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枝却是细心的把它们拍开做成散的,这样可以一粒一粒的妆兜里当零嘴吃。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她对儿媳妇照顾的真是没话说。
当然了,一边好不是真的好,互相体贴照顾才是真的好。
顾依依这个儿媳妇对她和霍二牛也是没话说了,从嫁入霍家开始就真心的把他们当作父母那样对待。
霍二牛当然也知道婆娘说的都对,他这不是担心吗?
人都是这样的,老都老了,以后含饴弄孙就是最大的乐趣了。
反正啊,从现在开始,整个老霍家没什么事比顾依依的肚子更重要的了。
也还没到开学,于是顾依依就整天待在家里。
幸好当时计划得当,两个院子就在隔壁,一日三餐洗衣服做饭什么的全部都是陈玉枝搞定。
要么就是霍东做的,作为娇贵的孕妇,顾依依当然是要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了。
霍莎倒是一心忙着在外面给公司找门店的事情,而霍飞在暑假中,有他帮忙老俩口也轻松了许多。
再则,还有娘家亲妈兄嫂都在这边,顾依依这日子能不好过吗?
悠闲的养猪,不对,养胎日子就这么的开始了。
然后这一天,顾依依忽发奇想,霍东也愿意满足自己的媳妇。
跟照相馆的师傅预约好了,也付了定金,想要照全家福。
在指定的日子登门,而顾依依也跟住在s市的近亲们都提前打了招呼。
于是这一天,大家都比较注意形象,一早就换了新衣服特意到霍家的院子里集合。
因为是提前打过招呼了的,所有人,包括四位老人家都穿上了自己最为精神的衣服。
甚至是临出门前照了好几次镜子,确认无误了,才忐忑不安的赶往霍家。
新人结婚的时候会去照相馆照相,但是老一辈他们,许多人一生大概也没有拍过一张相片。
林丽琴甚至还觉得照相师傅会变魔术,因为可以把人的形象永远的定格在那一刻。
说实话,一开始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孕妇的任何包括有理的无理的要求。
但是等真正临近这一天的时候,却都又显得异常激动。
是啊,就像闺女/儿媳妇所说,照片保存得好可以存放几十年。
等以后,即便是他们不在了,孩子们也可以拿出照片指给下一代看:
这是你的曾爷爷/奶奶……
这么一想,心情就变得无比激动了。
而顾依依把自己仅有的除了面霜和口红贡献出来了,简单的示范了一下。
见识过神奇的效果之后,之前从来没有用过的女人们立刻就被俘虏了。
面霜还好,条件好的许多家庭也都有用。
主要是口红,能够瞬间让人的面色变好、气色跟着提升许多。
化完妆之后,本来只是五分的容貌都变得有八|九分了。
像是周秋月罗美兰,出门前对着镜子那是看了又看,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变得如此美丽。
就连男人们都觉得惊讶,小小的东西竟然有如此大的用处。
咋一眼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但是他们的媳妇确实好看了许多。
顾依依暗笑,这就是化妆品的魅力所在啊,要不然怎么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
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以后她的事业要是能往这方面发展,才可以真正的发大财呢。
好不容易众人一起来到了院子里,照相的师傅指挥着大家:“来来来,搬一下凳子,大家站成三排。
老人孩子在前面,你们几个年轻人在中间,中间的那个,你个子高,往后面第三排过去。
还有你,对,就是你,往右边挪一点。
对对对,就是这个站位,大家再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确认没有问题就要开始拍了哦。”
结果,他们又开始紧张了。
顾依依看着霍东问:“我的发型乱了吗?”
“没有。”
霍莎拿出口红,按照大嫂所教的补了一下,唇色看着更红润了一些。
林丽琴林美琴姐妹俩互相帮对方整理了一下衣服上的褶皱,霍二牛帮着陈玉枝捋顺了头发。
一个个的检查过了,花了好长时间,照相的师傅也没有不耐烦。
“既然大家都好了,来,大家一起看着我这边。跟着我数,三、二、一!”
咔嚓,画面就此定格。
除了大合照,还有分开拍的,几乎每对夫妻每个家庭都有了合影。
当然了,年轻一些的小伙子大姑娘的,爱俏,也照单人的相片。
一直等到师傅带来的胶卷全部用完了,大家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次集体活动。
不知不觉的,八月份就这么的过去了,高考的结果出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作为恢复之后的第三届高考,参与人数之多让人咋舌。
高考的时候因为刚好霍二牛生病他们都跟着回去望山屯了,哪怕没有亲临考场,却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样的盛况。
在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百态啊。
考得好的欣喜若狂,考得差的愁容满面。
还有那心理状态不行的,出了考场就开始嚎啕大哭。
也许在后世大学生算不了什么,但是顾依依的亲身经历让她深有感悟,这会儿的考上大学那可是真正的鱼跃龙门。
也是许多寒门子弟最好、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顾依依是已经挤过了独木桥,可以悠哉悠哉的看着别人忙碌,霍飞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让他继续努力。
而望山屯今年也有参加高考的,其中也有考上的。
虽然比不上顾依依的好成绩,却也不错了,是北方的高校。
考上了大学,就是出息的城里人了,这是多少农村人盼望羡慕努力想要的结果啊。
当然了,有人考上,就会有人落榜。
而且这落榜的,还占了大多数。
在顾依依他们小院往前再拐一个弯的另外一处,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杂七杂八的住着七八户人家。
每户人家也只是住着二十多平的小房子,本来就有好几口人。
结果呢,其中一户人家,原本就是老俩口带着小儿子一家三口五个人挤着住。
大儿子是下乡知青,出去好多年了,在乡下结婚生孩子了。
参加了好几次高考,都落榜了,实在没法子只能先回城了。
算是一个有良心的,拖家带口的一起回来的。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她对儿媳妇照顾的真是没话说。
当然了,一边好不是真的好,互相体贴照顾才是真的好。
顾依依这个儿媳妇对她和霍二牛也是没话说了,从嫁入霍家开始就真心的把他们当作父母那样对待。
霍二牛当然也知道婆娘说的都对,他这不是担心吗?
人都是这样的,老都老了,以后含饴弄孙就是最大的乐趣了。
反正啊,从现在开始,整个老霍家没什么事比顾依依的肚子更重要的了。
也还没到开学,于是顾依依就整天待在家里。
幸好当时计划得当,两个院子就在隔壁,一日三餐洗衣服做饭什么的全部都是陈玉枝搞定。
要么就是霍东做的,作为娇贵的孕妇,顾依依当然是要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了。
霍莎倒是一心忙着在外面给公司找门店的事情,而霍飞在暑假中,有他帮忙老俩口也轻松了许多。
再则,还有娘家亲妈兄嫂都在这边,顾依依这日子能不好过吗?
悠闲的养猪,不对,养胎日子就这么的开始了。
然后这一天,顾依依忽发奇想,霍东也愿意满足自己的媳妇。
跟照相馆的师傅预约好了,也付了定金,想要照全家福。
在指定的日子登门,而顾依依也跟住在s市的近亲们都提前打了招呼。
于是这一天,大家都比较注意形象,一早就换了新衣服特意到霍家的院子里集合。
因为是提前打过招呼了的,所有人,包括四位老人家都穿上了自己最为精神的衣服。
甚至是临出门前照了好几次镜子,确认无误了,才忐忑不安的赶往霍家。
新人结婚的时候会去照相馆照相,但是老一辈他们,许多人一生大概也没有拍过一张相片。
林丽琴甚至还觉得照相师傅会变魔术,因为可以把人的形象永远的定格在那一刻。
说实话,一开始他们只是为了满足孕妇的任何包括有理的无理的要求。
但是等真正临近这一天的时候,却都又显得异常激动。
是啊,就像闺女/儿媳妇所说,照片保存得好可以存放几十年。
等以后,即便是他们不在了,孩子们也可以拿出照片指给下一代看:
这是你的曾爷爷/奶奶……
这么一想,心情就变得无比激动了。
而顾依依把自己仅有的除了面霜和口红贡献出来了,简单的示范了一下。
见识过神奇的效果之后,之前从来没有用过的女人们立刻就被俘虏了。
面霜还好,条件好的许多家庭也都有用。
主要是口红,能够瞬间让人的面色变好、气色跟着提升许多。
化完妆之后,本来只是五分的容貌都变得有八|九分了。
像是周秋月罗美兰,出门前对着镜子那是看了又看,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变得如此美丽。
就连男人们都觉得惊讶,小小的东西竟然有如此大的用处。
咋一眼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但是他们的媳妇确实好看了许多。
顾依依暗笑,这就是化妆品的魅力所在啊,要不然怎么说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
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以后她的事业要是能往这方面发展,才可以真正的发大财呢。
好不容易众人一起来到了院子里,照相的师傅指挥着大家:“来来来,搬一下凳子,大家站成三排。
老人孩子在前面,你们几个年轻人在中间,中间的那个,你个子高,往后面第三排过去。
还有你,对,就是你,往右边挪一点。
对对对,就是这个站位,大家再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确认没有问题就要开始拍了哦。”
结果,他们又开始紧张了。
顾依依看着霍东问:“我的发型乱了吗?”
“没有。”
霍莎拿出口红,按照大嫂所教的补了一下,唇色看着更红润了一些。
林丽琴林美琴姐妹俩互相帮对方整理了一下衣服上的褶皱,霍二牛帮着陈玉枝捋顺了头发。
一个个的检查过了,花了好长时间,照相的师傅也没有不耐烦。
“既然大家都好了,来,大家一起看着我这边。跟着我数,三、二、一!”
咔嚓,画面就此定格。
除了大合照,还有分开拍的,几乎每对夫妻每个家庭都有了合影。
当然了,年轻一些的小伙子大姑娘的,爱俏,也照单人的相片。
一直等到师傅带来的胶卷全部用完了,大家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次集体活动。
不知不觉的,八月份就这么的过去了,高考的结果出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作为恢复之后的第三届高考,参与人数之多让人咋舌。
高考的时候因为刚好霍二牛生病他们都跟着回去望山屯了,哪怕没有亲临考场,却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样的盛况。
在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百态啊。
考得好的欣喜若狂,考得差的愁容满面。
还有那心理状态不行的,出了考场就开始嚎啕大哭。
也许在后世大学生算不了什么,但是顾依依的亲身经历让她深有感悟,这会儿的考上大学那可是真正的鱼跃龙门。
也是许多寒门子弟最好、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顾依依是已经挤过了独木桥,可以悠哉悠哉的看着别人忙碌,霍飞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让他继续努力。
而望山屯今年也有参加高考的,其中也有考上的。
虽然比不上顾依依的好成绩,却也不错了,是北方的高校。
考上了大学,就是出息的城里人了,这是多少农村人盼望羡慕努力想要的结果啊。
当然了,有人考上,就会有人落榜。
而且这落榜的,还占了大多数。
在顾依依他们小院往前再拐一个弯的另外一处,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杂七杂八的住着七八户人家。
每户人家也只是住着二十多平的小房子,本来就有好几口人。
结果呢,其中一户人家,原本就是老俩口带着小儿子一家三口五个人挤着住。
大儿子是下乡知青,出去好多年了,在乡下结婚生孩子了。
参加了好几次高考,都落榜了,实在没法子只能先回城了。
算是一个有良心的,拖家带口的一起回来的。