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四万流寇队伍里的马贼由于是被打击的重点,基本上没有能够跑掉,连王自用和王嘉允都死于混战就可见一斑。
“红旗军”缴获了接近两千匹马,其中能够勉强算作战马的有五百匹,居然也有二十几匹阿拉伯战马。
这些马有可能是大明官员或者大地主拥有,最后的结果不仅仅是好马留给贼首骑,妻妾恐怕也不例外。
为了能够让三万流民走得快一些,缴获的大车都利用上了,侯家庄里的马车也全部被借用,老弱妇孺用不着蹒跚而行,可以坐上马车。
黄汉已经准备海运两千钢铁轮毂换下大车的木头车轮增加耐用性和载重量,体系内轮毂升级后使用了轴承。
钢铁车轮加上内有软木、麻絮等等填充物的牛皮外胎,使得马车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由于用作外胎的牛皮包括作为填充物的软木浸泡过桐油,能够达到一些防水、防腐要求。
渡过黄河进入河南内地会更加干旱,应该不会有内河可以船运粮食,马车将要成为主要运输工具。
在平原地区运输,独轮车的运力和速度远远赶不上二轮马车,跟即将组装的四轮马车相比差距更加大。
因为四轮马车使得拉车的马匹用不着产生驮力只需形成拉力,不仅仅挽马舒服了许多而且效率倍增。
但是四轮马车对于路况的要求有比二轮马车高,河南内地大部分地方一马平川,原本的官道就比较好走,现在正在遭遇旱灾路况更加好。
古代的道路绝大多数是土路,官道应该是经过加工的三合土铺就,明朝广泛使用的三合土这种建筑材料是熟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防水性当然不如水泥。
因此这时的人们出行最怕阴雨绵绵,一旦连续几个阴天,官道泥泞不堪,不仅仅陷车轮,连拉车的马蹄都会陷入烂泥。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连旱灾都有积极的一面,最起码道路坚硬有利于马车疾驰。
河南在黄河北岸靠近京畿之地的州府受旱灾的程度还要好些,再加上发源于太行山的诸多河流还没有枯竭,因此只要有人手,就能够进行抗旱,维持一定的收成还能够做得到。
过了黄河就应该见到史书记载的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藉,不携带大量粮食随军,不仅仅救民于倒悬谈不上,大军不抢劫都有可能被饿死。
因此黄汉做好深入河南内地的准备,四轮、二轮马车外加独轮车一定要具备一次性运输一万石粮食和五千石马料的能力。
打流寇没有骑兵基本上是做无用功,因为即便获胜也仅仅是打了充当炮灰的流民,流寇中的积年老匪十有八九会逃之夭夭。
因此不仅仅要拥有骑兵还要保持双马还必须保证战马营养充足体力充沛,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追得上、打得着流寇马贼,也能够完成奔袭、突袭的战术。
采取内地明军那一种按部就班的战术,基本上打不着流寇老营人马,完全是跟在流寇屁股后面吃灰,浪费时间、精力和粮食。
“红旗军”跟内地混日子的官军不同,如左良玉、陈洪范之流就不介意尾随流寇,他们可以杀流民骗军功,还可以抢劫老百姓把罪恶算在流寇头上,还可以跟流寇谈判索要金银财宝打活仗。
总而言之遭遇流寇的老百姓再遭遇官军绝对是雪上加霜,本来就难以为继的日子更加过不下去。
黄汉哪能如此?“红旗军”依旧要扮演救世主形象,救人、杀贼都要竭尽所能,而且主要目标就是斩杀流寇马贼夺马,因此大量运输粮草必不可少!
在侯家庄集中的两三万俘虏中被甄别后证明是从贼不到三个月而且没有血案的家庭会获得屯民身份,用不着服刑,优先给予五十亩土地屯垦。
手上低于三条命案并且没有参与奸杀行为的流寇被判劳动改造进入煤矿、铁矿、石矿做苦力,表现好的会进入钢铁厂操控人力、畜力千斤锤。
即将成为屯民的家庭伙食好于被判刑者的家小,因为屯民就是自由民、公民他们必须尽义务,必须以二取一的标准抽丁为“红旗军”服劳役。
有丁口服劳役就意味着这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有六钱银子五斗杂粮基本收入,服劳役的人没有意见,小一千人的情绪稳定精神状态不错,加上雇佣了一些侯家庄的车把式,基本上把赶马车的人凑齐了。
到了孙刘庄,张扬装备再雇佣一些车把式,免得现在赶车的一部分被判劳动改造的人上船离开后,车把式不够用。
赶马车也需要一定的架势技术,还得懂牲口,属于技术活儿,一般人总要学个一两个月才能够勉强上路,练习一年半载,才能够驾轻就熟。
大明的农户家里有大牲口的占比不低,到了崇祯年,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导致太多家庭养不起大牲口,但是卖了大牲口后技术不会丟。
流民中有些老汉乐滋滋赶起马车,把马鞭凌空挥舞得“啪啪”作响。
这些老汉人年纪大了不算丁口,他们听说为“红旗军”赶车一个月能够得到六钱银子,五斗杂粮的报酬后都来找熟悉的宣传队试总旗官何守歆、宣传队员罗名士、崔金兰等等软磨硬泡,要求得到这个工作。
最后何守歆请示张扬后挑选了三四百身体健康,架势技术好的车把式留下服务。
因此有些流民家庭出现了两个男人为“红旗军”服务,他们的家小一个月会得到一两二钱银子、一石杂粮,完全可以一个月吃上几次干的,甚至于可以吃三顿。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何守歆和罗名士等等宣传队员不间断遇到毛遂自荐的流民,甚至于有许多被判劳动改造的贼兵。
这些人中有铁匠、木匠、泥水匠等等,甚至于还有加工珠宝的手艺人。
何守歆和罗名士等等在完善个人档案之时把具备的一技之长也写在上面,这样会使得接受安置的镇抚官能够有的放矢。
“红旗军”缴获了接近两千匹马,其中能够勉强算作战马的有五百匹,居然也有二十几匹阿拉伯战马。
这些马有可能是大明官员或者大地主拥有,最后的结果不仅仅是好马留给贼首骑,妻妾恐怕也不例外。
为了能够让三万流民走得快一些,缴获的大车都利用上了,侯家庄里的马车也全部被借用,老弱妇孺用不着蹒跚而行,可以坐上马车。
黄汉已经准备海运两千钢铁轮毂换下大车的木头车轮增加耐用性和载重量,体系内轮毂升级后使用了轴承。
钢铁车轮加上内有软木、麻絮等等填充物的牛皮外胎,使得马车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由于用作外胎的牛皮包括作为填充物的软木浸泡过桐油,能够达到一些防水、防腐要求。
渡过黄河进入河南内地会更加干旱,应该不会有内河可以船运粮食,马车将要成为主要运输工具。
在平原地区运输,独轮车的运力和速度远远赶不上二轮马车,跟即将组装的四轮马车相比差距更加大。
因为四轮马车使得拉车的马匹用不着产生驮力只需形成拉力,不仅仅挽马舒服了许多而且效率倍增。
但是四轮马车对于路况的要求有比二轮马车高,河南内地大部分地方一马平川,原本的官道就比较好走,现在正在遭遇旱灾路况更加好。
古代的道路绝大多数是土路,官道应该是经过加工的三合土铺就,明朝广泛使用的三合土这种建筑材料是熟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防水性当然不如水泥。
因此这时的人们出行最怕阴雨绵绵,一旦连续几个阴天,官道泥泞不堪,不仅仅陷车轮,连拉车的马蹄都会陷入烂泥。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连旱灾都有积极的一面,最起码道路坚硬有利于马车疾驰。
河南在黄河北岸靠近京畿之地的州府受旱灾的程度还要好些,再加上发源于太行山的诸多河流还没有枯竭,因此只要有人手,就能够进行抗旱,维持一定的收成还能够做得到。
过了黄河就应该见到史书记载的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藉,不携带大量粮食随军,不仅仅救民于倒悬谈不上,大军不抢劫都有可能被饿死。
因此黄汉做好深入河南内地的准备,四轮、二轮马车外加独轮车一定要具备一次性运输一万石粮食和五千石马料的能力。
打流寇没有骑兵基本上是做无用功,因为即便获胜也仅仅是打了充当炮灰的流民,流寇中的积年老匪十有八九会逃之夭夭。
因此不仅仅要拥有骑兵还要保持双马还必须保证战马营养充足体力充沛,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追得上、打得着流寇马贼,也能够完成奔袭、突袭的战术。
采取内地明军那一种按部就班的战术,基本上打不着流寇老营人马,完全是跟在流寇屁股后面吃灰,浪费时间、精力和粮食。
“红旗军”跟内地混日子的官军不同,如左良玉、陈洪范之流就不介意尾随流寇,他们可以杀流民骗军功,还可以抢劫老百姓把罪恶算在流寇头上,还可以跟流寇谈判索要金银财宝打活仗。
总而言之遭遇流寇的老百姓再遭遇官军绝对是雪上加霜,本来就难以为继的日子更加过不下去。
黄汉哪能如此?“红旗军”依旧要扮演救世主形象,救人、杀贼都要竭尽所能,而且主要目标就是斩杀流寇马贼夺马,因此大量运输粮草必不可少!
在侯家庄集中的两三万俘虏中被甄别后证明是从贼不到三个月而且没有血案的家庭会获得屯民身份,用不着服刑,优先给予五十亩土地屯垦。
手上低于三条命案并且没有参与奸杀行为的流寇被判劳动改造进入煤矿、铁矿、石矿做苦力,表现好的会进入钢铁厂操控人力、畜力千斤锤。
即将成为屯民的家庭伙食好于被判刑者的家小,因为屯民就是自由民、公民他们必须尽义务,必须以二取一的标准抽丁为“红旗军”服劳役。
有丁口服劳役就意味着这个家庭每个月都会有六钱银子五斗杂粮基本收入,服劳役的人没有意见,小一千人的情绪稳定精神状态不错,加上雇佣了一些侯家庄的车把式,基本上把赶马车的人凑齐了。
到了孙刘庄,张扬装备再雇佣一些车把式,免得现在赶车的一部分被判劳动改造的人上船离开后,车把式不够用。
赶马车也需要一定的架势技术,还得懂牲口,属于技术活儿,一般人总要学个一两个月才能够勉强上路,练习一年半载,才能够驾轻就熟。
大明的农户家里有大牲口的占比不低,到了崇祯年,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导致太多家庭养不起大牲口,但是卖了大牲口后技术不会丟。
流民中有些老汉乐滋滋赶起马车,把马鞭凌空挥舞得“啪啪”作响。
这些老汉人年纪大了不算丁口,他们听说为“红旗军”赶车一个月能够得到六钱银子,五斗杂粮的报酬后都来找熟悉的宣传队试总旗官何守歆、宣传队员罗名士、崔金兰等等软磨硬泡,要求得到这个工作。
最后何守歆请示张扬后挑选了三四百身体健康,架势技术好的车把式留下服务。
因此有些流民家庭出现了两个男人为“红旗军”服务,他们的家小一个月会得到一两二钱银子、一石杂粮,完全可以一个月吃上几次干的,甚至于可以吃三顿。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何守歆和罗名士等等宣传队员不间断遇到毛遂自荐的流民,甚至于有许多被判劳动改造的贼兵。
这些人中有铁匠、木匠、泥水匠等等,甚至于还有加工珠宝的手艺人。
何守歆和罗名士等等在完善个人档案之时把具备的一技之长也写在上面,这样会使得接受安置的镇抚官能够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