果他们不肯,这也正好给朝廷起兵的一个口舌。怎么说都是咱们有利。岳真捋着胡子,阴深深地笑道。
冷无为想想也是,对小寇子道:笔墨伺候……二王爷府上。
就在李贤刚躺下还没有多久,就有人来报,冷无为派人送信来了。心下疑惑的李贤将信打开,看着看着连呼吸都急促起来,对下人下令道:快,快去将霍渊、尉迟云德两位大人请来,说本王有要事相商。奴才这就去。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霍渊和尉迟云德等人匆忙冒着雨赶到李贤的书房里。李贤将信递给他们,这冷无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改了主意,还写了这封信给我。你们看这信上的条件,怎么样?尉迟云德露出笑容,道:王爷,这是好事啊。本来借兵之事那也无奈之举。现在肯同意咱们招兵买马,自己巩固实力,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霍渊却皱起了眉头,道:我看不尽然,这冷无为通过遇刺的事情已经看出,南方叛乱肯定会引起大的风波,而我王朝对其用兵也是势在必行,征兵之事那是迫在眉睫。现在他想用雇兵和以另外的名义征兵,无非就是打着我们这些行动是在大汉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实行的。雇兵是为了对付叛乱,可一旦镇压了叛乱,这些军队最后还是要解散的,到最后巩固实力之说也变的渺然。因此,这信上的条件看似对我们有利,其实一切都是在大汉掌控之下执行。李贤也赞同地点点头,你说的极是,本王也看出冷无为的意图。但现在咱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大汉是怎么也不可能借兵给咱们,他们北方局势微妙,自顾不暇。现在也只能靠咱们来应付当前的局面。而且这条件咱们还必须得答应,否则,另起炉灶,公开打破与大汉的协议,不说别的,就连近在咫尺的南席城的十几万大军,就让咱们头疼,副锋芒在背。一旦和南方叛逆打起来,大军南下,咱们的都城也就空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大汉举兵出征,到时候后果可不是咱们能想象的。看来,王爷您是下定决心了。尉迟云德道。
李贤点点头,对霍渊道:你让礼部官员正式拟份协议,咱们尽快将这事情定下来。早日把新军训练出来,这日子不能再拖了。尉迟将军,你也开始着手征集新兵,这事情一定要加快。臣遵命。大汉永元一年十一月五日,大汉明宗皇帝所派遣的钦差,军机大臣兼平南将军,一等忠贤公与南李王朝的二王子就南方叛乱之事,达成了若干的协议。并具体归纳为三点;其一,南李征收平叛税收,只限于在剿灭叛军时可以征收其税,叛乱平息后,则按过去协议执行,不得再加征税;其二77.中文首发,南李动用钱粮征集新军,名为雇军,其军存在只限于在平乱之时,一旦叛乱平息,其军队必须解散;其三,在南李平息叛乱时,如遇到必要的危险以及危及南李王朝统治时,大汉有义务出兵襄助,而所需则有南李承担。
呵呵,冷大人如此为我王朝着想,本王代表我朝官员和百姓谢过冷大人了。在签定协议的宫殿上,李贤拿着两杯酒,对冷无为说道。
冷无为笑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道:希望二王爷能够早平叛乱,本官代我朝皇帝陛下,恭候佳音了。李贤也喝干酒,将杯子放到一旁,身后面的一官员递过来一个盒子,冷大人,这是本王的一点心意,希望冷大人能够在贵国皇帝陛下,能为我南李官员和百姓分担一二。这怎么可以呢。冷无为嘴上说着,可手上却接过那盒子,掂了一下,瞧分量还不轻,那就有劳二王爷费心了,本官一定为王爷向皇上多多美言。看是否能免去今年的纳贡。李贤有些喜出望外,那本王就先谢过冷大人。不知道冷大人何时返回大汉啊?就这一两天吧,离京那么长时间了,也想念家人了。我现在可真是归心似箭啊。冷无为笑着说道。
永元一年十二月六日,那这封冷无为与南李私自签定的协议,想不到传到京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廷上下对此那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毕竟皇帝换了,这规矩也就变了。如果是德武帝在世的时候,这些大臣对冷无为私自签下协定的事情,反应不会太过强烈,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坐在龙椅子上的是明宗皇帝而非德武帝。
自从八王爷重新进入朝廷以后,过去的权力再一次回到他的手里,不过已经没有往日的锋芒,办什么事情都先禀报给明宗皇帝,本来对他一直存有戒心的明宗皇帝多少也卸下了戒心。
在冷无为与南李的协议上,八王爷反应最为强烈,说什么有违先皇约定,有辱国威,将众多罪名扣在了冷无为的头上。百官也力谏明宗皇帝对此事要严查,事关国体不能忽视,并请求,当冷无为到达大汉境内时就立即锁拿。
就在朝廷上下一致反对冷无为私自签定协议的事情上,军机处却显得很冷静。萧贵中对这事情表现的很漠视,什么话也不说。刘本和陈嘉成对这事情上也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中肯的话,并表示等冷无为回来,再仔细纠察。而义亲王文祥则对冷无为上表的奏章十分的赞同,认为冷无为签的协议所列要求十分的明智,但责其没有事先通报朝廷,有做事不周之罪,小惩一下便可。
但明宗皇帝对这事情上没有明确的表态,将众大臣参奏冷无为的折子给搁了起来……
面对朝廷内外众说纷纭,明宗皇帝对此却深敢苦恼。诚然冷无为所奏报的协议要求,十分符合大汉朝的利益,在那么复杂的情况下,签定这份协议,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但如此重要之事,却没有通报朝廷,而是先斩后奏,这无疑有蔑视朝廷之意,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在朝中主张惩戒的却占多数。
皇上,诚亲王求见?小顺子小心地奏道。
什么?他来干什么,难不成也是为了这事?明宗皇帝皱了皱眉头,你让他进来吧。诚亲王文良,自从第一任太子被废后,自知不可能取的帝位,便与文士们相伴,探讨古今史书,活的逍遥自在,一般他不参与国事的,今天他突然到访,不由让明宗皇帝狐疑起来。
臣参见皇上。平身吧。六弟,你此次找朕所为何事啊?文良比以前胖了不少,或许这就叫心宽体胖吧,只见他走上前笑道:臣弟是想问问今年中第的进士们,有没有放缺。臣弟听闻江南一带出了好几任缺,因此臣弟想举荐几个人,皇上……好了。明宗皇帝本来就心烦,还要听这事,甩手道:你好好的修你的书就是了,朝廷的事情你就别管了。至于放缺的事情,自有吏部考查。你将名单交到吏部那里去便是。如果真的有真才实学,朕自会重用。文良道:臣弟谢过皇上,臣弟告退。他本是受人所托,故此而来,既然皇上让他交给吏部,吏部的官员自然会给他面子,为什么要惊动皇上,那是事先通知为好,如果将来有什么事情,也事先说过。
慢着。明宗皇帝从座位上走下来,你今天只为这事?臣弟是受了朋友之托,他们一直抱怨没有为国效力的机会,因此让臣弟引见一二。皇上,除了这事,难道您认为臣还有什么事吗?文良反过来问道。
明宗皇帝对着门外,小顺子机警把那些宫女太监放了出去,自己也到门外伺候。
这几天朝廷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冷无为虽然自作主张,但毕竟还是为了大汉的利益。现在百官弹劾他,如果你是朕,你会怎么办。皇上,臣弟不敢。文良吓的跪在地上,臣弟对皇上忠心耿耿,从无二心。朕说的是假如。皇上,这假如臣弟可担当不起,请皇上慎言。明宗皇帝笑笑,那你就谈谈你的想法吧?你起来回话吧。文良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观察明宗皇帝的脸色、情绪,小心地道:皇上,臣不知道如果先皇在世的时候会怎么做,而且冷无为自作主张的事情在先皇时,并不少见。当时先皇也没有说什么。明宗皇帝一愣,你的意思是说不惩罚他?文良低着头,哈着腰,恭敬道:皇上,臣虽然与冷无为并无多大的交往,可臣弟知道,此人对皇上以及大汉是相当忠心的,并且也忠于王事,办事干练。往往在紧要的时候,处事果断,考虑周全。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请旨,那皇上又何必派他前往南李。冷无为先斩后奏或者做了压根就不上报的事情,在先朝都有先例。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十个冷无为也不够杀的。但大汉也只有这么一个冷无为,请皇上三思。明宗皇帝认真看着文良,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走回座位上,你说的不错,这冷无为的确是喜欢自作主张,就好比北魏镇南王的事情,他就事先一点都没有透过风,先皇也没有怎么怪罪于他。但先皇毕竟是先皇,如果百官拿这事情喧哗起来,以冷无为为榜样,效仿于他,事先不请奏,事后不汇报,那朕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文良小心地道:皇上是想惩戒于他?明宗皇帝笑笑没有说话,你跪安吧。臣弟告退。文良看着明宗皇帝的脸色慢慢的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