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马超对刘备很是崇拜,仿佛天底下,只有刘备才能在战场之上,给予曹操吃瘪,让曹操难受。黄顺这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倒不是黄顺担心马超得机会离开自己跑去为刘备效力,对这一点,黄顺还是看的很准,马超忠良之后,背主求荣的事,他做不出来,除非自己先有负于他。而这个,黄顺很清楚,是不可能的。
让黄顺心里不舒服的是,刘备做的一些事,马超并不知道,而黄顺却知道的一清二楚,但这事是襄阳六姓的家事,黄顺不想跟马超说起这事,这样黄顺的不痛快,一时找不到发泄口。
让黄顺不痛快的事,当然是刘备对襄阳六姓人的处置上,尤其是对待诸葛亮。刘备打下成都后,马上就开始整军争夺汉中,事关刘备的身家性命,刘备自然亲自挂帅出征,留守成都的大任,只有诸葛亮才能胜任。
诸葛亮也尽职尽责,不但安抚住人心惶惶的当地大族,还按时足量的供应前线,不致兵员粮草短缺。一切都显得很是正常。但黄婉贞却忧心忡忡,写给黄顺的信中更是明言,成都局面一旦受控,诸葛亮离被放逐的日子就不远了。
刘备的案头上,甚至替代人选都已经备好,只等时机一到,就接替诸葛亮,接管成都。
刘备如此做的背后逻辑、理由,黄婉贞看的很透:襄阳十姓的实力实在太过强大,远不是刘备能够抗衡的,而且,六姓子弟个个都是能力出众,能够独当一面。
若刘备一直倚靠六姓中人,就始终摆脱不了六姓的影响。刘备不会忘记,他自己已经快六十岁了,时日无多,就算他相信诸葛亮、马良、廖立等辈不会背叛他,但其他人呢,自己死后,会不会出现臣强欺主的事情?
这些,都是刘备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保证刘氏事业能够一脉相传,即使诸葛亮、马良、廖立再优秀,刘备也必须逐渐与他们疏远,将他们逐出核心决策层。
此前,刘备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有付诸实施的条件。那时候的刘备,离开襄阳六姓的支持,什么也不是。但现在不同了,刘备已经拥有整个西川,一旦让刘备赢得西川士人的心,自会有大把的人才供刘备驱使,就不必再在襄阳六姓一棵树上吊死。
所以,为了争夺民心,刘备不让诸葛亮独揽大功。刚入成都,摆在刘备面前的是烂摊子,只有诸葛亮有那能力帮刘备梳理好一切。但一旦效果初显,刘备一定会拿下诸葛亮,换成他自己的人。
信中,黄婉贞告诉黄顺,她已经开始托人说项,若诸葛亮真从成都太守的位置上下来,她希望不要继续留在成都了,还是回到荆州,到江陵任职比较好。哪怕职位再低,至少,这里离家近,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家。
这些事情,已经超出黄顺的梦中范围,黄顺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为好。按黄顺的性子,当然是索性撂挑子,回到襄阳,跟他黄顺一起做大事来的爽快。
但黄顺了解这个姐夫,知道他绝不会轻易离开刘备,一定会愚忠到底。若真是如此,倒是姐姐的办法,还算是上上策,至少,离开成都,远离权力斗争中心,过些眼不见心不烦的日子。
只是,黄顺担心的,是江陵太守关羽,梦中,关羽兴兵攻打襄阳,却被江东背后插了一刀,丢了江陵。若诸葛亮一家回到江陵,弄不好,岂不是成了江东的俘虏?
凭黄顺的面子,黄顺相信,诸葛亮即使被俘,也不会受苦,只是,丢不起那人!尤其是黄顺,既然通过梦境提前知晓,却不能出手化解,就算别人不知道,黄顺自己也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臊死人了。
所以,以防万一,黄顺特意修书给祖渊,密切关注江陵动向,一旦战事起,夏吟坊可不参与双方战斗,但必须确保江陵城内一些重要人物,必须提前转移至安全地点,不能让江东包了饺子。
有这件事在,黄顺本来对刘备就不感冒,现在,更是不屑,听到他的名字,想到他的模样,黄顺都感到有些恶心。现在,马超吃着自己,喝着自己的,却在大肆吹捧刘备,这让黄顺心中恼怒却发作不得。
“孟起,我现在正在河西全力推行票行业务,祖蓝、褚仁、呼延布他们都各领一处分行,你呢,要不要我也给你一处分行?这里面油水不小喔。”黄顺听得心烦,便转移了话题,问马超道。
马超笑道:“你的分行再好,我也不感兴趣。连河西我都不准备待了,还在乎你说的那点油水。”
黄顺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你不准备待在河西了?那你准备去哪?”
马谡自作聪明的说道:“我知道了,孟起一定是想坐镇西凉了。”
马超笑道:“西凉不还是河西的地界?不对。”
黄顺惊讶道:“那我就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你能去了?”
马超笑道:“谁说的?襄阳我不可以去吗?还是说,你怕得罪曹操,不敢接纳我?”
黄顺一愣,笑道:“以前我还真是有些害怕,但现在我就不怕了。想去襄阳,自然没有问题。但在襄阳,你要报仇,可就不那么方便了。一切行动要听我调度才行。”
马超点头道:“这个自然。我算看明白了,战场上再厉害,若没有全局的部署和安排,顶多给曹氏造成一些损失,无法给予曹氏重创。
要跟曹氏在天下这盘大棋盘中对弈,我自认不行,但你行!我只希望,跟你去襄阳,得以参与一些大事的筹划,让我也长长见识。”
黄顺笑道:“孟起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的?”
马超说道:“这几年,除了打仗安民,我也会静下来考虑天下大势,考虑我我们马家日后何去何从。
本来我想的一头雾水,想不明白,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三少近乎白手起家,也没见你打过多少大仗恶仗,却已然成为天下诸雄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夏吟坊的存在。
此前,我只是单纯的认为,是三少的命好,但经历过许多事之后,我有了新的觉悟:三少的路之所以走的如此之顺,根本之处在于,三少战略上站的高,自然比别人望的远。”
(本章完)
倒不是黄顺担心马超得机会离开自己跑去为刘备效力,对这一点,黄顺还是看的很准,马超忠良之后,背主求荣的事,他做不出来,除非自己先有负于他。而这个,黄顺很清楚,是不可能的。
让黄顺心里不舒服的是,刘备做的一些事,马超并不知道,而黄顺却知道的一清二楚,但这事是襄阳六姓的家事,黄顺不想跟马超说起这事,这样黄顺的不痛快,一时找不到发泄口。
让黄顺不痛快的事,当然是刘备对襄阳六姓人的处置上,尤其是对待诸葛亮。刘备打下成都后,马上就开始整军争夺汉中,事关刘备的身家性命,刘备自然亲自挂帅出征,留守成都的大任,只有诸葛亮才能胜任。
诸葛亮也尽职尽责,不但安抚住人心惶惶的当地大族,还按时足量的供应前线,不致兵员粮草短缺。一切都显得很是正常。但黄婉贞却忧心忡忡,写给黄顺的信中更是明言,成都局面一旦受控,诸葛亮离被放逐的日子就不远了。
刘备的案头上,甚至替代人选都已经备好,只等时机一到,就接替诸葛亮,接管成都。
刘备如此做的背后逻辑、理由,黄婉贞看的很透:襄阳十姓的实力实在太过强大,远不是刘备能够抗衡的,而且,六姓子弟个个都是能力出众,能够独当一面。
若刘备一直倚靠六姓中人,就始终摆脱不了六姓的影响。刘备不会忘记,他自己已经快六十岁了,时日无多,就算他相信诸葛亮、马良、廖立等辈不会背叛他,但其他人呢,自己死后,会不会出现臣强欺主的事情?
这些,都是刘备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保证刘氏事业能够一脉相传,即使诸葛亮、马良、廖立再优秀,刘备也必须逐渐与他们疏远,将他们逐出核心决策层。
此前,刘备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没有付诸实施的条件。那时候的刘备,离开襄阳六姓的支持,什么也不是。但现在不同了,刘备已经拥有整个西川,一旦让刘备赢得西川士人的心,自会有大把的人才供刘备驱使,就不必再在襄阳六姓一棵树上吊死。
所以,为了争夺民心,刘备不让诸葛亮独揽大功。刚入成都,摆在刘备面前的是烂摊子,只有诸葛亮有那能力帮刘备梳理好一切。但一旦效果初显,刘备一定会拿下诸葛亮,换成他自己的人。
信中,黄婉贞告诉黄顺,她已经开始托人说项,若诸葛亮真从成都太守的位置上下来,她希望不要继续留在成都了,还是回到荆州,到江陵任职比较好。哪怕职位再低,至少,这里离家近,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家。
这些事情,已经超出黄顺的梦中范围,黄顺也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为好。按黄顺的性子,当然是索性撂挑子,回到襄阳,跟他黄顺一起做大事来的爽快。
但黄顺了解这个姐夫,知道他绝不会轻易离开刘备,一定会愚忠到底。若真是如此,倒是姐姐的办法,还算是上上策,至少,离开成都,远离权力斗争中心,过些眼不见心不烦的日子。
只是,黄顺担心的,是江陵太守关羽,梦中,关羽兴兵攻打襄阳,却被江东背后插了一刀,丢了江陵。若诸葛亮一家回到江陵,弄不好,岂不是成了江东的俘虏?
凭黄顺的面子,黄顺相信,诸葛亮即使被俘,也不会受苦,只是,丢不起那人!尤其是黄顺,既然通过梦境提前知晓,却不能出手化解,就算别人不知道,黄顺自己也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臊死人了。
所以,以防万一,黄顺特意修书给祖渊,密切关注江陵动向,一旦战事起,夏吟坊可不参与双方战斗,但必须确保江陵城内一些重要人物,必须提前转移至安全地点,不能让江东包了饺子。
有这件事在,黄顺本来对刘备就不感冒,现在,更是不屑,听到他的名字,想到他的模样,黄顺都感到有些恶心。现在,马超吃着自己,喝着自己的,却在大肆吹捧刘备,这让黄顺心中恼怒却发作不得。
“孟起,我现在正在河西全力推行票行业务,祖蓝、褚仁、呼延布他们都各领一处分行,你呢,要不要我也给你一处分行?这里面油水不小喔。”黄顺听得心烦,便转移了话题,问马超道。
马超笑道:“你的分行再好,我也不感兴趣。连河西我都不准备待了,还在乎你说的那点油水。”
黄顺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你不准备待在河西了?那你准备去哪?”
马谡自作聪明的说道:“我知道了,孟起一定是想坐镇西凉了。”
马超笑道:“西凉不还是河西的地界?不对。”
黄顺惊讶道:“那我就想不出,还有什么地方,你能去了?”
马超笑道:“谁说的?襄阳我不可以去吗?还是说,你怕得罪曹操,不敢接纳我?”
黄顺一愣,笑道:“以前我还真是有些害怕,但现在我就不怕了。想去襄阳,自然没有问题。但在襄阳,你要报仇,可就不那么方便了。一切行动要听我调度才行。”
马超点头道:“这个自然。我算看明白了,战场上再厉害,若没有全局的部署和安排,顶多给曹氏造成一些损失,无法给予曹氏重创。
要跟曹氏在天下这盘大棋盘中对弈,我自认不行,但你行!我只希望,跟你去襄阳,得以参与一些大事的筹划,让我也长长见识。”
黄顺笑道:“孟起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的?”
马超说道:“这几年,除了打仗安民,我也会静下来考虑天下大势,考虑我我们马家日后何去何从。
本来我想的一头雾水,想不明白,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三少近乎白手起家,也没见你打过多少大仗恶仗,却已然成为天下诸雄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夏吟坊的存在。
此前,我只是单纯的认为,是三少的命好,但经历过许多事之后,我有了新的觉悟:三少的路之所以走的如此之顺,根本之处在于,三少战略上站的高,自然比别人望的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