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诸兵种,以伙为基本单位进行混编,这样更为灵活,方便在山地进行机动和调配,这点本王理解,可是为什么要成建立背嵬折冲府?”李世民惊讶的问道:“难道有亲卫团还不够吗?”
在唐朝宁远将军以上会设立自己的亲卫营,规模与主将的级别而定,如果是上都督府亲卫,一般而言是一个旅的规模一百人。如果是行军总管级别的将军,他们的亲卫营的规模就是一个团,如果到了十六卫将军级别,他们的亲卫规模将会两个团左右,如果到了十六卫大将军领军出征的时候,亲卫规模将是一个折冲府。
当然,唐朝对于亲军翊卫校尉的待遇也是提到了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陈应此时已经是东宫太子宾客,论级别在战时成立亲军是可以的,不过却单独再成立一支背嵬军,李世民就有点搞不懂了。
陈应无声的笑了:“不一样的,亲军翊卫的职责是保护主帅以及指挥机关,若是承担了战场侦察的任务,就无法保护主帅,这样以来,两者不可兼顾,所以臣打算成立一支背嵬折冲府,下辖八百或一千二百人,专门从事战场侦察,堡垒突破、反斥候侦察。”
李世民点点头,但是他却没有直接发表意见。
杜如晦却道:“臣认为可以,这样以来可以做到知已知彼。”
李世民道:“若是如此,那陈大将军暂时先成立背嵬军,专门战场侦察,若是效果显著,那就全军推广。”
“谢秦王殿下成全!”陈应大喜过望着,立即下达正式书面军令,命令全军四个卫率十八折冲府八十二个团把最优秀的士兵送到中军大营,让陈应亲自挑选。
李世民望着陈应中军大帐中长达一丈六尺见方的巨大的沙盘,指着那道栩栩如生的函谷关地形图道:“陈大将军准备拿下主攻函谷关的任务?”
陈应点点头道:“若是郑国全力死守函谷关,函谷关即使最终会被攻下来,损失也会非常惨重,臣只是在试验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山地作战。”
李世民轻轻的笑道:“战场上变幻莫测,谁也不敢保证每战必胜,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多,稍不注意就会铸成大错,陈卿倒是对本王信心实足啊!”
“秦王殿下何必妄自菲薄!”陈应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兵更是如此。知彼知已,方能百战不败。知彼,不仅仅是要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有多少粮草,驻扎在什么地方,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更要知道将领是谁,有什么用兵习惯。将是一军之主,就像人的脑子一样关系重大。如果他是个愚蠢的人,就算有雄兵百万也不可惧。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殿下想必比臣更清楚。”
事实上,王世充与李渊都是差不多的一类人,非常不信心非李氏皇室之外的将领,他也害怕军权旁落,最终丢失皇位。然而李渊比王世充更幸运的是,李渊的儿子也好,侄子也吧,哪怕是族子,都是个顶个的人才。
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十七岁时就跟随堂兄李世民四处征战,既英勇善战,又颇有谋略。后来单独领兵作战,在灵州大败梁师都和突厥联军,高祖李渊大为赞赏。贞观时,和李靖、李勣等攻灭东突厥汗国,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除掉了唐朝最大敌患;后又打败了另一游牧民族吐谷浑,立下赫赫战功,以功被封为江夏王。
除了李道宗之外,还有李虎五子李绘的孙子李道玄,
性情沉稳笃厚,喜欢练武,他十五岁就跟随堂兄李世民东征西战,十五岁是个追星的年龄,李道玄也是追星一族,他的偶像就是堂兄李世民,李世民在每次战斗中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李道玄深受堂兄的影响,在征伐宋金刚、王世充等的战争中英勇无比,在与窦建德的武牢决战中,李道玄挺身杀入刀林箭雨的敌阵中,贯穿敌阵,再从敌阵背后杀回,反复多次,战马被敌军的箭羽射的如同刺猬,他仍然勇气不减,奋勇杀敌。不过李道玄因为太过勇猛,被刘黑闼伏击杀死,死时年仅十九岁。
李虎的七子李蔚有四个儿子,有四个儿子李琛、李孝恭、李瑊、李瑰。这兄弟几个大都比较有德行和才干,比如襄郡王李琛在任地方官的时候为政宽简,被辖区的各族人民爱戴;再有汉阳郡王李瑰,出使突厥时不卑不亢,突厥颉利可汗一气之下来硬的把他扣了起来,结果李瑰不吃这一套,颉利没有办法,只要放他回去,后来在出任荆州都督的任上处理政务、安抚少数民族都有很一手,挺有政绩的。最厉害的就算李孝恭了。
唐高祖刚刚打进首都长安就命李孝恭到招抚巴蜀(巴蜀可是天府之国,很好的后勤保障基地),也就是劝这里的地方官僚赶紧来归顺,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三十多个州都被他搞定,他又挥师一举歼灭了食人恶魔朱粲(把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当军粮吃掉)。在李靖的配合下,灭掉了南梁萧铣,可以说李唐初唐时期三分天下,其中有一分是李孝恭一个人搞定的。而且李孝恭最牛逼之处是他从长安开始,一直打到了南海边。整个人带劝降带打下来的地盘,比窦建德与王世充加起来还要大。
除了这几位既打打仗,又能抚民的子侄之外,李渊还有李神通,李神符等十八个侄子(有名有姓,没有功绩没有史书记载的不算)反观王世充的子侄,几乎全是坑爹货,除了被影视剧黑得最惨的王仁则还有点本事之外,其他一个比一个坑爹。李渊任用子侄,最多碰到一个李元吉与李孝基一子一侄坑了他一把,然而王世充任用的子侄,除了王仁则之外,全部都是坑货。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陈大将军真乃妙人,真是一语中的。”
陈应其实也暗暗嫉妒李虎的能生,他生了八个儿子,与李渊同辈份的堂兄就十七人,如果算上李建成兄弟的堂兄弟,足足二十多人,这些人当然也不全然是人才,也有几个坑货,但是大部分李唐宗室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反观侯莫陈氏,关键整个家族到了陈应这一代,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当然他自己如果不是拥有一颗后世的灵魂,估计早就被苏护玩死了。
李世民看着陈应沉默,好奇的问道:“以陈大将军之见,那么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呢?”
“王世充是个极谨慎的人,”陈应该抬起头,看向远方。“所以,我们的这次征伐王世充,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李世民喃喃的自语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克明,记录下来,一个字都不要漏!”
看到杜如晦充当李世民的记事文书,陈应突然想起历史上被宋代列入《武经七书》之一的《李卫公问对》,难道这次会面,将来也会记入史书,成为《陈郡公问对》。
想到这里,陈应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极了。
不过,陈应倒没有紧张。自己虽然不像李靖那样对《孙子兵法》有着非常高的造诣,然而陈应在军事领域的看法上,却不一定会弱于李靖。
当天慢慢黑的时候,李世民与陈应从中原大战,讲到了漠北草原,李世民知道陈应曾以弱师大胜突厥,现在他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事实上突厥问题并不是李唐一代的问题,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历史遗留问题。陈应知道游牧民族为祸害北方长达两千余年,匈奴人灭亡之后,鲜卑人在草原上兴起,随后就是柔然人,当柔然人没落之后,紧接着又是契丹人,接着在契丹人没落之后,女真人兴起,女真人像一颗流星一样,崛起得迅速,衰败得同样迅速,如同昙花一现。接着蒙古人兴起。
提到这个问题,陈应想了想道:“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进行的战争,农耕民族永远都处在不利的地步。游牧民族不管在农耕民族的地盘上抢到了什么都是胜利,而农耕民族能收获的只有游牧民族的生命,基本上谈不到收益。”
李世民愤愤道:“难道说在陈大将军眼中,没有足够的利益,就任由突厥豺狼肆意屠戮我华夏百姓?要记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陈应道:“臣可没有说不打,而是如何打的问题,突厥人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来去如风,他们执行的战略其实可以分为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以,单纯的从军事方面,根本无法解决突厥问题,必须军事和政治、经济三管齐下,这才可以彻底的解决突厥。”
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睛不禁陡然一亮,兴奋的问道:“如何三管齐下?”
在唐朝宁远将军以上会设立自己的亲卫营,规模与主将的级别而定,如果是上都督府亲卫,一般而言是一个旅的规模一百人。如果是行军总管级别的将军,他们的亲卫营的规模就是一个团,如果到了十六卫将军级别,他们的亲卫规模将会两个团左右,如果到了十六卫大将军领军出征的时候,亲卫规模将是一个折冲府。
当然,唐朝对于亲军翊卫校尉的待遇也是提到了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陈应此时已经是东宫太子宾客,论级别在战时成立亲军是可以的,不过却单独再成立一支背嵬军,李世民就有点搞不懂了。
陈应无声的笑了:“不一样的,亲军翊卫的职责是保护主帅以及指挥机关,若是承担了战场侦察的任务,就无法保护主帅,这样以来,两者不可兼顾,所以臣打算成立一支背嵬折冲府,下辖八百或一千二百人,专门从事战场侦察,堡垒突破、反斥候侦察。”
李世民点点头,但是他却没有直接发表意见。
杜如晦却道:“臣认为可以,这样以来可以做到知已知彼。”
李世民道:“若是如此,那陈大将军暂时先成立背嵬军,专门战场侦察,若是效果显著,那就全军推广。”
“谢秦王殿下成全!”陈应大喜过望着,立即下达正式书面军令,命令全军四个卫率十八折冲府八十二个团把最优秀的士兵送到中军大营,让陈应亲自挑选。
李世民望着陈应中军大帐中长达一丈六尺见方的巨大的沙盘,指着那道栩栩如生的函谷关地形图道:“陈大将军准备拿下主攻函谷关的任务?”
陈应点点头道:“若是郑国全力死守函谷关,函谷关即使最终会被攻下来,损失也会非常惨重,臣只是在试验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山地作战。”
李世民轻轻的笑道:“战场上变幻莫测,谁也不敢保证每战必胜,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多,稍不注意就会铸成大错,陈卿倒是对本王信心实足啊!”
“秦王殿下何必妄自菲薄!”陈应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兵更是如此。知彼知已,方能百战不败。知彼,不仅仅是要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有多少粮草,驻扎在什么地方,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更要知道将领是谁,有什么用兵习惯。将是一军之主,就像人的脑子一样关系重大。如果他是个愚蠢的人,就算有雄兵百万也不可惧。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殿下想必比臣更清楚。”
事实上,王世充与李渊都是差不多的一类人,非常不信心非李氏皇室之外的将领,他也害怕军权旁落,最终丢失皇位。然而李渊比王世充更幸运的是,李渊的儿子也好,侄子也吧,哪怕是族子,都是个顶个的人才。
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十七岁时就跟随堂兄李世民四处征战,既英勇善战,又颇有谋略。后来单独领兵作战,在灵州大败梁师都和突厥联军,高祖李渊大为赞赏。贞观时,和李靖、李勣等攻灭东突厥汗国,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除掉了唐朝最大敌患;后又打败了另一游牧民族吐谷浑,立下赫赫战功,以功被封为江夏王。
除了李道宗之外,还有李虎五子李绘的孙子李道玄,
性情沉稳笃厚,喜欢练武,他十五岁就跟随堂兄李世民东征西战,十五岁是个追星的年龄,李道玄也是追星一族,他的偶像就是堂兄李世民,李世民在每次战斗中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李道玄深受堂兄的影响,在征伐宋金刚、王世充等的战争中英勇无比,在与窦建德的武牢决战中,李道玄挺身杀入刀林箭雨的敌阵中,贯穿敌阵,再从敌阵背后杀回,反复多次,战马被敌军的箭羽射的如同刺猬,他仍然勇气不减,奋勇杀敌。不过李道玄因为太过勇猛,被刘黑闼伏击杀死,死时年仅十九岁。
李虎的七子李蔚有四个儿子,有四个儿子李琛、李孝恭、李瑊、李瑰。这兄弟几个大都比较有德行和才干,比如襄郡王李琛在任地方官的时候为政宽简,被辖区的各族人民爱戴;再有汉阳郡王李瑰,出使突厥时不卑不亢,突厥颉利可汗一气之下来硬的把他扣了起来,结果李瑰不吃这一套,颉利没有办法,只要放他回去,后来在出任荆州都督的任上处理政务、安抚少数民族都有很一手,挺有政绩的。最厉害的就算李孝恭了。
唐高祖刚刚打进首都长安就命李孝恭到招抚巴蜀(巴蜀可是天府之国,很好的后勤保障基地),也就是劝这里的地方官僚赶紧来归顺,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三十多个州都被他搞定,他又挥师一举歼灭了食人恶魔朱粲(把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当军粮吃掉)。在李靖的配合下,灭掉了南梁萧铣,可以说李唐初唐时期三分天下,其中有一分是李孝恭一个人搞定的。而且李孝恭最牛逼之处是他从长安开始,一直打到了南海边。整个人带劝降带打下来的地盘,比窦建德与王世充加起来还要大。
除了这几位既打打仗,又能抚民的子侄之外,李渊还有李神通,李神符等十八个侄子(有名有姓,没有功绩没有史书记载的不算)反观王世充的子侄,几乎全是坑爹货,除了被影视剧黑得最惨的王仁则还有点本事之外,其他一个比一个坑爹。李渊任用子侄,最多碰到一个李元吉与李孝基一子一侄坑了他一把,然而王世充任用的子侄,除了王仁则之外,全部都是坑货。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陈大将军真乃妙人,真是一语中的。”
陈应其实也暗暗嫉妒李虎的能生,他生了八个儿子,与李渊同辈份的堂兄就十七人,如果算上李建成兄弟的堂兄弟,足足二十多人,这些人当然也不全然是人才,也有几个坑货,但是大部分李唐宗室都是非常牛逼的人物。
反观侯莫陈氏,关键整个家族到了陈应这一代,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当然他自己如果不是拥有一颗后世的灵魂,估计早就被苏护玩死了。
李世民看着陈应沉默,好奇的问道:“以陈大将军之见,那么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呢?”
“王世充是个极谨慎的人,”陈应该抬起头,看向远方。“所以,我们的这次征伐王世充,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李世民喃喃的自语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克明,记录下来,一个字都不要漏!”
看到杜如晦充当李世民的记事文书,陈应突然想起历史上被宋代列入《武经七书》之一的《李卫公问对》,难道这次会面,将来也会记入史书,成为《陈郡公问对》。
想到这里,陈应脸上的表情顿时精彩极了。
不过,陈应倒没有紧张。自己虽然不像李靖那样对《孙子兵法》有着非常高的造诣,然而陈应在军事领域的看法上,却不一定会弱于李靖。
当天慢慢黑的时候,李世民与陈应从中原大战,讲到了漠北草原,李世民知道陈应曾以弱师大胜突厥,现在他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事实上突厥问题并不是李唐一代的问题,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历史遗留问题。陈应知道游牧民族为祸害北方长达两千余年,匈奴人灭亡之后,鲜卑人在草原上兴起,随后就是柔然人,当柔然人没落之后,紧接着又是契丹人,接着在契丹人没落之后,女真人兴起,女真人像一颗流星一样,崛起得迅速,衰败得同样迅速,如同昙花一现。接着蒙古人兴起。
提到这个问题,陈应想了想道:“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进行的战争,农耕民族永远都处在不利的地步。游牧民族不管在农耕民族的地盘上抢到了什么都是胜利,而农耕民族能收获的只有游牧民族的生命,基本上谈不到收益。”
李世民愤愤道:“难道说在陈大将军眼中,没有足够的利益,就任由突厥豺狼肆意屠戮我华夏百姓?要记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陈应道:“臣可没有说不打,而是如何打的问题,突厥人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来去如风,他们执行的战略其实可以分为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以,单纯的从军事方面,根本无法解决突厥问题,必须军事和政治、经济三管齐下,这才可以彻底的解决突厥。”
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睛不禁陡然一亮,兴奋的问道:“如何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