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观生和何吾驺见唐王都跪了,也只得撩衣跪下。其他朱聿奧系的官员这才跟着陆续跪倒,口呼:“谨遵皇后懿旨。”
但就是朝廷上这些人短暂的犹豫,已让曾皇后瞬间明白了唐王在朝中有多么惊人的势力。
她略为抬手,“都起来吧。”
待诸臣起身,她又望向朱聿奧,“国丧大典,所用器物繁多,尤其梓宫备制需工匠甚众兼又耗时。”
朱聿奧忙避开皇后视线,心中剧震——难道她已知道我准备了殡器、梓宫?她是否还知道更多事情?会不会此时就要对我动手?!
他瞳孔一缩,正犹豫若皇后发难,是否要召集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拼个鱼死网破,就听曾皇后继续道:“唐王乃大行皇帝至亲手足,此种事务并国丧一应大典便劳你尽心操持了。”
朱聿奧闻言如蒙大赦,顾不得额头上的冷汗,即刻又跪伏在地,“臣谨遵懿旨!”
曾皇后又道:“大典乃礼部职责,亦当竭力从旁襄助唐王殿下。”她望向朱继祚,“可是朱大人率礼部耶?”
朱继祚出班拱手道:“回皇后殿下,臣已迁资政大夫,如今礼部尚书乃是王应华王大人是也。”
“哦?这又是何时动迁?”
“正是三日前。”朱继祚不着痕迹地瞄了眼朱聿奧,“不但微臣,近来朝中人事更迭频繁,四品以上官员有二三十人都做了挪动。”
他这话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当场告状了——唐王监国期间任用私人,排挤朝中重臣。
“臣……”
朱聿奧正欲争辩,就听曾皇后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对朝中大事懂得甚么。既然唐王监国之际这么安排,便定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好。”她又问道,“那王大人何在?”
朝上静了片刻,苏观生只得硬着头皮出列揖道:“王部堂因……公务往连江去了。”
曾皇后眉头微皱,“先帝诏令天兴府官员不得离城,这王大人怎么……”
“禀皇后殿下,王部堂实乃紧急军务,这才……”苏观生一头冷汗,心说总不能说王应华是乔装成难民才得出城吧?
他正不知该如何编下去,曾皇后却摆手道:“他一个礼部尚书,又操心什么军务?罢了,我也不懂这些,要他速速返回天兴府便是。近来有两场仪典,礼部正是需他主持之时。”
苏观生忙道:“臣谨遵懿旨!”赶紧撤步归班。
曾皇后方才几句话过去,朱聿奧心中倒踏实了一些,看来她仅是盯着自己儿子的皇位,似乎对朝中之事并没有什么想法。如此一来,他虽没了监国之名,但凭借朝堂上数量众多的亲信,实际上几乎仍与监国无异。
现在这个局面,好像也并非不能接受。
只见曾皇后又自缝在腰间的锦囊中取出一只布包,再小心打开,将里面那片薄纱双手捧给身后的庞天寿。
而后她对众臣高声道:“宣,大行皇帝遗诏!”
朝廷上众人皆是一愣,待曾皇后步下台阶,跪在御道中央,一应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尽皆伏身跪听遗诏。
庞天寿随即恭敬展开那薄纱,朝臣们又是一惊,那遗诏上隐约可见红黑色字迹,竟是血诏!
庞天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为国计,著太子琳源继朕登基,承皇帝位。加黄道周太子太师,加路振飞太子太傅,加杨廷麟太子太保。新君尚幼,朕今以后事付卿,当善辅之政务,以安邦定国。”
血书无法写太多字,但里面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这便是要立三人为托孤大臣。
黄道周和路振飞立刻叩道:“臣,领旨!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只是杨廷麟人尚在江西,不能当面领旨了。
而一旁苏观生闻旨却是心中一阵冷笑,隆武果然没打算重用于他,自己投唐王原是明智之举。只是眼下大事受挫,他暗自沉吟,又是否有翻盘之策呢……
朱聿奧更是恼怒不堪,心道,难怪方才曾后对我调换朝臣之事不予理会,原来她手里还有遗诏这件法宝。既设了这三人为顾命大臣,便是半个朝廷皆是我的人,朝政却仍会落在他们手中。
日后定要竭力拉拢朝臣,将此三人架空方宜!
待众臣刚从地上爬起身来,却听到曾皇后又道:“传大行皇帝口谕!”只得皱眉又跪了下来。
“朕弟聿奧,勤政有为,宣德明恩,监国有治,朕甚慰之。即加封唐王为唐王辅政王,率三师协理朝政,克当勤勉,吐哺匡国,早复我大明社稷,全我中兴之望!”
朱聿奧的大脑简直要跟不上节奏了——辅政王!这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高位啊!
自永乐靖难之后,朝廷对藩王诸多防范,从未有过重用先例。若新帝年幼,通常辅政的都是有德朝臣,以宗室辅政,这是大明绝无仅有之事!
此外,所谓三师,便是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这不就是刚才加封的三名顾命大臣吗?圣谕让自己“率三师协理朝政”,这意思竟是要自己这个辅政王统领顾命大臣,全权理政!
他略一思索,未觉其中有甚不妥之处,忙欣喜若狂道:“臣,领旨!”
曾皇后探手虚拖,“辅政王请起。以后这千钧的重担可就压在你的肩上了。”
她平静的表情之下,却是心中深深的无奈。正如黄道周途中所说,唐王监国久矣,如今整个朝廷皆以其马首是瞻。
纵然太子仗大义名分顺利登基,但新君尚幼,无法亲理朝政,而三名顾命大臣中黄道周和路振飞皆为清流,影响力是有,却没有多少实权。杨廷麟虽是带兵的实权派,但人在江西,远水难解近渴。
故而想要稳定朝局,就必须先稳住唐王,只要唐王奉太子为尊,新君之位便能固若金汤。且大敌当前,由唐王继续署理朝政,也能最大限度降低大位更迭所造成的波动。而今后之事,这能待虏兵尽退,太子成年之后再徐徐图之了。
便闻朱聿奧又高声道:“臣必肝脑涂地,助新君尽除虏患,中兴社稷,万死不辞!”
? ?感谢:岁月如歌,站在棺材上开炮,黑咲隼对我的慷慨打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无尽的动力,非常感谢你们!
?
????
(本章完)
但就是朝廷上这些人短暂的犹豫,已让曾皇后瞬间明白了唐王在朝中有多么惊人的势力。
她略为抬手,“都起来吧。”
待诸臣起身,她又望向朱聿奧,“国丧大典,所用器物繁多,尤其梓宫备制需工匠甚众兼又耗时。”
朱聿奧忙避开皇后视线,心中剧震——难道她已知道我准备了殡器、梓宫?她是否还知道更多事情?会不会此时就要对我动手?!
他瞳孔一缩,正犹豫若皇后发难,是否要召集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拼个鱼死网破,就听曾皇后继续道:“唐王乃大行皇帝至亲手足,此种事务并国丧一应大典便劳你尽心操持了。”
朱聿奧闻言如蒙大赦,顾不得额头上的冷汗,即刻又跪伏在地,“臣谨遵懿旨!”
曾皇后又道:“大典乃礼部职责,亦当竭力从旁襄助唐王殿下。”她望向朱继祚,“可是朱大人率礼部耶?”
朱继祚出班拱手道:“回皇后殿下,臣已迁资政大夫,如今礼部尚书乃是王应华王大人是也。”
“哦?这又是何时动迁?”
“正是三日前。”朱继祚不着痕迹地瞄了眼朱聿奧,“不但微臣,近来朝中人事更迭频繁,四品以上官员有二三十人都做了挪动。”
他这话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当场告状了——唐王监国期间任用私人,排挤朝中重臣。
“臣……”
朱聿奧正欲争辩,就听曾皇后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对朝中大事懂得甚么。既然唐王监国之际这么安排,便定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好。”她又问道,“那王大人何在?”
朝上静了片刻,苏观生只得硬着头皮出列揖道:“王部堂因……公务往连江去了。”
曾皇后眉头微皱,“先帝诏令天兴府官员不得离城,这王大人怎么……”
“禀皇后殿下,王部堂实乃紧急军务,这才……”苏观生一头冷汗,心说总不能说王应华是乔装成难民才得出城吧?
他正不知该如何编下去,曾皇后却摆手道:“他一个礼部尚书,又操心什么军务?罢了,我也不懂这些,要他速速返回天兴府便是。近来有两场仪典,礼部正是需他主持之时。”
苏观生忙道:“臣谨遵懿旨!”赶紧撤步归班。
曾皇后方才几句话过去,朱聿奧心中倒踏实了一些,看来她仅是盯着自己儿子的皇位,似乎对朝中之事并没有什么想法。如此一来,他虽没了监国之名,但凭借朝堂上数量众多的亲信,实际上几乎仍与监国无异。
现在这个局面,好像也并非不能接受。
只见曾皇后又自缝在腰间的锦囊中取出一只布包,再小心打开,将里面那片薄纱双手捧给身后的庞天寿。
而后她对众臣高声道:“宣,大行皇帝遗诏!”
朝廷上众人皆是一愣,待曾皇后步下台阶,跪在御道中央,一应官员这才反应过来,尽皆伏身跪听遗诏。
庞天寿随即恭敬展开那薄纱,朝臣们又是一惊,那遗诏上隐约可见红黑色字迹,竟是血诏!
庞天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为国计,著太子琳源继朕登基,承皇帝位。加黄道周太子太师,加路振飞太子太傅,加杨廷麟太子太保。新君尚幼,朕今以后事付卿,当善辅之政务,以安邦定国。”
血书无法写太多字,但里面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这便是要立三人为托孤大臣。
黄道周和路振飞立刻叩道:“臣,领旨!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只是杨廷麟人尚在江西,不能当面领旨了。
而一旁苏观生闻旨却是心中一阵冷笑,隆武果然没打算重用于他,自己投唐王原是明智之举。只是眼下大事受挫,他暗自沉吟,又是否有翻盘之策呢……
朱聿奧更是恼怒不堪,心道,难怪方才曾后对我调换朝臣之事不予理会,原来她手里还有遗诏这件法宝。既设了这三人为顾命大臣,便是半个朝廷皆是我的人,朝政却仍会落在他们手中。
日后定要竭力拉拢朝臣,将此三人架空方宜!
待众臣刚从地上爬起身来,却听到曾皇后又道:“传大行皇帝口谕!”只得皱眉又跪了下来。
“朕弟聿奧,勤政有为,宣德明恩,监国有治,朕甚慰之。即加封唐王为唐王辅政王,率三师协理朝政,克当勤勉,吐哺匡国,早复我大明社稷,全我中兴之望!”
朱聿奧的大脑简直要跟不上节奏了——辅政王!这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高位啊!
自永乐靖难之后,朝廷对藩王诸多防范,从未有过重用先例。若新帝年幼,通常辅政的都是有德朝臣,以宗室辅政,这是大明绝无仅有之事!
此外,所谓三师,便是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这不就是刚才加封的三名顾命大臣吗?圣谕让自己“率三师协理朝政”,这意思竟是要自己这个辅政王统领顾命大臣,全权理政!
他略一思索,未觉其中有甚不妥之处,忙欣喜若狂道:“臣,领旨!”
曾皇后探手虚拖,“辅政王请起。以后这千钧的重担可就压在你的肩上了。”
她平静的表情之下,却是心中深深的无奈。正如黄道周途中所说,唐王监国久矣,如今整个朝廷皆以其马首是瞻。
纵然太子仗大义名分顺利登基,但新君尚幼,无法亲理朝政,而三名顾命大臣中黄道周和路振飞皆为清流,影响力是有,却没有多少实权。杨廷麟虽是带兵的实权派,但人在江西,远水难解近渴。
故而想要稳定朝局,就必须先稳住唐王,只要唐王奉太子为尊,新君之位便能固若金汤。且大敌当前,由唐王继续署理朝政,也能最大限度降低大位更迭所造成的波动。而今后之事,这能待虏兵尽退,太子成年之后再徐徐图之了。
便闻朱聿奧又高声道:“臣必肝脑涂地,助新君尽除虏患,中兴社稷,万死不辞!”
? ?感谢:岁月如歌,站在棺材上开炮,黑咲隼对我的慷慨打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无尽的动力,非常感谢你们!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