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百十万禁军、厢军是延续五代时的配字军,宋国看到唐朝武将作乱造成的后果后,看到五代十国时武将每每作乱后,赵氏一门根本不愿意把兵卒散了出去,这才会把所有兵卒约束在开封身边。
其余朝代,即便是蔡鞗原本的那个时代,也还有类似屯田的农垦兵团,宋国却不同,百十万宋兵的老巢在开封,开封又是天下权贵、豪富聚集地,一个毫无地位的大头兵能有产业才叫怪了呢,也因此宋兵基本上都是无田无产业的雇佣兵。
百十万宋兵屁生计产业也无,就只能依靠朝廷俸禄,不仅断了底下将领想要造反念想,同时也让百十万禁军紧紧围拢在开封周围,甭管跑到哪里,最后还得回到开封。
宋兵无田无产业养活家人,虽然不得不依靠朝廷发放的粮饷,但也不会太过忠心耿耿,毕竟自个死了,家人也就成了街上乞儿。
辽国兵制不大一样,辽兵没粮饷,自个吃自个的,死了也是自个活该倒霉。因辽兵没粮饷,辽国将领就必须给予下面兵卒一些田产养家,也因此辽兵大多都有一些田产,可毕竟是自个吃自个的,速战速决还罢,若是一场半年战斗,还不把自家地荒废了?还不把自个吃破产了?
不能解决兵卒身后之事,怎么可能会获得兵卒拼死效忠?而蔡鞗不仅给了宋、辽兵卒田地养家,还依照宋军禁军待遇每月发放俸禄,除此之外,依照军功不同,退役后,若愿意前往海外,还有大小不同的封地,相比宋辽给予兵卒的待遇,大明岛付出的更多。
给予宋辽两国无法给予的待遇,蔡鞗不相信两年时间还无法将宋辽数万兵卒融入大明岛血液中,也正如他所料,没了效忠对象的辽国万骑已经彻底成了蔡鞗的近卫骑军,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数万宋兵,两年时间里竟然还游离在外,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被抽成血葫芦的老宦官。
蔡鞗让赵福金为山东六州留守,甚至还让长子改赵姓,一旦开封退入江南后,江北之地自然以儿子为主,数万城防宋兵也好,万骑辽兵也罢,这些都是留给儿子的兵卒,老宦官明明看到开封区别对待燕京辽民造成的恶果,却他娘地还将辽人万骑视作异类。
山东六州本就是宋国的土地,黄文功依托于宋人人丁优势,借助赵福金母子大义,虽然宋人入阁人数最少,竟把几个入阁的辽国遗臣拉拢在了身边,竟也与大明岛所属十一阁老拼了个半斤八两,这让大明岛所属尤为不满。
也不知道是否因赵佶看到黄文功与大明岛拼了个旗鼓相当,两年时间里不仅没有出兵刺激青州政事堂,反而蛊惑了不少文士宿老进入青州,让一群吃饱不饿老家伙们天天在青州指手画脚、吵架拌嘴。
大明岛内阁老人都是没做过官的海贼,当年蔡鞗与他们说过“标准”事情,可他们哪里懂什么律法、官制什么的,标准自也整的乱七八糟、漏洞百出,一群文坛宿儒、致仕官吏想要讥讽、寻麻烦,那还不是信手捏来般容易?
当年蔡鞗就不愿意过问老人们争吵、骂娘,对于他来说,任何制度都是争吵和吃了亏后才逐渐完善的,大明岛的虚君治国、一党治国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犯了错,走了弯路也算不得什么,反正大明岛就这么点人,即便造成损失也是可控的。
在大明岛时,只要内阁老人们不插手军队,他都不予理会,任由老人们瞎整胡闹,等这些老人到了青州后,继续争吵、打架,他也还是一样的态度。
自赵匡胤自称“官家”后,宋国就进入了文人时代,也更为愿意虚君治国,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保皇守旧党存在,就比如被赵佶割除了功名无法做官的元祐党人,这些人也不管山东六州是不是造反派,听说了大明岛是虚君治国、一党治国,全跑到青州与苏老大、姚仲教、刘一刀等人争吵的脸红脖子粗。
元祐党人不满大明岛废弃“天授皇权”而争吵的脸红脖子粗,熙宁党人更为不满大明岛的一党治国,若这些人只是民间宿老也就罢了,偏偏黄文功每每将这些人送到赵福金面前……
宋人脑子好使,知道打不过时曲折迂回,虽然苏老大、姚仲教他们拥有军方强力支持,也只能与一干宋人打了个平手,直至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完颜宗望杀到开封城下,向赵桓讨要赵福金后,大明岛一系内阁、六部官吏大怒,不仅将赵福金母子送回大明岛,更是把黄文功在内的四名宋人内阁全部罢职了个精光。
蔡鞗不在意老混蛋拉帮结派,但他在意宋军迟迟融入不到大明军中,介意老混蛋造成军中对立。
丢下老混蛋不理,日后也不打算再使用,任何倾向于赵氏的人,他都不允许出现在小媳妇和儿子身边,借助赵福金的身份收拢天下民心,不代表他愿意走赵匡胤老路子,不代表他愿意一成不变接受宋朝的一切。
在他恼怒训斥黄文功时,赵福金没有阻止,更未劝解一句,只是羞愧低头不语。
蔡鞗足足训斥了老混蛋半个时辰,却没想到,等他回到只是一个百十亩较大院落“皇宫”家时,自己与小媳妇竟也被数落了小半个时辰……
蔡鞗瞪着给阿娘倒茶润喉的绿侬,心下有些窝火,暗自想着找个空当时,狠狠教训这个小心眼混账婆娘……
“……虽然鞗儿言假死间见到百年后之事,但这也只鞗儿一人而言,世人也无法可见百年之后世情景。”
杨氏看着依然梗着脖子的蔡鞗,叹气道:“鞗儿姓蔡,福金姓赵,你阿娘姓苏,我蔡氏一家老少皆无朱姓之人,当年你未与你阿娘,未与你阿爹问及礼儿取名之事,私下为礼儿定下姓名已是不该。”
“天下大乱在即,宋国无力抵挡女直人侵入,鞗儿欲以福金之名收拢民心,期望用最小的代价以还天下太平,纵然你将礼儿改赵姓,你阿爹若在大明岛也不会多言此事,可……可今次不可以,这会有损福金闺誉,会让人质疑礼儿的血统,也会让将领、臣子们不满的。”
蔡鞗一愣,他只是本能的想要把本属于老朱家的荣耀还回去,并未考虑自己是不是“戴帽子”问题。
其余朝代,即便是蔡鞗原本的那个时代,也还有类似屯田的农垦兵团,宋国却不同,百十万宋兵的老巢在开封,开封又是天下权贵、豪富聚集地,一个毫无地位的大头兵能有产业才叫怪了呢,也因此宋兵基本上都是无田无产业的雇佣兵。
百十万宋兵屁生计产业也无,就只能依靠朝廷俸禄,不仅断了底下将领想要造反念想,同时也让百十万禁军紧紧围拢在开封周围,甭管跑到哪里,最后还得回到开封。
宋兵无田无产业养活家人,虽然不得不依靠朝廷发放的粮饷,但也不会太过忠心耿耿,毕竟自个死了,家人也就成了街上乞儿。
辽国兵制不大一样,辽兵没粮饷,自个吃自个的,死了也是自个活该倒霉。因辽兵没粮饷,辽国将领就必须给予下面兵卒一些田产养家,也因此辽兵大多都有一些田产,可毕竟是自个吃自个的,速战速决还罢,若是一场半年战斗,还不把自家地荒废了?还不把自个吃破产了?
不能解决兵卒身后之事,怎么可能会获得兵卒拼死效忠?而蔡鞗不仅给了宋、辽兵卒田地养家,还依照宋军禁军待遇每月发放俸禄,除此之外,依照军功不同,退役后,若愿意前往海外,还有大小不同的封地,相比宋辽给予兵卒的待遇,大明岛付出的更多。
给予宋辽两国无法给予的待遇,蔡鞗不相信两年时间还无法将宋辽数万兵卒融入大明岛血液中,也正如他所料,没了效忠对象的辽国万骑已经彻底成了蔡鞗的近卫骑军,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数万宋兵,两年时间里竟然还游离在外,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被抽成血葫芦的老宦官。
蔡鞗让赵福金为山东六州留守,甚至还让长子改赵姓,一旦开封退入江南后,江北之地自然以儿子为主,数万城防宋兵也好,万骑辽兵也罢,这些都是留给儿子的兵卒,老宦官明明看到开封区别对待燕京辽民造成的恶果,却他娘地还将辽人万骑视作异类。
山东六州本就是宋国的土地,黄文功依托于宋人人丁优势,借助赵福金母子大义,虽然宋人入阁人数最少,竟把几个入阁的辽国遗臣拉拢在了身边,竟也与大明岛所属十一阁老拼了个半斤八两,这让大明岛所属尤为不满。
也不知道是否因赵佶看到黄文功与大明岛拼了个旗鼓相当,两年时间里不仅没有出兵刺激青州政事堂,反而蛊惑了不少文士宿老进入青州,让一群吃饱不饿老家伙们天天在青州指手画脚、吵架拌嘴。
大明岛内阁老人都是没做过官的海贼,当年蔡鞗与他们说过“标准”事情,可他们哪里懂什么律法、官制什么的,标准自也整的乱七八糟、漏洞百出,一群文坛宿儒、致仕官吏想要讥讽、寻麻烦,那还不是信手捏来般容易?
当年蔡鞗就不愿意过问老人们争吵、骂娘,对于他来说,任何制度都是争吵和吃了亏后才逐渐完善的,大明岛的虚君治国、一党治国本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犯了错,走了弯路也算不得什么,反正大明岛就这么点人,即便造成损失也是可控的。
在大明岛时,只要内阁老人们不插手军队,他都不予理会,任由老人们瞎整胡闹,等这些老人到了青州后,继续争吵、打架,他也还是一样的态度。
自赵匡胤自称“官家”后,宋国就进入了文人时代,也更为愿意虚君治国,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保皇守旧党存在,就比如被赵佶割除了功名无法做官的元祐党人,这些人也不管山东六州是不是造反派,听说了大明岛是虚君治国、一党治国,全跑到青州与苏老大、姚仲教、刘一刀等人争吵的脸红脖子粗。
元祐党人不满大明岛废弃“天授皇权”而争吵的脸红脖子粗,熙宁党人更为不满大明岛的一党治国,若这些人只是民间宿老也就罢了,偏偏黄文功每每将这些人送到赵福金面前……
宋人脑子好使,知道打不过时曲折迂回,虽然苏老大、姚仲教他们拥有军方强力支持,也只能与一干宋人打了个平手,直至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完颜宗望杀到开封城下,向赵桓讨要赵福金后,大明岛一系内阁、六部官吏大怒,不仅将赵福金母子送回大明岛,更是把黄文功在内的四名宋人内阁全部罢职了个精光。
蔡鞗不在意老混蛋拉帮结派,但他在意宋军迟迟融入不到大明军中,介意老混蛋造成军中对立。
丢下老混蛋不理,日后也不打算再使用,任何倾向于赵氏的人,他都不允许出现在小媳妇和儿子身边,借助赵福金的身份收拢天下民心,不代表他愿意走赵匡胤老路子,不代表他愿意一成不变接受宋朝的一切。
在他恼怒训斥黄文功时,赵福金没有阻止,更未劝解一句,只是羞愧低头不语。
蔡鞗足足训斥了老混蛋半个时辰,却没想到,等他回到只是一个百十亩较大院落“皇宫”家时,自己与小媳妇竟也被数落了小半个时辰……
蔡鞗瞪着给阿娘倒茶润喉的绿侬,心下有些窝火,暗自想着找个空当时,狠狠教训这个小心眼混账婆娘……
“……虽然鞗儿言假死间见到百年后之事,但这也只鞗儿一人而言,世人也无法可见百年之后世情景。”
杨氏看着依然梗着脖子的蔡鞗,叹气道:“鞗儿姓蔡,福金姓赵,你阿娘姓苏,我蔡氏一家老少皆无朱姓之人,当年你未与你阿娘,未与你阿爹问及礼儿取名之事,私下为礼儿定下姓名已是不该。”
“天下大乱在即,宋国无力抵挡女直人侵入,鞗儿欲以福金之名收拢民心,期望用最小的代价以还天下太平,纵然你将礼儿改赵姓,你阿爹若在大明岛也不会多言此事,可……可今次不可以,这会有损福金闺誉,会让人质疑礼儿的血统,也会让将领、臣子们不满的。”
蔡鞗一愣,他只是本能的想要把本属于老朱家的荣耀还回去,并未考虑自己是不是“戴帽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