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后,刘氏拉着薛宝钗的手,喜盈盈地说道,“婶子,我出身军将世家,生性粗鲁,比不得我家老四,文绉绉的,所以不会夸人。今日见到宝钗妹妹,这才明白前唐李太白的‘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是什么意思了。”
“嫂嫂过奖了。”薛宝钗低首应道。
“能遇到如此画卷里的仙女妹妹,真是太高兴了。只是我这次来得匆忙,没带的什么礼物。小莲。”刘氏叫着贴身丫鬟的名字。
“把那个鎏金盒子拿来吧。”
“是的,二奶奶。”
刘氏接过盒子,放在桌子,打开盖子,里面有三件套。一件簪子,一件华胜,一件摇步钗。
“这簪子名叫镶羊脂玉红蓝宝石金累丝簪,华胜叫镶宝石金玺碧荷华胜,摇步叫细金蝶恋花步摇钗。三件是一套,原本是我在娘家做女儿时用的。款式是我家老四闲暇时画的,物件是家里金银器铺的老工匠打造的,不值几个钱,更比不得江南巧工们做的。难得与妹妹投缘,就赠予你。”
薛姨妈和薛宝钗见这三件饰品款式新颖,雅致奢丽,打造精巧,就是金陵江南富庶之地,也难得一见,连连推辞。
“如此贵重物件,当受不得,还请世侄媳收回。”
“我素来不喜佩戴这些首饰,虽然总是随身带着,但一年难得用上一两回,真是埋没了这好东西。今遇到宝钗妹妹这天仙般的人儿,这三样东西也算找到了更合适的主人家了。世婶不必推让,今日就赠予妹妹了,我没有打算带回家了。”
推辞再三,刘氏坚持赠予,薛姨妈只好长叹一声,命薛宝钗收下。
“世侄媳,敢问你娘家是哪家府上?”薛姨妈小心地问道。
“家父现职辽东行省东宁镇军帅。”
看到薛姨妈脸上的疑惑,刘氏大笑道:“我娘家世代军将,久居北边,薛夫人应该是难闻其名。”
薛姨妈有些尴尬地说道:“我妇道人家,只是在家相夫教子,外面的事情都是老爷打理,我确实不知。”
“无妨无妨。”刘氏爽朗地说道,“我家老四你们应该听说过吧,最近他文名鹊起。你们就算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当听说过他的词吧。《相见欢》,春秋两首。”
“可是‘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两首?”薛宝钗睁大着美目问道。
“正是,就是这两首。正是我家老四写的。这小子,从小就聪慧,五岁就开始背《诗经》,七岁开始背《孟子》,十二岁瞒着家里人去考秀才,居然让他中了个小三元。而且我家老四文武双全,刚接到院试捷报,就有军报说野胡扰境。我家老四就换了铠甲,挎刀持枪,背弓携箭,骑着战马跟着家父去了前线。这臭小子自小就胆大妄为,军阵前居然自愿为先锋,带着百余骑策马直冲敌阵,来回冲杀了四次,终于将上千野胡击溃。”
刘氏说得很含蓄了,薛姨妈还是被唬得花容失色。看到她脸色有些苍白,刘氏连忙收住后面的话,“斩首十余,耀武四寨十五哨。”
对于从小在边塞军镇长大的刘三姐来说,这才是一个男子最光彩的功绩之一,可是看来薛姨妈似乎接受不了这种过于血腥的功勋。
不过还好,这个薛宝钗妹妹倒是没有怎么变色。
“我家老四,十三岁得烟溪先生器重,收在门下。烟溪先生说他年纪尚轻,不宜过早得意,便按住他不让继续参加乡试会试。而今十六岁了,烟溪先生也终于放他出山,先考入国子监,明年春闱下场试一试。想不到在京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也不负烟溪先生对他的敦敦教诲。”
听到刘氏得意的话语,薛姨妈心里有些苦涩,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这么出色,就自己家的孩子让人糟心。现在当家的又如此病重,万一不幸,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更不知该如何办了。心中更是悲凉,但她努力保持着脸上的淡笑,倾听着刘氏的话语。
机敏的薛宝钗却听说刘氏话里的些许意思,低首默然。
刘氏就是这样的性子,一旦开口说话,如果没有被人打断或接过话题去,她一人可以噼里啪啦说个没完。
“我听官人说起世叔的情况,也知晓世叔此次举家北上的意思。其实这御医,求安稳的多,有奇方的少。所以不如遍寻这北地的医生。南北良医,多半师出不同,南边医生治不好的病,北地的医生说不得有良方。”
刘氏的话得到了薛姨妈的赞同,“世侄媳说得没错,我们也是抱着这想法,才冒险让老爷乘船北上,就是想求得这一线生机。”
“薛夫人放心,京师里汇集了天下三十六省最顶尖的文人学子。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那些名士大儒,不仅学问好,更有精通医术的。我家老四的恩师,烟溪先生便是其中一位,我尚在闺中时,就亲眼看见烟溪先生给高丽使者看病,硬是将他从鬼门关里给拉了回来。”
听得刘氏这番话,薛姨妈和薛宝钗不由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就跟武者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什么招数都快是一个道理。那些学神一般的名士大儒,也是学什么都快,多半都是杂学庞博。不仅经学精通,擅长诗词,更是天文地理,农业医学,无一不精,你说气不气人?
“烟溪先生在京师里有不少好友,翰林院里就有好几位。我家老四身为他的门生,那些老先生多少会买他几分面子。我这就修书一封,交由薛夫人带着,交给我那四弟,让他帮忙跑跑腿,多求几位名士大家出手,为世叔相诊。”
薛姨妈站起身来,眼里含着泪水,蹲身行礼道:“如此,那就多谢贤侄媳了。”
薛宝钗也在旁边含泪感激道:“多谢二嫂嫂大恩大德。”
刘氏笑着摆摆手道:“婶婶和妹子太客气了,我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到了京师,你们不要客气,使劲使唤我家四郎。只要能帮到世叔,让他多跑跑腿,没事的。”
“嫂嫂过奖了。”薛宝钗低首应道。
“能遇到如此画卷里的仙女妹妹,真是太高兴了。只是我这次来得匆忙,没带的什么礼物。小莲。”刘氏叫着贴身丫鬟的名字。
“把那个鎏金盒子拿来吧。”
“是的,二奶奶。”
刘氏接过盒子,放在桌子,打开盖子,里面有三件套。一件簪子,一件华胜,一件摇步钗。
“这簪子名叫镶羊脂玉红蓝宝石金累丝簪,华胜叫镶宝石金玺碧荷华胜,摇步叫细金蝶恋花步摇钗。三件是一套,原本是我在娘家做女儿时用的。款式是我家老四闲暇时画的,物件是家里金银器铺的老工匠打造的,不值几个钱,更比不得江南巧工们做的。难得与妹妹投缘,就赠予你。”
薛姨妈和薛宝钗见这三件饰品款式新颖,雅致奢丽,打造精巧,就是金陵江南富庶之地,也难得一见,连连推辞。
“如此贵重物件,当受不得,还请世侄媳收回。”
“我素来不喜佩戴这些首饰,虽然总是随身带着,但一年难得用上一两回,真是埋没了这好东西。今遇到宝钗妹妹这天仙般的人儿,这三样东西也算找到了更合适的主人家了。世婶不必推让,今日就赠予妹妹了,我没有打算带回家了。”
推辞再三,刘氏坚持赠予,薛姨妈只好长叹一声,命薛宝钗收下。
“世侄媳,敢问你娘家是哪家府上?”薛姨妈小心地问道。
“家父现职辽东行省东宁镇军帅。”
看到薛姨妈脸上的疑惑,刘氏大笑道:“我娘家世代军将,久居北边,薛夫人应该是难闻其名。”
薛姨妈有些尴尬地说道:“我妇道人家,只是在家相夫教子,外面的事情都是老爷打理,我确实不知。”
“无妨无妨。”刘氏爽朗地说道,“我家老四你们应该听说过吧,最近他文名鹊起。你们就算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也当听说过他的词吧。《相见欢》,春秋两首。”
“可是‘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两首?”薛宝钗睁大着美目问道。
“正是,就是这两首。正是我家老四写的。这小子,从小就聪慧,五岁就开始背《诗经》,七岁开始背《孟子》,十二岁瞒着家里人去考秀才,居然让他中了个小三元。而且我家老四文武双全,刚接到院试捷报,就有军报说野胡扰境。我家老四就换了铠甲,挎刀持枪,背弓携箭,骑着战马跟着家父去了前线。这臭小子自小就胆大妄为,军阵前居然自愿为先锋,带着百余骑策马直冲敌阵,来回冲杀了四次,终于将上千野胡击溃。”
刘氏说得很含蓄了,薛姨妈还是被唬得花容失色。看到她脸色有些苍白,刘氏连忙收住后面的话,“斩首十余,耀武四寨十五哨。”
对于从小在边塞军镇长大的刘三姐来说,这才是一个男子最光彩的功绩之一,可是看来薛姨妈似乎接受不了这种过于血腥的功勋。
不过还好,这个薛宝钗妹妹倒是没有怎么变色。
“我家老四,十三岁得烟溪先生器重,收在门下。烟溪先生说他年纪尚轻,不宜过早得意,便按住他不让继续参加乡试会试。而今十六岁了,烟溪先生也终于放他出山,先考入国子监,明年春闱下场试一试。想不到在京师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也不负烟溪先生对他的敦敦教诲。”
听到刘氏得意的话语,薛姨妈心里有些苦涩,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这么出色,就自己家的孩子让人糟心。现在当家的又如此病重,万一不幸,自己一个妇道人家,更不知该如何办了。心中更是悲凉,但她努力保持着脸上的淡笑,倾听着刘氏的话语。
机敏的薛宝钗却听说刘氏话里的些许意思,低首默然。
刘氏就是这样的性子,一旦开口说话,如果没有被人打断或接过话题去,她一人可以噼里啪啦说个没完。
“我听官人说起世叔的情况,也知晓世叔此次举家北上的意思。其实这御医,求安稳的多,有奇方的少。所以不如遍寻这北地的医生。南北良医,多半师出不同,南边医生治不好的病,北地的医生说不得有良方。”
刘氏的话得到了薛姨妈的赞同,“世侄媳说得没错,我们也是抱着这想法,才冒险让老爷乘船北上,就是想求得这一线生机。”
“薛夫人放心,京师里汇集了天下三十六省最顶尖的文人学子。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那些名士大儒,不仅学问好,更有精通医术的。我家老四的恩师,烟溪先生便是其中一位,我尚在闺中时,就亲眼看见烟溪先生给高丽使者看病,硬是将他从鬼门关里给拉了回来。”
听得刘氏这番话,薛姨妈和薛宝钗不由面露喜色,连连点头。
就跟武者打通了任督二脉,学什么招数都快是一个道理。那些学神一般的名士大儒,也是学什么都快,多半都是杂学庞博。不仅经学精通,擅长诗词,更是天文地理,农业医学,无一不精,你说气不气人?
“烟溪先生在京师里有不少好友,翰林院里就有好几位。我家老四身为他的门生,那些老先生多少会买他几分面子。我这就修书一封,交由薛夫人带着,交给我那四弟,让他帮忙跑跑腿,多求几位名士大家出手,为世叔相诊。”
薛姨妈站起身来,眼里含着泪水,蹲身行礼道:“如此,那就多谢贤侄媳了。”
薛宝钗也在旁边含泪感激道:“多谢二嫂嫂大恩大德。”
刘氏笑着摆摆手道:“婶婶和妹子太客气了,我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到了京师,你们不要客气,使劲使唤我家四郎。只要能帮到世叔,让他多跑跑腿,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