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凌还没有从江渊方才的举动带给自己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不过王文倒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对眼前的这一切仿佛毫不在意一般,果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臣纪凌见过郕王殿下……”纪凌照着王文之前的吩咐,对待朱祁钰的礼节也不敢有一丝马虎,可朱祁钰仿佛是很欣赏纪凌似的,一看见他便坐直了身子,尔后笑着抬手道,“你莫要多礼,赶紧说说瓦剌那边的情况!”
纪凌见这个朱祁钰一直看着自己不停地笑,心下不禁有些纳罕,可他也没工夫多想,便拱手说道,“臣随军北征以后……”
由于纪凌在北征途中,一直被朱祁镇召见,因此知道其中的很多内情,不过他也明白朝廷关节,因此对于朱祁镇做的糊涂决策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直接转移到了王振身上。
经过纪凌这一番讲述,众人对大军北征的情形了解得更加透彻,这并不是作为一个局外文官的李贤所能比拟的,不过众人对瓦剌大军的担忧程度也随之加剧了许多。
“纪经历,照你如此说来,瓦剌的军力很强啊!”王直方才就一直皱着眉头,此时听纪凌说完,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难道他们的战力,非我大明健儿可比吗?”
王直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但纪凌真的很想实话实说,那就是论起战力,现在的明军还真的比不上瓦剌大军,这是一个纪凌很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的明军三大营战力日益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久无战事、疏于操练,军费不足、器械老化,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明朝长期以来实行的军户制度,让这些士兵缺乏作战的积极性。
每个问题都很严峻,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事情,所以纪凌不打算现在提及,只是想要着眼于解决现在的问题,“王大人,瓦剌虽强,但并非不可战胜。”
“各位大人,依我纪凌看来,那也是要决意守护京城,不可南迁!”纪凌说着,便拱手朝众人环了一圈,“我军虽败于土木堡,但必须要认清事实,不可自视甚高,也不可妄自菲薄。”
“依照目前的情形看来,瓦剌的军力确实比咱们当初想象的要强得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此次兵败土木堡,主要在于情报有误和决策失误,当然,其中一些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认为瓦剌并非不可战胜,甚至我们本可以避免土木堡之败……”
“郕王殿下,诸位大人,我纪凌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败瓦剌大军!”
“好!”听到纪凌这一番分析,于谦不由得喊出声来,“分析得透彻,且有理有据,既无轻敌之心,又能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问题……”
于谦说着,便快步走到纪凌身前,尔后朝他拱手问道,“纪经历,不知道你有何御敌良策?”
“于大人客气了!”纪凌朝于谦拱手还了个礼,尔后冷静地分析道,“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瓦剌那边的状况,此次瓦剌大军南下,一开始的情报是四万人,可据我在后来的交战中估算,大概在八万人到九万人左右,至多不可能超过十万人……”
“我军被围困于土木堡之上时,瓦剌大军迟迟不敢发动强攻,只能以计诱伏,这说明他们的兵力也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因为我军虽然占据着地形优势,但已经被他们切断了水源……”
“嗯,有道理……”于谦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同时看向纪凌的目光也不由得含了些敬佩的意味,“还请纪经历接着分析……”
“我军纵使遭遇惨败,但瓦剌大军也不可能没有损失,因此据我估算,经土木堡一役,瓦剌的能战之士大概在五万人左右……”
“如今瓦剌连番大胜,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因为他们士气虽高,但未免会出现轻视之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连番作战,他们的大军定现疲态!”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战场上丢弃了不少骡马武器,这些应该都被瓦剌人缴获了,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资源应该是很充足的,这就是瓦剌大军的大致情况了……”
于谦、王直等人听了纪凌这一番头头是道的分析后,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都不约而同地写满了一句话:此子可用。
纪凌看得出于谦等人对自己的激赏之意,于是便继续说道,“如果瓦剌南下攻打京师,我们据城防守,胜算还是很大的,因为瓦剌长于野战,却不善攻城,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来他们的骑兵就很难发挥优势……当然,我们接下来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分别调派得力将领前往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据点驻守,并晓谕大同、宣府守将一定要守好城池,万不可失!因为此次土木堡大败,怀来、独石城等据点的丢失是很大的原因,如果他们能够在关外组织好防线,就能够给予我们非常有力的支援。”
“第二,必须即刻调遣军力进入京师组织防备,咱们的人手太少了,要想守住京城,不能少于十五万人!另外此次大军出征,有很多人并非战死,而是逃散了,我们应该立即将那些兵士召回来,组织他们登记造册……”
“神机营的大部分兵器也都遗失在了土木堡,我不知道瓦剌人有没有打扫战场的习惯,不过咱们最好还是派人过去探查一番,将遗落的武器盔甲都收拢回来,也算是一笔大的收获……”
“第三,就是安抚人心,将城中流民和百姓一齐发动起来,至于粮草等细节问题,还要仰仗各位大人多多参划……”
纪凌此时说得很粗,但将大致框架都描绘了出来,因此众人的心都跟着安定了不少,于是坐在上面的朱祁钰终于使用了监国的权力,发出了第一道独属于自己的命令,“现由兵部于侍郎、礼部王尚书、户部陈侍郎共同组织京城防务,另中军经历司经历纪凌协助参谋,诸位可有意见?”
“没有异议!”
“臣纪凌见过郕王殿下……”纪凌照着王文之前的吩咐,对待朱祁钰的礼节也不敢有一丝马虎,可朱祁钰仿佛是很欣赏纪凌似的,一看见他便坐直了身子,尔后笑着抬手道,“你莫要多礼,赶紧说说瓦剌那边的情况!”
纪凌见这个朱祁钰一直看着自己不停地笑,心下不禁有些纳罕,可他也没工夫多想,便拱手说道,“臣随军北征以后……”
由于纪凌在北征途中,一直被朱祁镇召见,因此知道其中的很多内情,不过他也明白朝廷关节,因此对于朱祁镇做的糊涂决策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直接转移到了王振身上。
经过纪凌这一番讲述,众人对大军北征的情形了解得更加透彻,这并不是作为一个局外文官的李贤所能比拟的,不过众人对瓦剌大军的担忧程度也随之加剧了许多。
“纪经历,照你如此说来,瓦剌的军力很强啊!”王直方才就一直皱着眉头,此时听纪凌说完,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难道他们的战力,非我大明健儿可比吗?”
王直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但纪凌真的很想实话实说,那就是论起战力,现在的明军还真的比不上瓦剌大军,这是一个纪凌很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的明军三大营战力日益低下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久无战事、疏于操练,军费不足、器械老化,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明朝长期以来实行的军户制度,让这些士兵缺乏作战的积极性。
每个问题都很严峻,而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事情,所以纪凌不打算现在提及,只是想要着眼于解决现在的问题,“王大人,瓦剌虽强,但并非不可战胜。”
“各位大人,依我纪凌看来,那也是要决意守护京城,不可南迁!”纪凌说着,便拱手朝众人环了一圈,“我军虽败于土木堡,但必须要认清事实,不可自视甚高,也不可妄自菲薄。”
“依照目前的情形看来,瓦剌的军力确实比咱们当初想象的要强得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此次兵败土木堡,主要在于情报有误和决策失误,当然,其中一些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认为瓦剌并非不可战胜,甚至我们本可以避免土木堡之败……”
“郕王殿下,诸位大人,我纪凌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败瓦剌大军!”
“好!”听到纪凌这一番分析,于谦不由得喊出声来,“分析得透彻,且有理有据,既无轻敌之心,又能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问题……”
于谦说着,便快步走到纪凌身前,尔后朝他拱手问道,“纪经历,不知道你有何御敌良策?”
“于大人客气了!”纪凌朝于谦拱手还了个礼,尔后冷静地分析道,“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瓦剌那边的状况,此次瓦剌大军南下,一开始的情报是四万人,可据我在后来的交战中估算,大概在八万人到九万人左右,至多不可能超过十万人……”
“我军被围困于土木堡之上时,瓦剌大军迟迟不敢发动强攻,只能以计诱伏,这说明他们的兵力也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因为我军虽然占据着地形优势,但已经被他们切断了水源……”
“嗯,有道理……”于谦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同时看向纪凌的目光也不由得含了些敬佩的意味,“还请纪经历接着分析……”
“我军纵使遭遇惨败,但瓦剌大军也不可能没有损失,因此据我估算,经土木堡一役,瓦剌的能战之士大概在五万人左右……”
“如今瓦剌连番大胜,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因为他们士气虽高,但未免会出现轻视之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连番作战,他们的大军定现疲态!”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战场上丢弃了不少骡马武器,这些应该都被瓦剌人缴获了,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资源应该是很充足的,这就是瓦剌大军的大致情况了……”
于谦、王直等人听了纪凌这一番头头是道的分析后,不由得面面相觑,脸上都不约而同地写满了一句话:此子可用。
纪凌看得出于谦等人对自己的激赏之意,于是便继续说道,“如果瓦剌南下攻打京师,我们据城防守,胜算还是很大的,因为瓦剌长于野战,却不善攻城,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来他们的骑兵就很难发挥优势……当然,我们接下来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分别调派得力将领前往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据点驻守,并晓谕大同、宣府守将一定要守好城池,万不可失!因为此次土木堡大败,怀来、独石城等据点的丢失是很大的原因,如果他们能够在关外组织好防线,就能够给予我们非常有力的支援。”
“第二,必须即刻调遣军力进入京师组织防备,咱们的人手太少了,要想守住京城,不能少于十五万人!另外此次大军出征,有很多人并非战死,而是逃散了,我们应该立即将那些兵士召回来,组织他们登记造册……”
“神机营的大部分兵器也都遗失在了土木堡,我不知道瓦剌人有没有打扫战场的习惯,不过咱们最好还是派人过去探查一番,将遗落的武器盔甲都收拢回来,也算是一笔大的收获……”
“第三,就是安抚人心,将城中流民和百姓一齐发动起来,至于粮草等细节问题,还要仰仗各位大人多多参划……”
纪凌此时说得很粗,但将大致框架都描绘了出来,因此众人的心都跟着安定了不少,于是坐在上面的朱祁钰终于使用了监国的权力,发出了第一道独属于自己的命令,“现由兵部于侍郎、礼部王尚书、户部陈侍郎共同组织京城防务,另中军经历司经历纪凌协助参谋,诸位可有意见?”
“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