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钢?!”李定国虽一直在西南地域活动,但“天下好钢出龙南”之说他还是知道的。
他探手拔出自己贴身侍卫腰间的佩刀——这百余名亲卫还是带了随身武器的——而后与朝廷配发的马刀用力对劈。
只听当一声脆响,他侍卫那柄刀上顿时出现一个两寸多深的缺口,显然用力再大些的话便会当场断掉。
再看那马刀,刀刃光滑如新,连点儿印记都没留下。
刘文秀一旁也是吸了口凉气,“不愧是龙南精钢!怕是我所用的那柄‘长阳宝刀’都有不如……”
李定国难抑心中激动,指着的马车问一旁军官道:“上面装的都是此等利器?!”
“回将军,共五千一百柄,皆是同样钢材同样技艺打造。”
“好,好!”李定国乐得直搓手,又转向下一辆车子,“这是何物?”
有士兵从车上木箱中取出簧轮短铳恭敬递过来。李定国翻来覆去看了半晌,心知应是火铳,却干瞪眼不会用。
邓山见场面有些尴尬,忙上前接过短铳,认真示范一番,“喏,这便成了。弹药填好之后装在身上,临阵随时取出便可发铳,最适骑兵使用。”
说着他抬铳指向远处空地扣动扳机,簧轮迅速打出火星,随后便是一声轰鸣。
李定国愣愣地看着那铳,“这、这东西不用火绳?”
“不用。骑兵冲杀,哪儿有工夫点火绳啊。”邓山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了,说得甚为理所当然,全忘了一年前自己还拿三钱鸟铳当宝。
“好!好东西!这铳能射多远?”
“三十步足以毙敌。”
李定国如获至宝地抚摸簧轮铳,“这比三眼铳可好到天上去了!”
邓山却有些不好意思道:“只是此铳制作极为麻烦,朝廷库中仅有千五百多支。所缺的只能委屈迅捷营用弓矢暂代了。”
“已经不少了。”李定国倒是知足,又问道,“不知所发何种弓矢?”
“啊,弓这东西却是鞑子最擅制作。”邓山让人取来弓箭,“共五千把角弓,都是从缴获虏贼的弓中精选而出的。”
因满清的复合弓用牛羊角做弓臂,故而被称为角弓,可算是这个时代最强冷兵器之一了。
李定国暗叹一声“真大手笔”。要知道,建虏的制弓技艺极为保密,大明仿制的远不如“原版”好用。建虏对自己的弓又视若珍宝,难得缴获到几把,而今天朝廷竟一下拿出五千把!
其实这东西对手持线膛铳的龙卫军和破虏营来说根本就是垃圾,先前几次大捷下来,缴获的清弓堆了一仓库也没人用。这回可算能“清理”出来一些了。
“这是盔甲?!”李定国捧着军官递过来的锻造板甲,又是摸又是敲,眼中尽是喜色,“这甲是如何制出来的?竟如此光滑平整,又这般坚固!”他掂了掂重量,“估摸也就十三四斤吧?”
“回将军,此乃胸甲板甲,水力锻机所造。重十四斤。”
李定国抽出随手匕首在板甲角落里刺了一下,刀尖光滑的盔甲表面噌地滑开,只留下道浅浅的痕迹。
“好甲!这比普通棉甲可坚固得多!分量算轻,不会累着马匹。”
他望向一旁的军官道:“不知这种甲有多少套,若能给我营中军官每人一套就太……”
邓山干咳了一声,“那个,库中仅有三千八百件现货,余下的将士只能暂用棉甲了。下个月,下个月一定给迅捷营配齐胸甲。”
李定国闻言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他还以为是给高级将领特制的精甲,没想到朝廷是打算人手一件!
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乡巴佬一样,朝廷随便拿出个东西,在他眼中就跟绝世奇珍似的。
他不由转望向邓山,好奇道:“我破虏营将士都是此等盔甲兵刃?”
“咳……”邓山略有些为难,说谎不大好,说实话又怕寒了迅捷营的心。半晌,这个耿直汉子还是吞吞吐吐道:“迅捷营成军太晚,有些东西一时凑不齐……不过我保证,不用多久,破虏营其他人有的你们一定都有!”
“您是说,还有其他利器?!”
“啊,是还有些……猎兵铳、望远镜、震天雷、大炮之类……”
李定国口水差点儿没淌出来,拉着邓山道:“指挥大人一定带我去看看这些利器!”
邓山道:“李将军,你等会还得整军分发军器。这个,明日圣上要驾临江宁主持阅兵,我营中也要做些准备……”他见李定国面露失望之色,忙安慰道,“不过阅兵之时营中所有器物李将军便都能看到了。”
“阅兵?”李定国诧异道,“末将闻听圣上三日后便要大婚,怎会来江宁阅兵?”
邓山笑道:“嗨,圣上脾性你是不知道,大战在即,他断不会在宫中安坐。不过南京距此也就半日马程,定不至误了大婚之事。”
待邓山离去,破虏营军官又带李定国清点了其他物资。
不论是赞新的军服,还是威武的皮靴,甚至连运货的马车都令李将军惊讶不已,心中不住念叨,相比起来,自己原先所用的那些东西简直就是破烂!跟着大明朝廷干果然没错啊!
……
数百名御营士兵纵马护在一辆云车四周向南疾驰。
车上,马文晟拧了拧炭火盆的风口,令火光更亮了些。他身旁的杨廷麟用半个屁股挨在座椅上,对朱琳渼小心道:“陛下,臣临出来时听闻太后正四处找您……好像甚为气恼……”
马文晟缩了缩脖子,小声接道:“呀,这下冯公公可惨了……”
朱琳渼白了他一眼,“还不是他没用,留他‘断后’,这么快便露馅了。”他又望向杨廷麟,“杨阁部急追上了不是就为说这事儿吧?”
“啊,回皇上,”杨廷麟忙正色道,“是唐王殿下回京了。”他顿了顿,接道,“已按陛下旨意,秘密送回了永寿宫。”
朱琳渼放下手中奏章,点头道:“这便好。老太后那边怎么样?”
“回皇上,老太后召臣去了永寿宫,说要臣即刻安排唐王就藩。”
他探手拔出自己贴身侍卫腰间的佩刀——这百余名亲卫还是带了随身武器的——而后与朝廷配发的马刀用力对劈。
只听当一声脆响,他侍卫那柄刀上顿时出现一个两寸多深的缺口,显然用力再大些的话便会当场断掉。
再看那马刀,刀刃光滑如新,连点儿印记都没留下。
刘文秀一旁也是吸了口凉气,“不愧是龙南精钢!怕是我所用的那柄‘长阳宝刀’都有不如……”
李定国难抑心中激动,指着的马车问一旁军官道:“上面装的都是此等利器?!”
“回将军,共五千一百柄,皆是同样钢材同样技艺打造。”
“好,好!”李定国乐得直搓手,又转向下一辆车子,“这是何物?”
有士兵从车上木箱中取出簧轮短铳恭敬递过来。李定国翻来覆去看了半晌,心知应是火铳,却干瞪眼不会用。
邓山见场面有些尴尬,忙上前接过短铳,认真示范一番,“喏,这便成了。弹药填好之后装在身上,临阵随时取出便可发铳,最适骑兵使用。”
说着他抬铳指向远处空地扣动扳机,簧轮迅速打出火星,随后便是一声轰鸣。
李定国愣愣地看着那铳,“这、这东西不用火绳?”
“不用。骑兵冲杀,哪儿有工夫点火绳啊。”邓山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了,说得甚为理所当然,全忘了一年前自己还拿三钱鸟铳当宝。
“好!好东西!这铳能射多远?”
“三十步足以毙敌。”
李定国如获至宝地抚摸簧轮铳,“这比三眼铳可好到天上去了!”
邓山却有些不好意思道:“只是此铳制作极为麻烦,朝廷库中仅有千五百多支。所缺的只能委屈迅捷营用弓矢暂代了。”
“已经不少了。”李定国倒是知足,又问道,“不知所发何种弓矢?”
“啊,弓这东西却是鞑子最擅制作。”邓山让人取来弓箭,“共五千把角弓,都是从缴获虏贼的弓中精选而出的。”
因满清的复合弓用牛羊角做弓臂,故而被称为角弓,可算是这个时代最强冷兵器之一了。
李定国暗叹一声“真大手笔”。要知道,建虏的制弓技艺极为保密,大明仿制的远不如“原版”好用。建虏对自己的弓又视若珍宝,难得缴获到几把,而今天朝廷竟一下拿出五千把!
其实这东西对手持线膛铳的龙卫军和破虏营来说根本就是垃圾,先前几次大捷下来,缴获的清弓堆了一仓库也没人用。这回可算能“清理”出来一些了。
“这是盔甲?!”李定国捧着军官递过来的锻造板甲,又是摸又是敲,眼中尽是喜色,“这甲是如何制出来的?竟如此光滑平整,又这般坚固!”他掂了掂重量,“估摸也就十三四斤吧?”
“回将军,此乃胸甲板甲,水力锻机所造。重十四斤。”
李定国抽出随手匕首在板甲角落里刺了一下,刀尖光滑的盔甲表面噌地滑开,只留下道浅浅的痕迹。
“好甲!这比普通棉甲可坚固得多!分量算轻,不会累着马匹。”
他望向一旁的军官道:“不知这种甲有多少套,若能给我营中军官每人一套就太……”
邓山干咳了一声,“那个,库中仅有三千八百件现货,余下的将士只能暂用棉甲了。下个月,下个月一定给迅捷营配齐胸甲。”
李定国闻言差点儿一口血喷出来,他还以为是给高级将领特制的精甲,没想到朝廷是打算人手一件!
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乡巴佬一样,朝廷随便拿出个东西,在他眼中就跟绝世奇珍似的。
他不由转望向邓山,好奇道:“我破虏营将士都是此等盔甲兵刃?”
“咳……”邓山略有些为难,说谎不大好,说实话又怕寒了迅捷营的心。半晌,这个耿直汉子还是吞吞吐吐道:“迅捷营成军太晚,有些东西一时凑不齐……不过我保证,不用多久,破虏营其他人有的你们一定都有!”
“您是说,还有其他利器?!”
“啊,是还有些……猎兵铳、望远镜、震天雷、大炮之类……”
李定国口水差点儿没淌出来,拉着邓山道:“指挥大人一定带我去看看这些利器!”
邓山道:“李将军,你等会还得整军分发军器。这个,明日圣上要驾临江宁主持阅兵,我营中也要做些准备……”他见李定国面露失望之色,忙安慰道,“不过阅兵之时营中所有器物李将军便都能看到了。”
“阅兵?”李定国诧异道,“末将闻听圣上三日后便要大婚,怎会来江宁阅兵?”
邓山笑道:“嗨,圣上脾性你是不知道,大战在即,他断不会在宫中安坐。不过南京距此也就半日马程,定不至误了大婚之事。”
待邓山离去,破虏营军官又带李定国清点了其他物资。
不论是赞新的军服,还是威武的皮靴,甚至连运货的马车都令李将军惊讶不已,心中不住念叨,相比起来,自己原先所用的那些东西简直就是破烂!跟着大明朝廷干果然没错啊!
……
数百名御营士兵纵马护在一辆云车四周向南疾驰。
车上,马文晟拧了拧炭火盆的风口,令火光更亮了些。他身旁的杨廷麟用半个屁股挨在座椅上,对朱琳渼小心道:“陛下,臣临出来时听闻太后正四处找您……好像甚为气恼……”
马文晟缩了缩脖子,小声接道:“呀,这下冯公公可惨了……”
朱琳渼白了他一眼,“还不是他没用,留他‘断后’,这么快便露馅了。”他又望向杨廷麟,“杨阁部急追上了不是就为说这事儿吧?”
“啊,回皇上,”杨廷麟忙正色道,“是唐王殿下回京了。”他顿了顿,接道,“已按陛下旨意,秘密送回了永寿宫。”
朱琳渼放下手中奏章,点头道:“这便好。老太后那边怎么样?”
“回皇上,老太后召臣去了永寿宫,说要臣即刻安排唐王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