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顺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懂曹****。本来,借助梦的帮助,不仅能够提前预知未来,尤其是天下大势的走向,还能对每个人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从而或投其所好,或击其软肋,是黄顺一直引以为傲的能力。黄顺一路走来,多是靠着这项不凡的本领。
没想到,现在,在曹操身上,黄顺突然有种失控的感觉。无论是曹操滞留西凉不归,还是偷偷潜回邺城,都让黄顺看不懂。
这事,只有问过白雪和许蒙之后,才有可能有答案吧。黄顺在心中想到。
脑子里有了曹操的事,黄顺对其他事,就不怎么上心,不过问了问司马懿的举动。这个曹植知道的很是详细,甚至拿出了司马懿每天都做哪些事、见哪些人、去哪里的详细记录。可见曹植在监视司马懿这事上,是尽心尽力的。
停留了几天,再度出发。没走两天,就遇上邺城出来远迎的人,以商户为主。
经商为生的人,与官场打拼的人同样有些敏锐的嗅觉。不同的是,官场上是需要摆谱的,黄顺再能耐,身上也没有一官半职,那些官员,即使有心结交,也怕流言蜚语,只能等黄顺来到邺城后再行邀约。
但商户就没有这个顾忌,他们很清楚,黄顺在邺城不会待很长时间,光邺城的大小官员、门阀,黄顺就照顾不过来,根本没空理会他们这些生意人。
但他们更知道,若能与夏吟坊做上生意,从此就是财源滚滚。
所以,他们宁可提前数日出城迎接,哪怕在路上与黄顺洽谈生意,也要见上黄顺一面。
看着路边搭好的芦棚,摆好的酒菜,上次跟着黄顺到过邺城的人,除了惊讶于这些人出迎这么远的距离外,其他都习以为常,但没有上次经历的,如马谡、林卓、诸葛恪等辈,则稀罕的很,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看着。
曹植知道,这根本不是冲自己来的,根本就没有下马车,留在自己的车厢,自斟自饮取乐,诸事不管。
黄顺初始还抱着一颗警惕的心,担心里面有墨氏的人充数,欲对自己不利,不想下车。吴老这时走过来,悄声告诉黄顺:这些商家,是假托接风为名,来与黄顺接头的。
黄顺不禁佩服这些内侍的智慧:如此接头,光明正大,任谁也想不到,私底下还有其他的猫腻。
于是,黄顺叫上吴老和刘子羽,程瑶、彭威、彭风、荆恬、程郊自然也护在周围,下车来与他们见面。
十来个人,依着次序上前来,与黄顺行礼致意,做个自我介绍,黄顺虽然有心记住,但还是随听随忘。
黄顺也不在意,简单应了几句,吃过一杯水酒,对方马上招呼着把酒肉吩咐下去,犒劳黄顺一众。
芦棚里,黄顺、程瑶、马谡、林卓、诸葛恪、吴老、刘子羽坐在一处,与对方领头的也是十来位,热闹的开宴。
曹植知道他们肯定谈生意上的事,根本就没兴趣参加,直接去找彭威他们一桌,吹牛打屁去了。
酒过三巡,对方为首的一位,名唤罗宏的,站起来,不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开始谈起了生意,希望能够搭上夏吟坊的便车,共同发财。
这个,马谡和林卓比黄顺有兴趣的多,立刻主动接口,开始与对方有来有往的谈起了生意经。
对方显然都是小本经营,马谡和林卓很快就失去了兴致,经手大生意惯了,没有几十万贯的规模,他俩根本不上心。
马谡和林卓不再接茬,一桌人都看得清楚,对方就显得很是尴尬。黄顺有心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也不站出来圆场,只是冷眼旁观。
罗宏见状,再度站起,对着黄顺说道:“坊主大人,我们的商铺,虽然比不上夏吟坊,但在邺城,还是小有人脉。夏吟坊的生意分给我们一丁点,就足够我们吃上好几年。而有我们在邺城帮忙,夏吟坊也能更好的立足邺城。这是双赢的买卖,希望坊主大人能够考虑。”
黄顺偷眼看了一眼吴老,吴老轻轻点了点头,黄顺便说道:“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泰山不让硅土,故能成其高。做生意,我从来不会因为小而拒绝。
但我做生意,有个特点,大的生意,或许一顿酒席下来,我就能拍板;小的生意,我反倒要仿佛思量权衡,才能做出决定。
反正你们也是从邺城出来的,早晚要回邺城,我们正好同路。这一路,我们有好几天的时间,慢慢的谈。不知你们意见如何?”
罗宏大喜:“如此甚好!只是时间苦短,怕是要耽误坊主大人休息了。”
黄顺笑着摇手:“无妨。”
酒足饭饱,接风宴席一应物事,对方俱交给下人收拾,自己则驾车加入黄顺的车队。
为首几人:罗宏、屈盛、梁巡,直接厚着脸皮,跟在黄顺屁股后面,非要上黄顺的车厢,生怕黄顺变卦,一笔大生意泡汤的样子。
黄顺会意,安排吴老、白雪、程瑶跟着自己一起。黄顺的车厢够大,这些人进去,仍然显得宽敞。
黄顺亲手布置好茶果,然后说道:“外面有彭威他们带领着我的亲卫护卫,任何人都不能接近。我们的谈话,不会受到任何外人打扰。有什么话,你们可以说了。”
罗宏、屈盛、梁巡三人都看着吴老,吴老轻咳了几声,说道:“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绝对可靠,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心腹。在邺城地界,他们也都是小有名气,无论是上九流还是下九流,他们都吃得开。与官府的关系,也疏通的很好。
关于坊主的事情,我早已安排他们,做出了详细规划,这次来,就是向坊主汇报此事。若坊主认为没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可以回邺城开始布局。”
黄顺满意的笑了笑,点了点头:他就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自己不需要把需求表达的很详细,对方就能领会的透彻,并把所有事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只需觉得不错,点点头就可以了。
(本章完)
没想到,现在,在曹操身上,黄顺突然有种失控的感觉。无论是曹操滞留西凉不归,还是偷偷潜回邺城,都让黄顺看不懂。
这事,只有问过白雪和许蒙之后,才有可能有答案吧。黄顺在心中想到。
脑子里有了曹操的事,黄顺对其他事,就不怎么上心,不过问了问司马懿的举动。这个曹植知道的很是详细,甚至拿出了司马懿每天都做哪些事、见哪些人、去哪里的详细记录。可见曹植在监视司马懿这事上,是尽心尽力的。
停留了几天,再度出发。没走两天,就遇上邺城出来远迎的人,以商户为主。
经商为生的人,与官场打拼的人同样有些敏锐的嗅觉。不同的是,官场上是需要摆谱的,黄顺再能耐,身上也没有一官半职,那些官员,即使有心结交,也怕流言蜚语,只能等黄顺来到邺城后再行邀约。
但商户就没有这个顾忌,他们很清楚,黄顺在邺城不会待很长时间,光邺城的大小官员、门阀,黄顺就照顾不过来,根本没空理会他们这些生意人。
但他们更知道,若能与夏吟坊做上生意,从此就是财源滚滚。
所以,他们宁可提前数日出城迎接,哪怕在路上与黄顺洽谈生意,也要见上黄顺一面。
看着路边搭好的芦棚,摆好的酒菜,上次跟着黄顺到过邺城的人,除了惊讶于这些人出迎这么远的距离外,其他都习以为常,但没有上次经历的,如马谡、林卓、诸葛恪等辈,则稀罕的很,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看着。
曹植知道,这根本不是冲自己来的,根本就没有下马车,留在自己的车厢,自斟自饮取乐,诸事不管。
黄顺初始还抱着一颗警惕的心,担心里面有墨氏的人充数,欲对自己不利,不想下车。吴老这时走过来,悄声告诉黄顺:这些商家,是假托接风为名,来与黄顺接头的。
黄顺不禁佩服这些内侍的智慧:如此接头,光明正大,任谁也想不到,私底下还有其他的猫腻。
于是,黄顺叫上吴老和刘子羽,程瑶、彭威、彭风、荆恬、程郊自然也护在周围,下车来与他们见面。
十来个人,依着次序上前来,与黄顺行礼致意,做个自我介绍,黄顺虽然有心记住,但还是随听随忘。
黄顺也不在意,简单应了几句,吃过一杯水酒,对方马上招呼着把酒肉吩咐下去,犒劳黄顺一众。
芦棚里,黄顺、程瑶、马谡、林卓、诸葛恪、吴老、刘子羽坐在一处,与对方领头的也是十来位,热闹的开宴。
曹植知道他们肯定谈生意上的事,根本就没兴趣参加,直接去找彭威他们一桌,吹牛打屁去了。
酒过三巡,对方为首的一位,名唤罗宏的,站起来,不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开始谈起了生意,希望能够搭上夏吟坊的便车,共同发财。
这个,马谡和林卓比黄顺有兴趣的多,立刻主动接口,开始与对方有来有往的谈起了生意经。
对方显然都是小本经营,马谡和林卓很快就失去了兴致,经手大生意惯了,没有几十万贯的规模,他俩根本不上心。
马谡和林卓不再接茬,一桌人都看得清楚,对方就显得很是尴尬。黄顺有心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也不站出来圆场,只是冷眼旁观。
罗宏见状,再度站起,对着黄顺说道:“坊主大人,我们的商铺,虽然比不上夏吟坊,但在邺城,还是小有人脉。夏吟坊的生意分给我们一丁点,就足够我们吃上好几年。而有我们在邺城帮忙,夏吟坊也能更好的立足邺城。这是双赢的买卖,希望坊主大人能够考虑。”
黄顺偷眼看了一眼吴老,吴老轻轻点了点头,黄顺便说道:“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泰山不让硅土,故能成其高。做生意,我从来不会因为小而拒绝。
但我做生意,有个特点,大的生意,或许一顿酒席下来,我就能拍板;小的生意,我反倒要仿佛思量权衡,才能做出决定。
反正你们也是从邺城出来的,早晚要回邺城,我们正好同路。这一路,我们有好几天的时间,慢慢的谈。不知你们意见如何?”
罗宏大喜:“如此甚好!只是时间苦短,怕是要耽误坊主大人休息了。”
黄顺笑着摇手:“无妨。”
酒足饭饱,接风宴席一应物事,对方俱交给下人收拾,自己则驾车加入黄顺的车队。
为首几人:罗宏、屈盛、梁巡,直接厚着脸皮,跟在黄顺屁股后面,非要上黄顺的车厢,生怕黄顺变卦,一笔大生意泡汤的样子。
黄顺会意,安排吴老、白雪、程瑶跟着自己一起。黄顺的车厢够大,这些人进去,仍然显得宽敞。
黄顺亲手布置好茶果,然后说道:“外面有彭威他们带领着我的亲卫护卫,任何人都不能接近。我们的谈话,不会受到任何外人打扰。有什么话,你们可以说了。”
罗宏、屈盛、梁巡三人都看着吴老,吴老轻咳了几声,说道:“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绝对可靠,是我一手栽培起来的心腹。在邺城地界,他们也都是小有名气,无论是上九流还是下九流,他们都吃得开。与官府的关系,也疏通的很好。
关于坊主的事情,我早已安排他们,做出了详细规划,这次来,就是向坊主汇报此事。若坊主认为没有问题,他们马上就可以回邺城开始布局。”
黄顺满意的笑了笑,点了点头:他就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自己不需要把需求表达的很详细,对方就能领会的透彻,并把所有事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只需觉得不错,点点头就可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