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扶苏一早便出门,方向正是御史冯劫的府邸。
记得东郡流星坠落后,始皇帝听闻有人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谶语之后,派出御史,一家一户的搜问,并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然后焚毁了那块陨石。
冯劫和冯去疾正是当今御史大夫未来右相,李斯是在始皇帝三十四年封相,而冯去疾则是在始皇帝三十七年也就是第五次东巡前,冯去疾身居右相。
始皇帝第五次东巡时,留守咸阳的正是右相冯去疾。历史上冯氏二人因劝谏秦二世停止大兴土木,与民休息,被秦二世降罪入狱,不堪受辱而自杀。
“扶苏不日将要离开咸阳去上郡,今日冒昧叨扰御史,御史丞,还请勿怪”。
“公子言重了,公子为天下黔首与士人,敢于直言相谏,可见仁勇。”
听右相冯去疾说完这句话,扶苏心中确认,冯氏二人,确实对于始皇帝大兴土木心有意见,只是始皇帝现在志得意满,足己不问。
二人慑与始皇帝威严,不敢直言相谏,毕竟现在不像是唐宋时期,言官狠狠的怼皇帝恶行恶政不会被降罪
相反,正是忠义的表现,若是因谏言而死,那真是要流传青史,尤为光耀。
始皇帝时代自然不行,你虽然可以谏言,但是把祖龙惹怒了,罢官是小,人头落地也不是不可能,这时候他们可还没有以死相谏流芳青史的价值观。
确认了冯氏二人的态度,接下来谈话就好进行了。
“扶苏不敢称仁勇,实在是帝国一统之后,表面上安然无事,实则危机四伏,君上如今纵然因为威势可以震慑其中欲为乱者,但是靠震慑,不能保证长久有效。右相身居百官之手,自然对于黔首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
冯去疾笑而道:“如今天下初定,六国黔首心尚不在秦,骤然严法苛之,施压过大,恐动摇帝国根基”。
“不错,君上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北方匈奴直接威胁国都安全,蒙将军戍边数年,修缮赵燕秦旧长城,修建新长城,以御匈奴,黔首恐不能支撑,如今坑杀儒生术士于咸阳,天下震怖,畏于君上威势,不敢轻举妄动,心中必然十分抵触,我甚是担心,只希望君上可以听进去扶苏之言“。
冯氏父子对扶苏遥遥拱手,冯劫开口道:“正如扶苏公子所言,如今确是应该与民休息,恢复国力,待国力强盛,我大秦军队自然可以平灭匈奴,到时候再营造象征帝国中枢威严的宫殿也恰为合适”。
“我已经触怒君上,一时之间君上怕是不会改变主意,扶苏此次来,正是要与御史和御史丞商讨一些能够稍减黔首负担之策,左相李斯目光着眼于六国和秦国文化的统一,怕是不能分心其他”。
冯氏二人听到扶苏提到李斯,眼神片刻交流,瞬即移开,冯去疾多年从政经验敏锐的感觉到,扶苏这次登门释放着不寻常的信号,没有去找始皇帝更倚仗的李斯,显然是在示好御史和御史丞。冯去疾倒是想看看扶苏能说出什么利民之策,便顺着扶苏话说:“扶苏公子请说。”
扶苏端起茶盏,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开口道:“扶苏这里有三策一论,三策其一,开源,其二,节流,其三,盈库,一论便是论消怠六国遗族。”
“何谓开源?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之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开荒,吸引山东六国迁移人口百万之数,如今秦统一六国,可制定律令,鼓励全国范围内开垦荒山、沼泽,改变现有税率,降低基本税率,增收废弃、占用农田的税率,师之所处必生荆棘,连年不断的战争已经荒废了太多的农田,如今降低基本税率,可以安抚六国黔首,使之逐渐归秦之心加快。
另一方面,增收废弃农田的税率,必然会促使废弃农田重新长出庄稼,等天下废田有所收获,粮食不减反增”。
“何为节流?君上北征匈奴已经数年,长城工事三年前也基本完成,帝国在关中、中原、西南和东部沿海设立的储备粮仓。”
由于中原的重要性,以及关中为秦根本,不可妄动,故从东部沿海的琅琊仓、黄仓、月垂仓调运粮食保障作战与驰道和长城的修建,至少三次穿越太行山,几乎消耗近190石得以有一石被运到帝国北疆。
“自君上亲赴上郡拟定对匈奴的作战策略到如今匈奴亡北,但匈奴实力根本未受大挫,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时刻欲俯冲而下,一时半会不能解决匈奴祸患,粮草自然要常年累积的耗费,与其一地粮仓运到北疆,不如帝国粮仓联动运输,关中粮仓取半运到北疆,中原粮仓补关中缺,其他粮仓补中原缺,便可减少运量损耗”。
“盈库之策便是驰道官民共用,收费而入,此三策当由丞相斟酌之后,是否可用,然后由君上廷议决定,扶苏将离咸阳,已不能详细拟定其中细节,还要劳烦右相”。
冯去疾拊掌而赞,“好一个三策,有此三策,帝国府库运转将会顺展很多,公子大才,对了,敢问公子,剩下一论是何?”。
扶苏这时目光转向御史大夫冯劫,“这一论便于御史相关了”。
冯劫眉头一皱,不解道:“是为何事?”
“六国余孽,对君上怀恨在心,趁君上览省四方之际,不惜走险,行刺杀之事,君上德惠在天,自然不会被奸人得逞。刺杀不成,我恐奸人使攻心之策,借鬼怪之事,扰君上明听,还请御史多加留意,宽慰君上,保持清明圣心,怡泽天下”。
冯劫眼神微动,在细酌扶苏的话中攻心之计,待到扶苏提及要多加留意注意力才有集中到扶苏身上。
“自然不会让作祟之辈得逞”。
扶苏便作揖道“甚好”。
记得东郡流星坠落后,始皇帝听闻有人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的谶语之后,派出御史,一家一户的搜问,并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然后焚毁了那块陨石。
冯劫和冯去疾正是当今御史大夫未来右相,李斯是在始皇帝三十四年封相,而冯去疾则是在始皇帝三十七年也就是第五次东巡前,冯去疾身居右相。
始皇帝第五次东巡时,留守咸阳的正是右相冯去疾。历史上冯氏二人因劝谏秦二世停止大兴土木,与民休息,被秦二世降罪入狱,不堪受辱而自杀。
“扶苏不日将要离开咸阳去上郡,今日冒昧叨扰御史,御史丞,还请勿怪”。
“公子言重了,公子为天下黔首与士人,敢于直言相谏,可见仁勇。”
听右相冯去疾说完这句话,扶苏心中确认,冯氏二人,确实对于始皇帝大兴土木心有意见,只是始皇帝现在志得意满,足己不问。
二人慑与始皇帝威严,不敢直言相谏,毕竟现在不像是唐宋时期,言官狠狠的怼皇帝恶行恶政不会被降罪
相反,正是忠义的表现,若是因谏言而死,那真是要流传青史,尤为光耀。
始皇帝时代自然不行,你虽然可以谏言,但是把祖龙惹怒了,罢官是小,人头落地也不是不可能,这时候他们可还没有以死相谏流芳青史的价值观。
确认了冯氏二人的态度,接下来谈话就好进行了。
“扶苏不敢称仁勇,实在是帝国一统之后,表面上安然无事,实则危机四伏,君上如今纵然因为威势可以震慑其中欲为乱者,但是靠震慑,不能保证长久有效。右相身居百官之手,自然对于黔首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
冯去疾笑而道:“如今天下初定,六国黔首心尚不在秦,骤然严法苛之,施压过大,恐动摇帝国根基”。
“不错,君上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北方匈奴直接威胁国都安全,蒙将军戍边数年,修缮赵燕秦旧长城,修建新长城,以御匈奴,黔首恐不能支撑,如今坑杀儒生术士于咸阳,天下震怖,畏于君上威势,不敢轻举妄动,心中必然十分抵触,我甚是担心,只希望君上可以听进去扶苏之言“。
冯氏父子对扶苏遥遥拱手,冯劫开口道:“正如扶苏公子所言,如今确是应该与民休息,恢复国力,待国力强盛,我大秦军队自然可以平灭匈奴,到时候再营造象征帝国中枢威严的宫殿也恰为合适”。
“我已经触怒君上,一时之间君上怕是不会改变主意,扶苏此次来,正是要与御史和御史丞商讨一些能够稍减黔首负担之策,左相李斯目光着眼于六国和秦国文化的统一,怕是不能分心其他”。
冯氏二人听到扶苏提到李斯,眼神片刻交流,瞬即移开,冯去疾多年从政经验敏锐的感觉到,扶苏这次登门释放着不寻常的信号,没有去找始皇帝更倚仗的李斯,显然是在示好御史和御史丞。冯去疾倒是想看看扶苏能说出什么利民之策,便顺着扶苏话说:“扶苏公子请说。”
扶苏端起茶盏,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开口道:“扶苏这里有三策一论,三策其一,开源,其二,节流,其三,盈库,一论便是论消怠六国遗族。”
“何谓开源?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之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开荒,吸引山东六国迁移人口百万之数,如今秦统一六国,可制定律令,鼓励全国范围内开垦荒山、沼泽,改变现有税率,降低基本税率,增收废弃、占用农田的税率,师之所处必生荆棘,连年不断的战争已经荒废了太多的农田,如今降低基本税率,可以安抚六国黔首,使之逐渐归秦之心加快。
另一方面,增收废弃农田的税率,必然会促使废弃农田重新长出庄稼,等天下废田有所收获,粮食不减反增”。
“何为节流?君上北征匈奴已经数年,长城工事三年前也基本完成,帝国在关中、中原、西南和东部沿海设立的储备粮仓。”
由于中原的重要性,以及关中为秦根本,不可妄动,故从东部沿海的琅琊仓、黄仓、月垂仓调运粮食保障作战与驰道和长城的修建,至少三次穿越太行山,几乎消耗近190石得以有一石被运到帝国北疆。
“自君上亲赴上郡拟定对匈奴的作战策略到如今匈奴亡北,但匈奴实力根本未受大挫,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时刻欲俯冲而下,一时半会不能解决匈奴祸患,粮草自然要常年累积的耗费,与其一地粮仓运到北疆,不如帝国粮仓联动运输,关中粮仓取半运到北疆,中原粮仓补关中缺,其他粮仓补中原缺,便可减少运量损耗”。
“盈库之策便是驰道官民共用,收费而入,此三策当由丞相斟酌之后,是否可用,然后由君上廷议决定,扶苏将离咸阳,已不能详细拟定其中细节,还要劳烦右相”。
冯去疾拊掌而赞,“好一个三策,有此三策,帝国府库运转将会顺展很多,公子大才,对了,敢问公子,剩下一论是何?”。
扶苏这时目光转向御史大夫冯劫,“这一论便于御史相关了”。
冯劫眉头一皱,不解道:“是为何事?”
“六国余孽,对君上怀恨在心,趁君上览省四方之际,不惜走险,行刺杀之事,君上德惠在天,自然不会被奸人得逞。刺杀不成,我恐奸人使攻心之策,借鬼怪之事,扰君上明听,还请御史多加留意,宽慰君上,保持清明圣心,怡泽天下”。
冯劫眼神微动,在细酌扶苏的话中攻心之计,待到扶苏提及要多加留意注意力才有集中到扶苏身上。
“自然不会让作祟之辈得逞”。
扶苏便作揖道“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